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九:成語中的典故和歷史人物(作文素材)
07-09
專題九:成語中的典故和歷史人物(作文素材)一傅眾咻: 一人教誨時,眾人在旁喧擾。比喻學習受到干擾,成效不佳,或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語本孟子˙滕文公下:「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千金市骨:戰國時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買已死千里馬的骨頭為喻,勸諫燕昭王要禮遇天下賢士,則能為其效勞。見戰國策.燕策一。後用以比喻重金禮聘賢士,懇切求才的意思。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進步神速,使人另眼相看。語本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牛衣對泣: 牛衣,牛隻禦寒遮雨的覆蓋物。漢王章家貧,沒有被子蓋,生大病時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於是對妻涕泣訣別。典出漢書.卷七十六.王章傳。後比喻夫妻共度貧困的生活。牛角掛書:唐李密貧寒,乘牛掛書於角上,邊行邊讀書。典出新唐書˙卷八十四˙李密傳。比喻勤勉讀書。目不窺園: 漢董仲舒長於春秋,景帝時為博士,專心一意治學,三年未曾窺視園菜一眼。典出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比喻治學刻苦專心。割席分坐: 《世說新語》中《德行》一門記載:「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這裡有兩個故事,記載了他們的兩個生活細節:一、世說新語》中《德行》一門記載:「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這裡有兩個故事,記載了他們的兩個生活細節:一、管寧和華歆一起鋤菜園子,掘出了一塊金子,管寧如同沒見到一樣,照常幹活;華歆將金子拿到手裡看了看,然後扔掉了。二、管寧和華歆一起同席讀書,門外邊有官員的儀仗喧嘩而來,管寧聽而不聞照樣念書,華歆則放下書跑出去看熱鬧去了。等華歆回來,管寧已經將坐席割開,表示志趣不同,要和華歆分座。曳尾塗中: 拖著尾巴在泥路中爬行。語本莊子˙秋水:「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比喻寧願貧困而逍遙自在,不願尊貴禮遇而備受拘束。羊左之誼: 羊左,為羊角哀與左伯桃的合稱。相傳戰國時,羊角哀與左伯桃因聞楚王賢而相偕往見,途遇風雪,饑寒交加,左伯桃乃將自己的衣糧全數交與羊角哀,而後死於樹洞中。見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李善.注。後遂以羊左之誼稱至交好友。作壁上觀: 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投鼠忌器: 想擲打老鼠,卻擔心老鼠身旁的器物被擊壞而不敢下手。語本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於貴臣之近主乎!」後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下手。沐猴而冠: 沐猴,獼猴。沐猴而冠指獼猴性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帶。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後譏諷徒具衣冠而沒有人性的人。亦用來比喻人虛有表象,卻不脫粗鄙的本質,沒有遠見。除此之外,古來對這句成語另有一解,認為因為獼猴性子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帶,用來比喻人的性情急躁沆瀣一氣: 沆瀣,夜間的水氣。唐時崔沆為主考官,錄取了崔瀣,人們因此笑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見宋˙錢易˙南部新書戊。比喻氣味相投,後多用於貶義。灼艾分痛: 宋太祖與其弟太宗友愛的故事。太宗病,太祖親為灼艾;太宗覺痛,太袓亦取艾自灸。典出宋史˙卷三˙太祖本紀三。後比喻兄弟友愛。抱關擊柝: 守門和巡夜的人。泛指位卑祿薄的小官。孟子.萬章下。青眼相待: 青,黑色。青眼語出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籍大悅,乃見青眼。」人正視時黑色的眼珠在中間。後以青眼表示喜愛或看重。亦作「青目」、「青睞」。拾人牙慧: 牙慧,言談間流露出的智慧。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云:『康伯未得我牙後慧。』」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重作馮婦: 春秋時晉國勇士馮婦善打虎,後改從善行,成為善士,不再打虎。有一次大家在野外追一隻老虎,老虎負嵎頑抗,大家不敢靠近,正巧馮婦經過,大家都很高興迎接他,馮婦居然攘臂下車再次打虎。典出孟子˙盡心下。後以重作馮婦比喻重操舊業。韋編三絕: 本指孔子勤讀易經,致使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典出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後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刻苦治學。倒屣迎之: 因急著迎接客人,而將鞋子穿反了。語出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時蔡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貴客盈座。聞粲在門,倒屣迎之。」比喻熱情款待賓客。宵衣旰食: 天未明就披衣起床,日暮才進食。形容勤於政事。見《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列傳下.劉蕡》書空咄咄: 晉人殷浩被黜放,終日以手指向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四字。見晉書˙卷七十七˙殷浩傳。後比喻失意、激憤的狀態。班荊道故: 班,布置。荊,楚地出產的木材。相傳伍舉和聲子在鄭國野外相遇,把荊條鋪在地上,一起坐下吃東西,並談回楚國的事。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後形容朋友在途中相遇,互敘舊情高卧東山: 晉人謝安隱居東山,不肯出任官職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後比喻隱居不仕。動如參商:比喻分別而無法相見。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探賾索隱: 語出易經˙繫辭:「探賾索隱,鉤深致深,以定天下之吉凶。」指探求深奧隱妙的事理。梅妻鶴子: 宋林逋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植梅養鶴以為伴,逍遙自在。因其無妻無子,故稱為「梅妻鶴子」。典出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人事。後比喻清高或隱居。淪肌浹髓: 滲透到肌膚、骨髓。語本淮南子.原道。後比喻感受深刻或受到深厚的恩惠。略識之無: 唐代詩人白居易生六、七個月時,即可辨識之、無二字,百試不差。見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後用來指人識字不多。雪泥鴻爪: 鴻雁踏過雪泥遺留的爪痕。語本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比喻往事所遺留的痕迹。程門立雪: 宋代游酢、楊時拜見程頤,剛好碰上他坐著小睡,二人不敢驚動,便站著等待,程頤醒來時,門外已下雪一尺多深。典出宋史.卷四二八.道學傳二.楊時傳。後用以比喻尊敬師長和虔誠向學。結草銜環: 春秋晉魏顆救父妾,而獲老人結草禦敵的故事。典出左傳.宣公十五年;漢時楊寶曾救治遭鴟梟襲擊的黃雀,後黃雀傷愈飛走。某夜有黃衣童子贈楊寶白環四枚。典出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比喻生前受恩死後圖報。膠柱鼓瑟: 將瑟的弦柱黏住,鼓瑟時就不能調節音調的高低。語本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養癰成患: 長了毒瘡不去醫治,終將形成大患。語本漢.馮衍.與婦弟任武達書,後比喻姑息養奸,必遺後患。餘勇可賈: 尚有多餘的勇力可以出售。語本左傳˙成公二年:「欲勇者,賈余餘勇。」比喻勇力過人,持久不懈。黔驢技窮: 典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後用以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使完,而終至露出虛弱的本質臨池學書: 相傳東漢張芝學習書法很勤,家中衣帛都被寫上字,然後再煮白;他在池邊學書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見晉書.卷三十六.衛瓘傳。後人稱學習書法為臨池學書。舉案齊眉: 東漢孟光送飯食給丈夫梁鴻時,總是將木盤高舉,與眉平齊,夫妻互敬互愛的故事。典出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梁鴻傳。後比喻夫妻相敬如賓,同「鴻案相莊」。雞鳴狗盜: 戰國時秦昭王囚孟嘗君,打算加以殺害。孟嘗君的門客,一個裝狗入秦宮偷狐白裘;另一個學雞叫使函谷關關門早開,孟嘗君因此而脫難。典出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傳。後以比喻有某種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鑿壁偷光: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牆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後比喻刻苦勤學。涸轍之鮒: 轍,車輪輾地所留下的痕迹。鮒,鯽魚。在乾枯車轍中的鯽魚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時間遠去西江取水,則不過是空口白話,無法解決問題。典出莊子˙外物。後比喻陷處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集腋成裘: 狐狸腋下的皮毛雖不多,但聚集起來就可縫製成一件皮衣。語本慎子˙知忠:「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比喻積少成多。廣陵絕響: 三國魏嵇康善彈廣陵散曲,秘不授人,後因反對司馬氏專政而遭讒被害,臨刑索琴彈曰:「『廣陵散』於今絕矣!」見晉書˙卷四十九˙嵇康傳。後比喻人事凋零或事無後繼,已成絕響。車胤囊螢: 晉代車胤家貧,無力購買燈油,於是在囊袋中放入螢火蟲,借著螢火所發出的亮光讀書。典出晉書˙卷八十三˙車胤傳。後用來形容在艱困的環境中,勤奮讀書。人琴俱杳: 晉王獻之死,徽之拿他的琴來彈,久不成調,遂有人琴俱亡之嘆。見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後用作傷悼友人去世之辭。高山流水: 形容樂曲的高妙。語本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比喻知音的難遇。扣盤捫燭: 盲人不知日的形狀,人告以日形如銅盤,他敲銅盤而有聲;後聞鐘聲,即以為日。又有人告以日光如燭,他摸燭而知形狀;後摸鑰,也以為日。典出宋˙蘇軾˙日喻。後用來比喻認識不確切而產生誤會。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飲酒 、大樹、養花、釣魚、喝茶等等好的描寫? (現代文)?
※我心中的李白作文600字
※親情似水作文1000字
※父母的愛作文300字
※我最熟悉的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