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 |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怎麼辦?
導讀
事實真相眾說紛紜,撲朔迷離。
但無論此事最後的真相到底如何,也無法掩蓋校園欺凌事件頻繁發生、影響惡劣的事實。
據美國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6年發布的報告顯示,每五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正在遭受或曾經遭受過校園欺凌事件,而這些孩子中超過六成會把這些事憋在心裡,不會向任何人訴說。校園欺凌事件帶來的傷害,就像水面下的冰山,冰冷卻難以被發現。
而今天,高老師就在此文中與大家討論一下,面對校園欺凌事件時,人們經常存在哪些認知誤區,以及我們在面對校園欺凌事應該怎麼做。
誤區一
在校園欺凌事件發生時,很多成年人都會以為是小孩子「玩鬧」、「不懂事」,「長大了就好了」。這種態度將是縱容欺凌行為的保護傘。
挪威心理學家Dan Olweus對欺凌行為做出的權威定義是:任何侵略性的、反覆的、存在不平等力量關係的行為,都是欺凌。
日本文部省(教育部)給出的定義則更加明確:所謂欺凌,就是指當事兒童在讀期間,與其有一定人際關係的其他兒童的言行舉止,帶給當事兒童心理上或是物理上的影響,並令當事兒童感覺到身心痛苦。
可以說,很多成年人眼中的「玩鬧」,是確確實實發生了的欺凌事件。而欺凌的影響,絕對不是「長大就忘了」這麼簡單。
相關研究顯示,童年欺凌傷害會導致長大後心智健康、體能健康與認知健康都呈現貧乏狀態。欺凌行為導致的壓抑、抑鬱、焦慮等情緒,會對兒童大腦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包括杏仁核過度活躍、海馬體變小,紋狀體聯結減少,獎勵刺激反應降低等等。被欺凌過的學生在以後產生頭疼和胃疼等健康問題的概率比普通學生高出2倍。
當欺凌發生在你面前時,請不要再把這當做無所謂的「玩鬧」了。
誤區二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他們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似乎是一些人根深蒂固的觀點,這觀點存在一個重大的邏輯誤區。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都應該有過逆境的遭遇,也有過令自己憤怒的經歷,比如錢包被偷。相信很少有人會把這些事全怪在自己頭上——我們遭遇了逆境,完全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么?我們錢包被小偷偷了,能怪我們出門拿了錢包么?
但不知道為什麼,在孩子被欺凌的時候,很多人第一反應竟然是問孩子,「他們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在受害者身上尋找原因,恰恰是非常冷漠的表現,想像一下,孩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如上文所說,只有不到四成)跟你訴說自己的痛苦遭遇,得到的是你如此的疑問,下一次,他還會信任你么?
除了會極大地損耗其對老師或家長的信任,這種回復還極有可能給受害者造成心理陰影,並改變自我認知。在往後面對欺凌時,這些受害者往往會默默承受,從自己身上去刨那些本來就找不到的原因,甚至認為自己被欺凌也是理所應當,是「活該」,直至無法忍受導致悲劇發生。
當欺凌發生在你面前時,請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在責怪他受欺凌的原因。
誤區三
「被欺負幾回就懂了」,「長大了不至於那麼脆弱」。有些人把欺凌當做「挫折教育」。
哪怕是成年人,在面對不公平的對待、不平等的交流時都會產生厭惡、難受的感覺,更何況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呢?所謂的「挫折教育」是多麼地「站著說話不腰疼」!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個社會心理學規律:小時候生活不幸福的孩子長大後出現心理疾病的概率更高。而在面對欺凌事件時,很多人似乎忘了這個規律,轉而去相信所謂的「挫折教育」的邏輯,覺得小孩子「應該多經歷一些這樣的事才能成熟」,難道成熟就是心理創傷的沉澱么?
當欺凌發生在你面前時,請不要讓孩子獨自在黑暗中「成長」。
誤區四
「都是小孩子之間的事,大人不能過多摻和」。也有一些家長或老師抱著讓孩子自己解決的想法,選擇做一個旁觀者。
欺凌事件,往往是在雙方力量並不均衡的情況下發生的,如果成年人選擇了「讓他們自己解決」的態度,往往會發展成一方對另一方的霸凌的狀態,或者終結於受害者奮起反抗發生嚴重暴力事件。
無論哪一種結果,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畢竟孩子們的責任感、道德感並不成熟,不像成年人那樣有許多顧忌,指望他們能像成年人那樣通過交流和平解決,基本等於一廂情願。
當欺凌發生在你面前時,請不要假裝看不到。
誤區五
「自家孩子很厲害,不吃虧」。一些家長把孩子欺凌其他孩子當做「理所當然」,認為「不會吃虧」,甚至有些沾沾自喜,覺得以後孩子長大了也不會受人欺負。
拜託,現在早都不是古代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了!這樣的家長,你真的覺得社會上的「實力」跟「暴力」有半點關係?
這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不是戰亂地區。在法制社會中,把孩子培養培養成「暴徒」約等於把孩子往監獄裡送。
有人該說了:高老師你言重了,哪有那麼可怕,孩子長大了就明白了。
呵,為什麼「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偷金」這種事,大家就相信呢?而且事實上,許多走上暴力犯罪之路的人,在年輕時,都或多或少因為教育的原因把暴力當做解決事情的第一手段。
當欺凌發生在你面前時,哪怕是你的孩子佔了上風,也請趕快制止。
我們應該怎麼做?
相信破除一個又一個誤區之後,很多人也都對怎麼做有了一個認識。
美國國家犯罪防控協會將家長如何防禦欺凌事件發生和事後應急預案歸納成以下幾點:
教會孩子如何用非暴力手段去處理問題,並且當他們這麼做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
當孩子在任何一個方面表現好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和表揚,以此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堅持自己信念的自信。
和孩子做好日常的溝通,積極詢問和傾聽孩子在學校參與的社交活動,和同學的互動,以及所遇到的問題。
家長要對校園凌霸持有嚴肅的態度。很多孩子對於講出自己遭受凌霸感到尷尬。你也許只有那麼一次機會去介入和幫助。
當你看到有任何形式的凌霸行為都要立即制止,儘管當你的孩子是凌霸一方的時候。
鼓勵孩子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不要凌霸你的孩子或者在你的孩子面前凌霸其他人。很多時候在家裡受到凌霸的孩子會將這種凌霸行為轉移到學校去凌霸其它孩子。當你的孩子看到你打,嘲笑或者八卦別人的時候,他也會模仿你的這些行為。
支持孩子學校所開展的防禦校園凌霸項目。如果孩子的學校還沒有類似的項目,考慮聯合其它家長和老師們一起開展此類項目。
除此之外,高老師建議老師和家長們也可以注意以下這些點:
讓受害的孩子意識到自己有「平等的權利」,告訴孩子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傷害你,或者讓你難受,不友善的行為是不能逆來順受的。
在孩子受到傷害時一定要站出來保護她,一是為了讓施害者及其父母認識到自己孩子做的事給別人帶來了深深的傷害;二是為了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可靠地,是愛他的,永遠會成為支持他的力量,讓他有信心去抵抗暴力!
不要讓孩子事後報復,我們的目標不是報復欺凌者,而是防止欺凌的發生。美國1990年到2000年發生的15次校園槍擊案中,有12個槍擊者都曾是校園欺凌的受害者。我們不要教育孩子報復。
最後,高老師也呼籲老師、家長、同學們,共同抵制校園欺凌,不無視、不縱容、不參與,不讓每一個孩子獨自面對校園欺凌這座水下冰山的徹骨寒冷,讓我們行動起來!
轉發此文,一起行動!
《論道》欄目介紹
《論道》是學科網微信開設的一個欄目,目的在於探討教育的方法與思路,希望能對老師和家長們開展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
當然也希望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們能投稿,講講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與想法。
推薦閱讀:
※老婆生氣了怎麼哄?
※墳墓旁的房子風水好嗎,怎麼化解
※怎麼辦,我家孩子是個「人來瘋」
※好教師是怎麼煉成的
※在駐馬店,開車撞了人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