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批判之一——權謀文化

中國文化批判之一——權謀文化作者:捷楚在一次全國「兩會」上,許多代表和委員對熒屏上熱播的帝王電視劇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他們認為:像《漢武大帝》、《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渲染宮廷權力鬥爭、吹捧玩弄權術的所謂「盛世明君」的帝王劇,其實比以前港台所謂「戲說帝王」遺毒更甚,危害更大,但收視率卻居高不下,表明以權謀為佐料的帝王劇,受到了社會上下廣泛的追捧和欣賞,具有非常普遍的社會文化心理支持。而這種社會文化心理的基礎,就是我們社會文化傳統中根深蒂固的「權謀文化」與「權謀政治」。的確,不僅帝王劇中大臣之間勾心鬥角、皇帝與大臣之間相互揣摩、皇子之間相互傾軋、后妃之間相互爭寵等故事總是吸引我們,而且即如《宮心計》、《諜戰》、《潛伏》、《甄嬛傳》等展現陰謀詭計、下套使絆,充滿爭鬥、防範、警戒、算計、圈套的電視劇也長演不衰。《人民日報》曾發表一篇文章指出:「近幾年流行的官場小說,宮斗劇就是這種社會風氣(指犬儒主義盛行,人際關係惡化,社會誠信缺失,比壞心理瀰漫)投射到文藝創作中的一個結果。這些作品的一個共同主題是權謀:誰的權術高明誰就能在社會或職場的殘酷『競爭』中勝出;好人鬥不過壞人,好人只有變壞、變得比壞人更壞,才能戰勝壞人。電視劇《甄嬛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甄嬛剛剛入宮時還是一個心地善良、簡單純樸的女孩,但在殘酷的宮廷環境中,時刻受到以皇后為首的宮廷勢力的暗算和迫害。經歷了一系列慘痛教訓之後,她終於懂得了一個『真理』:在殘酷的宮廷鬥爭中,你必須學會比對手更加陰險毒辣,你的權術和陰謀必須高於對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也就是說,你必須更壞才能戰勝對手。最後,甄嬛終於通過這種比壞的方式成功地加害皇后並取而代之,這就是《甄嬛傳》傳播和宣揚的價值觀」。再看看歷年的暢銷書,有關中國古代權謀術的書也成為了主力軍。什麼《厚黑學》、《官經》、《官箴》、《權謀大全》、《中華智謀》、《歷代君王權謀大全》、《古代帝王馭人術》、《官場潛規則》、《曾國藩用人術》……;什麼職場兵法、生存技巧等等推崇權謀的書汗牛充陳。即使現今中國社會上的一些成功人士在演講和悟道中,也帶有權謀文化的味道。與此同時,我們總能看到中國的各個領域、各個角落,包括官場、職場、商場,以及各個階層,包括普通百姓、大小官吏、老闆員工,都普遍存在著少年老成,心口不一,言行相左,弄權使詐,藏奸造假的權謀行為。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內鬥內行,外斗外行,中國式內鬥是權謀文化的典型表現之一。從古至今,在中國各個領域、各個階層,要想做一番事情,最大的難題不是各種外部困難和事情本身,而是內部爭鬥。國民黨之所以在大陸兵強馬壯而遭到失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什麼中央系、地方系、桂系、粵系、浙系、奉系、黃埔系、保定系、政學系、嫡系、非嫡系,等等,各派各系之間你爭我斗、相互摩擦、相互傾軋,充滿著權謀手段。再看看現今的商場,可以說是「生命不息,內鬥不止」,「江湖險惡,人心叵測」。國美大股東與管理層為爭奪控制權相互內鬥;上海家化曝出內部人事爭鬥,實際控制人與董事長相互指責;王老吉加多寶涼茶之爭;健力寶與地方政府的爭鬥;蒙牛和伊利、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多年的恩怨情仇……鬥爭的結果誰都不是贏家,不僅造成嚴重的內耗,而且損人不利己,不僅關係疏離,身心俱疲,更是各種資源的極大浪費,兩敗俱傷。有人總結,中國合伙人職場的最終結果就是「四同」:同舟共濟,同床異夢,同室操戈,同歸於盡。《商界》曾刊登一篇文章:「中國商人很可憐:10大先天缺陷」,這10大缺陷是:帝王術,泛權化的雙重標準;家長情結;兄弟鬩於牆;崇尚內鬥,制衡權力;挾「民族」之旗以令諸侯;馭臣術;飛鳥一盡,良弓必藏;帝師情結,走狗宿命;以情動人實取巧;自欺欺人走歧路;偏將結果作信仰等。這10大缺陷大部分指的是權謀。正如作者寫道的那樣:「今天的中國商人,十分熱愛學習,談起管理理論,總是滔滔不絕,什麼東方理論什麼西方模型,他都懂。可一到企業的具體執行環節,依然是『帝王將相』那一套。我們沉迷於『術』,而很少思考什麼是『道』」。這10大缺陷「正是生根於這一代商人奮鬥邏輯與內心深處的疼痛」。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台灣作家柏楊先生在他的著名作品《醜陋的中國人》中就指出了中國人的一個劣根性,就是善於「窩裡斗」、「不能團結」,並批評道:「中國人是一個受傷很深的民族,沒有培養出讚美和欣賞別人的能力,卻發展成自斗或阿諛別人的兩極化動物」。辦公室政治也是權謀文化的重要表現之一。人天生是政治動物,辦公室作為一個團隊,是人的結合,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利益的佔有和分配,就有政治。在辦公室混飯吃的人雖然也有升職的誘惑、受表獎的體面和人際關係和諧的安慰,但也充滿著人際關係的競爭,誰和誰好,誰和誰一派,布滿攀爬的艱辛和競爭的陷阱,所以很少會感到輕鬆和悠閑。由此,各種辦公室守則、職場秘籍、成功兵法、官場厚黑學就應運而生。比如,網路流行「潛伏辦公室」中說:「辦公室只有兩種人,主角和龍套。每個人都要有大志,就算要毀滅世界也可以。別被理想忽悠,理想是需要的,但不是別人的理想,而是自己的。如果真的沒大志,那就為錢奮鬥。你可以不聰明,但不可以不小心。你說的每句話,老闆都知道。所以要好好想想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不管什麼時候,裝傻總是最不易犯錯。把自己當成最聰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一定要有靠山」、「高你半級的人,往往是最危險的,同級是天然敵人。十句里要有九句真話,這樣說一句假話才有人信」。再如,網路上流行「決不能犯的22個辦公室錯誤」:1、不要比你的老闆穿得更好;2、不要試圖與老闆的女秘書調情;3、捐錢不要超過你的上級;4、不要跟你的同事談戀愛;5、不要說黃色笑話;6、不要跟你的同事交朋友;7、不要露骨地拍老闆的馬屁……;比如,「辦公室十三大定律」:矛盾定律:人人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跟領導走得太近不行,離得太遠也不行;尷尬定律:苦幹不如巧幹,乾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搗蛋的;變臉定律:見到上司唯唯諾諾,這是逼出來的;見到同級嘻嘻哈哈,這是裝出來的;見到群眾凶兇巴巴,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還有什麼「女公務員曝22條升職潛規則」:永遠不和上司唱反調;必須爭取成為第二名,第一名因缺乏幫助而成為第二名,第二名永遠是得道多助的位置;在官場混最忌諱說真話,一定要學會講大話、空話、假話,要把講假話當成一個習慣,不當成事業;當顯規則和潛規則發生衝突時,按顯規則說,按潛規則做,是為最高境界……辦公室的競爭更可能是一種沒有硝煙的戰爭。你要想在辦公室生存並發達,就要首先了解並適應辦公室的生態環境,玩傳「辦公室的政治遊戲」。中國人的這種權謀文化其實源遠流長,已經深深地紮根於中國的日常生活當中,變成了中國人的生存智慧。《孫子兵法》十三篇,首篇就是《計篇》,以計為先,以謀為先,而且提出「兵者,詭道也」、「兵以詐立」、「避實擊虛」、「示形動敵」,無所不用其「計」。《三十六計》更是將無中生有、聲東擊西、瞞天過海、借刀殺人、趁火打劫、空城計、美人計、反間計、苦肉計等等計謀闡釋的淋漓盡致,至今不僅被人們用於戰場,更應用於商場、職場。老子提出的「無為」、「守雌」、「示弱」、「不爭而善勝」等等,看似「柔」、「避世」,其實是更強,是入世,表面上是「無為」,實際上是有為;明面上是「不爭」,暗地裡是在爭,「不爭就是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因而更有計謀,更有智慧。所以中國人不善於「明爭」,而習慣於「暗鬥」,表面上客客氣氣,一團和氣,實際上暗流涌動,「爭名於朝,爭利於市」。韓非子提出的「法、術、勢」實際上就是統治的藝術,所謂的「法」,就是君主實行絕對的統治,必須有一個全國臣民共同遵守的法令,包括「賞」、「罰」兩個方面;所謂「術」,就是君主駕馭群臣進行統治的權術;所謂「勢」,就是指權勢,這一套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體現了豐富的統治權謀。這些古代的智慧,用於「大道」,則能治國安邦,提高素養,增強能力,但遺憾的是這些常常被我們用於「小術」、「小技」,流入權謀詭計。長期權謀文化的浸淫,已使一部分中國人的心理和行為打上深深的權謀的烙印,形成一部分人固有的劣根性:老謀深算,詭計多端,處處設局,處處設防,工於心計,城府深,耍心眼,弄虛作假,欺上瞞下,一肚子花花腸子。權謀文化為什麼能在中國流行?權謀文化首先離不開一個權字。權謀者,謀取權力之計謀也,它無非來自於權力崇拜、等級觀念、人治思想、明君情結,對應的是一種威權政治。我國古代是一種封閉的農業文明,兩千多年來一直以大一統的形象屹立於世,整個社會存在著專制主義、威權政治,至今官本位的思想觀念仍殘留在我們許許多多的人的頭腦中,權力對於個人,對於工作,對於生活仍具有決定性的支配力量(只要擁有權力就意味著擁有社會資源,權力是衡量人的社會價值的基本標準,也是影響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屬性的決定性因素——俞可平)。因此,謀權、擅權、弄權、重視權術,就成為部分中國人的價值觀,也就形成了「權謀政治」。領導用權謀來控制別人,把單位看作是個人的王國,喜歡操控一切;普通群眾用權謀取得領導的信任,爭取得到權力好控制別人,獲得自己的利益。中國人歷來不缺當國王、當皇帝的慾望,雖然現實中很難實現,但「意淫」一下,也可以滿足自己的權力欲,這樣就普遍形成權力崇拜、崇尚智巧的文化心理。另外,中國文化是一種人際關係文化,在君主專制的條件下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主要用「禮」和「仁」來安排,透著嚴重的等級制,而現實生活對利益的追求和佔有又與這種「禮」和「仁」存在著尖銳的矛盾,也就是美好的道德要求和約束與醜陋的人性和慾望相互衝突,因而耍手段、使陰謀、玩弄權術,就成為中國人的「生存智慧」和必備的本領。權謀文化的一個結果,是對規則的蔑視和踐踏。權謀文化體現的是一種權力鬥爭,而中國權力鬥爭的一個特色就是顯規則不被遵守,「潛規則」則大行其道,真正發揮作用的是「潛規則」。吳思在他的《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一書中就指出了許多歷史上「潛規則」的作用和能量。而今「潛規則」不但沒有減少或消除,反而愈演愈烈。《今日美國報》就曾登過一篇文章:「在中國經商很複雜」,文章說:「中國只允許外國人按中國的規矩行事,而這些規矩經常難以理解。往往只有對中國有利的時候,法律才是法律」,「在中國,生意總在多重帷幕後展開,其中充滿詭詐和欺騙,這一點至今未變」。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一位訪問學者也在《環球時報》著文指出:「人們日常生活在一個有法可依、有規則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藉助法律和規則行事。但人們在多大程度上把規則當回事,並遵守規則、執行法律,則是另一回事。實際情況恐怕是與中國道路上的交通一樣,四通八達的交通道路系統有法規調節,有交通警察執法,但有時卻混亂不堪」。「我們雖然有不少規則,但往往卻會不按規則辦事」,中國國內仍然不是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社會,特權很多,『潛規則『太多』」。蔑視和踐踏規則,只按「潛規則」辦事的結果是,不腳踏實地,處處偷奸耍滑、不擇手段,必然腐蝕人性,給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如果權謀文化充斥社會,到處是陰謀詭計,到處是謊言和騙局,到處是圈套和陷阱,那麼就會人人設防,人人自危,造成人們之間的隔閡和不信任,人際關係就會趨於緊張,社會就會危機四伏;如果機關、事業單位瀰漫著權謀文化,官吏們精於權謀,拉幫結派,結黨營私,那麼政治生態就會被污染,人們就會失去穩定性和安全感,也就沒有和諧的政治局面;如果企業崇尚權謀文化,就會把競爭對手當作敵人,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用盡心機,挖對方牆角,會策劃對方高層反水,或造謠中傷,敗壞對方信譽,形成惡性競爭,與現代市場經濟背道而馳,看似聰明絕頂,其實愚蠢透頂,聰明反被聰明誤。外國和西方也不是不講權謀,如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就宣揚,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但這與中國的權謀道術相比,可謂相形見絀,小巫見大巫。而且,西方所講的權謀多是謀略(謀略和權謀不同,謀略多指謀劃的戰略,權謀多指權術手段;謀略是大道,權謀是小術;謀略是智慧,權謀是小聰明),只有在中國的文化環境當中才會偏好權謀。因為中國人口眾多,內部競爭激烈,而且多不眼睛向外,只有瞄著內部,你爭我斗。要改變這種權謀文化,就要與現代文明接軌,融入國際社會,提倡平等、法治、公平、誠信等文化理念,確立透明、公正、有效的規則。首先,要限制權力,消除官本位制,提倡人人平等原則,特別是公民要有獨立的人格,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權力得到尊重和保障,不使任何人有高於其他社會成員的特權,使社會由身份社會向契約社會轉型,真正建立公民社會。其次,要建立法治社會,擯棄「人治」思維,消除「潛規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皆受法律的約束而不受權力統治,無人可凌駕法律之上,人人遵守「顯規則」而使「潛規則」沒有市場。再次,要眼睛向外。建立真正的現代市場經濟,引入先進的管理經驗和遊戲規則,減少內部競爭,學會國際競爭,以理性代替慾望,以規則代替關係,以合作代替爭鬥,以大智慧代替小聰明,實現真正良好的秩序。
推薦閱讀:

傳說中的「筆法」到底是什麼鬼?
太虛大師論佛教在中國文化中的優越地位
透過中華文化傳福音
刻奇的你跟名人們都不熟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文化 | 批判 | 權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