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制的優缺點,比較政治制度

篇一:比較政治制度第五章

第四章 代議制度

第一節 代議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一、英國最早產生傳統議會的原因

國王與貴族的封建分封關係

近代西方議會制度來源於資產階級革命以前的封建等級會議。 ? 歐洲的封建等級會議產生於歐洲封建制度。

歐洲封建制度的土地分封制決定了國王與貴族是約定俗成的契約關係 。

二、傳統議會的出現

1265年召集 的「等級代表會議」 ,被視為近代英國議會的雛形。

1302年法國國王第一次召開了由僧侶、封建主、騎士和城市市民參加的等級代表會議,又稱為三級會議。

三、現代西方議會的產生和特點

近代時期的議會:

1689年英國確立了議會的法律和權力地位。

1789年舉行的三級會議上,市民代表同王權發生衝突,退出等級會議,自行成立國民議會,成為近代法國議會的開端。

在封建社會末期,國王、 「市民」(新興資產階級)、「諸侯」(貴族)三股不同的勢力在利益上既有聯繫又有對立。

現代西方議會的特徵

基本特點:議員由選民選舉產生,向選民負責,受選民監督。 ? 明顯標誌:選舉制和議會的存在。

建立在近代資產階級「三權分立」原則基礎之上,經過資產階級革命才最終確立的 。

英法美議會制度的特點

1.議會建立的過程

在英國的政治體制中,素有「議會至上」的傳統,因此在與封建王權的鬥爭中,議會始終是資產階級手中的一張主要王牌。加之資產階級與貴族及封建君主有著密切聯繫,使英國的議會充滿了妥協性。

法國的議會從建立到穩固,經過了資產階級與封建專制之間三百多年的反覆鬥爭的反覆選擇,最後才走上了現在的議會制道路。

美國獨立後,在從來沒有封建勢力的國土上,他們根據新興資產階級國家的政治需要,遵循孟德斯鴻等資產階級思想家的理論設計,建立了包括國會在內的政治體制。

2. 議會的地位

英國議會的地位向來尊崇,議會執掌的立法權遠遠高於其他權力。有「議會主權」之說。

在鬥爭激烈、局勢動蕩的法國,議會的地位和權力同樣長期處於變動之中。 ? 美國議會並不具備絕對的優勢,只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三種政治權力中的一種。況且,美國是一個重實際、善應變的民族,需要處理大量行政事務的政府部門的權力很容易得到擴大。

第二節 代議制的組織結構

一、兩院制和一院制

1. 西方國家議會兩院的組織特點:

(1)上議院議員的當選資格一般高於下議院議員的當選資格。

(2)大多數國家的上議院議員非直接選舉產生,而下議院議員一般按人口比例直接選舉產生。

(3)上院議員任期一般長於下院議員,而且實行定期部分改選。

美國實行兩院制的原因

適應美國聯邦制共和國形勢的需要 。

兩院制能制約民選議院的過激與衝動,防止其為幫派頭子所操縱而通過過分的和有害的決議。

防止單一的立法機構為野心所左右或為賄賂所腐蝕。

設立一個成員任期較長、較有經驗且相對獨立於民選制度控制之外的機關,能保持中央政府的穩定性和國內外政策的連續性。

2.一院制

採用一院制的國家大多數是亞、非、拉三大洲新獨立的國家。

這些國家採納一院制的具體原因不盡一致,但綜合起來至少有以下兩個實際因素:(1)新生的國家政權不穩定,完全照搬兩院制不利於控制和穩固政權。 (2)一院制與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相適應。

3.實行一院制或兩院制反映了民主觀的差異

當代分析家認為,單一議院排除了只要兩院制存在就有可能出現的卑鄙

的拉票活動和計分行為。

兩院制議會的支持者認為上院提供了制衡機制。確切地說,第二院可以

扮演限制和修正的角色,可以提供冷靜的第二次思考的機會。最重要的是,第二院保證了國家不同地區在議會中的聲音。

二、代議機關的內部組織

會式」議會。就委員會的影響而言,美國國會是獨一無二的。

議會黨團大致可分為 3種類型:①一個政黨單獨組成本黨議會黨團。 ②由兩個以上的政黨的議員聯合組成一個議會黨團。如聯邦聯盟和基督教社會聯盟聯合組成一個議會黨團,稱為基督教黨團。

③跨國議會黨團。在某些區域性的國際組織的議會(如歐洲議會)中,由各成員國的有關政黨的議員組成的政黨組織。

議會黨團的任務是,貫徹本黨的綱領和政策,統一本黨議員在議會中的步調。

第三節 議會的職權

立法權

立法機構的重要意義取決於它們主張什麼而不在於它們實際做了什麼。 正如奧爾森所指出的,「立法機構將社會和國家的合法權力結構連接起來。立法機構是代議制的實體:它們反映著公民的情緒和觀點。」

不同國家的立法權地位:

在行政機構主導和政黨居支配地位的議會中,法案即法律建議案可以在沒有議會提議甚至修改的情況下就得到通過。

在歐洲大陸的議會體系中,許多立法機構確實幫助制定了法律。典型的情況是,議會和政府共同創議和討論法案,這種合作模式在較小民主國家尤為普遍。 在一些總統制共和的國家,尤其是美國,議會在立法程序中獲得了最大限度的自主權。但大部分重要的法案也是來源於行政部門的。

這些都是反對,但不都是「政治反對」

政治反對的含義:特指反對政府作為的行為

第四節 代議機關的議事規則與程序

一、議事規則

會議公開原則

一事不再議原則

二、程序

員提出。

第五節 代議制度的作用與前景

代議制的困惑——立法機構衰退了嗎?

贊成的觀點

1.議會權力的虛化

個人的自由權利和主權在民思想逐漸讓位於社會本位的權利觀和國家主權思想,立法機關作為民意代表機關的意義相對減弱,行政機關作為國家和社會的象徵和代表逐漸為人們所認同。

2.議會作為國家權力機構,由於其立法程序僵硬繁瑣,信息相對閉塞,內部黨派互相鉗制等,明顯缺乏隨機應變能力,因而不能滿足經濟、社會形勢變化和發展的需要。

3.相比之下,政府(行政)部門以其權力的高度集中、行政首長負責制、富於機動性和靈活性等優勢,被推到了經濟、社會生活的前沿。

英國的表現

執政黨通過黨紀控制著議會的多數,內閣制定政策,議會主要是對其進行修改和批准,以至於有的西方學者認為,議會制政府事實上已成為內閣政府或政黨政府。

美國的表現

國會的地位相對下降,總統在現實政治中逐漸取代國會的首要地位,成為美國政治的中心。國會趨向於向總統尋求政治領導和政治聚合力。

法國的表現

在第五共和國政體下,「政府支配議會」,「法國政治的根本性問題,即在行政部門與立法機關之間建立一種平衡,依然沒有解決」。

在其他西方國家,議會的傳統地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行政部門的挑戰。 反對的觀點:

1. 即使議會不再創立許多議案,但是它們仍然發揮著代表、監督以及在議會制國家納用 政府職員等諸多功能。

2.議會發展的基礎仍在。

3.作為政治辨論舞台,作為一種政治秩序向另一種秩序轉型的中介物,作為不平抗爭的提出者,作為監督機構,議會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可以認為,議會的角色是改變與衰退並行

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各國議會的改革和調整:

設置日趨完備。

沒有代議制就沒有現代民主。

議會民主是程序民主——政治制度化的主要表徵。

保證權力移交的平穩。

政治過程公開化。

立法機構最重要的作用被認為是從根本上防範暴政的出現。也使國家權力

合法化。

合法性理論的歷史淵源:

君權神授說

人民主權學說,盧梭認為人民擁有的公意是政府合法性的唯一基礎,是當權者應該忠於的最終價值,誰沒有公意,誰就是非法的統治者,反過來,誰掌握了公意,誰就可以成為合法的統治者。 政治權力的合法性

政府的合法體系基於權威的體系,也就是說,服從其統治的人們認同其作出集體性決定的權利。

即被統治者發自內心地認為統治者有權指揮他們,而自己則有義務服從統治者。 韋伯提出政治權力合法性的三種形式:一是基於傳統的合法性,即傳統合法性;二是基於領袖人物超凡感召力之上的合法性,即個人魅力(轉 載 於:wWW.xlTkWJ.Com 小 龍文 檔 網:一院制的優缺點,比較政治制度)型的合法性;三是基於合理合法準則之上的合法性,即法理的合法性

合法與合法性不同

合法性通常用於討論整個政府體系或政治體制,是指人們是否認同某一特定法律或整個政治體制的有效性。

當政府的權威得到廣泛的認可時,就可以認為是「具有合法性的政府」。 合法是指一項法規的制定是否正確,即是否符合規定的程序。 合法性政府與其有效性

一個政府合法性與其有效性密切相關 。在現代世界,這種有效性主要意味著持續不斷的經濟發展。

對現代國家來說,民主選舉為國家提供了最為穩定的合法性基礎。 如何認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理解不能按照西方的權力分立和議會的代議功能

的觀念來理解。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位的提高不是通過與執政黨相對抗而獲得的。 ? 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權力網路的組成部分。

篇二:比較政治制度

比較政治制度

(研究生考試基本知識複習參考大綱)

第一編 比較政治制度概述

第一章 國家、憲法與政治制度

第一節 國家、國家形式與政治制度

第二節 憲法與政治制度

第三節 戰後憲法與政治制度的發展

第二章 社會經濟與政治制度

第一節 政治制度的社會經濟基礎

第二節 社會經濟發展與政治制度變遷

第三節 社會經濟發展與政治制度關係的兩種模式

第三章 政治文化與政治制度

第一節 政治文化與政治制度關係的兩重性

第二節 政治制度變遷與政治文化的關係

第三節 政治制度過程與政治文化的關係

第二編 基本原理與綜合比較

第四章 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則與形式

第一節 政治權力來源的人民主權原則

第二節 人民行使權力的代議制原則

第三節 民主制度權力結構中的分權與分工原則

第四節 民主制度運作的法治原則

第五節 現代民主制度的形式

第五章 選舉制度

第一節 選舉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選舉原則與選舉過程

第三節 選舉制度的意義

第六章 政黨制度

第一節 現代政黨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政黨制度的類型

第三節 政黨的地位

第四節 政黨機構與組織原則

第七章 代議制度

第一節 代議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代議制的組織結構

第三節 代議機關的職權

第四節 代議機關的議事規則與程序

第五節 代議制度的作用與前景

第八章 政府行政制度

第一節 國家元首與政府行政制度

第二節 政府制度的類型

第三節 政府的機構設置和職能

第四節 政府決策體系與過程

第九章 司法制度

第一節 法系與司法制度

第二節 司法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的組織結構

第三節 審判制度

第四節 司法審查制度和行政裁判制度

第三編 當代政治制度基本類型

第十章 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

第一節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 當代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

第十一章 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制度

第一節 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產物

第二節 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類型

第四節 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第十二章 第三世界國家政治制度

第一節 第三世界國家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第三世界國家政治制度的性質與特點

第三節 第三世界國家政治制度的類型

第四節 當代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發展趨勢

第十三章 非國家實體政治體系——歐洲聯盟

第一節 歐洲聯盟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歐洲聯盟的組織機構及其職權

第三節 歐洲聯盟的立法制度

第四節 歐洲聯盟的司法制度

第五節 非國家政治體系——歐洲聯盟的特點

註:本科目考試範圍要求了解當代西方主要國家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情況,具備中外政治制度發展歷史的基本知識,對主要類型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主要特色和發展趨勢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對政治制度形成和運行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背景有較多的了解,為認識中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和發展提供借鑒。該大綱以曹沛霖、陳明明、唐亞林主編的《比較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為重要參考。

註:報考國際政治專業的考生均需通讀《政治學原理》,景躍進、張小勁,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年。

篇三:比較政治制度

1、 選舉制度的定義。

選舉通常是指享有政治權利的公民,通過投票方式選出自己的代表,由其按照選民的意願,代表選民的利益來治理國家。

2、 政黨體制內的組織結構的定義。

體制內的組織結構是指政黨在取得和維持政權的活動中,與政治體制相交匯,並與其他政黨相交往而形成的組織結構,也就是常說的與政治體制相融合的政黨結構。

3、 多黨制的定義。

多黨制是指一個國家在事實上形成的,由兩個以上政黨或政黨聯盟輪流執掌國家政權的政黨制度。

4、 分權與制衡原則的定義。

分權與制衡原則是指把國家權力分為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三部分,由不同的國家機關分別行使,這三種權力之間又必須相互制約以保持平衡的一種政治原則。

5、 法律法系的定義。

法律體系,簡稱法系,法系從狹義上看是指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從廣義上看是指某些有著共同特徵的不同國家的法律體系所組成的族、群或集團。

6、 政黨的功能。

(1)反映民意和利益綜合的功能。

現代民主政治是參與政治,政黨是各階級利益、願望和要求的組織化。

(2)組織選舉及制定法律和政策的功能。

政黨作為選舉組織,往往把選舉作為它最重要的政治活動,而且關係到政黨本身的存

亡。

(3)政治社會化和政治錄用的功能。

政黨作為傳播組織,可以說是政治社會化的主要工具之一。

(4)政治整合與政治穩定的功能。

所謂政治整合,就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政治系統中的各個不同部分在保持

各自性質特點的前提下,共同構成一個優姬的、完整的政體。政治整合是執政黨必須履行的職責之一,是政黨執政的一項本性原則。政黨的存在與發展對協調和緩和社會利益矛盾,增進社會的穩定團結,起著重要的作用。

7、 行政集權民主制的定義和基本特徵。

定義:行政集權民主制就是以行政集權、行政首腦專權為特點,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為經

濟基礎,由西方國家經濟、政治和社會日益尖銳的矛盾導致的政府體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基本特徵:(1)仍然保留著代議制民主制的普選制、議會制、責任內閣制等民主形式及其

設施;(2)議會的權利已大大削弱,行政集權民主制不是議會立法行政執行,

而是行政執行自己制定的法律,議會只是授權或起通過認可的作用;不是議會

監督行政而是行政監督議會;(3)行政權力大大加強,行政首腦成為權力的中

心,傳統的責任內閣制實際上已經成為總理或首相個人責任制,行政權力幾乎

已經管轄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政府「權力的容量」以及職能機構和官僚隊伍已

經達到空前龐大的程度。

8、 西方國家的違憲審查制度的定義和作用。

定義:所謂違憲審查制度,是指國家通過一定的程序來審查或裁決國家的立法和行政或者

國家機關領導人的行為是否符合憲法的一種基本制度,是一種防止違憲而設立的專門制度。

作用:違憲審查制度是西方國家確保國家法制的統一,維護憲法的尊嚴,防止權力濫用監

督法律的實施,審查各項法律法規是否符合憲法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

9、 議會的基本結構、主要許可權。

基本結構:(1)一院制和兩院制。所謂一院制是指議會只擁有一個議院並由它行使議會全

部職權的制度,而兩院制是指議會設有兩個議院並由兩院共同行使議會職

權的制度。一個國家採用何種結構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統、民族特點、

國家政治力量對比狀況,以及現實政治活動的需要等因素綜合決定。

(2)議院的領導機構和委員會制度。議會領導機構可分為個人性質的議會機構

和集體性質的議會機構,委員會制可分為常設委員會、特別委員會或臨時

委員會、全院委員會、聯合委員會。

(3)議會黨團。議會黨團是指由議會中屬於同一政黨的議院組成、以統一本黨

議員在議會中的行動為目的政黨集團。議會黨團通常有一定的組織紀律來

保證活動的順利精選。

主要許可權:立法權:議會所擁有的最重要的權利,包括修改憲法、制定修改和飛出法律的

權利。立法權的實施過程通常稱為立法程序,即議會從提出議案,到

審議和提出法案,再到公布法律的一整套完整程序。

財政權:由議會掌握的關於控制政府收支的權利,是議會最古老的權利。擁有

的主要許可權包括:稅收和舉債審批權、預算決定權、決算審查權。

人事權:議會對國家高級公職人員任免方面的批准權。

行政監督權:包括質詢權、倒閣權、彈劾權以及其他許可權。行政監督許可權的大

小和方式是與其議會職能模式相關聯的。

10、西方公務員制度的利弊。

利:(1)從歷史角度看,公務員制度的建立是對封建官吏制度進行的一場深刻的革命。

它徹底清除了政府官員隊伍中的封建殘餘,標誌著政府管理從人治走向法治,

是政府管理領域中資產階級革命的深化和具體體現。

(2)從行政和人事管理的角度看,公務員制度的建立為實現政府管理的現代化和科

學化創造了前提條件,只有在公務員制度建立和發展起來以後,才出現來了行

政管理學這一新興的學科。而公務員制度的完善又在政府管理領域掀起了一股

「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浪潮,公務員制度的發展和創新給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源

管理值得的不斷進步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3)從社會效應來看,公務員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專業化管理模式

和一大批優秀的管理人才,政府運行效能的不斷提高,為整個社會經濟文化的

發展帶來了穩定和效率,也為社會化大生產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奠定了制度

保障。

(4)從政治文化的角度看,公務員制度的建立為廣大公民提供了一種以平等的身份

通過合法的考試競爭進入政府工作崗位的有效通道,也為民眾創造了一條積極

的參政渠道,培養了一種廣泛的民主參與意識,推動了公開、公平和公正的政

治理念在整個社會蔚然成風,使民主和平等的政治觀念深入人心,從而為政治

社會化的有效實現創造條件。

弊:(1)終身僱用制並不符合時代對政府必須具備的靈活性和效率性的新要求。

(2)終身僱用帶來的效率低下,靈活性不足。

(3)政府行政權力呈現出擴張的趨勢,傳統的「政治中立」價值原則受到威脅。

(4)政府部門冗員充斥,繁文縟節眾多,辦事效率不斷降低,政府開支日益膨脹。

11、美國總統和俄羅斯總統的職權。

美國總統(國家權力的中心)的主要權力:(1)廣泛的行政權;(2)握有事實上的立法

權;(3)司法權;(4)軍事權;(5)外交權;(6)以政黨領袖身份握有

的權力。

俄羅斯總統——政治舞台的中心角色。俄羅斯聯邦總統的國家元首,總統在俄羅斯政治

舞台上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凌駕於聯邦議會、政府和法院之上,擁有極為廣泛的權力。(1)總統是聯邦憲法的保障,是人和公民權利與自由的保障。(2)總統有向國家杜馬提出法律草案和公布法律的權力。(3)總統擁有廣泛的提名和任免權(4)在軍事許可權方面,總統是聯邦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擁有任命武裝力量最高指揮官、領導聯邦安全會議的權力。(5)在外交許可權方面,總統在國內或國際關係中代表俄羅斯聯邦,並領導制定俄羅斯的對外政策。(6)總統擁有召集國家杜馬會議、解散國家杜馬和確定國家杜馬選舉的權力。(7)頒布俄羅斯國家獎勵、授予俄羅斯榮譽稱號、最高軍銜以及專門稱號等榮譽。


推薦閱讀:

德國敞開大門迎接難民,她想好怎麼解決難民問題么?
從宗教頭子到一國之主:霍梅尼是如何奪取伊朗政權的
三顧茅廬給我的啟示是什麼?
千瘡百孔的政治正確背後:從古典種族主義到文化種族主義的世界
台灣綜藝為啥對大陸有那麼多奇葩言論?

TAG:政治 | 制度 | 比較 | 政治制度 | 缺點 | 優缺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