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畫應重高尚不重時尚

中國畫的一個重要傳統,看重人品與畫品相統一,人品決定畫品。對照西畫,人品與畫品並不成正比,甚至相割離。

受西方藝術觀的影響,近百年來,不少中國畫家的人品與畫品逐漸割離。中國畫家在借鑒西方繪畫語言、繪畫技巧的同時,無形中也把西畫人品與畫品脫離的藝術觀傳至中國畫中。尤其是近幾十年來,畫家受市場誘惑,過分計較個人利益,浮躁之風盛行,人品與畫品脫離的趨勢尤為明顯。更甚者,把人品缺陷當成畫家的「藝術個性」。因而,這時候把中國畫的人品與畫品統一觀這個傳統遺產話題拋出來討論,十分有必要。

市場對畫家的誘惑很大,我常戲言,當今是「普希金」時代。為何?單獨拆分每個字,「普遍希望金錢」,不難理解。浮躁之風雖古亦有之,近年尤甚。但彼時畫家更多希望在藝術造詣上攀得更高,名垂青史。反觀當下,畫家從個人利益出發,苦心迎合市場需求,以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作秀」重於作畫,賣畫同時或賣掉道德。

撇開市場不談,如今國畫總體發展繁榮,但作品在高度、深度、厚度上,明顯不足與前人相較。其中最內在的原因當是人品下降導致畫品下降。中國畫強調人品、畫品相統一,不高尚的人品難以創作出高峰作品。

北宋書法家蔡京,是宋代有名的奸臣,即使書法造詣很高,後人仍把他從宋代「四大書法家」之列除名,而讓書法、人品佳的蔡襄取而代之。明朝王鐸從明朝舊臣變為清廷新貴,許多人對他的人品常有微詞。反觀西方,畢加索等的風流史及異乎正常道德的「藝術家個性」似乎絲毫不影響甚或有加強其在西方繪畫史上的穩固地位。

中國文化強調人文情懷,傳統文人墨客以高、雅為上,不推崇技巧主義、藝術之上主義。「澄懷觀道,靜照忘求。」說的便是此。

中國文人曾有「道德文章」一說,放在繪畫當中,「文章」即指「畫品」,而「道德」便是所說的「人品」。道德文章應建立在道德之上,文章是其次。

人品如何體現於畫中?要知道,人品高低並不能直觀體現在畫中,而是含蓄的、多重式的綜合表達。越是經得起考驗的作品,時間推移便越能從畫中感悟畫家的人品,這是一個提煉的過程。同時,人品的下跌體現在畫品上也是慢性下滑,連畫家也不自知的過程。

寫意國畫如此,工筆畫亦需要畫家的人品與畫品相結合。工筆畫容易讓人覺得只需學會賣弄繪畫技巧而不需太高的人品修養。雖然如今各種美展及藝術評比,工筆畫往往佔有更多優勢,但實際上當下工筆畫的文化含量與人品含量都不高。為何這麼說?西式裝飾風、矯飾風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含蓄表達相違背。此外,工筆畫由於創作耗時較長,畫家私底下找人代筆的現象不絕,從這兩點來說,就已經觸碰了中國畫的人品底線,違背了藝術的真誠。那些傳統文化精神不高的工筆畫,實際上更像是西方的裝飾畫和現代派形式感構成的畫作,只不過用著中國的筆墨熟宣來呈現而已。甚多工筆畫是文化修養不高、人品不高的曲線折射呈現罷了。

當今,中國畫既豐富繁榮,但同時高峰之作遲遲未出現。值得注意的是,畫西畫的中國的畫家同樣需要人品與畫品相結合。為何?中國畫家從小紮根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受傳統文化滋養和熏陶。作為中國的畫家,仍需堅守一貫的人品與畫品。

人文、人品、文化修養放在繪畫技巧之上。如今,中國畫出不了大師,原因頗多,而最深層而又不為人重視的原因在於國畫家的人品下滑。相較完善技法、提高作品質量,追求創新等在作品表面做文章,很少畫家會想通力提高自身的道德與修養。道德修養不提高,作品便少了幾分精神內涵和思想厚度,切毋將藝術孤立於做人之外。

從畫家的角度來講,應重視承繼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德文章、人品畫品的精神遺產,提高道德文化精神水準,發揚民族性,立足於國家、社會、民族的高度,少一分個人利益至上,少一分追逐市場的功利心,從而有利於重構當代畫壇畫家的人品、畫品統一觀。中國畫,不重「時尚」重「高尚」。中國畫作品「畫品」的提高,有賴於一代畫人「人品」質量的提高。


推薦閱讀:

【國畫】楊挺的工筆重彩山水畫
沒油沒彩的中國畫,到底美在哪裡?
國畫一組
【國畫】林風眠畫作欣賞
國畫花鳥欲畫好、參看蕭郎草蟲稿

TAG:時尚 | 國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