人民日報評老人網上受騙:幫上網的老人系好安全帶
「我是屈原,我沒死。請立刻給我微信打500元錢,你將獲得50萬元的豐厚回報。不然我找媒體曝光,我還活著呢,取消你們的端午節。」
在朋友圈裡,看到這樣一個段子,差點沒笑岔氣,簡直太荒誕了。然而,朋友跟我說,先別笑,就是這麼奇葩的套路,在段子手手裡是段子,到騙子手裡還真能騙著人!說自己是某某名人,有很多錢或者能掙很多錢,就缺一點啟動資金拿不出來,誰給一點,將來給豐厚回報云云。當然,「取消端午節」這樣的搞笑是不會有的,名人也不在春秋戰國找而已。不信,你想想,收到過這樣的簡訊沒有?
一想,還真收到過。可是,一看就是假的嘛,這能騙誰啊?
朋友又說:騙誰?你聽說過一個詞叫大數法則沒?騙子搞個大群發,一萬兩萬人識得破,五萬十萬人里,沒準就有一兩個識不破的。容易上當的人裡頭,尤其要保護的是咱爸咱媽這樣上歲數的人。
近年來,互聯網在生活中的滲透度越來越大,上網早已經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出去旅遊,手機上訂個車票、訂個賓館,在微信群里曬點照片,已經成為很多老年人的日常事。然而,在教給老年人踩油門衝浪的時候,可不能忘記告訴他們如何踩剎車,怎麼系好安全帶。假養生、非法集資、假新聞,往往會盯上他們。
學者常常把過去的農耕社會叫做前喻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知識傳承主要靠口耳相傳,知識獲得主要靠親身體驗。老年人往往比年輕人懂得多;進入後喻社會,知識爆炸,更新迭代飛快,年輕人知識結構更開放,更善於吸收新知識,小的比老的懂得多開始經常發生了。以咱們的父母為例,身處三四線小城甚至在農村,信息環境比較單一,日常不需要處理大量資訊,在辨別信息、識別真偽上,往往我們才是「老司機」。既然如此,我們就有保駕護航的責任,不能領上網,自己玩吧,甩手不管了。
不用講道理,做個類比就清楚了:如果孩子上網,我們會放任自流嗎?一定會不時關心、引導。其實老人也需要攙扶,需要上心。我們常說老人是「老小孩」,攙扶好剛剛涉足網路、還在「蹣跚學步」的老人,讓他們平安衝浪,才是全家的福分,您說呢?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五點一線興遼寧
※在故鄉思念故鄉 浙江日報
※[轉載]我收集的文革《人民日報》套紅文字版面
※「神秘大盜」原來就在身邊·杭州日報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