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玄小傳(3)(作者 方靜)
07-09
我大學畢業,一直視看相算命之類的為邪門外道,是唯心,是封建迷信,不料竟讓我邂逅了預測如此精準的「算命高人」。我給老師留言,問可不可以拜他為老師,很快得到老師答覆,他說:「這是一門學問,別把他只當做算命術。《易經》是中華文化之源,算命只是小道,要學就要去領悟《易經》博大精深的思想。你要跟我學,我當然願意和你一起學習、共同提高。我以前學《易》無門,想找老師學習卻都找不了,要不然就要交昂貴的學費,我很窮,一手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家裡人也不支持,只能偷偷自學,其實一兩年下來陸續購買易書花費的錢交幾次學費都夠了。不過《易經》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弘揚、傳承易學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學者所應自主擔負起的責任,義不容辭,發揚易學文化,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學士的榮幸與自豪,既然有人想學,那是好事,有錢沒錢,那是小事,我祝你學易成功。」看了易玄老師的留言,我十分感動,不過《易經》是什麼?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感覺很神奇很神秘,深深吸引住了我,後來是易玄老師在網上給我詳細的講解我才知道《易經》原來是我華夏瑰寶,是「東方科技史上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是「世界人類的智慧寶典」,是「宇宙代數學」,是「宇宙奇書」,「《周易》是生命的學問,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價值的源泉。《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周易》是預測科學、決策科學。」我才知道,《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辭、爻辭,不僅系統地記載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體科學和醫學方面反映出來的、潛藏的,以及過去、現在、未來的信息,同時還有預測信息的寶貴方法。今天,《周易》在世界上享有「宇宙代數學」「科學皇冠上的明珠」的美稱。它不是「封建迷信」,不是「唯心主義」,而是真理的源泉。我內心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撼,一名大學畢業生,一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竟然連自己祖國的文化寶典——《易經》都沒有聽過,我慚愧不已。老師讓在傳授我命理知識是曾說:「命理學的原始功能,本來就是在探討未來,使人對未來的輪廓有所憧憬或認知,因此而減少對未來的畏懼;它本來就是屬於玄秘領域的一種術數,而不是用來安邦定國的經世之學、華國文章,我們不必以衛道的嚴肅態度去苛求命理學,但是也不要以揶揄、輕蔑的態度去玩弄命理學,而要在不嚴肅與不放逸狀態中,透過命理學去探討生命的種種情境。」易玄老師深厚的文化功底令我大為折服,我決定在零四年年底去拜訪這位令我欽佩、敬仰的老師。零四年春節前夕,我抵達貴州省遵義市,是老師親自來接我,一看到他,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網路里的他是那樣深沉而深刻,電話里的他言談是那樣沉悶而充滿睿智,我心目中的易玄老師大概是位已過不惑之年戴著寬邊眼鏡的中年學者,怎麼也沒料到他是這樣的年輕——那一張圓圓的臉蛋上還透著幾分稚氣,惟有那有神的眼睛透著幾許深沉。我去了他家,給我印象很深的是他的書房,小屋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書櫃塞得滿滿的,一本一本整齊地列放著,書桌上、床上、桌箱里,全是書。我隨手拿起一本,是一本古代天文氣象記錄方面的書籍,書里充斥著奇文怪符,頭腦感到一陣眩暈。書房內掛了幾幅字,有一幅是篇古風,長長的橫幅掛著,那字遒勁有力,老師說詩是他寫的,字是朋友寫的,我仔細看那詩,做得頗有古味,近人寫詩都很難找到能像古人做的詩那樣的味道了,更何況李杜唐風那樣的。老師的那篇古風偏長,已不記得了,只記得做的大氣磅礴,有氣吞山河之勢。還有一首詩這樣寫道:人間白眼曾經慣,留得餘生又如何?欲上晴天摘星斗,填平東海不揚波。有副對聯寫到: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文而雅。還有副四字對聯:今日尊易,明日易尊。老師說這最後一副對聯都是兩年前做的,那時學易常被人不理解,冷嘲熱諷,加上那會兒自己的易學修養不高,很在乎別人的評論,也就很痛苦,心浮氣躁。在那樣的情況下寫出了這樣義憤填膺的句子來,尊易那是必須的,遵循易道,尊重《易經》,但「易尊」就太江湖氣了,入了魔道,不該是學易人所言的。老師還說起了念初兒那會兒的故事:母親的嚴厲打擊,周圍許多教師的白眼相向,他痛苦萬端,幾乎崩潰,無心於教室內學習,一旦情緒低落、痛苦無助時就捧著易書獨自去幾里以外的寺廟,在那兒,一尊尊寶相莊嚴的佛像讓他心靜如水,一坐就是很長時間,不回學校不回家,看易書悟易理,獲得了難以言喻的怡然。久而久之,寺里的住持與他熟識了,把藏經閣里的經書借給他看,還送經書給他結緣。他讀佛書,感到佛理幽深,與易理有相通之感。家裡人,教師,同學都知道他常逃學去寺廟朝拜,說他封建迷信,說他失心瘋了,不讀書不學習天天拜佛就想得到保佑考上大學……他難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他是科學無神論者,他去寺廟不是為了求神得意保佑,那神不在外而在心,是心神,只是想讓心神得以寧靜、平和。老師從零四年下半年開始,已有錢買書了。在學校他自建了一個讀書會,會員發展了幾百人,每人都向他交納匯費十幾元,這些錢他用一小部分去舊貨市場購來許多舊書,剩下的錢就留著給自己買自己需要的書了;他還在學校設了租書部,每天都有三、四十元的收入;有幾次他夢見自己中彩,就按夢到的號碼去博彩,贏利幾千元,這些錢他也用來買書了;在遼寧一家易學論壇他因為測算奇准,有不少人自願掏錢請他預測,其中還有香港明星吳啟華的助理易名叫香山居士的……他說「以前是商品經濟,現在發展為知識經濟,以後會是信息經濟。商品經濟是誰擁有的商品多誰就富有,知識經濟是看誰的知識最豐富誰就擁有了財富,信息經濟是看誰掌握了最新最多的信息誰就擁有了財富。在知識經濟時代不懂得把知識轉換為經濟利益那就不是知識。」說雖然這樣說,不過他內心根本就不願意去算命掙錢,他說這是學術,不是賺錢工具,關鍵時候,他心裡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與現實社會又相互抵觸起來。這年他買書不缺錢了,就常來遵義,遵義有幾家書店知道他愛買易書,就常為他帶易書,那時由於某些原因,我也留在遵義工作了,與老師見面的機會、次數就多了,每次他來遵義總給我帶適合我的易書讓我學習。又是五一黃金周,易玄老師想要搞實踐預測,同時也弘揚下周易文化,於是在我的協助下老師在遵義文化廣場搞「易理人生規律諮詢」,活動中需要的所有物品都是一位易玄老師的上海朋友提供的。這位叫陳勇的上海朋友曾是國家體隊舉重隊員,現在遵義某健身中心任教練,曾讓易玄老師做過預測,對老師很欽佩,這樣就成了朋友,還有位上海朋友,是香港李嘉誠先生在上海分公司的主要負責人,認識了易玄老師後,想與易玄老師聯手辦個信息預測公司,易玄老師拒絕了,說自己還得努力學習,沒資格去辦公司做什麼策劃人,成都有位易友也千里迢迢來遵義拜訪易玄老師,給老師帶了許多內地難得一見的海外易書……老師在學易途中一直默默感激著一位著名的老易學家——廣州深圳的凌志軒先生。他是易玄老師最敬重最欽佩最嚮往的易學家。凌先生學術嚴謹,理術並重,他不但技藝高絕,更重要的,是他有「德」。凌先生樂善好施,平易近人,易學界中有口皆碑。那是零五年初,易玄老師在凌先生的研究論壇學習,凌先生欣賞這名好學的少年,將自己的專著《四柱博觀》等書贈送給他,不僅如此,還給他匯了一筆錢鼓勵他用功念書,凌先生了解了他的一些情況後,常鼓勵他不要放棄學業,以後到大學裡去會有很大的發展的……是的,易玄老師最尊敬的易學家是凌志軒先生,易玄老師說,其實要知一個人功力深淺,有時不一定要親自考察,只看他德行深淺就知道了。厚德載物,德越深厚的人道也越高深。易玄老師想要拜在凌先生門下學易,有一次看到凌先生在論壇里發表的評論文,說有的人跟隨名師其實是狐假虎威,是為了自己也成名,感到光榮,那叫虛榮,有的人哪怕自學也能成才,學問要踏實,不是跟了名師就一定能成高徒的……易玄老師感觸很深,就沒有再提拜師的請求,但他一直在心中將凌老師銘記,視他為恩師,時時想起他的教誨。易玄老師借用古代易學家王弼的話說:「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無形,由乎無名,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凌老師德才具高,卻不喜張揚,為人低調,做研究做學問就是這樣的,為名利所累就做不好學問研究。所以要學會韜光養晦,這才是真正的高境界。」易玄老師在易經命理學上有了一定功底後,回過頭來學習易理,已不再感到艱奧難懂了,於是開始從易理入手,他說,若學好了易理,以後搞文學、搞中醫、搞命理,那都會得到長足的進步的。他學李鏡池先生的學問,學朱熹的學問,學南懷謹先生的學問,學尚秉和先生的學問,學汪忠長先生的學問,學朱伯崑先生的學問,學劉大鈞先生的學問……易玄老師說:「學問切忌囿於一家,那會鑽牛角尖,惟有兼容並包集各家之見,才會從多角度多層面來客觀認識這門學問。」在命理上也是如此,近年來四柱上出了李涵辰先生的新派體系,在六爻噬法上出了董元辰先生的元辰六爻法,有人要麼盲從,有人要麼一概抹殺。易玄老師卻也費心學習他們的理論,他不從易學理論上探討他們的方法正誤,只按他們的方法用實踐來檢驗。他說有的人盲目用所謂的理論去理論別人的理論,這是空的,又有誰知道你學到的理論是正確還是錯誤的呢?易玄老師好學、勤學、博學,熔各家之見於一身而卓然有自成一家之勢。比如論卦象,他都有自己一套區別於他人的見解,如《謙》卦,他說上經地,下經山,外地內山,外為用內為體,地為用山為體,地大還是山大?當然是地大,那麼作為自己的山當然會覺得自己謙卑了。又說地與山並在一起,地說山沒有他大,山說地沒有他高,兩者就都在爭論,如果換個方式,地說我沒有你高,山說我沒有地大,兩個都在謙讓,就不會爭論而成為朋友了,為啥是朋友?坤屬土,艮也屬土嘛。而土的特性是收藏的,是內斂的,這也是謙虛的特性。又如命理上對六甲空亡的看法,傳統命理都幾乎一致認為空亡是凶神,新派命理則認為空亡就是沒有,就是空,易玄老師卻認為空亡具備以上兩種屬性之外還有另外的屬性,事物是辨證的,沒有絕對的凶或吉,空亡是無,無中生有,也是無窮大,命帶空亡的人往往也與空門有緣:身無長物,心容天地……中國古代曹魏時期出了個少年易學家,那就是王肅,著有《易注》,已佚。後人評價他的解易風格是「輕點睛明」,易玄老師把他當做學習的榜樣。易玄老師不但常語與與國內一些知名易學家有聯繫,向他們學習、問禮,如河北省石家莊市時空信息研究所所長趙致君先生,邵偉華老先生的弟子陳園女士,陝西易經命學家殷少卿先生,貴州貴陽的丁夢實教授,重慶堪輿文化傳播中心的夏一中先生,上海的作家、易學家華藝博女士,山東的張善峰先生,命學家席學易先生,祝國英先生等等,還有與有志研究易學的不知名的朋友有聯繫,易玄老師在網上辦了一個易學研究群,把這些專家、學者邀請到一起,向他們學習請教,老師常這樣說:「獨學而無友,孤陋則寡聞。缺乏交流的與不善獨處都是危險的。」老師現在常感嘆靈感大不如前了,為了訓練自己的靈感,他開始學習內丹術,而且還齋戒了一段時間,他周圍的同學不理解,都笑他窮酸,他也不理會。他非常讚賞《周易?系詞上》里的一句話:「君子靜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在安靜的時候,就把卦象拿出來觀摩,把卦辭拿出來把玩,活動時看見什麼變動就根據變動占斷事情,常常這樣,長期這樣,靈感就會源源不絕了。當把易經學問的要領掌握熟悉以後,看見什麼東西腦中就會有直觀反應,從而達到善易不佔的境界。」他是這樣一位對易學文化無比熱情的熱血男兒,他求學的熱情,若不是親眼所見,我真不敢想像,在這樣一個喧囂的時代,竟然還有這樣自發好學的少年。儘管他還是一名普通中學生,而我們中有的已是研究生,留學博士,但他的氣質,他的語言,不得不讓我們這些初涉易河的人從內心深處呼一聲:老師!我衷心祝福我這位好學的老師,祝願他在他辛勤的勞動後摘取他理想的果實。(乙酉年仲夏於酒泉)本文選自「華夏易學網·《中國當代奇人錄》」www.yjyjw.com/Article_more.asp?id=659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