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位太子的兩度沉浮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1676年1月27日),北京城天氣寒冷,黎明時分,清朝諸王、大臣及貴人已經聚於太和殿前寬闊的庭院中。在親自檢視御座前桌上放置的金印、冊寶、御杖後,康熙入座,欽派使臣宣讀建儲制敕:「立皇后所生二皇子胤礽為皇太子。故此授命諸大臣隨御杖慶禮。」
宣讀完畢後,欽派使臣到達胤礽和已故皇后居住的景仁宮,把冊寶、御杖放於宮前鋪著黃緞的桌上。由於太子年幼,授權其乳母抱著他跪在桌前接受冊寶,在御杖前行三跪九叩禮,向皇帝謝恩。之後,她抱著太子,跟隨手捧冊寶的太監退下。使臣把御杖送到皇宮,向陛下稟報慶典完成後,皇帝率清朝諸王大臣到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宮行禮謝恩。
至此,清王朝第一次公開立儲儀式完成。康熙與太子胤礽之間長達四十年的君儲關係,從此拉開了序幕。
康熙
繼承者
康熙立儲的舉動影響深遠,在其一生中,他一直在鞏固皇權。滿清原是部落聯盟,自福臨時才開創父死子繼的君位繼承製。至康熙時,在漢族大臣熊賜履和王熙的建議下,決定採用中原王朝一直推行的嫡長子繼承製。
但胤礽剛滿周歲,康熙如此急迫的冊立太子有著更為現實的原因。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平西王吳三桂掀起「三藩之亂」。當時清朝的統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康熙日後承認:「已失八省,勢幾危矣。」
當陝西提督王輔臣叛亂的消息傳到的時候,康熙召見大臣準備御駕親征,然而朝臣認為,皇帝是國家的根本,皇帝在京城坐鎮才能安民心,康熙採取了朝臣的意見「暫止親征」。這不是一個明確的答覆,他一旦親征必有儲君坐鎮京師才能穩定民心,也能防止在皇帝親征期間一旦遇到不測而出現的混亂局面。因此,康熙在這項建儲詔令中強調說,此乃「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於是,尚在襁褓中的康熙二皇子成為了這個帝國的繼承者。
作為康熙殷切期望的繼承人,胤礽得到了悉心培養,加之太子生而喪母,故倍受寵愛。康熙曾當眾講明自己一天中有兩件要事,一是問太皇太后安,另一件即是過問皇太子的學業。胤礽六歲以前,由皇父「親教之讀書」。太子六歲就傅後,皇帝為他選擇了名儒張英、李光地、熊賜履、湯斌為師。
長成後的胤礽不負眾望,精通文韜武略。康熙三十五年二月,康熙北征噶爾丹時,胤礽肩負起監國重任,展露出不俗的治國才能,此後康熙親征均由太子監國。後來,胤礽隨康熙親征噶爾丹,表現出色,朝廷大臣對他都有口皆碑。
但這種不合祖制的立嫡一直遭到挑戰,康熙二十七年,索額圖和明珠的鬥爭讓康熙無法坐視不管。索額圖是胤礽的外叔祖,而明珠是皇長子胤禔的外叔祖,兩人的鬥爭不僅僅是大臣之間權力的鬥爭。最終,康熙罷了明珠的官。
黨派之爭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容易形成一家獨大。胤禔的皇長子黨是被康熙解決了,隨之而來的是以索額圖為首的太子黨開始坐大。
康熙多次警告過胤礽與索額圖,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訓斥索額圖的黨羽說:「溫待、額庫禮,俱犯重罪流徙之人,因其年老,令回京師。伊等應安靜以養余年,伊乃與索額圖結黨,妄論國事,妄自犯尤。」
為避免太子權力過大,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冊封諸成年皇子,包括皇長子胤禔為多羅直郡王,皇三子胤祉為多羅誠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為多羅貝勒。受封的諸皇子參與國家政務,並分撥佐領,各有屬下之人。分封皇子無疑削弱了太子的力量與權力,由此朝中就出現了擁護皇太子與反皇太子的兩大政治勢力。康熙四十二年,以索額圖外戚勢力為首的擁太子黨派,被康熙以「議論國事,結黨妄行,驕縱皇太子,圖謀篡奪皇位」為由受誅嚴懲。
然而,比起結黨營私,康熙對太子日漸暴戾更為痛心。胤礽本來聰明過人,由於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處處與眾不同,這種特殊的地位,加之擔任太子時間過長,使他漸漸放任。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康熙帶八子巡幸塞外,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報告了太子的許多不良表現,比如說他暴戾不仁、截留蒙古貢品、放縱屬下敲詐勒索等。在巡幸途中,皇十八子胤祄不幸去世,太子卻無動於衷。康熙非常惱怒,「更可異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竊視。」
九月初四,康熙帝行至布爾哈蘇台駐地,召諸王大臣、侍衛及文武官員等齊集行宮前,宣布廢黜太子。
廢立之間
廢黜太子一事在康熙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創傷,使他痛心疾首,「六夕不安寢,召扈從諸臣涕泣言之,諸臣皆嗚咽」。
康熙無法理解,自己耗盡心血培養的太子竟會惡行昭著,回到京城後,他想起「大風環繞駕前」,認為是天象示警,迴鑾後又分別夢見祖母孝庄皇太后遠遠默坐,顏色殊不樂,與平日所夢不同;夢見胤礽生母赫舍里皇后飄然而至,垂淚不語。康熙傷心而細緻地觀察胤礽:「近日行事,與人大有不同,晝多沉睡,夜半方食,飲酒數十巨觥不醉。每對神明,則驚懼不能成禮,遇陰雨雷電,則畏沮不知所措。居處失常,語言顛倒,竟類狂易之疾,似有鬼物憑之者。」
就在康熙為廢黜太子而憤懣之時,密切注視著一切的胤禔認為此乃奪儲良機,竟奏請殺掉胤礽,說:「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康熙聽後驚詫不已,指其殺弟之念: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
胤禔見自己奪儲無望,向康熙提議立皇八子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康熙派人追查此事,發現不僅有相面之事,而且胤禔有謀殺皇太子的企圖。此時,皇三子胤祉向康熙揭發胤禔與一個會巫術的人(蒙古喇嘛巴漢格隆)有來往。經查,發現胤禔用巫術鎮魘胤礽,陰謀暗害親兄弟,並有物證「厭勝物十餘事」。其母惠妃絕望,向康熙帝奏稱胤禔不孝,請置正法。康熙令革其王爵,終身幽禁。
皇子之間激烈的儲位之爭讓康熙深感厭惡,他認識到有必要把這個缺位補上,以堵塞諸子爭儲之路。在蒙古喇嘛鎮魘事發後,康熙認為胤礽性情大變均為巫術之過,在幾次召見胤礽後,發現「詢問前事,竟有全不知者,是其諸惡皆被魘魅而然。果蒙天佑,狂疾頓除,改而為善,朕自有裁奪。」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康熙帝召科爾沁達爾漢親王額駙班第、領侍衛內大臣、都統、護軍統領、滿大學士、尚書等入宮,親自向他們宣布:「皇太子前因魘魅,以至本性汩沒耳。因召至於左右,加意調治,今已痊矣。」在幾番明示後,諸大臣奏請復立胤礽為太子,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以復立皇太子胤礽為儲。
此後,康熙經常召見胤礽,每「召見一次,胸中疏快一次」,但原有的君儲矛盾並未解決,很快,太子故態復萌。《清史稿》記載:「五十年十月,上察諸大臣為太子結黨會飲,譴責步軍統領託合齊,尚書耿額、齊世武,都統鄂繕、迓圖。託合齊兼坐受戶部缺主沈天生賄罪,絞;又以鎮國公景熙首告貪婪不法諸事,未決,死於獄,命銼屍焚之。齊世武、耿額亦以得沈天生賄,絞死。鄂繕奪官,幽禁。迓圖入辛者庫,守安親王墓。」
在一份詔書中,康熙痛斥胤礽「諸事皆因胤礽。胤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語貨財囑此輩貪得諂媚之人,潛通消息,尤無恥之甚」,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復廢太子胤礽,禁錮咸安宮。此後,康熙再也沒有立儲,清朝唯一一次立嫡以失敗而告終。
謹慎求證 / 嚴肅表達 /老衲出品 / 必屬精品
推薦閱讀:
※中國美聲唱法如何成為大眾的藝術
※中國人素質高低的偶然與必然——王子目的博客
※新加坡:中國總理夫婦與主席夫婦的驚人對比
※什麼都說「看不懂」,中國人的藝術修為退化到什麼程度了?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