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會不會影響學習中文?
很多父母擔心小孩太早接觸第二語言會妨害其母語/國語的學習,事實上不僅不會造成干擾還能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並且帶動其他領域的發展。 幼兒語言研究協會的話: 個人認為,孩子會排斥英語,不在英語本身,而在施教者或家長對英語的輸出方式與孩子認同的輸入方式有歧異,我想本篇研究指的語言學習並不是一般的教學方式,而是單方面的聽受(輸入),並不硬性要求孩子有任何形式的輸出(想確認孩子到底有沒有學起來的想法,將造成孩子負面的壓力)。在孩子就學階段之前,請家長讓孩子多聽各種語言(CD或廣播等),也許孩子未來不見得會學這些語言,但將來孩子想學習時,幼時的這段聽覺記憶將會是他學習的重大基石。 目前很多父母擔心小孩太早接觸第二語言會妨害其母語/國語的學習,事實上是不會造成干擾。作者(陳錦芬, 2002)對台北縣、市國小一年級學童(共190位)進行研究,探討英語提早到一年級來學習是否對小一的國語文能力的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研究結果也證明小一的英語學習對其國語注音符號的拼讀能力、國語文的閱讀與簡易寫作能力都沒有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唯一需要呼籲的是「單一語言」的學習,如「全中文」、或「全美語」的學習都會造成「部份」語言神經樹狀突與突觸的萎縮與消失,犧牲了幼兒對不同語音的辨識能力。因此幼兒語言專家建議,在幼兒時期,父母或嬰兒的照顧者應僅可能的提供各種不同語言(第二語言、甚至第三語言)的輸入,以保持幼兒聽覺神經細胞的活躍,避免能接受第二語或外語的神經樹狀突與突觸的萎縮與消失。雖不能保證將來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的絕對成功,但至少為學習者保留學習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的潛能,尤其辨音能力(聽力)的保持,這是外語學習者竭盡心力很難完全掌握的語言能力。我們常發現國內有些英語學習者能閱讀時代雜誌或能寫出一篇文法準確、語意流暢的英文文章,但很可能無法完全聽懂CNN或 Discovery 的報導。這不是他們不夠認真,而是辨音的語言能力較早達到高峰期,他們在過了高峰期(尤其過了青春期)才學習英語,原來處理英語語素的樹狀突與突觸已經消失,必須由其它鄰近的神經細胞來接手處理。也就是說用來學習第二語言或外語所使用的腦部語言機制和學習母語所使用的機制是不同的。所以,我們應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小孩學習語言,只讓他們學習單一的中文?只學閩南語或原住民語言?或上全美語幼兒園?還是儘可能的提供多種語言的輸入,讓他們在多語的語言環境之下學習?明智的父母應該知道該如何安排自己子女的學習環境吧!唯有不斷提供小孩新的、大量的語言刺激,孩子腦部神經細胞的分枝會更茂盛,神經迴路會更濃密、更特定、更專業化,神經間的連結會越緊密,因而訊息的傳遞越快。快速的訊息處理才有敏銳的思考能力與完整的語言學習能力。而且萬一有一天腦部受損或產生病變時,復原的機會也會比較大。希望這篇報告能為父母與語言教育者解答某些長久隱藏在心底的疑問。
推薦閱讀:
※你忙碌疲憊時的好脾氣很值得學習
※如何培養行動力-下篇
※學習園地 2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一四四集)
※蒼燃九宮盲派命理學習之秘訣點竅(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