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六然四看」: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為人生處世哲學!
明末清初哲學家、樸素唯物主義者王夫之,為我們總結了「六然四看」的人生處世哲學。所謂「六然」:
一是「自處超然」:自己獨處的時候要非常超脫,人生在世不求功名,但求功德,為社會多作貢獻。
二是「處人藹然」:與人相處的時候對人要和藹,與人為善,天地皆寬。
三是「無事澄然」:意思就是寧靜致遠,沒有事的時候非常清靜,便於自我反思,要多思考,安心靜思才有遠慮。
四是「處事斷然」:遇事要果斷不能左右為難,拖拖拉拉,優柔寡斷,決而不斷,斷而不行,機不可失,時不我待。
五是「得意淡然」:人們一生中都有順利的時候,也有挫折的時候,因此要切實做到順利時淡然處之,淡薄名利,解脫物慾,常懷律己之心。
六是「失意泰然」:人生有得意的時候,也有失意的時候。李白曾在失意時發出感慨:「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失落不矢志,榮辱不驚,成就大事也,其道理也就在這裡。
「四看」:
一是「大事難事看擔當」: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甘於干大事,攬難事,凡事要看能否擔當得起,這才是一個人的本事、氣魄和膽略。
二是「逆境順境看襟懷」:看一個人的襟懷,就是看人的氣度,看人的風範。正確看待自己,身處順境不能飄飄然,洋洋得意;一旦受挫,不能怨天尤人,牢騷滿腹,甚至誤入歧途,做出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為人要有胸襟,胸懷大志,虛懷若谷。
三是「臨喜臨怒看涵養」:一個人無論面對高興的事,還是委屈的事,都要冷靜對待,這能反映一個人的意志和涵養,做到「大喜臨門不張揚,無故加之而不怒」,體現一個人寬廣胸懷。
四是「群行群止看習慣」:人們一起生活,一塊工作,就要培養良好的從眾心裡,相互信任支持,以良好的行為表現,贏得大家的信認支持,用自身人格魅力創造和諧氛圍。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曆實錄》、《春秋世論》、《讀通鑒論》、《宋論》等書。
王夫之自幼跟隨自己的父兄讀書,青年時期王夫之積极參加反清起義,晚年王夫之隱居於石船山,著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嶽遺民,學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推薦閱讀:
※黃宗羲、王夫之和顧炎武等人的啟蒙思想對中國有何實際影響?
※王夫之:「六然處世」益養生
※【宋論——卷十 高宗】(清)王夫之
※我頂頂頂「於詩不足,於史有餘」-----王夫之評杜甫(轉帖)
※對王夫之的著作和思想感興趣,應該從哪本書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