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型父母的幾條法則
家庭教育,作為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非常細膩的系統工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需要時刻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首先,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天生就善於模仿。在與父母的密切接觸中,孩子通過他的眼睛看,通過他的耳朵聽,當父母抱他的時候,皮膚一接觸,他就感覺到是不是溫暖,就感覺到你是不是愛他。小孩子天生是思想家,他通過他的聽覺、視覺、觸覺等各個方面來對外界的生活做出反應。所以說,孩子身上任何一種行為習慣,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父母言行舉止的潛移默化影響下形成的,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行為出現的影響源。 做一個智慧型的父母,就應該從自身的行為改變入手,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立起一面豐滿的旗幟,讓孩子在榜樣身上汲取力量,從父母身上能夠辨別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真與假。生命影響生命,大人的言行舉止影響孩子,孩子的言行舉止反過來也影響大人,父母在影響孩子的同時,孩子也在改變著父母。
其次,警惕「關懷強迫症」,還給孩子真愛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什麼是真愛,如何把真愛還給孩子卻是一個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的問題。智慧型父母不會用「過度好心」越俎代庖,因為那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孩子動手做事情的過程是在大腦的活動支配下的觀察、注意等能力的綜合運用過程,同時,手的動作又刺激腦的活動支配能力,促進觀察、注意等能力的發展,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心靈手巧」。動手做事是孩子成長發展的基礎,是開發孩子智力的基礎。學習書本知識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回到家裡,孩子應該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別是做一些剝圓白菜、洋蔥皮,去掉豌豆莢的筋之類的使用手指的細活,這種細微的手指運動可以刺激大腦,使您的孩子在體驗勞動樂趣的同時越來越聰明。 孩子的生活本應是豐富多彩的,智慧型的父母,就應該給孩子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思考與雙手認識事物,允許孩子出錯,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從中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與表現力,增強他們的自信。父母對孩子的情感,不能僅靠天然的本能的愛,什麼都幫他做,結果長大後什麼他都不會。現在社會上出現的「啃老族」不就說明這個問題嗎?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總會要面對生活,具有理智的愛的智慧型父母,會指導孩子在做事中開智明理,在做事情中展現能力,培養自信心,在做事情中體會到愛的滋潤和美的熏陶。 第三,父母的平和心態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
隨著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父母對子女抱太大希望,常常自覺不自覺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強迫孩子在小小年紀就去學這學那,結果,許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厭惡情緒,有的還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有作為,望子成龍是許多人的美好願望,這本無可厚非,但必須明白,不是每個人都成得了「龍」的,不能過分苛求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如果不顧客觀因素,一味地高要求、高投入,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其結果可能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作智慧型父母要有一顆平常心,對孩子要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成長,孩子才能快樂地成長。父母應該設身處地地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照顧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能力,尊重孩子的意願,和孩子一起制定合適的奮鬥目標。同時,家長也要學習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掌握一些孩子身心成長發展的規律和教育技巧,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針對出現的問題,用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去循循善誘,促使他愛學、會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四,教育方式要關注孩子的感受與體驗。 有的父母,在生活中極端寵愛孩子,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力所難及的物質條件,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應有盡有,但在精神上卻經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應有的尊重。這與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正相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西方人更重視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對孩子人格的尊重,而生活上只要吃得有營養,穿得舒服就可以了。所以,父母應改變教育方法,讓孩子真正在精神方面感受到你對孩子的愛,感受到你的關注,感受到你的期望,而這種期望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只有這樣,父母的期望在孩子身上才能產生正效應。 另外,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式上還有一個明顯的差異:中國注重理論的、宏觀的指導,粗線條地講道理;西方更注重具體的、微觀的指導。我們有不少父母,只從道理上講該怎麼做,如果孩子做錯了,稀里糊塗打一頓,打完了孩子還不知自己錯在哪兒。在國外不少家庭中,孩子無論犯了大錯小錯,也要受到懲罰,比如:不讓看電視,或幾天不許到外面和小朋友做遊戲等,就是孩子想做的事不讓他做,讓孩子在他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中來體驗對與錯。孩子就從這各式各樣的體驗中,明白了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什麼是對的,做什麼是錯的,從而一步步明白做人的道理。 第五,關注孩子的心理需要,學會與孩子交流。
1991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一個如何做新型父親的研討會。新型父親這個概念是什麼呢?非常具體,第一是每天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完飯,每天抱抱孩子,每天蹲下來和孩子說說話。每周要和孩子玩玩,經常要誇獎孩子一下,哪怕他聽不懂。在這樣一個國際研討會上,對新型父親所提出的要求竟是這些家長里短,由此可見,家庭教育是一種非常細膩的活動。即使為養家糊口生活壓力再大,也應該通過這種最具體的生活細節與孩子溝通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一個稱職的父母應該拿出時間來陪孩子做遊戲、溝通和交流,這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享受做父母的責任和快樂的重要方式,有一天孩子長大離開你,這樣的經歷就再也不會回來了。父母還要學會從兒童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老是用成人的觀點去影響和改變孩子,孩子完成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需要他們的獨特體驗,而不是家長們的灌輸和控制。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是一種值得父母不斷追求的藝術,需要父母在與孩子的共同生活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斷地根據孩子的特點探索自己的家庭教育,這才是智慧型父母的魅力。 |
推薦閱讀:
※如何從朋友發展到戀愛的法則
※背心弔帶搭配法則
※斷事法則--易魂
※24條戳心的愛情法則,你能接受多少條?
※王雍君:公款管理的底線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