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 根干叢的區別
07-09
腰骶部神經根出椎管後匯入骶叢,並集合成坐骨神經干,故當三者之一受累時,即可引起某些相似的癥狀及體征。主要表現為腰腿部的疼痛、麻木、運動及反射的障礙及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等,其中某些特點往往使初學者難以識別,以致造成判斷失誤。實際上,三者病變的病理解剖部位與特點並不一致。除少數病例其中二個或三個可合併發生外,一般均為單發,並各具特徵。
1.根性痛:多是椎管或椎管外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所致,其中以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包括側隱窩狹窄)及腰椎管內腫瘤等最多見。主要特點是:(1)椎旁壓痛:根性痛者多在椎旁有壓痛,並往往向下肢放射,這是由於患節脊神經根背側支同時受累所致,而在乾性痛及叢性痛者多不出現。(2)腰椎活動受限:腰椎管狹窄者以後伸受限為主,腰椎間盤突出者可表現為腰後伸、前屈及患側屈均受限,椎管內腫瘤亦可在不同病變階段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腰椎運動受限,而乾性痛及叢性痛多無此特點。(3)屈頸試驗:趙定麟等曾對200例根性痛病人進行屈頸試驗檢查,其陽性率高達95%以上。這是由於頸椎在前屈狀態下,通過對硬膜囊及根袖的牽拉,增加了受累神經根的張力與壓力而使疼痛家中。而乾性痛及叢性痛則不存在。(4)脊神經根定位癥狀:諸脊神經根所司感覺、運動及反射因脊節不同具有較明確的定位特徵。如足1、2趾背側皮膚感覺以腰5神經根支配為主,而足外側緣及小趾處則為骶1神經根支配,因此,根性痛感覺障礙及反射受累的範圍較乾性痛與叢性痛為局限。2.乾性痛:以往臨床多診斷為「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等。近年來,多數學者認為,導致乾性痛的多數原因為坐骨神經盆腔出口的病變,如腫瘤、粘連、梨狀肌壓迫、炎症刺激等。乾性痛的主要特點是:(1)壓痛點:多位於盆腔出口處,即環跳穴周圍,局部深壓痛時出現放射性下肢痛,其範圍較根性痛明顯為大,並且約60%病側伴有腘點(脛神經走行處)及腓點(腓總神經走行處)壓痛及放射痛,而在下腰部則無明顯壓痛及叩痛。(2)下肢旋轉試驗:一般為陽性,單純以出口粘連所致者,以內旋為明顯,梨狀肌同時受累者,外旋時亦為陽性。(3)乾性定位癥狀:其受累範圍表現為脛神經及腓總神經支配區的感覺、運動及反射障礙,因此不僅範圍較廣,且受累的脊神經根限於腰4~骶2範圍內。(4)足底麻木:根性感覺障礙往往不能累計整個足底,而據趙定麟等統計,有90%以上的乾性痛病例出現足底麻木。3.叢性痛:骶叢位於盆腔內,因此,盆腔內腫瘤、慢性炎症、附件疾患等均可使骶叢受累,引起癥狀。其中以坐骨神經干、股神經干及臀上神經為多見,因此,叢性痛可具有如下特點:(1)多乾性痛:即在同一病例可表現出放射性坐骨神經痛及大腿、骶部及膝部痛。上述癥狀可同時出現,也可交替出現,因病變輕重不一,數干之間受累程度亦有差異。(2)腰骶部叩擊試驗:與根性痛的區別在於,當叩擊腰骶部時,患者不僅無痛感,且往往感到「舒服」而盆腔佔位性病變則為疼痛,甚至劇痛。(3)盆腔系統檢查:叢性痛以女性患者多見,因此在確立診斷前要進行婦科檢查,以除外婦科疾病。此外,對此類病患要注意盆腔觸診,並酌情做肛診確診,以除外腫瘤,必要時於清潔灌腸後,攝骨盆正位及左右斜位片,疑有腸道或泌尿系腫瘤者,可行鋇劑灌腸或膀胱造影等檢查。(4)反射改變: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多可同時出現減弱或消失。上述資料來自於《骨科主治醫生870問》推薦閱讀:
※入籍加拿大和加拿大永久居民有什麼區別?
※八字十神的陰陽區別
※殺人黃泉和救人黃泉的區別
※CVT、AMT、AT傻傻分不清到底有何區別 [一點資訊]
TAG: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