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 | 劉長銘:教師怎樣才能是贏得學生的崇拜?

好的學校一定要有讓學生崇拜的老師

幾年前,在一次座談會上,我遇見了梁思禮院士。梁院士畢業於天津市南開中學。他對我說,當年在南開上學時,同學們都特別崇拜南開的老師,特別崇拜校長張伯苓先生。

聽了梁院士的話,我突然明白了什麼才是一個成功的教師,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教師成功的標誌就是贏得學生的崇拜。

南開中學是我心中的殿堂。2014年10月,天津南開中學舉行建校110周年慶典,我榮幸地被邀在儀式上講話。慶典結束後,我走出會場,在門口遇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先生。

交談中,他遞給我一張名片。

人們在印製名片時,習慣上會將自己最引以為豪的身份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

這位老先生的名片上赫然印著三個身份:張伯苓的學生、中國遠征軍抗戰老兵、南開中學校友會名譽理事長,名片背面印滿了各種教授的頭銜。

拿著這張名片,我立刻想起當年梁院士說的話。這張名片至今是我的一件珍藏。

相識、相知、相信、相依

贏得學生的尊敬乃至崇拜,是教師非常重要的專業成就,但贏得學生的尊敬和崇拜並非易事。

學生認識和了解教師是一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片面至全人、由外在形象到內心世界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相識、相知、相信、相依。

相識

學生首先感受到的是教師的外表、氣質、談吐和習慣性的表情與表達—是嚴肅「正經」型的教師,還是幽默風趣型的教師?這是師生相互認識和相互適應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學生也會了解教師業務的嫻熟程度以及對教學的把握能力。

相知

隨著師生相處時間的加長,學生會越來越多地了解教師對待生活、職業、社會、人生的態度,這種態度是教師教育專業能力的體現,會潤物無聲地深刻影響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這是相知的階段,是師友關係形成的開始。

在一個崇尚師道尊嚴的民族中,建立這樣的關係需要教師觀念的轉變,也需要學校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文化氛圍。

相信

高效的教育來自於學生對教師的相信或信賴。

相信或信賴不僅來自於教師的授課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是學生內心感受到的教師對自己真誠而全面的關懷,而不僅是對學業課程和考試成績的關心。

有了這樣的相信或信賴,學生才不會把教師的話當作耳旁風,教師的言行才會深刻影響學生內心,教育才能收到春風化雨的效果。

相依

教師贏得學生的崇拜,就意味著教師將對學生產生終生影響。

教師不僅是一個授課者和教導者,而是成為學生生活的榜樣和做人的楷模。教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響著每一個學生。

這樣的教師不僅學問精深,而且平易近人,與學生情感相依。這樣的教師是幸福的。

教師要有人格魅力

2008年,四川汶川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北京四中校友李賽立即從美國飛抵災區,先後從廢墟中救出七名倖存者。

後來他對記者講,「是先生改變了我的人生,教會我如何做人」。他說的先生是他的語文老師李家聲先生,學生習慣性地稱他為「李先生」。

2004年,在高中畢業班的最後一課上,李家聲老師賦詩一首送給學生作為臨別贈言:

匠石運斤,伯牙鼓琴。誰為郢人?鍾期知音。

千日千里,感念深深。如何臨歧,心之殷殷。

有思鍾情,為己美身。守白持堅,不緇不磷。

濯足萬里,振衣千仞。日升月恆,唯在諸君!

在李家聲先生看來,師生關係應當是伯牙與鍾子期的關係,是心心相印、情感相依的成長夥伴。在那節課的黑板上,他用篆書大字書寫了「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

我們在多年的學生評教工作中,始終堅持做一項關於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的問卷調查,問題是:「你認為好老師應當是……」。

學生的選擇結果始終高度一致且長期穩定。

他們除了認同教師的敬業精神和業務水平外,還高度認同的一個選項就是「具有人格魅力」,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認同度越高。

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個高度綜合和複雜的評價指標,是一種人與人交往中產生的難以描述更無法量化的感覺。

也許我們今天很難給出一個教師人格魅力的評價標準,但是,無數的經驗讓我們知道,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產生最佳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我們需要像李家聲這樣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因為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真正把教育變成師生相處的一段幸福生活,讓教育真正影響學生的一生。

延伸閱讀

何謂好的學校教育?

什麼是好的學校教育?今天談創新談教育改革的很多,但對於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很多人還沒有想明白。

從一個實踐者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學校的教育實際上就是師生相處的一段生活,青少年需要在這段生活中得到一種全面的成長。

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學校的生活品質,創造更好的學校教育。

所以,好的學校教育不外乎就是能夠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學習生活。這需要將學生資源科學有效地進行整合。

今天,我們的教育離這樣的目標還非常遠。

學生的資源分為兩部分:

先天資源:即先天稟賦及其進入學校接受教育之前已經形成的興趣;

後天資源:即學生的精力和時間。

學校的管理和課程規劃,是否對學生的資源進行了科學有效的整合?

學校課程的設置,是否真的符合人的發展規律?

這要做到以下9個方面:

1. 好學校里,學生應享有發展的自由。

既然學生帶了自己基礎性的興趣和稟賦進入學校,學校的教育就應該令其除了學習規定的課程之外,享有自己發展的需求。

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願望在今天的學校中,應該能夠得到尊重、理解、鼓勵和支持。

2. 學生個體應受到足夠的關注。

中國的教師最缺少的就是對學生個體的關注。儘管學生成績被關注,但是學生的需求並不是唯一的。

學生更需要的是在精神和心靈層面得到關注。當教師關注了學生的心靈和精神時,學生學業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3. 學校要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氛圍。

學生在學校里如果找不到偶像,找不到自己欽佩的人,找不到對自己能夠在精神和心靈上產生深刻影響的人,他們不會成長得很好,也不會在這個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感到幸福。

4. 學生多元的價值觀應該得到尊重。

儘管今天的價值觀是多元的,但是有一些並不是錯誤的,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價值選擇。

比如我校的優秀學生表彰大會,學生自己選了兩個學生去發言,一個是非常陽光的女孩,一個是籃球隊的隊長,儘管他們成績都不是最好的。

在一個年輕人的群體裡面,這樣的孩子應該成為偶像,因為他們會給這個群體帶來一種積極向上、頑強團結的品格。

5. 學校教育的風格應該體現師生關係的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包容、支持等。

這樣的關係需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友善相處。

學校生活要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社會實踐,讓學生一步步由一個自然人變成社會人,讓他們的學業水平、社會能力、身心健康都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能夠適應社會,並有獨立的精神。

6. 學生處於積極和幸福的狀態。

其實,進到學校里一看學生的表情,就知道這個學生在學校的生活情況。

我們更願意看到學生的一臉陽光,處於積極和幸福的形態。這需要學校首先要讓學生享有安全有序的學習生活,學業水平不斷得到提升,充分獲得自我實現。

7. 學校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沃土。

學生獲得幸福的前提是教師享有職業幸福感。這就要求學校要具有正確的教育價值導向,全面關注學生,同時也需要不斷做好老師的工作,讓學校成為師生友善、相互促進和激勵的發展共同體。

8. 學校教育對學生家庭生活應產生積極的影響。

學校要通過有效方式促使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給孩子家長的觀念及其家庭生活帶來積極的影響。通過學校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來整個改變學生的家庭生活,與此同時,家長對於學校文化也會形成高度認同。

9. 學校教育應和社區生活產生良性循環。

學校的文化要衍生到社區,努力通過各種方式來使學校文化對社區產生更多、更明顯的影響,讓學校文化成為這個社區文化的一部分。而學生參與其中,實際上也會使學生的社會能力在服務過程中得到提高。

總的來說,學習不是一個單純的認知,必須從青少年全面成長的角度來理解學校的教育,學校不是一個書齋,而是一個社會。

今天的中國教育,太過注重技能和訓練,嚴重忽視精神、心靈與健康,而對於後者的教育,才是真正關注學生一生的教育。

作者:劉長銘 (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推薦閱讀:

對的人,就要晚一點才能相遇
怎樣滷肉才能鹵入味?
主食吃的對,血糖才能控的穩
經典人生感悟:安守一顆平常心,人生才能笑看風雲。
拿得起,才能放得下

TAG:教師 | 崇拜 | 學生 | 才能 | 名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