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就是力量,新科經濟學諾獎得主炒股很牛,原來他整天研究的都是這些

201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了芝加哥大學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主要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上的成就。

塞勒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與決策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方面,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塞勒的理論可謂是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最為貼近普通投資者的理論之一。

傳統的西方經濟學在分析人做經濟決策時都有一個前提,即理性人假設:假設人都是充滿理智的,既不會感情用事,也不會盲從,所追求的唯一目標是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但這一假設過於簡單化,在實際生活和投資中,人的決策無時無刻不受自身心理的影響,並非完全理性。塞勒的研究成果剛好聚焦了這些問題,他通過探究有限理性、社會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的缺失,演示出這些人類特性如何系統性地影響著個人決定以及市場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塞勒運用自己提倡的理論進行投資,取得了不錯的投資成果。

比如他和Russell Fuller基於行為金融學理論創建名為Fuller &Thaler Asset Management的基金公司,專註美國小企業股。這家公司替摩根大通管理的一隻基金Undiscovered Managers Behavioral Value Fund(UBVLX)表現優異,在過去大多數時間裡都跑贏了標普500指數。UBVLX投資依據就是投資者的行為偏差,如投資者對老舊、負面信息的過度反應,或者投資者對新生、積極信息的不理不睬等。

事實上,股市投資中的很多現象都可以用塞勒的理論進行解釋。

「心理賬戶」和股市投資

在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的新聞稿中,提及塞勒獲獎的理由之一是他提出「心理賬戶」這一概念。

所謂心理賬戶,是指人們在心裡無意識地把財富劃歸不同的賬戶進行管理,由於心理賬戶的存在,個體在做決策時往往會違背一些簡單的經濟運演算法則,從而做出許多非理性的消費行為。

舉個例子,有以下兩種情況:

情況1:如果你打算去看一場演出,票價是100元,需要去現場買。但當你到達劇場門口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丟了一張價值100元的交通卡,你是否會繼續買票看演出?

情況2:如果你打算去看一場演出,而且已經花了100元買好了票。但在你到達劇場門口的時候,卻發現門票丟了。如果你想看演出,必須再花100元,你是否會買票看演出?

曾有人就以上兩種情況做了實驗,後來發現在第一種情況中,選擇繼續買票看演出的人較多。而在第二種情況中,選擇不會買票看演出的人較多。

從絕對值角度看,丟交通卡和丟門票同樣是損失100元,但為什麼會出現不同選擇?這其實是受到了「心理賬戶」的影響。因為在人們心裡,丟交通卡屬於交通支出方面,和買門票看演出不是一回事,因此很多人會選擇繼續看演出。但門票丟了就不同了,相當於是自己的「演出賬戶」中出現了損失,再買一張就可能意味著該賬戶的超支,所以多數人選擇放棄看演出。

心理賬戶偏好是投資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例如,許多投資者心裏面將投資資金人為簡單地劃分為安全的投資組合和投機性的投資組合。

心理賬戶再加上投資者規避損失和天生短視的特徵,有助於解釋股票風險溢價持續存在。塞勒曾認為,投資者非常希望不斷看到賬戶「盈利」,這一點鼓勵他們投資更安全、波動性更低的資產(例如債券),這會讓投資者經常查看賬戶,並導致過度交易。這使得他們能夠看到其策略在短時期內的成效,並避免較高波動性資產(例如股票)帶來的短期損失造成的痛苦,而這些較高波動性資產的長期表現往往非常出色。也就是說,投資者的心裡賬戶造成了投資行為的實際不理性。

交易效用&股市上的抄底

1985年,塞勒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效用」(Transaction Utility)理論,用以解釋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優惠而購物的現象。

所謂交易效用,就是商品的參考價格和商品的實際價格之間差額的效果。通俗點說,就是合算交易偏見。這種合算交易偏見的存在使得人們經常做出欠理性的購買決策。

這一理論可以解釋投資者在股市上廣泛存在的一些現象,比如盲目進行抄底的行為。

當一隻股價長期居高不下的股票出現暴跌,股價短時間內較高位出現很大幅度「折扣」,或者在經歷連續下跌後,股價較高位打了對摺,投資者往往會認為這隻股票比較便宜,樂於作出買入的決策,認為是買到了便宜,這一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其他因素(如宏觀基本面轉差、利空的實際衝擊、公司業績轉差)。

比如前幾年A股鋼鐵板塊連續下跌,在連續下跌的過程中,投資者如果認為股價已經很便宜,往往會進行抄底操作。但實際上,這波鋼鐵行業的景氣調整時間和幅度超過了很多投資者的預期,鋼鐵股的連續下跌對應的是行業盈利能力的持續下滑,考慮到這一因素,股價下跌後的鋼鐵股實際估值並未變得更便宜。

股市上的「贏者輸者效應」

塞勒曾提出「贏者輸者效應」,這是根據股票市場的現象提出的一項理論,指由於投資者對過去的輸者組合過分悲觀,對過去的贏者組合過分樂觀,導致股價偏離其基本價值,待一段時間之後市場自動修正,前期的輸者將贏得正的超額收益,同時前期贏者的超額收益則為負。

事實上,A股市場也存在這種現象。比如市場上存在的「二八切換」現象,就是這種效應的一種存在形式。另外,前些年A股創業板股票大幅跑贏藍籌股,而近兩年這一情況出現逆轉,創業板反而表現更差,也是在較長時間內,另一種形式的「贏者輸者效應」。如果A股投資者對以往贏者組合盲目下重注進行投資,往往不會取得好的結果。

溫馨提示

證券時報網所有資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推薦閱讀:

【漲知識】27種常見水果的養顏功效和食用禁忌,你都知道嗎?
《連載》如何擇日來看這裡每天為您帶來專業知識學習參考
西裝知識大全
八字知識:偏官是什麼意思
鈦晶知識大全

TAG:經濟學 | 經濟 | 炒股 | 知識 | 力量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