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本瓷器 

日本與中國沿海一衣帶水,自古以來交往頻繁。早在戰國時期,日本列島上的倭人就已與位於今中國東北部、朝鮮北部的古燕國有往來.秦滅燕時,有一些漢人逃亡朝鮮,進一步去日本;隨後,日本與中國的交流更加密切。中國的漢字、儒學,中國的書畫、佛教,中國的學制、典章制度等,都對日本產生了全面的影響。中國的瓷器文化和工藝也同樣深刻的影響著日本的生活和發展。越窯瓷器原產地的浙江與日本的關係也很密切,史實證明中國與日本的海上通道公元前2世紀就已開通。越窯青瓷輸往日本,是在唐代中後期,這時輸入日本的瓷器品種很多,有唐三彩、青瓷、白瓷和釉下彩瓷等。七世紀末,唐三彩開始傳到日本,是由當時的遣唐使船隻帶去的。現在日本已有十個地方發現了這些出土品,特別是在奈良的大安寺,一下子出土了三十幾件唐三彩。唐三彩的傳入,對日本的制陶工藝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促進。三彩的技術無疑是取自中國,但日本人在仿製的時候,也體現出了自己民族的特色。在形態上,它基本上沒有神像人俑或馬和駱駝等的造型,而是多為日常的容器,或是摹仿銅合金佛用器具燒製成的壺、瓶、缽、盤、碗等。在釉色上,它也不像唐三彩那樣顯得五彩斑斕、華麗多姿,而是更多地敷施了綠釉,整個陶器多以綠釉為基調,顯得比較素樸,甚至帶些稚氣,日本人一直對綠色情有獨鍾,這與日本民族愛好自然有關。目前,三彩陶器藏品最豐富的是集中在奈良正倉院的57件作品,被稱之為正倉院三彩,又稱為奈良三彩。三彩陶器的出土地,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寺院、宮殿、官衙等處的遺迹,近年來也逐漸有從村落的遺迹中出土的,但總體來說,三彩陶器主要是用於國家和貴族等舉行祭祀、佛教儀式的場合,壺等器具被用來盛放火葬後的遺骨,與一般民眾的生活還是有些距離。九世紀進入平安時代後,又從當時的大唐傳來了白瓷和越州窯的青瓷,種類多為日常用的碗、盤等餐具。自此,日本的陶制餐具從原先模擬金屬品的須惠器、三彩陶器,開始轉向模仿中國青瓷製的餐具樣式了。但當時日本人無法燒制出與青瓷媲美的瓷器,他們只是在原來三彩技術的基礎上,又吸取中國的灰釉技法,燒制出了灰釉陶器。這些灰釉陶器與越州青瓷相比,畢竟要顯得粗糲得多。不過越州青瓷的傳入大大拓開了日本人陶器形態的種類。真正燒制陶器是在鎌倉時代,瀨戶一個叫藤四郎的人從中國引入了技術,製造水壺、香爐、佛具等。以後直到室町時代,除了瀨戶以外,信樂、常滑、丹波、備前、越前等地也能製造陶器了,被稱作 日本的六大古窯。再後來1616年,朝鮮的李參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燒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製作就此開始了。接著有各種燒器產生,其中伊萬里瓷器在歐洲也享有盛譽。

日本瓷器可以說是在仿製基礎上不斷創新。日本瓷器始於江戶時代初期(17世紀),相當於中國的明代萬曆年間,朝鮮陶工李參平在日本佐賀縣有田郡泉山發現優質瓷土並開窯燒制瓷器成功,開始生產日本最早的白瓷,相比陶器,這種瓷器又薄又輕,結實美觀,立刻風靡全日本,被稱為「有田燒」,李參平也被尊封為「陶祖」,因此日本早期的瓷器深受朝鮮李朝白瓷的影響。後來隨著中國瓷器湧入日本,中國瓷器的風格特別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情趣,日本的陶工們開始仿製各種風格的中國瓷器,如五彩、青花、青瓷等,如中國的「萬曆五彩」被日本稱為「萬曆赤繪」,「天啟五彩」被稱為「南京赤繪」,康熙五彩被稱為「康熙赤繪」,在西方被稱為「克拉克瓷」的青花分格開光碟在日本則被稱為「芙蓉手」。在日本江戶時期的和平年代中,中國瓷器和它們的日本仿製品大量取代傳統的陶器、漆器和金屬器,成為了日本諸侯之間互相饋贈的禮物和平民日常生活必需品。這些日本的中國瓷器仿製品也開始遠銷歐洲,西方人很難分清中國瓷器和日本仿製品的區別,甚至有些日本仿製品上也出現了「大明成化年制」、「大明萬曆年制」、「富貴長春」等款識。並且,德國的梅森、荷蘭的德爾夫特等歐洲的陶瓷作坊紛紛開始模仿中國和日本瓷器的風格和技法。日本古瓷器的主要流派有:有田燒、伊萬里、鍋島、柿右衛門、九穀、薩摩等,各有自己鮮明的風格特徵。


推薦閱讀:

釉下彩、釉上彩、單色釉等明代瓷器介紹
蜀漢與東吳外交事件1
瓷學堂 | 景德鎮瓷器「件」與「頭」是何意?
瓷器緒論(二)——陶器的起源和它的演進(下篇)
高古瓷器拍賣TOP10

TAG:日本 | 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