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德育,建章立制,實現全員育人理念
-----廣西紡織工業學校進一步改進德育工作的探討
首席導師 鮑賢俊 廣西紡織工業學校 趙善兵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廣西紡織工業學校德育工作的現狀,借鑒上海信息技術學校等多所上海市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經驗,探討改進本校德育工作的思路。
【關鍵詞】:德育工作、保障、目標、探討
前言: 素質教育,德育為先。對中等職業學校而言,德育工作是學校育人的核心工作。筆者有幸來到上海信息技術學校掛職學習,同時還考察了上海市的多所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聆聽了十幾位上海市的中職名校長以及幾位專家學者的報告,受益匪淺。其中讓我感觸很深的是上海市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表現在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德育工作文件制度健全,經費投入充足,全校教職工共同參與,德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效果顯著。受到上海經驗的啟發,對我校的德育工作現狀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借鑒上海信息技術學校等多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經驗,提出進一步改進本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探討。
一、學校基本情況
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於1979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批准創立,學校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委員會。現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自治區級文明單位、全國紡織中專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廣西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是目前廣西唯一的一所紡織服裝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校目前佔地60畝,建築面積30733平方米。教職工140人,在校學生5300人。所開設的紡織、印染、服裝類專業具有較強的行業特徵,目前學校已形成「專業稀缺程度高、就業對口率高、校企合作程度高」的辦學特色。
二、學校德育工作現狀分析
1、學校周邊環境複雜,校內資源稀釋,綜合管理難度大。
廣西紡織工業學校坐落在南寧市陳西路,學校毗鄰陳東村、陳西村,地理位置屬於城鄉結合部。近幾年,學校周邊這兩個村子的農民建了大量的房子用於出租,致使學校周邊成為外來流動人口聚集地,隨之而來的小飯店、燒烤攤、網吧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學校周圍,從早到晚打麻將聲、吆喝聲、划拳猜碼聲不斷,學校周邊的人文環境令人堪憂,學生彷彿置身於一個大染缸之中。
另外,由於佔據行業特色的優勢以及中國入世、東桑西移等大環境的良性影響,學校生源比較充足,近年來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在校學生規模擴張太快,校舍不能滿足需要,迫不得已在陳西村租了六棟樓安排900名學生居住。住在校外的900人也給管理和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同時由於師生比過大,生均擁有的設施設備明顯不足,公共設施使用時的過度擁擠會增加學生發生摩擦、引起矛盾的機會。這些問題的存在,都給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2、學校德育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尚未形成工作的領導核心。
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儘管也取得一些成績,但與上海市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相比,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從總體上看,學校德育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尚未形成工作的領導核心,是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學校領導班子6人,一名校長,一名黨委書記,三名副校長,一名副書記。其中一名副校長負責學生工作,分管學生科和保衛科,學生科負責全校學生的管理,各專業科室則沒有管理學生的職能;一名副書記負責德育工作,分管團委,而團委負責管理各個學生社團,指導學生的課外活動。學校沒有德育工作領導機構,沒有德育教研室。政治教研組的老師只管上課,很少參加其它德育活動。這樣的德育管理系統明顯導致了人員的分散和管理的職責不清狀況,學生科、團委、政治教研組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單打獨鬥,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時甚至會發生相互扯皮的不和諧情況。由於沒有專門的機構對學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和策劃,因而德育工作缺乏創新,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學校有禮儀隊、模特隊、舞蹈隊、愛樂演唱隊、文學社、書畫社、青年志願者協會、環保協會等各類社團15個,各社團每學期都開展各自的活動,但有的活動缺乏德育老師的指導,很多活動只是走過場,流於形式,不能很好地把德育滲透到每次活動之中,活動過後也沒有很好地進行歸納總結,升華主題思想。全校上下還沒有形成全員育人的意識和氛圍,教師上課沒有很好地將德育融入課堂,管理人員服務育人的意識和責任比較淡薄。
3、學生生源結構不均衡,學習、行為習慣較差。
現在校學生5300人,其中男生1897人,佔35.8%,女生3403人,佔64.2%。高中學歷佔5.2%,初中畢業佔94.8%,所以大多數學生年紀為15至17歲,正處於叛逆的年齡。農村學生4956人,佔93.5%。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學生在學習上和在生活上都比較自卑,不愛學習、組織紀律性差、不講衛生等現象比較普遍。尤其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是,部分學生雖然來自農村,特別是桂西部農村,經濟相當困難,但在他們身上怕苦怕累,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仍表現得十分突出。從生源地看,因為學生報讀我校多數是本校學生介紹,多年下來,使得各縣分布並不平衡,比較集中在少數幾個縣市,其中平南、岑溪、橫縣、貴港、博白四個縣市的學生就佔了35.2%,學生中以老鄉結幫形成勢力問題值得關注。
三、對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探討
1、健全學校德育管理機構,為德育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為了保證德育的有效實施,確保德育工作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學校應該明確校黨委是德育管理的領導核心,把抓好德育工作納入學校黨委工作的重點。成立學校德育工作委員會,黨委書記挂帥,班子成員、各部門領導參加。德育工作委員會的主要工作職責是:負責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德育工作框架、目標及計劃,督促各部門組織實施,並在實施過程中負責做好協調、檢查、指導和服務工作;負責定期對學校德育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總結,組織召開德育工作專題研討會、經驗交流會,對先進的德育經驗及時加以推廣;負責制定完善德育工作規章制度和德育評價體系;負責在全校範圍內營造人人參與德育工作的氛圍,保證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成立德育研究室,負責學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制定德育研究課題計劃,指導德育科研。進一步明確各科室的德育工作職責。學生科主要負責全校學生的日常管理、紀律教育和行為規範的培養,負責管理和指導班主任、學生會開展各項工作;團委主要負責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負責組織指導各班團支部、各社團開展各種活動;保衛科負責搞好學校的安全保衛和校園秩序,同時加強對學生進行法制、安全的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教務科及各專業科負責將德育融入教學中的教學改革、教學安排實施和教師課堂管教管導情況的檢查,負責實施德育學分制的相關工作;總務科負責動員後勤人員開展「服務育人」活動,抓好凈化、綠化、美化校園和各項服務與保障工作;黨辦、工會負責黨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形勢任務的宣傳教育,在教職工中深入開展「三育人」活動,營造全員參與德育的氛圍;校辦、人事財務科要根據學校德育工作委員會的安排,作好協調與服務,保證德育工作方案的實施;其它部門也要結合本部門的工作特點,協同做好德育工作。
附:學校德育工作體系框架圖:
2、完善學校德育工作運行機制,為德育工作提供製度保障
(1)推行德育學分制,形成學生德育的長效機制
以推行彈性學分製為契機,實行德育學分制。目前我校已全面推行彈性學分制,這為實行德育學分制創造了條件。德育學分制是一種新的德育管理制度,它是根據上級的德育要求和中職學生生活的階段特點,將學生德育工作的目標、過程和考核有機地結合,使德育活動制度化、課程化、學分化,將德育的內容和環節換算為學分,將德育的過程和結果成績化,把學生在理論學習、實踐活動、行為規範等方面的表現全部納入德育學分制的評價體系之中。德育學分制因為有了明確的德育工作目標和可操作的具體活動,學生非常清楚怎麼做可以得到學分,怎麼做會被扣減學分,看得見,摸得著,大大提高了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和規範性,學生獲得德育學分的過程就是學校育人的過程。
(2)完善德育獎勵制度,形成德育工作激勵機制
為了加強和改進學校的德育工作,調動全校教職工參與德育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全體同學努力學習,遵紀守法,熱愛集體,關心他人,團結互助,誠實守信,自覺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學校要進一步完善德育獎勵制度,形成德育工作激勵機制。要繼續實行每年在教職工中評選「三育人」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黨員,在學生中每學期評選三好學生、文明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紀檢員、優秀團員、優秀畢業生、先進班級、文明宿舍、先進團支部。要加大先進評選的比例,加大獎勵的力度。要根據學校德育工作的要求,進一步修改各類先進評選的條件和評選辦法。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為了進一步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每學期班主任考核和每學年評選「優秀班主任」的基礎上,試行星級班主任聘任制。連續二個學期考核為優秀的定為一星級班主任;獲得「優秀班主任」稱號一次或連續三個學期考核為優秀的定為二星級班主任;獲得「優秀班主任」稱號兩次或連續五個學期考核為優秀的定為三星級班主任,依此類推,直到五星級。凡聘為星級班主任者,按不同的星級享受不同的班主任津貼係數。
(3)成立心理輔導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承受能力還很差,卻要承受著中考受挫、家長責怪、同學冷眼、學習吃力以及生活、人際交往、就業等諸多壓力,因而經常表現出厭學、自卑、孤僻、叛逆、壓抑、焦慮、煩躁、攻擊、敵對、敏感多疑、網路成癮……。學生的這些心理問題,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在過去的學生管理中,我校除了每年請心理專家來給學生做一到兩次心理講座以外,心理健康教育幾乎還是片空白。因此,成立心理輔導室,聘請心理輔導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個案輔導、團體輔導或講座,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成為學生德育的當務之急。同時,要抓好對班主任進行心理輔導知識培訓,把班主任培養成為班級心理輔導教師。班主任是班級學生的教育者與管理者,是對學生全面負責的老師,從事班級心理輔導工作,可以充分發揮班主任角色的優勢,可以把心理輔導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結合起來,與班級開展的各項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生活的實踐中,鍛煉和提高心理素質。毫無疑問,這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
(4)提高德育工作的經費投入,為學校德育提供經費支撐
以往,我校的經費比較多地投放到設施的改造,實驗設備的添置上,對德育工作的投入相對較少。要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必須有資金保證。德育不是句空話,要有投入,要有載體,因此,學校每年應在預算時按一定比例划出專項資金用於德育工作,專款專用。另外,由於學校正在征地,校園整體規劃一直未定,致使校園美化不能實施。目前學校的環境還比較差,樓房陳舊,設施不足,其中學生住宿條件尤為簡陋。環境越是不好,學生就越不愛惜,損壞公物、糟蹋環境的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待完成征地,校園整體布局確定下來後,要抓緊校園美化,把面積不大的校園打扮的精緻而美麗,並創設一種校園特有的文化氛圍,讓學生隨時感受到高雅文明的校園文化。這是環境育人的需要。
3、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育人職能,形成全員育人的教育環境
(1)發揮學生口管理協調職能,實現管理育人
學生科和團委是直接接觸學生的兩個部門,在我校德育工作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後,這兩個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協調合作,發揮德育工作主要職能部門的作用。
學生管理是學校德育的重要手段。學生科要在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要全面了解和及時解決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出現的問題。要全面加強學生工作隊伍建設,指導班主任工作,提高班主任的思想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完善學生管理的「班規」、「校規」等有關規章制度,以制度管人,避免學生因認識、情感的不穩定、不持久、不正確而導致行為的偏差。要切實布置好新生入學教育、軍訓以及每學期的全校學生大會、主題班會的內容,提供相關資料,抓好班會課的督促檢查工作。協同保衛科搞好學校安全保衛,確保學校有安全的教學環境。同時加強對學生進行民主與法制、安全與防護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和防範意識。安排好值周組、學生行為規範值周班級、紀檢部等開展工作。
團委要承擔起對青年團員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搞好團的自身建設,做好思想宣傳教育工作。要加強對學生幹部的指導,充分調動學生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要帶領和指導各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在活動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滲透德育工作內容,使每次活動都能成為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比如上海信息技術學校利用升旗儀式時的主題發言對學生進行忠誠、團結、感恩、健康、環保等各種主題教育,上海市商業學校通過選拔每日升旗手以提高學生的榮譽感,這些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2)增強各部門服務意識,實現服務育人
服務是職業學校的產品之一,學生是購買教育服務的顧客。在學校里,我們要麼在給學生提供教學服務,要麼在給學生提供後勤保障服務,要麼在給學生提供就業推薦服務。但學校畢竟是育人的單位,在為學生提供各種服務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還有育人的責任。總務科、就業辦等部門都是學校向學生提供服務的窗口,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我們的服務達到育人的目的。例如:當某個同學身患急病,班主任第一時間來到身邊,並組織同學給予他精心的照顧,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什麼叫團結友愛,什麼叫集體的溫暖;當某個同學到總務科報修時,總務科的師傅以最快的速度修好故障,這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什麼叫效率;當某宿舍的下水道晚上發生堵塞,總務科的師傅及時前來搶修,不怕累不怕臟,一直干到深夜,這可以讓學生知道什麼叫敬業,什麼叫吃苦耐勞;當就業辦的老師為一個就業有困難的學生耐心地給予就業指導,不計其煩地打電話與各個用人單位聯繫,直到幫這個同學落實好就業單位,實現學校當初包推薦就業的承諾,這可以讓學生明白什麼叫誠實守信……。而敬業精神、吃苦耐勞、誠實守信、團結互助、講究效率不正是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培養的品德嗎?
(3)加強教師師德教育,實現教書育人
要做好德育工作,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德育教師隊伍是非常重要的。就我校而言,政治教研組的老師和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因學校班級多,教師相對不足,基本上所有教師以及部分行政人員都當了班主任,有的甚至是臨陣磨槍,受命於「危難」之際,沒有做學生思想工作、善於與學生溝通的方法和經驗。這樣的德育教師隊伍難以勝任德育工作。當務之急是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要通過在職學習和崗位培訓等多種形式提高德育教師的工作能力。每學期舉行班主任培訓班和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安排班主任利用帶學生下廠實習、到企業看望實習學生等機會深入企業,了解行業、企業的規範和對人才的要求。多組織德育骨幹教師赴校外學習考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是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承擔德育工作的教師還必須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品格,要有愛心、耐心與寬容。常聽到有些老師說:「現在的中職生一屆比一屆難教。」這話雖然有些抱怨的成分,但的確也說出了做中職學生德育工作的艱難,需要老師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德育老師還要有樂於奉獻的精神。
「教書育人」,「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但是,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在上課時對學生打瞌睡、看課外書、玩手機遊戲、發簡訊等違紀行為不聞不問,他們認為管學生那是班主任的事,或者認為如果在課堂上批評違紀學生要花時間,會影響上課進度,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而不利於上課。這顯然是錯誤的想法。教學生知識是育人,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更是育人。因此,教務科在對教師的教學要求、教學評價、教學改革等各方面都必須以育人為目的,以德育為先,把德育融入到教學裡面。
教師課堂要管教管導。課堂的40分鐘,學校已經把整個班的學生交給了任課教師,旁人無權也不便再插手到其教學活動中去了,因此,任課教師在實施其教學活動的同時,必須承擔起課堂之內德育工作的責任。這既是教師育人義務之所在,也是上好本節課之所需。教與學是一個相互感應的過程,試想如果在課堂上學生紀律一團糟,教師還能保證教學的效果嗎?任課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控班能力,維持好課堂秩序。必要時可以拿出課程成績的一定比例(如30%)用來給任課老師對學生上課時的課堂紀律、學習態度、文明禮貌等表現進行評定,以端正學生的上課行為。另外,教師要結合自己上課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上服裝設計課時滲透行為禮儀教育,上化學課時滲透環保教育,上營銷課時滲透誠信教育。這樣做也許會減少了講解教學內容的時間,但處理好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上課效率。就算因此而少講了一點教學內容,這也是值得的,教會學生做人比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
四、 樹立信心,聚焦重點和難點,實現德育工作目標
有的老師說,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真難做。個別學生你為他付出了很多很多,可是一點效果都沒有。有的學校三年級學生的表現不如二年級,二年級學生的表現不如一年級,一級不如一級,出現倒退的現象。這裡說的是關於德育工作實效的問題。我認為,幾千學生的一個學校,存在少數學生對德育工作頑固不化、「刀槍不入」是正常的。學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應該從整體去評價,不能以某一個方面的表現或者以少數學生的表現來評價。從整體去看,從全面去看,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富有成效的,這一點毋容質疑。另外,育人是長期的行為而不是短期的行為,對少數難以感化的學生,更應該有足夠的耐心,不可能一蹴而就。認識好這兩點,我們才會對德育工作充滿信心。
就我校來講,是一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肩負著為社會、為行業培養中等專業技術人才的重任。學生三年後幾乎全部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按照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要求,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目標從大的講就是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社會主義。具體來講就是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得到社會的認可,受到企業的歡迎。
結合實際情況,我校的德育工作必須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1、重點開展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
我們不難發現,每年的新生在入學的時候都帶來了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不講衛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隨地塗鴉、損壞公物、抽煙酗酒、不愛學習、遲到曠課、投機取巧、不守紀律、愛說髒話、高聲喧嘩、穿著奇異,染髮燙髮、網路成癮等等。而當學生畢業走向企業的時候,企業卻是不允許他們的員工有以上這些不良行為的,如有違犯,輕則罰款,重則開除。我校在寧波雅格爾中日紡織有限公司實習的同學就曾發生過因違規抽煙而被開除的,也有因弄髒牆壁被罰款的。因此,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必須在學校得到糾正。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目前我校的做法是制定具體的學生行為規範和校園禮儀條目,在進行新生入學教育的時候逐條學習。而對染髮燙髮,衣著打扮奇異等不合規範的行為則在報到的第一天就要求整改,否則不予註冊。加強檢查監督,實行學生行為規範糾察值周制度,由行為規範糾察值周班級的同學和值周老師一道對全校學生進行監督,並開展同學之間的互相監督,發現一個,糾正一個。結合紡織企業禁止吸煙的行業特點,開展校園禁煙暨去陋習專項活動。良好行為習慣不是靠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規章制度,需要正確引導,還需要持之以恆。
(1) 解決學生「厭學」情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厭學問題,是很多中職學校都遇到的問題。中職學生厭學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沒有學習的動機,覺得讀書沒用,不讀書照樣可以做生意賺大錢。二是學生的興趣已經轉移到做其它事情上了,比如上網,玩遊戲等。三是文化知識基礎差,學習成績不理想,對學習喪失信心,悲觀失望,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四是對老師不滿意,從而對他講的課也不感興趣,發展到對該課程也不感興趣。另外,陳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是學生產生厭學的重要原因。解決學生厭學問題,可以從產生厭學的原因入手。首先,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刺激學生求知的慾望。比如先引導他學習其感興趣的某樣東西,學成後幫他比較學習前和學習後的差異,進而啟發其認識讀書是有用的。其次,要進行教學改革。針對中職學生,一定要摒棄過於深奧的理論講解,增加學生樂於接受的動手操作環節。要從恢復學生自信心的角度改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可先降低學習目標,低起點,慢步子,分層次,使不同類型的學生均能獲得成功,並幫助學生從自身的變化中認同自己的成功。對學生的每一點成績、進步,要及時予以肯定。三是改進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教師要合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要知道,你多麼漂亮的板書也比不上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形象、直觀、生動、快捷,只要能夠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大的提高。此外,教師應該加強自己的修養,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關心愛護學生,以此來吸引學生對自己的愛戴。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學生會把熱愛自己老師的這種情感遷移到學習中來。
(2)突破學生「網癮」難點,消除校園安全隱患
中職學生網癮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德育工作者最頭痛的問題。我校106個教學班,沒有一個班不存在有網癮的同學。有的學生上網已經達到通宵達旦、廢寢忘食的地步。為了上網,他們可以翻圍牆,爬屋頂,越水溝,因此而從屋頂上掉下來的不知到有多少人。所以,學生網癮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身體健康,而且已經成為學校的一個嚴重安全隱患。絕大多數有網癮的同學進校前就已經迷上了上網。我們到鄉下進行招生宣傳時發現,現在的網吧已經普及到了村屯(即以前的生產隊)。而在農村,家長對小孩去網吧泡網幾乎是不管的。解決學生網癮問題,我建議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教育,學校在開設計算機課時要將網路素養教育納入到授課內容中,班主任和班級工作也要重點納入網路教育這塊內容。從各方面規範網路行為,提高學生的免疫力。二是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及時通報其孩子上網的問題,建議家長從經濟上對孩子泡網吧進行限制。三是為各班教室安裝閉路電視,開通校園網,在固定時間讓學生上網。四是儘快修建校園圍牆,加強保安夜間巡防,加強宿管員晚休查房,發現曠宿者及時予以處理。最後,還要向有關部門呼籲,規範社會網路管理,加大執法力度。
(3) 強化學生誠信意識,養成學生誠實守信的習慣
把誠信守信列為德育工作的重點目標之一,是因為我校部分學生的誠信與社會和企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在企業,對員工誠信的要求遠遠高於其工作能力。但是在校園裡,我們可以經常發現這樣的同學:借他人東西不還;經常抄襲別人的作業;考試、測驗經常作弊;向班主任撒謊騙取出門條;冒充班主任簽出門條糊弄門衛;在家庭報告書上冒充家長簽字糊弄老師;向班主任提供假的家庭地址和假的家長聯繫電話。畢業實習過程中不守實習協議書的承諾,隨意跳槽,有的甚至連招呼都不打就隨便離開企業,使企業非常惱火,個別企業還為此而終止與學校的合作。在目前社會中普遍存在坑蒙拐騙、你訛我詐、假貨橫流、虛假廣告盛行、誠信嚴重缺失的大環境下,學校要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誠信習慣,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在思想上教育學生要守時、守約、誠信、本分,正確認識社會上的「信用危機」現象之外,還要立足從身邊的學習、生活小事做起,信守諾言,誠實本分,持之以恆,形成習慣。誠信教育同樣需要載體,上海信息技術學校以給學生建立誠信檔案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做法非常好,從學生進校開始,學校就給每個學生建立一份誠信檔案,把學生的誠信承諾書、誠信記錄等材料收集在檔案裡面,學生表現好的給予加分,做得不好的扣分,只要學生遵紀守法,舉止文明,積极參加文體活動,做好人好事等,都可以得到加分,每學期期末評定誠信等級。當學生通過自己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誠信行為得到加分,他們就會感到滿足,得到激勵,從而會進一步強化他的誠信行為。經過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誠信習慣就會慢慢養成。
2、結合行業特點,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1)培養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學會與人相處
紡織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在紡織企業里如果你不與別人密切配合,就算你有再大的能耐,你也將毫無用處,一事無成。但我們發現,我們有相當多的學生存在人際交往的缺陷,他們或者過於自私,或者不夠寬容,或者嫉妒心強,或者不會溝通,往往因此而使自己的人際關係陷入僵局。小蔣和小劉都是我校「景盟班」的同學,兩人學習都非常優秀,最後一學年和同班的其它同學一起被安排到江蘇景盟針織企業有限公司實習。一段時間裡,他們表現都很不錯,特別是小蔣和小劉,得到公司極好的評價。有一天,小劉被公司提拔了,按道理,這是應該值得全班同學高興的事。但事情並非如此,有幾個同學因為此事非常不舒服,尤其是小蔣。小蔣認為自己無論哪一方面都不比小劉差,公司為什麼提拔小劉而不提拔自己,她想不通。小蔣甚至找到公司人事部,要求公司要麼將她和小劉都提拔,要麼都不提拔,否則她無法忍受打算辭職。事情的結果當然是以小蔣辭職而告終。類似的事情在我校還發生過幾次。發生這樣的事情,主要原因是象小蔣等同學心胸狹隘,自私自利,嫉妒心強,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現在有許多同學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往往都是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寵著,一切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沒碰過壁,沒受過委屈,只關心自己、不考慮別人,養成了極度自私、見利忘義的習慣。在學校里,他們和同學、和老師相處,沒有利益之爭,大家也能相安無事。一旦到了單位,碰到利益上的衝突,內心的陰暗面就會暴露無遺,以至被別人恥笑,被別人唾棄。這種心胸狹隘、過於自私的人是不可能和別人友好相處,不可能搞好人際關係的。所以在學校里,我們要重視這方面的教育。要多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創造機會讓學生與人交往,相互溝通,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互愛互助的團隊精神。開展一些愛心捐助、照顧孤寡老人等活動培養學生逐步認識社會、服務社會、關心別人的習慣。利用諸如小蔣的故事等一些反面的案例,組織學生討論,剖析思想,正確引導他們摒棄內心深處陰暗的東西。
(2)加強責任感教育,培養吃苦耐勞精神
在就業辦公室統計的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的反饋意見中,學生吃不了苦是最突出的問題。許多同學到廠里堅持不到一個月就跑回來了,有的甚至堅持不到一星期。這些同學中,絕大多數還是來自農村,部分還是從比較貧困的河池、百色等地方來的,但同樣吃不了苦。職業學校本來就是培養生產一線技術工人的,學生要走向工作崗位了卻不能吃苦!所以,加強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刻不容緩。經過分析,不管是來自城市還是農村的學生,他們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都是以升學為奮鬥目標,在家裡基本不用幹活,於是逐漸養成了嬌生慣養、好逸惡勞的習慣。學校要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剛靠說服教育是不行的,還得給學生創造勞動鍛煉的機會,在行為上強化訓練。我們可以利用讓學生搞清潔區、教室、實驗室、宿舍衛生的機會,要求學生每天做,認真做,而且要做得好,做得到位。在這個時候,我們的目的不光是讓學生搞好衛生,更主要的是鍛煉學生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愛勞動,會勞動,會找活干。學生的勞動周這個鍛煉平台更要充分利用好。以往勞動周管理不到位,勞動任務不飽滿,學生勞動有的干有的看,懶懶散散,勞動周變成了學生的自由活動周。今後要配備有育人經驗、責任心強的勞動管理員,不但要把勞動班級同學組織好,把勞動任務完成好,還要利用勞動周這個載體,善於教育引導,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吃苦耐勞、敬業奉獻的品德。在我的印象里,汽車維修車間都是東西凌亂、滿地油污的,參觀了上海市交通學校的汽車實訓中心後,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汽車實訓車間是可以這麼乾淨的!實物汽車、工具、零件、檢測儀器擺放得整整齊齊,表面纖塵不染,全部象新的一樣;地板也非常乾淨,光亮可鑒,象個舞廳。據了解,交通學校是特意要求學生在每次實訓課後都必須對實習場地做徹底的、細緻的清潔和整理,花多少時間也在所不惜,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本分和勤快的品質。你想想,本分勤快的學生哪個單位不喜歡!
【結束語】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現代化的校園、設施、設備只能使我們驚嘆和羨慕,但不是我們經濟落後的西部學校輕易可以效仿的。而缺少先進的、足夠的實訓設備,要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我想我校應該在德育工作上多下工夫。學校的德育工作不需要太多的經費投入,只要學校上下在思想上真正重視,全校教職工真正參與,借鑒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先進經驗,用心去做,就一定可以把德育工作做好。目前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把學生的品德看得比他們的技能更重要,這既讓我們感覺到了肩負的重任,也充分說明了我們德育工作的價值。所以,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投身到學校的德育工作中去,把我們的學生塑造成為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品德高尚,得到企業和社會認可的人,我們不是在做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嗎?
【參考文獻】:
[1] 干洪真.中職學生厭學原因及解決方法.化工職業技術教育,2007,(2).
[2] 金婉娟.一個網癮少年的心靈獨白.心理輔導,2007,(4).
[3] 曹頤華.中等職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實踐與探索.適應時代發展培養學生成才
[4] 朱增蘊.以誠信檔案為載體,構建中職校誠信教育的實踐平台.
[5] 上海信息技術學校關於試行德育學分制的實施辦法
透視一所職業學校的成功
關於上海信息技術學校的調查報告
廣西紡織工業學校 趙善兵
【摘要】:本文通過作者在上海信息技術學校的所見所聞所感,對這所名列上海市50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之首的名校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績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探討其取得辦學成功的原因,並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
【關鍵詞】:信息學校;成功;調查
【前言】:受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的委派,我作為第二期廣西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赴滬培訓班的學員,從9月12日來到上海信息技術學校學習,至今已經有兩個多月了。住在校園裡,和老師、同學門朝夕相處,直接參与了學校的一些活動,面對面地向學校的領導和老師請教,對信息學校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為信校先進的現代化設施和設備而驚嘆,為信校所取得的優異成績而敬佩,為信校人的敬業精神而感動。
一、學校的基本情況及辦學願景
上海信息技術學校創建於1959年7月,當時歸屬化工部的領導,校名曾為化工部上海化工學校、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化工學校。1978年改名為上海市化學工業學校,歸上海市化工局領導。2000年學校再次更名為上海信息技術學校,歸屬於上海華誼(集團)公司領導。學校至今已有48年辦學歷史。1980年以來學校連續被教育部審核認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04年初又一次以雄厚的辦學實力被教育部評估批准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名列上海市50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之首。
上海信息技術學佔地68104平方米,建築面積50784平方米,擁有一流的設施和實訓設備,擁有信息技術、現代化工兩個上海市開放實訓基地,動漫製作實訓設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第三代化工模擬實訓設備超世界先進水平。學校現有教職工240多人,其中一半為專任教師。專任教師均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高級職稱佔40%以上。在校學生7300人,招生立足上海,面向雲南、廣西、河南、內蒙、江西、新疆等省區。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專業覆蓋現代資訊業、現代製造業、現代流通業和現代檢測業四大領域共15個專業。
上海信息技術學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確立一切為了學生,以「誠實守信、勤奮博學」為校風,全力營造「學生樂於學、教師樂於教、社會樂於用」的共同願景。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就業有優勢,升學有希望,創業有能力,終身學習有基礎」的合格人才,努力把學校辦成學習型、數字型、教研型的「中國著名、世界先進」的品牌學校是學校的奮鬥目標。
二、榮譽之下,各項工作成績斐然
1991年以來,上海信息技術學連續八屆16年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先後被評為全國職教系統先進單位、全國職教系統就業指導先進單位、上海市中小學行為規範標兵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上海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上海市青少年保護特色學校、上海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上海市五四特色團組織等榮譽稱號。
1、教學工作碩果累累
上海信息技術學的教學質量過硬。參加三校生高考的學生,高考上線率達到95%以上。在各類專業技能比賽中,學校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比如:2007年6月,在重慶舉行的全國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技能大賽中,學校獲得了三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在2006年12月7日舉行的「華昌杯」全國首屆職業院校學生化學檢驗技能比賽中,取得了團體一等獎,個人全能兩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單項三個一等獎,三個二等獎的好成績;在2007年10月舉行的「渤化杯」全國石油與化工職業院校學生化學檢驗工技能大賽中,取得團體一等獎,並獲得全國個人全能兩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個人單項比賽四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和一個三等獎的好成績;在上海市「星光計劃」第一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技能比賽中,獲得通用類、加工製造類、信息技術學類、現代服務類、美術類五個大類28個項目共95個獎。其中個人一等獎18個,集體一等獎4個,個人二等獎32個,集體二等獎3個,個人三等獎35個,集體三等獎3個;在上海市「星光計劃」第二屆技能競賽中獲得15個項目的50個獎項,其中全能一等獎11個、全能二等獎11個、全能三等獎14個;團體第一名3個、團體第二名1個、團體第三名2個;單項第一名2個、單項第二名1個、單項第三名3個、單項第四名2個;另外,06131班張笑箭同學發明的「地下消防栓」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認證。
信息學校在教學上取得的成功,除了全校老師的共同努力之外,和學校近幾年來狠抓教學管理、不懈地改革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方案分不開的。學校在上海首創「2+2」普通中專教學管理模式,在中職學校率先試行學分制管理辦學模式,是教育部在華東地區設立的唯一的職業與遠程教育基地,並結合學校的自身實際,很好地消化與吸收了加拿大的「CBE」、德國的「雙元制」、澳大利亞的「TAFE」和英國的「BTEC」等模式。在實踐教學體系里,學校不斷更新、引進先進實驗設備,給予學生非常寬鬆的實踐和動手的環境和空間,以培養學生的創實踐和創造能力。在課程改革方面,學校努力引導教師充分領會課改理念,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以企業發展需求和就業為導向、以分類指導為特點進行校本教材建設,所開發的校本教材參加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首屆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評比活動中獲得優秀組織獎。
2、德育工作富有特色
作為一所老牌國家級重點中專,上海信息技術學校在德育工作方面有紮實的基礎和豐富的經驗,而且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鑒於社會上出現的誠信缺失現狀,信息學校在2002年2月就開展了誠信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同年4月舉辦主題為「誠實守信、勤奮博學」的首屆博學節(後每年一屆),2003年9月開始為每個學生建立了誠信檔案,並形成誠信度評價體系。該做法是在新生入學時,即組織學生參加「走近誠信,誠信立人」系列活動、博學節以及誠信承諾大型簽名活動等主題明確的教育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誠信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又讓每個學生與學校簽訂《個人誠信承諾書》和制定《個人誠信目標》,另外,對未滿18周歲的一、二年級學生,組織由學校、家長、學生三方共同簽訂《上海信息技術學校與學生及學生家長的承諾書》,對三、四年級學生則簽訂《學生自律協議書》。同時開始給每個學生建立一份學生誠信檔案。學生誠信檔案實際上承載了「誠信積分儲蓄」和「積分操作平台」的載體作用,學生既可以認真履行自己的承諾,從而為誠信加分;同時亦要為自己的不誠信行為承擔被扣分的後果。每個學期期末,對學生的表現評定等級,在學生畢業時,為每個學生頒發《上海信息技術學校學生誠信等級證書》。作為用人單位錄用學生的參照依據之一。建立學生誠信檔案方案的實施,使學生在整個中職學習階段始終處於被激勵的狀態,對學生誠信行為習慣的學習和培養起到一個非常好的載體作用。
在2003年建立學生誠信檔案的基礎上,按照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學校於2006年9月制定頒布了《上海信息技術學校學生德育學分制實施辦法》,在全校範圍內推行德育學分制。學生在畢業前必須修滿包括必修學分和選修學分在內的24分德育學分方可正常畢業。德育學分制的特點是堅持「三個結合」,即堅持德育教育分類化,實現形式與內容相結合;堅持德育教育踐行化,實現評價與考核相結合;堅持德育教育全員化,實現專職與兼職相結合。德育學分制的實施,使學生參加各類德育活動的積極性得到提高,由原來「要我參加」變成了「我要參加」,學校教職工參與學生帶教活動的主動性也得到了很大的促進,進一步營造了全員參與德育的氛圍。
另外,一年一度的新生入門教育、行為禮儀教育、博學節以及每學期都進行的職工文明崗創建、學生「創、建、做」 (「創文明班級、建文明寢室、做文明學生」)等活動都是有計劃、有總結、內涵豐富、主題鮮明,成為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
3、後勤管理優質高效
在一般人的眼裡,學校後勤保障部門的職工都是素質偏低,教職工以及學生對後勤服務工作的意見最大。但在上海信息技術學校,我看到的情況卻不是這樣。信息學校後勤工作線條多,事情雜,任務重,服務範圍包括基建設備、物業維修、住宿服務、餐飲服務、綜合經營、勞動教育、專項服務和醫務等,連學生宿舍管理、教材的採購也納入後勤工作的範圍。但後勤保障部的幹部職工能精心安排、積極工作,有條不紊、高效率地做好各項後勤服務工作。在學校每個月的工作安排中,後勤口的工作計劃始終是最認真最具體的。在每個月的中層幹部會議上,後勤口的總結是最正規的,用幻燈演示文稿彙報,圖文並茂,非常漂亮。9月18日下午,超強颱風「韋帕」襲擊上海,上海市區普降傾盆大雨,信息學校由於地勢低洼出現嚴重內澇,實驗樓、辦公樓、教學樓一層全部進水。後勤保障部的幹部職工冒雨搶險,爭分奪秒地把存放在一層的教材和實驗設備墊高或轉移,為保障學校財產免受損失發揮重要作用。維修部的陳師傅,專門負責修理門窗、傢具和電器,但需要的時候他卻爬進下水道清理堵塞;勞動管理員虞老師,每天提前一個小時到學校安排指導勞動班級的同學勞動,一絲不苟。他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素質一點都不低!我剛到信息學校的時候,生活上免不了要麻煩後勤保障部的職工,每次他們都是愉快地以最快的速度幫我解決問題,使我領略到他們優質高效的工作的同時,還深深地體會到了信校人的熱情和友好。
信息技術學校的亮點還有很多,在這裡無法一一羅列。
三、學校成功的原因分析
上海信息技術學校沒有行業特色的優勢,卻能在對手如林的信息技術專業領域取得快速發展,成為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的佼佼者,各項工作都取得卓越的成績,其成功的原因在哪裡呢?經過調查發現,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讓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
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對學校來說至關重要,一個學校有個好校長,是學校和職工的福分。這一點在上海信息技術學校得到了驗證。信息學校為何辦得如此成功?就這個問題我曾經問過多名學校的教職工,他們的回答是出奇的一致,就是:班子好呀,領導班子正派、團結、能力強,校長思想很超前,每次開會都有新的東西……。這和我觀察到的完全吻合。在班子裡面,杜孟鏞書記具有極強的親和力,他的人格魅力讓全校職工為之折服。鄔憲偉校長從1982年大學畢業開始從事職業教育,至今已有25年,從教員到教研組長,從專業科科長到副校長、校長,崗位變,角色換,可對職業教育的那份情感卻與日俱增,立志辦一所讓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的職業教育品牌學校的「痴心」不改。25年中,他多次被評為上海市和全國的教育系統先進教育工作者,2005年20屆教師節,他作為職業教育的代表進京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鄔校長是上海市的傑出校長,今年九月他又和杜書記一起被評為上海市特級校長(共10 名)。一個學校的領導班子有兩人同時被評為上海市特級校長,在上海中職學校絕無僅有。上一屆領導瞿懋昌校長也是一位傑出的校長,在上海乃至全國都很有名氣,他退休前任信息技術學校校長長達14年,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深得全校教職工的愛戴。
信息技術學校領導班子的好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觀念超前,高瞻遠矚,善於抓住各種發展機遇;二是富於改革創新和進取精神,勇於打破舊的平衡,認為「無功就是過」,不斷探索,超越自我,追求第一;三是作風正派,團結協作,敬業奉獻,把職業當作事業,信奉「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敢於做全體教職工的表率;四是關心職工,關心學生,率先提出「一切為了學生」的辦學理念,在改善職工辦公條件時堅持「先教師,後職工,先群眾,後幹部」的方針;五是暢通職工參政議政渠道,善於彙集職工智慧決策學校發展,實行民主管理;六是班子相對穩定。瞿校長連續任了14年信校校長,鄔校長接任校長至今任了14年的副校長和5年的校長。一個穩定的領導班子有利於學校的持續發展和學校文化的傳承。另外,信息學校的領導兼任許多社會職務,比如鄔校長是中國職教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職教學中專教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化工中職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等等,其他校領導也都在德育、教學等各種學會任職。這些任職使學校站得更高、視野更寬,對制定學校的發展戰略以及學校的各項工作都極為有利。
2、有一個好的團隊
信息技術學校的教職工隊伍是一支團結的、具有高度凝聚力和主人翁精神的團隊,只要學校決定要做的事情,大家都能一呼百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各科室、各系部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協作,決不推委扯皮。學校的德育教研組放在商務部,學生宿舍管理員歸總務科管,看起來匪夷所思,但他們的工作卻開展得很好,這足可以說明學校部門之間工作配合相當默契。有一次,我曾經不經意跟培訓部李老師說我房間的熱水器水管壞了,李老師沒有說這是後勤保障部的事讓我去找後勤保障部,而是親自打電話給後勤保障部,後勤保障部的姚老師接到電話後馬上帶水工前來修理。接著我又跟姚老師說在房間上不了網,姚老師也沒有讓我去找計算系網管中心,而是親自幫我找計算機系的老師來接好網線。還有一次,我跟學生科的陳勤老師說我有個包裹寄出來好幾天了還沒收到,陳老師同樣沒有叫我去問門衛,而是親自去門衛幫我把包裹取了回來。類似的事還有很多。愛崗敬業也是這個團隊的顯著特徵。我喜歡和信息學校各類人員聊天,兩個多月下來,沒聽到任何人對自己的工作有怨言的。上至學校領導,下到每一個普通職工,每天早上七點多就來到學校上班,提前了一個小時。按規定,下午四點半就可以下班,但是幾乎看不到有誰準時下班的,很多人都忙到晚上七點多才能回家。我算了一下,他們每天工作時間達到了12個小時以上。但沒有一個人有抱怨,沒有一個人提出要加班費。有位老師曾自豪的說:在信息學校,沒有辦不成的事。我相信!
3、謀求發展,教職工諫言獻策
11月8日下午,在信息技術學校第三會議室,學校領導正在認真聽取與會的教職工就「提高教學質量」為主題的討論,與會人員是來自各個系、部的部分教職工。他們在熱烈的氣氛中,踴躍發言,為教學改革、教學管理提出了許多設想和建設性的意見。這是信息技術學校在召開GI(Good Idea)座談會。GI座談會是上海信息技術學校保持多年的教職工與學校領導相互溝通思想的橋樑,是集思廣益、整合智慧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的重要途徑。一個學校的發展方向取決於全體教職員工智慧的集合,尤其是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和高度主人翁精神的信息技術學校的教職工,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更是學校的寶貴財富。除了GI座談會,信息技術學校還定期召開以高級講師為主要對象,以提高教學方法和質量為目的的「高講座談會」,有以無一官半職的普通群眾為主,以隨意無主題家常式的「群眾座談會」,有以學生為主,由學生自己擬主題,並由學生自己主持的「雙月談」,當然還有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學校重大建設項目、重大改革方案出台等專題聽政會。
4、不斷創新,必爭第一
信息技術學校取得過一次又一次的輝煌成績,但從來沒有停留在某一次成績上沾沾自喜,而是不斷地打破舊的平衡,否定現在,以尋求更好。反對「無過就是功」,樹立「無功就是過」,永不滿足,自我加壓,抓住機遇,銳意進取。不幹則已,要干就要爭取一流和領先。在信息學校,這種爭一流、爭第一、創品牌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已經滲透到信息學校的文化裡面了。正是因為這種永爭第一的精神,使學校建校48年來一直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取得綜合評估在上海中等職業學校中的領先地位,率先從世界職教發達國家引進教學模式,率先提出「一切為了學生」的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率先在華東地區設立職業與成人遠程教育基地,率先推行學分制管理辦學模式和德育學分制。
四、對存在問題的一點的建議
1、資源的稀釋問題
隨著學生數量的不斷增長,信息技術學校與多數學校一樣,也出現了資源的不足。彈性學分制的實施和分類教學的改革,使得學生班級越分越細,需要佔用的生均資源比以往大了很多。另外,信息技術學校做事務實,引領同行,永爭第一,這就意味著他們要走在別人的前面,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需要親自去摸索,去實踐,這同樣得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如今,信息學校教師每學期的人均課時接近500節,絕大部分教職工每天上班達到12小時,暑假大家幾乎沒有放假。因為太忙,影響到他們搞教學研究,影響到他們進修學習或下企業實習。信校多數教師都兼任班主任,同樣由於上課太多,他們的班級有時無法顧及,沒有時間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影響到了學生管理工作。這種捉襟見肘的現象是資源稀釋必然產生的。
如何解決資源的稀釋問題,我認為在加大投入的同時要充分藉助外力。首先,上海市越來越多的開放實訓中心是公共的資源,可以用以學生實訓。其次,可以進一步加大聯合辦學的力度,輸出本校的教學管理模式和標準,在校外開設更多的分校。另外,信息學校屬於行業辦學,有強大的主管部門上海華誼集團做依靠,集團下屬的許多單位都是學生實習的對口場所。至於人力資源不足可以如下解決:一是返聘退休教職工,只要身體好就行。他們對學校有感情,對學校工作熟悉,不需要辦理「三險」及其它手續,是學校最優質的人力資源。二是聘用大學實習生,一方面可以給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一方面解決自己的人力不足問題。三是選部分表現好的本校四年級的學生留校實習,他們品學兼優,完全可以做低年級的班主任或實習指導教師。四是從企業聘用教師,他們富有實踐經驗和吃苦耐勞精神,能教給學生更多他們所需要的東西。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設施設備的使用效率也是解決資源稀釋問題的辦法。通過科學的管理和統籌安排,象教室、實驗室等資源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2、教學改革給學生管理帶來的問題
學分制和分類教學,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好的教學方式,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給學生帶來了靈活與方便。但給學校帶來的則是資源的更多消耗(或被佔用)和學生管理問題。實行學分制後,學生的個性化選課突破了原來的班級、年級、專業乃至校際的界限,傳統的行政班變得非常鬆散,學生在處於不斷變化著的教學班學習,弄不好會變成一種失控的狀態,原來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主義觀念、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大大弱化。為此,學生管理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行政班的班主任對實行學分制後學生日常管理工作量加大要有充分的認識,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管理的效率,打破坐等學生集中進行教育和管理的模式,主動與任課老師聯繫,全面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出勤、紀律以及行為規範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第二,指導好班委會、團支部的工作,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發揮學生幹部的模範作用,尤其要注意發揮學生幹部在各個教學班級的組織與帶頭作用;第三,開好班會課,充分利用班會課學生集中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第四,抓好以寢室為基地的教育管理,在確保寢室衛生和就寢紀律的同時,加強寢室文化建設,將學生寢室拓展為學校德育的重要陣地;第五,學校各類社團組織要多開展集體活動,保證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精神的培養;第六,教學班的任課老師必須管教管導,無論是上課、實驗、實習還是勞動,都要嚴格考勤。要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第七,要加大對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考核,增加德育環節的學分。第八,要加大在校園、圖書館等公共場所的巡視,以便實現對遊盪在校園各處無課學生的有效監控和管理。
3、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據說,上海因為工作節奏快,競爭壓力大,不少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在信息學校,有幾位老師也向我表示過這方面的擔憂。學校規模擴大後,老師的工作量越來越大,上班時間越來越長,節假日時間越來越少,家庭、小孩無暇顧及;素質教育的推進、教學改革以及教學評價對老師的業務水平、教學質量越來越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管理、德育工作難度越來越大。以上因素加上學校「爭一流、爭第一」的理念都會給老師帶來很大的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有來自學校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師自身的原因。就學校而言,要多開展諸如職工文化沙龍、座談會等形式的活動,豐富教師的生活,加強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之間的溝通交流,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校園氛圍。要關心教師的思想、工作和生活,適當減輕教師的上課工作量,在晉陞、評職稱、學習進修、開闊視野等方面多給教師創造機會,多肯定教師的成績,實行和諧管理。就教師本人而言,要主動調整自己的心態,提高在困難與壓力面前的排遣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合理宣洩自己的情緒。要處理好工作學習與家庭生活之間的關係,學會工作,學會休息。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多體諒學生,多體諒學校,多體諒領導,善於從工作中尋找和體驗樂趣。心理健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弄不好不光影響教師本人的生活幸福,還會直接影響著學生和其他的老師,進而影響到整個學校的健康、穩定、和諧發展。
【結束語】由於在上海信息技術學校學習的時間不長,對學校的調查了解還停留在表面和局部上,學校有很多更精彩的地方還沒有被我發現。對學校的一些認識、看法也許也有主觀片面的成分,甚至有可能發生偏差。在此,向大家表示歉意並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樹立品牌意識 實施品牌戰略
——上海中等職業教育實施品牌戰略的實踐
指導老師 張雲生 廣西柳州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玉李雁
【摘要】:隨著中國教育供給方式的日趨多元和家長對教育選擇性的增加,職教品牌已經成為職業教育贏得家長和求得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實施品牌戰略,強力打造職教品牌,成為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從上海中等職業教育實施品牌戰略的實踐過程,闡述了中等職業教育實施品牌戰略的必要性。
【關鍵詞】:中職教育 品牌戰略 實踐探索
我國《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第38條第2款提出「實施中國教育品牌戰略」,這是教育品牌概念第一次見諸國家政策性文件,也是我國對當前全球化經濟大背景的回應。職教品牌是職業教育個性化的表現,它是職業教育特性的濃縮,學生、家長、企業和社會大眾通過職教品牌,能清楚地知曉這種教育的獨特之處。隨著中國教育供給方式的日趨多元和家長對教育選擇性的增加,職教品牌已經成為職業教育贏得家長和求得生存與發展的關鍵。無論將教育看作是一種投資行為還是消費行為,職教品牌都是使之與「競爭對手」相區別的標誌。在這種情況下,中職教育必須樹立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
品牌戰略是經濟學研究的範疇,是企業在生產經濟過程中為佔有市場,贏得市場份額,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使其生產的產品得到消費者與社會普遍認同的建立過程。實施品牌戰略,強力打造職教品牌,成為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成為上海中職教育直面國際國內教育市場激烈競爭的最佳選擇。
一、政府統籌,政策扶持,優化環境,開發品牌資源。
1、規模擴張呈現職業教育發展主題。
全國中職擴招100萬令人關注,而上海中職的招生在上海初中畢業生人數連續幾年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仍保持「普職比」大體相當,一樣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擴大規模為職業教育揚威造勢,為職業教育發展贏得廣闊的市場開路。 2、大政方針凸顯職業教育環境優化。
上海圍繞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相繼出台文件主導職教發展,把《決定》精神落到實處。
財政的經費投入,勞動部門的就業准入制度,職普比例保持大體相當的水平,資助貧困生、特殊專業的獎勵政策等等,都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務實舉措。
此外,城市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專項經費的增加,對積极參与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優惠等政策也使上海的職業教育環境日趨改善。
3、政府作為提升職業教育社會地位。
早在2002年,上海政府就描繪了上海職教現代化藍圖:從觀念層面,制度層面,物質層面上加強建設,加快發展,向具有五化特徵的現代化職教邁進:以優質化提升職教的地位,以國際化提高職教的適應性和競爭力,以信息化促進職教的現代化,以市場化激活職教的活力,以法制化促進職教的規範化和科學化,在全國率先實現職教的現代化。
上個世紀末,上海市教委就制定了富有前瞻性和指導性的《上海市建設一流職業技術教育總體規劃》。規劃中的8項實事工程適時開工:建立10個現代化標誌性職業技術學校;建立10個現代化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建設50個重點專業(工種);裝備150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實訓設備;培訓2000名職業技術教育中青年教師;建設15個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建立上海職業技術教育信息管理網。政府還於2001年組織實施了百所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工程,對未列入「重點建設工程」的中等職業學校逐步撤併,撤銷建制。完成了中職教育結構調整和資源的整合工作。
實施「10181工程」——中等職教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的工程。
歷經近十年的建設,上海建立了以現代化標誌性學校為龍頭,國家級與市級學校為骨幹,特色學校為基礎,文化基礎教育紮實,學科、專業適應面寬,創新與實踐教育強,職前與職後教育溝通,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的中等職業教育的新格局,一個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上海特點的現代職業教育初見雛形。如此,提升了職業教育在消費者及公眾的心理地位,提高了大眾對職教品牌的認知度,並為塑造職教品牌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找准位置,凸現個性,彰顯特色,提煉品牌精髓。
找准位置,凸現個性,彰顯特色,是職業教育形成品牌的三部曲。準確定位職業教育的服務對象,在市場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職業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1、城市建設為職教品牌的定位提供了方向標。
首先,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目標定位,決定了上海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的良性態勢。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城市功能目標定位為上海職教總體方向的設定和新一輪發展提供了關鍵性的戰略導向。
而面對今後十年本市人口急劇膨脹的趨勢,為提升上海國際大都市的整體人口素質,更需要職業教育強有力的支持,中等職業教育將為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從業人員素質需要提供廣闊的服務平台。
教育發展服從於國家發展戰略,上海已經明確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作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以及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上海中職教育的戰略地位得到確立。
2、結構調整凸現職教發展個性。
以重點產業發展為目標,調整學校布局和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上海教委通過聯合、撤銷等方式,把中等職業學校數量適當減少,形成規模效益好、基本覆蓋主要產業、結構合理的學校分布新格局,並著力辦好一批高質量的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圍繞「三、二、一」產業結構發展戰略進行調整,重點培養高質量的企業關鍵技術、新興技術和優勢技術的技術人才和關鍵崗位的操作人員,建設上海品牌專業。辦學理念實現三個轉變: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方向轉變、由學歷教育為主向學歷和非學歷教育共同發展方向轉變、由為上海服務為主向為上海和為全國共同服務方向轉變。
3、專業化發展彰顯職教品牌特色。
為了順應經濟的發展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日益精細化和專業化的趨勢,上海中職學校在內部管理上加強了專業調整,突出重點專業建設,原先綜合性學校開始向專業化學校轉變,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圍繞某個龍頭專業開設了相關專業並形成特色的專業鏈,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教學需要。有報道統計,2005~2006年,上海中職學校新開設了50個專業和102個專門化方向,全力打造自身品牌。
辦出特色就有優勢。在大家都開設同一專業的情況下,如何辦出特色就是在考驗學校的應對能力。如用人需求較大的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也已有十多所學校開設,錯位競爭成了不少學校辦出專業優勢的應對之策。如信息技術學校偏重於編程,工業技術學校的強項是模具設計與製造,大眾工業學校則把目標瞄準了數控機床維修。
緊貼市場需求就有生命力。與上海二、三產業以及經濟、金融、航運、貿易「四個中心」發展需求結合相對緊密的專業招生形勢普遍較好。如上海市南湖職校所在的虹口區是上海建設航運中心的重點區域,藉助地域優勢,學校開設的航空服務、郵輪服務與管理、國際客運管理等專業都按計劃完成了招生,而傳統強項金融事業專業更是超計劃完成招生。
三、強調實踐,強化質量,提升素質,熔煉品牌實力。
品牌實質上是一種承諾,職教塑造品牌的過程就是孜孜不倦實踐其諾言的過程。品牌本身所蘊含的價值、文化、理念會在傳播時與它的消費者產生溝通,打動消費者並和消費者共鳴。職教品牌不是由口號、標語、廣告堆砌起來的,它是長期沉澱的結果,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努力過程,更是一個綜合各種因素的整體推進的過程。
實施「10181工程」——中等職教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工程是上海中職教育實施品牌戰略的重點。課程教材改革是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也是中等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深化課程改革系列活動為職業教育質量承諾得以兌現提供了過程保障,形成「深層探索、開發課程、注重內涵」的「上海模式」。
1、「星光計劃」以賽促學 凸顯職業教育本質
「星光計劃」是上海市教委、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及市教育發展基金會能通力合作,共同搭建的展示上海中等職業學校師生風采、宣傳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的大舞台。它是一項以參加技能競賽為中心開展的系列性技能教學活動,是架設在企業與職業院校之間的有效橋樑。它以新技術、新工藝為導向,引領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全面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同時,作為上海中職校的品牌建設,其競賽結果具有較高的社會認同度和行業認同度,其影響力、號召力和權威性也正在逐步形成,覆蓋上海66%的中職學校,近三分之二的在校中職生積极參与,成為了展示上海中職生技能的第一品牌。
而「星光計劃」的以賽促學不僅促進學生學習,更重要的是促進教師的學習,從而引發教學改革。它對教師的學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內容從學科專業知識的教學轉向職業技能知識的教學、教學方法從知識灌輸轉向指點操作、教學場地從模擬學習轉向實地操作,等等,是職業教育打造名師的一個很好的平台。
「星光計劃」是上海職業教育的品牌,是哺育能工巧匠的搖籃。學生獲獎人數及獎牌代表了參賽學校的教學質量,企業也可從優秀學生中選拔所需技能人才,成為消費者及公眾認可品牌學校的標識。
2、以「任務引領型」專業標準開發為抓手,引領全國職教發展。
上海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職業崗位要求,正組織編寫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50個專業教學標準(含專門化方向)。以政府牽頭制定專業教學標準,這在上海職教史上尚屬首次。上海首批12個中職專業教學標準已正式頒布實施,在全國職教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上海職業教育發展從此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專業教學標準開發以就業為導向,創新課程體系,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融通」,最大突破在於初步形成了「以任務引領型課程」為主體的具有上海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按照實際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組織課程。
上海中職教改實施了以「專業教學標準」引領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從而使畢業的學生更具「專業」的底子。以「專業教學標準」為導向,進行與生產實踐「零距離」的教學,正成為上海中職教學的一大特色。課改的重要導向就是服務於學生順利就業。
3、探究新教法,展示新教法
四年一次的教學法評優活動是上海中等職業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其目的在於推進新課程的實施,促進廣大教師樹立新的課程理念,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能力,使課堂教學進一步適應學生髮展和實踐技能培養的需要。通過評優活動,形成並展示一批與新課程實施相適應的優秀教學範例,湧現出一批理念領先、業務精湛的學科、專業帶頭人,塑造品牌教師,提高上海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整體水平。
4、校本教材展示交流,彰顯上海職教特色
中等職業學校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評比又是上海市中等職業教育深化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大舉措,也是展示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教材改革成果的又一平台。校本課程與教材的開發與完善,將使上海市中等職業教育逐步形成的具有「時代特徵、職教特色、上海特點」的課程和教材體系內容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鮮明,從而真正實現「以校為本,彰顯特色,豐富教學,適應需求」。
產品質量是品牌的生命,市場競爭是質量的競爭,而中職學校的品牌主要取決於其畢業生的質量,師資的水平。質量決定了職業教育的生存和發展,教學品質是維繫職業教育持續發展與外界競爭並樹立品牌的原動力。因此,「做優、做精、做特」,是樹立職教品牌的必由之路。
四、開發潛能,精心維護,積極傳播,錘鍊品牌形象
實施品牌戰略是職業教育進入市場,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必然選擇。但把品牌戰略引入職業教育並不是對企業品牌簡單的移植,教育自身非盈利性的特點決定了職業教育更看重的是社會效益。職教品牌戰略的實施並非是教育的市場化,一些非市場因素仍起著重要作用,職業教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從教育規律出發,從人才培養的特點出發來確定品牌發展戰略,從而提升在教育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實施品牌戰略的難點。
1、高就業率反映職教品牌實質。
現在的企業或消費者在選擇職業教育時,比以往更關注中職學校在行業中的背景和社會聲譽。上海一些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瞄準一線技能崗位,緊貼市場和產業,畢業生的就業率穩定,且有供不應求之勢。從2005年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就業率為98.79%,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48個百分點。重點專業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為99.22%,高於全市畢業生就業率0.91個百分點。06年上海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55%,直接就業率同比上升3.58個百分比,有30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實現100%。品牌學校、品牌專業的高就業率,進一步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社會聲譽和學校今後的招生。因此,職教品牌真實地反映了職業教育在社會和受眾選擇的結果,而品牌學校的學生在求職、創業時的優勢也是教育品牌無形資產的一種轉變。
2、職教為公能力為本,開放實訓開放辦學
上海作為中國職業教育的搖籃和中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基地,正在大手筆地描繪職業教育與時俱進地與社會、與企業一線發展協同進步的宏偉藍圖。極力推進以「大平台、大服務、大保障」為目標的上海市職業教育開放實訓中心體系工程是這藍圖的精彩一筆。實訓中心實行「公共資源統籌、依託職業院校建設、實現全社會共享」,是「職教為公,開放辦學」理念下的重大舉措,具有「功能創新——凸顯為學生為企業為社會的功能;能力為本——注重課堂求知與專業實訓的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共享硬體軟體課程師資的好資源;開放辦學——踐行適應時代需求為民為公的使命」的優質職教品牌特徵,它的建設是上海構建職教開放體系,實現大職業教育格局的重要途徑。經二年多的建設,職教開放實訓中心體系初步實現校企合作模式、實訓中心運行和管理方式的創新,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已開始在社會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已驗收的10所實訓中心,目前培訓在校生近9萬人次,職教師資培訓萬餘人次,社會培訓近4萬人次,技能鑒定近萬人次,已成為上海乃至全國職業教育開放辦學的一張名片。
3、以集團實現職教品牌輸出。
上海的職業教育在經歷了布局結構調整、開放實訓中心建設、專業教學標準制定等多方改革後,質量和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與市場的結合度和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組建職教集團便成了整合現有資源並使其發揮更大功效的理想途徑,並將率先在現代護理、交通物流等十個領域組建職業教育集團。
現代社會,掌握標準、擁有標準,就擁有發言權。以專業為紐帶組建職教集團,可以規範專業的標準化建設。目前的行業准入還不是很嚴格,通過集團,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在行業內形成了一個標準,一個人才培養的標準。通過集團在進行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東西部合作中實現標準的輸出,實現專業的標準化、規範化建設,並最終形成品牌化和連鎖化,真正實現「校企密切合作、盤活教育資源、創新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就業質量」的共贏。
4、校長職級制,打造職教品牌領頭羊。
校長品牌是學校品牌信心的保證。校長是學校品牌的形象代言人,校長是學校品牌形象的設計師,校長是學校品牌打造的推動者。上海在中職學校中實行校長職級評審制度,在全國應是先例。她正努力培養著一支具有創新意識、市場意識、品牌意識和適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的中等職業學校校長隊伍。由此打造出的一批特級校長已成為上海職業教育發展的領頭羊,他們追求卓越、敢為人先,引領著上海職業教育的現代化發展,他們的名字與學校一起在社會公眾的心目中成為上海職教品牌的標識:張雲生——上海南湖職校;鄔憲偉——上海信息技術學校;張大成——上海商業學校;鮑賢俊——上海交通學校;……。
5、品牌經營,優勝劣汰。
上海中職教育進入品牌時代的最直接表現和標誌是馬太效應——名校的優勢越來越強,弱勢學校越來越弱。這意味著學校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時候,誰的品牌特性鮮明,誰的品牌美譽度高,誰就能在競爭中佔領市場,形成品牌效應,從而獲得教育發展的無形資產。
如南湖職校以一流的校長所帶領的一流的師資團隊,以培養出色的學生技能特色贏得社會的讚譽;交通學校的品牌建設依賴於校企合作教育,以一批具有特色的專業,背靠行業,依託企業,面向社會,培養的學生及各類學員遍及交通運輸、汽車維修、汽車銷售、國際金融、現代物流等各行業,已成為「培養交通人才的搖籃,學習汽車技術的基地」,享譽上海;信息技術學校樹立「學生樂於學,教師樂於教,社會樂於用」的辦學理念,變教育的選擇為選擇的教育,培養的學生「就業有優勢,升學有希望,創業有能力,終生學習有基礎」,成為上海數字化學校的領頭羊……這些學校都創造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學校也因品牌增加生源,獲取投資者的青睞,得到政府政策傾斜,為學校創造大量的利益。這些學校的學生在求職、創業時的優勢也是其教育品牌無形資產的一種轉變。而一批缺乏市場意識和只重包裝不重質量的學校在激烈的生源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而被淘汰,如2006年在全部151所中職學校中有20%的學校不再招生,今年又有7所職校因無生源而被取消招生資格。
實踐得知,品牌戰略可為職業教育發展贏得廣闊的市場,成為激發職校全面加強質量建設的動力,而品牌戰略的實施也必然導致中職學校的優勝劣汰,從而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實施品牌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改革與探索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事實證明,實施品牌戰略使上海率先在全國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成為可能,並使上海職業教育成為了全國職教的特色品牌。
1、《教育與職業》2005·16 增加品牌意識 塑造中職品牌學校
2、《上海教育》 2007·09A—09B
3、《職業技術教育》2006·12 「十五」期間上海市中等職教發展綜述
從上海市交通物流職教集團組建看縣級職教中心建設
首席導師 鮑賢俊 導師:朱鴻德
鹿寨縣職業教育中心 劉湘文
【摘要】:通過在上海市交通學校掛職鍛煉,學習了上海交通物流職業教育集團的組建的實踐經驗,對建設縣級職業教育中心有很多的啟示
【關健詞】:職業教育 職教集團 縣職教中心 啟示
一、上海交通物流職業教育集團的組建情況
1、上海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集團化建設工作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滬府發(2006)10號)中明確提出的「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集團化和連鎖化。以品牌職業院校、示範性職業院校為龍頭,聯合社會辦學單位、職業教育開放實訓中心、對口支援地區學校等,與社區、企業(行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實現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的聯動,促進職業教育內部以及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能鑒定的互通,率先在電子信息、機電數控、交通物流、建築、輕工、化工、旅遊、現代藝術、現代護理和現代農業等10個領域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的任務,同時出台的《關於本市推進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工作的意見》也明確規定:對職教集團組建的試點院校和相關企業,政府將提供各種政策保障和政策支持,如「在安排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項目時,優先考慮集團內的職業院校」、「對於集團內的成員單位優先給予政府委託的培訓任務」等。這些政策的推出,在職業院校範圍內引起了較大的反響,許多院校從不同角度,想方設法,抓住這一機遇,構築特色,打造品牌。國家的政策的支持以及上海市對該項工作的高級重視為組建上海交通物流職教集團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過集團的組建:可以推進「校校」、「校企」和 「校協」緊密合作,推進優質職教資源聚和和服務社會功能拓展,推進人才模式改革和培養途徑優化,推進學生職業技能和就業素質全面提高,推進與國內外職業教育資源合作與溝通,形成上海交通物流領域職業教育的品牌化效應和連鎖化模式的一項改革試點。這一改革試點,對社會、對行業、對企業、對學校、對學生來說都是十分有利的。
對社會而言,它是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新的舉措,能為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對行業而言,它是搭建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的新的舉動,能鞏固和拓展行業龍頭地位,促進行業經濟持續發展;
對企業而言,它是企業注重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地,企業能優先選擇和錄用優秀學生,為企業發展作出貢獻,並能融優質職教資源於企業發展;
對學校而言,它是職教集團內的院校做大、做強、做活、做優的一種新的途徑,通過組建職教集團,集團內的院校可爭取到來自政府、行業、企業的各種援助,以及相應的政策支持;
對學生而言,最大的實惠是有較公平、公正的機遇獲得職教集團內品牌專業的良好教育,並能增加就業推薦的機遇和提高就業錄用的概率。
2、擁有實力雄厚的行業支撐是上海交通物流職教集團可靠的依託和保證。
上海交通物流職教集團在剛開始將以交通物流專業為紐帶,以上海交運(集團)公司和上海部分與交通物流專業相關的大型企業集團為依託,接著,交通物流職教集團將以集綜合交通與現代物流於一體的交通物流類系列化的品牌專業為紐帶,進一步加大品牌化、連鎖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力度,以交通學院董事單位和相關大型企業集團、重點物流園區、專業物流基地為依託,並在其知名的企業中尋找職教集團校企業的夥伴,逐步吸納職教集團新的成員,適度擴大職教集團的規模,並以此作為交通物流集團創建上海市最有特色的職業教育集團的最強大的行業支撐。
3.擁有引領優勢的發起單位。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是上海市唯一的集交通和物流於一體的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院校,學院以交通物流為依託,背靠行業,面向市場,開設的交通物流類專業21個,其中「集裝箱運輸管理」和「汽車運用技術」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教改試點專業,「報關和國際貨運」被市教委評定為省市級教改試點專業。
上海市交通學校是上海市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先後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連續8年至今)、上海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交通部先進教育集體,並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2000版認證。學校「立足交通,背靠行業,依託企業,面向社會」開設的與交通高職接軌的交通汽車類、現代物流類、交通運管類、交通航運類四大類的專業,其中「汽車運用與維修」是國家級首批示範性專業,「現代物流」是上海市重點專業。學校是全國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中國T-TEP樣板學校,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ASEP項目全國首家培訓學校。在上海市教委支持下,學校建有上海市「汽車運用與維修」、「現代物流」職業教育開放實訓中心。
兩校在上海市職教系統和交通物流領域具有較廣泛的影響。以此作為發起單位,並聯合相關職業院校和企事業單位組建的交通物流職教集團,擁有較明顯的引領優勢。
二、上海交通物流職教集團的實施做法
1、集團性質,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交運(集團)公司的指導下,由交通學校和交通學院為發起單位,由相關的企業和實訓基地、相關行業協會、相關學校與社會培訓機構,它們以專業為紐帶,以實現資源共享為目的,在自願、協議的基礎上建立的職教聯合體和非獨立法人組織。集團各成員單位在產權、所有制和人事行政隸屬關係不變的前提下,在自願的基礎上,實現「校企合作」、「校際聯合」和「校協聯手」。
2、發展定位。堅持「集團化、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市場化、國際化」為標準。
3、組建原則。堅持「自願參加、資源共享、骨幹帶動、責權對等、穩步發展」的原則。
4、運行機制。堅持「契約合作、民主議事、集體決策、例會監督」的運行機制。
5、職教集團實行理事會制,建設重點:堅持以交通物流專業為主攻方向,力爭在交通物流類專業做到「六個連鎖」即:人才標準連鎖、課程開發連鎖、師資培訓連鎖、資源共享連鎖、產學合作連鎖和評價標準連鎖。
三、廣西柳州市鹿寨職教中心建設的具體做法和思路
柳州市鹿寨職業教育中心成立於2004年5月,是鹿寨縣整合優化資源,集中財力建設的一所集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農業科技培訓和推廣等功能為一體的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它主要是縣政府對縣內分散職業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對縣內的各種職業學校進行布局調整,通過合併、劃轉、置換等多種形式,打破行業、部門及學校類別的界線,實現縣內各類職業教育的實質性合併,目的是通過這種集團式的辦學模式加強職業教育資源的管理,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提升職業教育整體水平。
鹿寨縣職教中心建設的做法,主要是強化政府在職教中心建設的統籌功能。
第一、是統籌發展規劃:政府在制定教育發展規劃時,注意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以職教中心為基地,在完成中等職業學歷教育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同時承擔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和就業培訓,承擔農村農業科技培訓和推廣,承擔各有關部門在職幹部提高培訓的任務。
第二是統籌資源整合。2004年5月,縣委出台了《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同時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縣委辦、政府辦、教育、國土等9部門領導為成員的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制定和實施《鹿寨縣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工作實施方案》,將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進修學校、農機校、良種繁殖場、農廣校、機耕隊等6個單位的人員、財產進行整合,組建柳州市鹿寨職業教育中心。整合單位所有在編人員(含離退休)統一收歸縣職業教育中心管理;土地、校舍、設備等所有財產全部劃歸中心管理、調配和使用,共整合資產7200多萬元。同時,在職教中心內部保留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縣教師進修學校、縣農機校、縣農廣校的牌子,使其在業務上通過中心這一平台接受相關部門的指導,促進業務工作的開展。如此一來,辦學規模迅速擴大,辦學效益也明顯提高,
2004年學校在校生僅為200餘人,兩年來中心學歷教育在校學生迅速達到4180人, 2004年至2007年,中心的各類培訓達到36842人次。其中初、高中畢業生就業引導性培訓24381人次,有7142人次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6785人實現轉移就業;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612人次;陽光工程培訓2880人次;在職幹部職工培訓1850人次。
第三、統籌師資配備。縣政府積極組織協調在全縣範圍內選拔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具有一定專業特長的老師到職教中心任管理人員和教師,同時通過雙向選擇從大學本科畢業生中大量招聘新的教師,三年來,共招新教師148人,其中以專業教師為主,保證職教中心的正常教學需求。中心現有專任教師207人,其中研究生學歷1人,在讀研究生5人,本科以上學歷178人,高級教師20人,「雙師型」教師45人,辦學能力大大提高。
第四、統籌專業設置和招生。鹿寨縣地處世界旅遊名城桂林市與廣西工業重鎮柳州市中間,柳州市構建「一心兩城」城市新格局,開發建設柳東新區,使得鹿寨縣成為柳州市城市東擴的前沿陣地,面對柳州市工業布局的合理調整和產業鏈條的不斷延長,加之鹿寨縣確立以「工業強縣」、「科技興縣」的戰略思路。據調查,鹿寨縣近幾年內企業的生產與發展需要各類專業技術工人達3-5萬人。
因此根據鹿寨縣縣域經濟發展情況重點開設數控、機械、機電一體化,計算機維護和應用和電子服裝等,為工業柳州或東部產業西移服務。另外教育行政部門將招生納入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根據區廳和市教育局的招生任務,下達招生指標,明確任務,落實任務,實行規範管理,確保招生任務的完成。
第五、統籌資金投入。規劃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共分四期完成,目前一、二期工程佔地300畝,建築面積成五萬平米已建成並投入使用,顯現一個明麗秀美,充滿勃勃生機,高標準的現代化職教中心的雛形,中心投資800多萬元投入建成兩座集數控、機械等先進設備為一體的實訓廠房,為中心的實訓教學、技能操、技能培訓作及校企生產注入了活力。
在這個五個:「統籌」之下,縣政府賦予職教中心的六項職能,即要求職教中心要辦成自治區中職教育示範中心,辦成全縣教育師資培訓中心,辦成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和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普及中心,辦成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和就業培訓基地,辦成職業技術人才的優質孵化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助推器。
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職教中心的工作得到了上級充分肯定。中心被評為全區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柳州市城市綠化先進單位、2006年教育部表彰首批縣級教師培訓機構、2006年暑期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新課程國家級遠程培訓項目」優秀研修集體、柳州市素質教育優秀學校等,是國家科技部首批認定的 「星火學校」、國家星火計劃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校、全國計算機應用技術證書培訓考試基地、廣西勞動力轉移萬人培訓基地、區農業廳「陽光工程」十佳培訓基地、廣西中小學教師計算機全員培訓認證考點。
但在建設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一)學生就讀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仍不夠高。一些家長和學生對就讀職校缺乏足夠的認識,對職業教育不了解或了解不多,不願就讀職教學校的思想較為普遍。
(二)實訓教學跟不上發展需要。中心職教招生由兩年前的不到200人,一下子擴大到4000多人,發展速度相當快,實訓設備和教師不足的問題相當突出。
(三)師資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中心實訓教師嚴重緊缺,「雙師型」教師少。
(四)建設規模不斷擴大,資金短缺問題突出。中心現可容納在校生6000人,但配套設施尚不完善。建設一個新的上規模的職教學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由於資金緊缺,學校的基礎設施得不到及時建設和完善,特別是實習、實訓基地嚴重不足,資金缺口非常大。
四、通過上海交通物流職教集團組建的實踐,就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談談體會和思索:
第一、是要學習上海先進的職業教育新理念,改變觀念,樹立大職業教育的思想,摒棄職業教育是終結教育的狹隘認識,把職業教育作為與人的職業生涯始終相伴、與社會經濟直接相關,與其它教育不可分割的一個特殊教育類型來看。
第二、要學習上海根據職業教育綜合性特徵精心打造辦學特色和專業品牌的經驗,在對縣域內或區域內的職教資源進行整合,融各類職業資源於一體,加強根據實際條件和需要如何辦好各類專業,打造品牌,做到職前職後教育兼顧,多種學制並舉,教學與生產相結合。
第三、學習上海職業教育開放性實訓中心建設的實踐,儘快建立區域性的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網路,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進而發揮其示範、共享作用,推動職教教育的改革創新,從而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第四、要學習上海與社區、企業(行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實現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的聯動,促進職業教育內部以及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能鑒定的互通訪集團辦學經驗,主動與行業、企業聯合,並調動社會力量共同開展職業培訓,拓展服務領域,擴大發展空間。
具體得到的啟示如下:
一、建立高效運行機制,形成縣級職教中心發展的合力。
實現縣級職教中心的高效運作,強化政府的主導職業教育發展的地位,理順各相關部門及鄉鎮政府的關係,依託各級各類學校,遵守事物發展的規律,建立協調、有序、高效的動機制。
?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了「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縣級人民政府是縣域內職業教育的主辦者和責任者。同時,辦好縣職教中心,加大縣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的主導作用,也是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發展對縣級政府的客觀要求。
1、在縣內就是要建立類似上海職教集團的一種集團模式運行機制,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確保各職能部門參與,切實解決好職教中心建設與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統一對職業教育的管理,統籌職業教育的發展,高效整合現有職業教育資源,不侵佔部門權益和損傷部門利益,不削弱相關職能部門的職權,而是集中部門優勢,發揮部門作用,提高職業教育基礎能力,提高職業教育為縣域經濟服務的水平和質量。縣教育局、縣計劃與發展局,縣財政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職能部門即各盡其責,充分發揮統籌 事業發展規劃、保障經費投入,實施業務指導管理、統籌招生與就業等方面的職能與作用,要做到職能互補、優勢互補。形成合力。職業教育的基礎在鄉鎮,各鄉鎮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當地農村職業教育資源,為勞動力有序高效轉移服務,為發展農民終身職業教育服務,構成鄉鎮農村職業教育基地,成為農民直接接受技能培訓的場所。
2、要高效整合職業教育的資源,政府主導職業教育,其核心就是要高效整合資源。
首先就是要整合縣內職業教育現有的資源。以引導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創建示範和高標準規範辦學為突破口,通過合併、聯辦、劃轉、置換等多種形式,整合優質職教資源,努力打造品牌專業、特色學校,促進資源配置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同時,學習上海集團化和開放性實訓中心建設的經驗,通過更上一級政府的主導和統籌規劃,加強對區域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以此來體現辦學特色和水平,是辦好縣級職業教育中心的關鍵和核心。
縣級實習和實訓基地,由於基礎薄弱 、規模偏小及各縣的經濟發展差距較大,實訓條件和師資力量差異也較大,地方配套支持力度和能力不一,為完成招生任務,同時向政府申請經費,而且對建設的規模和質量的要求各不相同,也不考慮本地的實際情況,造成有限的資金投入分散,重複建設,基地的社會效益低下,實訓實習也由於人數的增加,設備數量明顯奇缺、且大多儀器設備陳舊老化,造成學生只能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課堂和書本上,因此也對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理解不夠,感悟不深,專業技術技能達不到行業和企業的標準和要求,加之專業教師基本沒有企業背景,因此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習慣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磨鍊,缺乏獨立工作、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個人持續性發展和不斷創新的能力。
因此政府主導,統籌規劃的作用尤為重要.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加大力度,如上海職教集團運作一樣,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選擇某個專業能起骨幹示範性學校和企業,通過一次性的投資或重點支持建設,使之為具有功能專業化、技術先進化、環境真實化、基地開放化的特點,達到校企共建,股份合作,區域共享的要求,如果能真正加大力度,集中建設,高規格、高配置區域性實習實訓基地的設備設施,同時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就一定能打造出農村職教中心的品牌、形成辦學特色,真正成為技能型人才培訓的中心、勞動力轉移培訓中心、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培訓的中心,繼續教育與成人教育的中心。
第三是要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按照中央有關文件精神,調整教育結構,與普職招生比例大體相當為原則,完善學校招生管理辦法,建立與健全招生督查與獎懲制度,把報考率、錄取率、入學率作為考核鄉鎮目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實現普通高中階段教育與職業高中階段教育的均衡發展。促進普、職、成「三教統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溝通,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的和諧、健康均衡發展。
二、建立與健全經費投入和管理的保障機制,促進縣級職教中心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職業教育的基礎投入,尤其是實訓基地和設備的投入相當大,如果光靠縣級財政要辦好是相當困難的,為了實現職教中心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必須加強政策引導,積極營造職業教育發展的宏觀環境,儘可能的爭取上級的經費支持,另一方面要拓寬經費投入渠道,建立健全縣職教中心經費投入和管理機制。
1、利用?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十一五」期間要繼續實施「縣級職教中心」專項建設計劃,國家發改委已決定,在今後5年第年投入10億元,重點支持1000個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廣西用三年時間大打職業教育攻堅戰機會,努力爭取享受政策優惠,用於中心的校舍、專業、實訓基地、師資隊伍的建設。
2、應建立以縣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多渠道投入體制才是保證職教中心資金投入的有效辦法,縣政府要突出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在年終預算外資金追加時應優先切塊給職教中心,同時,應開通綠色通道,儘可能減免各項規劃管理費。與此同時,對於學校辦的企業,應提供優惠待遇,如免徵企業所得稅,與企業聯辦的主要用於學生實訓實習的校辦企業對學校舉辦的培訓班所到得的收入應當免徵營業稅,要通過設立企業或企業家基金等形式調動民營資本直接向職業教育提供資助;要積極推進企業在稅前向職業學校捐資。
3、大力引進外部資金。要把握工業、企業將提高員工整體素質作為增加企業競爭力和發展力的重要保證之一新的發展趨勢,切實加大廠校聯辦、「訂單式「培養的力度。工業、企業把提高現有員工素質擺到了相當突出的位置,依靠過去師傅帶徒弟模式根本無法迅速大範圍提高員工素質。這些工業、企業具有雄厚經濟實力和培訓資源,有充裕的設備設施,卻沒有足夠的培訓師資以及系統、專業的培訓方式和經驗。而縣職教中心有較強的師資隊伍,有相對固定的培訓陣地和較大的培訓容量,但缺少足夠 的發展資金和先進的設備設施;實行廠校聯辦可優勢互補,實現雙贏,縣職教中心即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現有的充裕的培訓資金更新實訓設施設備,工業、企業員工可享受到系統、專業和高質量的培訓。同時縣職教中心還拓寬了生涯渠道、壯大了辦學規模,提高了專業的前瞻性、發展性,對口性。
4、充分發揮各項專項資金使用效益。隨著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一系列工程的實施,農業、勞動、科技等職能部門都擁有相對固定的專項下拔經費或人員培訓經費。這些經費如果分開使用可能建培訓樓卻無錢添置設備,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縣職教中心應當履行全面協調職責,加強引導,爭取列入統一管理,以發揮專項資金投入的最大效益。
5、挖掘職教中心自我創收潛力。縣職教中心要充分挖掘內部潛力,通過優化資源配置適當控制在校學生規模,並擴大專業招生容量,加強內部管理,提高內涵建設等方式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益,充分運用自身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舉辦特色產業,舉行各類培訓,逐步增強辦學和造血功能。
三、立足縣域經濟發展,形成職教中心辦學特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1、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要立足於本縣農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對人才數量、類型、水平和質量的實際需求,使所培養的人才能夠滿足本縣經濟發展的要求,為當地培養用得上、留得住、能轉移的實用型人才,使之更好的承擔起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但我們卻難真正做到的原因,有時縣域經濟特色也不明顯,二是職業教育的開放與協調合作程度也不夠,三是上級宏觀統籌及落實環節的支持不夠。為此,職教中心建設要根據實際條件和需要,從多專業的發展格局逐漸走向以幾個特色專業或骨幹專業為主的辦學格局,用有限的投資發揮最大的效益。
2、要加強以就業為導向,調整縣職教中心原有的培養目標、課程結構、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形成職教中心的辦學特色。從如下入手:(1)以就業為導向,把握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的根本原則,堅持做到立足於培養初、中級技能型人才。由以學歷教育為主轉向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重,由以書本知識傳授為主轉向書本知識與技能教育並重,如此才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和辦學活力。(2)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組織方式。根據區域內建立新興產業及特色經濟的需要,調整課程結構,自主開發教材,突出其實用性、實踐性和適應性。同時應考慮農民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條件,實行長學制與短學制結合、固定學制與彈性學制並舉的制度,允許受教育者半工半讀或者工學交替。(3)實行「訂單式」培養模式,有效解決學生就業問題。「依託企業辦職教,辦好職教為企業」。職教中心應加強同企業合作,根據企業發展的需求,預測2-3年後企業的用工情況,在招生或學生就業前一年與企業簽訂用工合同,並根據企業的崗位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培養,學生實習和畢業後安排到企業工作。「訂單式」培養模式好服務了企業,又可以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促進職教中心快速健康的發展。(4)要不斷探索縣級職教中心如何更好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新思想、新舉措.該做什麼,如何去完成這一歷史使命,必須樹立為服務「三農」的思想,努力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加強和農業部門的配合:如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要及時分析和掌握人才需求市場的變化,有預見地培養相應的實用型人才。即要有意識的培養一批紮根農村的農民精英,為未來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做長遠打算,同時又要在勞動部門的指導下,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把農村剩餘勞動力轉化為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通過遵循區域社會、經濟、教育發展規律,順應農村社會轉型的需要,動態變化,不斷調整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辦學模式和教學方式,與基礎教育相結合,與繼續教育相結合,實現農村社會化終身教育,形成良好循環。
[1]陳美剛. ?上海交通高職集團化辦學初探?.上海交運(集團)公司教育中心?2006年教師論文選?
[2]王鍵等 ?區域職業教育發展戰略? 2006年12月,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在上海市交通學校掛職學習的收穫與思考
首席導師 鮑賢俊 導師:朱鴻德 湯定國
韋忠華(廣西欽州市機電學校) 劉湘文(鹿寨縣職業教育中心)
【摘要】:參加廣西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赴滬掛職培訓班學習,上海市交通學校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專業建設及課程改革、交通物流集團化組建方面的經驗,都給我們很多的啟示。
【關健詞】:上海 職業教育 上海市交通學校啟示
一、掛職學習培訓班的相關背景
廣西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赴滬掛職培訓班培訓項目是由廣西教育廳和上海市職業教育協會合作,從2006年起,每年選派廣西各地的十所學校校長學習上海市的職業教育先進經驗,我們榮幸參加是第二批,培訓時間為三個月,主要在上海市交通學校掛校長助理跟班學習,在上海市交通學校生活學習工作期間,我們受到了上海市交通學校有關領導的熱情接待,無私的幫助,通過掛職學習,使我們對上海交通學校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實訓設備等有一定的了解,大開了眼界,受益非淺。
上海市交通學校是上海市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現有全日制中職在校生2200餘人,建校48年,學校已成為全國知名的交通類特色學校,先後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連續8年至今)、上海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交通部先進教育集體,並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2000版認證。學校「立足交通,背靠行業,依託企業,面向社會」開設的與交通高職接軌的交通汽車類、現代物流類、交通運管類、交通航運類四大類的專業,其中「汽車運用與維修」是國家級首批示範性專業,「現代物流」是上海市重點專業。學校是全國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中國T-TEP樣板學校,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ASEP項目全國首家培訓學校。在上海市教委支持下,學校建有上海市「汽車運用與維修」、「現代物流」職業教育開放實訓中心。
二、在上海市交通學校學習的主要內容及感受
在上海市交通學校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上海市交通學校擁有一個團結、務實、開拓、進取的好班子,擁有一個站得高、看得遠、勇於創新、富有戰略眼光的"職業化"校長鮑賢俊,有一個心胸開闊、愛崗敬業、公平公正的好書記陳偉龍,有一個充滿激情踏實能幹的林小榮常務副校長,同時朱鴻德副校長的熱情、務實、多才多藝和湯定國副校長的開拓進取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印象。他們始終能以「發展」凝聚人,鼓舞人,始終能把握市場脈搏,審時度勢,確立自身發展定位,以求與社會發展相相應,圍繞學校發展和專業建設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的辦學定位,適時提出了辦學方向由服務上海向服務全國轉變,培養目標由終極教育向終身教育轉變,發展策略由中職教育為主向中高職聯動、多形式辦學為主轉變,辦學內容由專業設置過窄向文理兼容型轉變,發展形式由形成數量規模向注意質量和效益轉變,服務策略由校企合作、校校聯手向更緊密方面轉變,現在正按照上海市政府要求,向集團化辦學轉變。由於這些轉變,從而以特色化推進教學改革創新,以優質化提高各項工作的質量,以規範化完善學校的基礎管理,進一步實現了思想觀念、專業建設、管理水平、教學質量、育人環境、辦學資質的,「六個提升」,充分體現了為經濟建設,促進再就業、農村建設和西部開發服務的「四個服務」辦學指導思想。
此外,學校能堅持「立足交通辦教育,融入市場求發展」,緊緊圍繞「改革創新」這一主題加強專業內涵建設,不斷做大培訓,加強教育綜合管理,各方面工作有序進行。現成我們掛職學習情況作一些簡要介紹:
一、創建任務引領型新課程體系,加強專業內涵建設。
專業內涵建設的核心是保持專業的先進性。任務引領型新課程體系是以就業為中心、根據社會需求而設計的課程體系,是學校深化專業內涵建設邁出的重要一步,涵蓋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
1、積極推進「3+1」、教育培養模式
圍繞任務引領型目標,改過去按專業劃分課程為按工作的相關性規劃設計相應的專業課程門類,根據崗位能力要求,制定課程標準。同時建立形成性學習評價方法,更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學生考試課平時成績佔60%,期未成績佔40%;考查課平時與期未各50%。
中專實施「3+1」模式,將中專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期由半年延長至一年。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採用大類專業、小專門化方向的一體化。模塊式教育培養模式,課程結構模式包括專業核心課程(即公共專業課)和專業化課程兩塊。專門化方向的名稱、專業教學標準的開發均與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相接軌,學生在學期間能逐項獲得崗位職業能力。
建立校企教學顧問團,促進校企緊密合作共贏
圍繞任務引領型目標,學校積極籌建以校企專家組成的專家庫,將專業領域的專家集中起來,共同參與學校專業內涵建設,促進校企緊密合作共贏。
學校成立有校企專家指導委員會,如成立豐田教學顧問團,聘請上海12家豐田汽車門店的老總擔任顧問,並與之簽訂了合作協議,明確了雙方的權利義務,充分發揮教學顧問團的作用,推動汽車專業教學更貼近企業的工作實際。學生最後一年到這些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企業有義務帶教學生。同時,學校有義務為企業員工提供繼續教育培訓服務。另還有現代物流專業教學顧問團,由上海聯運總公司、上海市滬東、滬西兩家汽車運輸有限公司、雲峰集團、藍霸汽配超市、上海國際集裝箱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等15家大型物流公司的老總擔任教學顧問。校企教學顧問團的成立為「訂單式」培養創造也了有利條件,各「訂單式」按企業崗位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大綱,滿足了企業的實際需求。一方面,汽車專業除通用班、鈑金班、塗裝班外,中、高職形成「豐田汽車維修機工」「豐國汽車營銷員」等系列豐田特色班。學校汽車專業已成為上海市唯一覆蓋汽車維修系列所有專業的學校。另一方面,聘請行業專家任教有了制度保證。高職汽車商務、汽車保險與理賠專業每周邀請豐田經銷店和太平洋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等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為學生開設專業講座,還首次聘請太平洋保險、瑞寶重車等企業的4名專家參與畢業設計、論文指導,論文的實踐性明顯增強。
目前,學校已經成為全國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緊缺人才培訓基地,還是上海市2005「星光計劃」汽車類、現代物流類項目競賽賽場,並成功能承辦了比賽。學校由此被確立為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中國T-TEP樣板學校。
加強教育研究與實踐,積极參与規劃教材編寫,加強校本教材建設
圍繞任務引領型目標,為加速教科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教科研工作確定新課程體系專業課程標準的開發、過渡性教學計劃教學謀劃的修訂、教師論文管理與選送。?上海市交通學校課程改革方案開發計劃(2005-2008)?,明確了中專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材建設標準,對新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具體實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過渡性教學計劃的修訂明確了不能簡單地加減課程,要合理統籌安排,有計劃有步驟地平穩過渡,確保教學內容、教學質量不受影響,學校作為上海市汽車專業大組組長單位,完成了上海市教委布置的上海市中職首批12個「任務引領型」新課程標準中汽車專業課程標準的開發任務,還承接了上海市中職現代物流專業教學標準的開發任務。為了充分反映學校課程改革、師德建設、學校發展的現狀,進一步促進廣大教師轉變觀念、開拓思路、積極投入教學改革的實踐,加強論文管理工作,編輯發版發行有?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教師論文選?等。同時,圍繞任務引領型目標,新課程體系的實踐需要有配套教材,這些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校本教材,學校完成了國家規劃教材?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的修訂工作,出版了?國際貨運代理實務?、?基礎會計?、?倉儲管理實務?、?物流學導論?的主審和編寫工作。完成了?報關與貨運實訓手冊?的編寫工作,還完成中職?汽車企業管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等。這些規劃教材和校本教材相互支撐、相互補充,共同組成了學校的教材體系。
二、抓好隊伍的建設管理,加強辦學基礎能力的建設
學校要發展,隊伍建設至關重要,上海市交通學校一直把隊伍的建設管理作為第一要務,著手加強一支具有開拓創新的領導班子隊伍,一支精幹高效的中層幹部隊伍,一支是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進一步落實民主化管理,學校自2000年起推行校務公示制度,通過教代會民主評議領導幹部和中層幹部,通過競聘選拔任免中層幹部,對重大事項均進行公示,提高了工作透明度,贏得了廣大教職員工的信賴,領導班子多次獲得上級主管部門嘉獎,鮑校長還被評為上海市「傑出校長」。學校還要求加快「雙師型素質」教師的培養,完善引進培訓制度,構建優質人才梯隊。近幾年來,學校每年引進十幾名各級各類人才,這些人才主要特點是高學歷,高職稱、年紀輕,學校不僅要求專任教師具備教師職稱,而且通過實踐進修取得專業技師或工程師職稱,進而讓教材、教法更貼近學生,讓教師更適應現代化教學模式的發展變化,也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今年在重慶舉行的全國技能大賽,上海市交通學校學生取得了優秀成績,取得了團體一等獎,二個個人項目一等獎。就得益於這支「雙師」團隊的辛勤指導。
在加強人才培養的同時,學校還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多年來,學校堅持加強教育教學,實驗實訓裝備建設,利用汽車運用與維修、現代物流兩個上海市開放實訓中心建設的有利契機,不斷夯實專業內涵建設的基礎,堅持「軟中有硬,硬有中軟」的建設方針,有力推動了教育教學的各方面建設。
三、 運行ISO質量認證體系標準,教育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1、選擇實施ISO9000質量貫標體系,更新了教師觀念,學校把「專業課程」作為產品,通過創建任務引領型新課程體系,加強專業內涵建設,使教師更努力鑽研課程,更好的為學生需要服務,為此,學校提出了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出教育以學生為本,讓每個學生都取得成功是學校的基本職責,教學以教師為本,讓每個教師更樂於施教,讓課堂成為他們展現才能的舞台,這一觀念的轉變,給學校的發展帶來了無窮的動力,整個學校工作出了積極向上的局面。
2、通過實施IS09000質量貫標體系,使學校職責許可權更明確 ,充分調動了廣大教職員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ISO9001標準強調全員參與、全面管理和全過程式控制制的系統管理方法,有利於在全體教職員工中形成團隊意識、集體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該標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在整個質量管理體系中始終圍繞著質量控制主線將量化的質量目標層層分解到每個部門和個人,並分別賦予相應的許可權。這樣不僅理順了管理渠道,同時也使部門間的介面吻合,增強了教職員工遵守制度的意識和執行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自覺性,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明確每個人的職責許可權,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全體教學職工的積極性,針對職員崗位繁多,難以量化評價的問題,學校在科學證的基礎上,依據持續改進的原則,又創造性地制定和實施了職員崗位的每項工作規範,如此一來,學校管理檔次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3、通過實施IS09000質量貫標體系,促進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在實施過程中,學校對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每項活動要進行嚴格的檢查評估和督導。通過抽查、內審、管理評審,內外信息採集,對檢查出來的問題分析原因,研究對策,提出整改意見,改正存在的問題,依此舉一反三,對影響質量的潛在問題提出防範措施。通過嚴格檢查—發現問題—查找原因—進行改進和預防的良性循環,達到不斷改進、不斷完善的效果,促進了學校的持續發展,提高了學校的競爭實力。
4、通過實施IS09000質量貫標體系,解決了學校管理的難題,提升了管理檔次,健全的制度、規範的程序、明確的責任、使每個人的工作都有單可循,該誰的事就由誰來做,無須領導安排。學校的各項工作都有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學校領導從繁雜的事務堆里跳出來後,把心思用在考慮學校發展的宏觀方面上,把精力用在進行調研和制定學校發展的方針策略上,引領學校大踏步向一流國際名校邁進。
5、通過實施IS09000質量貫標體系,提高了學校聲譽,打造了學校品牌。ISO質量管理體系達標認證是由社會上有認證資格的機構進行的公正客觀的評審,是社會對學校的公正評價,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因此,達標認證書是一張國內外公認的教育教學質量合格的通行證,它有利於打造自己的品德,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如今,上海市交通學校是國家級重點學校,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上海職工教育素質培訓:「十佳示範單位」,模範職之家等稱號,在全國交通系統所屬院校和上海市有關學校發揮了示範輻射的作用。
四、在校企合作、完善職後培訓和集團化辦學成績顯著
上海市交通學校在校企緊密合作上了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們把學習和工作結合在一起,以就業為導向、充分利用學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於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這種教育模式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同時也提高學校教育對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今年在重慶舉行的全國技能大賽,就是以「豐田」冠名,而交校與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共辦T-TEP教育已經有12年歷史,學校學生獲得團體第一名的成績,離不開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在硬體和軟體的鼎力支持。通過豐田班、通用班和建立校企教學顧問團等多種校企合作的形式,取得了校企共贏豐碩成果。
學校還始終堅持職前職後並舉的方針,在做優高職、做精中職的同時,力求做大培訓,旨在更好的為集團的人才培養服務,為行業企業員工的繼續教育服務,為社會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為此開展了多層次、多方位的社會培養服務,學校還在汽車類專業形成一套完善的初、中、高級職業技能培訓鑒定體系,有:「二手車評估員」辦學資質,每年還承辦了上海市汽車職業技能大比武;一年一度的汽車高級維修工、高級駕駛員大比武;大眾交通集團的汽車技能競賽。學校還經管專業門類的培訓,與其他培訓機構合作辦學,採用請進來培訓的方式受到學員歡迎,利用已有的辦學資質自主開展培訓、組織考核、對職前中、高職學生「雙證書」和「多證書」的取得提供了有利條件。
學校在上海市職教系統和交通物流領域具有較廣泛的影響。現按上海市政府的要求下,作為發起單位,聯合相關職業院校和企事業單位組建的交通物流職教集團,各種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並在今年12月中旬掛牌成立,組建上海市交通物流職教集團,是職業教育辦學體制的創新需要,是合理對交通物流職業教育資源進行優化組合,使其達到最佳的配置,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財盡其力,對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把上海市交通物流職教集團做大、做強、做活、做實,打造出上海職教新品牌引領全國,服務社會。
中等職業學校內涵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廣西欽州市機電工程學校 韋忠華
【摘要】:在職業學校內涵建設中,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的辦學指導思想。專業建設、課程改革、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師資隊伍、實訓基地、服務社會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五大環節,本文從上海市一些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入手,對這幾個大環節的運作進行探索職業學校打造專業品牌,促進職業學校內涵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職業學校 專業建設 一體化教學 師資隊伍 實訓基地 內涵發展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市場對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藍領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這也就為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和機遇。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戰略舉措,給職業學校教育改革帶來勃勃生機。教育部長周濟指出:「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在加快發展的同時,要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如此,中職教育亦如此。實踐證明,中職教育如果沒有社會認可的以就業為導向的優質教學質量,就會失去生存和發展的生命力,必將導致中職教育的萎縮甚至消亡。目前,在普通高等學校逐年擴大招生這一導向作用下,絕大部分初中畢業生學習成績在中等以上的都進入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所能招到的學生文化素質比較差,他們在後面的學習中困難非常大。中等職業學校本身也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模式大多數學校基本上還是按照原來老的模式,專業設置不夠科學,教學計劃、課程內容需要調整,教學方法沒有針對性;培養模式單一,就業口徑過窄;師資結構也不合理,普遍存在理論教師比實踐教師多,「雙師型」教師短缺;實踐教學設施少、較落後,實訓基地薄弱等。要辦出職教特色,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內涵建設勢在必行。
一、專業建設是職業學校內涵發展的前提
專業建設對於職業學校來說是學校建設的基本工程,關係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因此,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研究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一)專業設置研究群體的建立
教育與經濟之間「服務」與「依靠」關係的建立,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在專業設置上,專業設置是職業學校主動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體現自身功能和特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礎性工作,是學校聯繫經濟和社會的棟樑,也是打造專業品牌的切入點。目前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模式大部分是「我能做什麼,我能培養什麼人」,而當今市場經濟強調社會與受教育者個人要職校做什麼,需要職校培養什麼人。專業設置也是停留在學科範圍內, 課程理論研究和實驗滯後,在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上沒能較好解決專業課程與基礎文化課的關係,也沒有很好地體現課程的就業導向。因此,在課程中既體現中職的崗位針對性又體現對職業人的培養,那麼專業設置要有專業帶頭人,要有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雙師型」教師與文化基礎課教師組合的研究群體,有較科學的程序和方法設置專業。
(二)深化改革,優化專業設置
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向,堅持以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堅持為學生全面發展服務,在專業設置上,充分體現針對性、科學性與服務性,根據社會需求和市場用人情況,設置和調整專業,堅持做到「專業跟著經濟轉,人才培養圍繞市場轉,資源配置按照需求轉」,緊密貼近市場需求和企業生產經營需要,以專業建設的現代化推進學校教育現代化,使專業的設置緊跟經濟社會的發展,形成學校的專業品牌。
二、課程改革是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重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個專業的基礎知識結構和專業知識結構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而一直以來,職校課程設置專業局限性過強,各門課程過分強調各自的系統性、完整性,缺乏各工種之間的交叉和融合的弊病,導致內容繁瑣、交叉重複、理論教學時數偏多。所以,用這種傳統課程設置模式培養出的學生不能較好地適應社會產業結構和就業市場變化的需要,只有改革課程設置和課程結構,優化課程體系,才能使學生一專多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同時,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的核心,也是打造專業品牌內涵發展的重點。
(一)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從目前我國的教育現狀看,首先普通高等學校逐年擴大招生,在這一導向的作用下,我國初中畢業的學生,學習成績在中等以上的學生都將進入普通高中,擠進考大學的單行線上。而中等職業學校所能招到的學生只是那此學習成績較差或極少部分由於家庭經濟有困難上不起大學的成績較好的學生,但主體仍是初中畢業生中成績較差的那部分群體,部分學校甚至取消了入學門檻,學生的基礎知識、自身素質不言而知。然而,職校原有的教學課程模式是不管學生喜歡不喜歡,樂意不樂意,學校提供的是「套餐」,而「以人為本」的教育,應當提供給學生的是「自助餐」。「自助餐」模塊式的課程模式是從全新的教育理念出發,貼近市場、貼近就業,堅持專業服從市場需求,學制服從生產需要,教學內容服從企業需求,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的。這個課程模式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要求、家庭經濟狀況和勞動力市場對從業人員未來知識結構和實際技能的要求,將學生分為多個層次實施教學。分層次教學不僅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而且適應了現階段生源狀況,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成才的有效措施。實施分層次教學是生源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同時,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促進他們在可達到的教學目標內生動、活潑地發展,從而推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實施分層次教學,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合理的組織、科學的教學設計及客觀的質量評價,並應不斷總結、完整、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二)構建「厚基礎、寬專業、活模塊」的課程體系
近年來,我國的職教專家在充分研究國外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市場經濟實際,創新推出的中國職業教育的課程模式——「厚基礎、寬專業、活模式」,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學分制」和「彈性學習制」的教學管理制度。它解決了目前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氛圍不濃,專業口徑過窄、人文教育薄弱,培養模式單一,就業面窄的問題。
1)「厚基礎」是指淡化專業意識,拓寬基礎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素質。它是對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方面的要求,強調人才培養的知識基礎的全面性。「厚基礎」的提出來源於我國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是建立在中國基本困難之上。它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樹立以能力為本位的新觀念、增強學生的發展後勁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寬專業」是指打破工種間的壁壘,加強各工種課程的聯繫與組合,進行各工種之間的知識交叉滲透,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就業的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社會對智能型、複合型技術工人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而改革職教課程設置,是培養智能、一專多能技術工人的有效途徑。
3)「活模塊」不僅吸收了國外多種課程模式的優點,盡量避免其缺陷,而且吸收了我國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模式的長處。這種課程模式,避免了原有學科知識上的系統性和獨立性,以社會和職業崗位需求為目標,有針對性地對講解若干模塊,培養若干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模塊形式是動態的,是「活模塊」,即不需要的模式將逐步淘汰,社會急需的內容作為新模塊將逐步納入整個模塊的系統中,以保證模塊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這種「活模塊」充分體現了「活」的特點:
(1)專業「活」:學校不但可根據已開設的專業來建立一個職業群,確定幾個或十幾個相關專業,在每學期或每年還可根據市場調查分析和本校實際,推出新專業,組成新模塊。能真正按市場經濟需求,靈活變化專業。
(2)層次「活」: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是根據學生的文化基礎、能力的差異和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而實施的教學方法。模塊層次可分為升學模塊(對口高職,成人教育兩個層次);就業模塊(高層次多證,一般層次少證)。
(3)課程「活」:高新技術的發展,決定了職業學校的課程內容必須更新,新的課程不斷產生,充實著模塊的內容,陳舊的教學內容也相繼在模塊中消除。只有在這種不斷地淘汰與更新中,才能使職業學校的畢業生跟上時代的步伐。
(4)主體「活」:學生可以根據本人興趣愛好、能力性格等個性特點及個人的學習基礎、精力、求職意向等選擇模塊,也可以在學校為本屆學生推出的模塊組合中任意選擇,「活模塊」為學生提供了選擇的權利,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綜上所述,要想改變目前職業學校教學培養模式單一的現狀,培養出同一工種不同規格、一專多能的複合型技術工人,就必須改革傳統職校課程設置模式,實行富有時代特性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厚基礎、寬專業、活模塊」的新型職校課程設置模式。這樣才能增強職校畢業生在未來社會產業結構中和瞬息萬變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
(三)綜合課程內容
中職課程內容的改革要向綜合化發展。針對傳統教材劃分過細、內容重複、知識老化的情況,新型的教材設置必須對老教材進行改革調整。考慮學生今後的發展,擇業的需要,根據國家的勞動預備役、技證上崗改革,依據專業等級考試大綱、考試科目對老教材進行刪、減 、撤、改、組。第一,相關學科知識之間的綜合,即把一些相互之間的有著內在聯繫的幾門科學綜合為一門課程,如機械類專業,可以把工程力學、機械設計、液壓傳動技術編寫為一門課程;機械製圖與金屬材料(部分知識)、公差與測量綜合為一門課程;電子類專業的物理學(電學部分)、電工學編寫為電工基礎等。通過科學知識之間的整合,不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而且能加強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繫,削枝強幹,突出實用、夠用。第二,專業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綜合,即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不再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實驗課)兩張皮,相互割裂,而是在實踐中領悟理論,從做中學,先做後懂。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職業類人才成長的規律和培養途徑,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會基本理論,強調實用、實效。第三,專業課程與企業或職業活動中典型工作任務的綜合,即開發項目課程:把企業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等實際工作中的工作任務,或者現實生活中典型的課題,作為課程內容的核心,以項目形式由學生獨立或以小組形式自主完成從信息收集、工作計劃制定與實施、工作成效評價等完整的工作過程。通過這些教學活動和實施,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得到體現,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提高,為學生今後就業、創業奠定了基礎。
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
職業學校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專業的理論課程與實驗實訓課分開進行,在教室里專業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然後由實驗指導老師在實驗里操作演示指導學生,兩位老師各唱各的調。而一體化教學的核心是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把理論課和實訓課放在一個大系統中通盤考慮,融為一體,從而避免二者的脫節或分離,避免「各定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現象出現。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任課教師在專業教室和實驗室利用教學挂圖、示教板、專業教學設備和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將理論講授、實驗實習、操作應用、生產加工等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有機地融為一體,系統地完成教學任務。此外,在教學組織上,以小組教學為主、班級授課形式為輔。教學實施步驟可分為:①設定任務;②分組;③自主學習、諮詢;④小組交流與教師指導;⑤合作製作;⑥測試與評價。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起指導、諮詢作用,學生有充分的機會自行處理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較好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實施一體化教學應注意幾個問題:一是注意始終堅持任課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一體化教學,要求每位教師對每門專業課(理論課環節和實訓課環節)的授課「一竿子插到底」,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授課時應採取邊講邊做的形式;而不像以前上理論課的教師只管課堂教學,上實訓課的教師只管實訓指導,相互「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只完成各自的教學任務。一體化教學則要求教師不但要講理論內容,而且還要講實訓內容並帶領學生進行現場操作。其他實訓指導教師要在任課教師的統一安排下實施教學,這是任課教師授課內容的延伸和分解。二是注意把握理論課講授內容尺度。理論課是熟練掌握實踐技能課的鑰匙,但一把鑰匙只能打開一把鎖,打不開鎖的鑰匙再多也沒用。因此,理論課的多少要以夠用為尺度。三是注意及時總結提高,嚴防回到理論與實踐脫節的老路。實施一體化教學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在實踐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或失誤,需要我們不斷及時總結提高,肯定成績、改正錯誤。
實施一體化教學,促使學校對專業教材的建設和實驗實訓設備的投入;對專業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系統地、全面地掌握專業實用和前沿知識外,還應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成為「雙師型」教師;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職業能力。
四、師資隊伍是職業學校的靈魂
學校發展,以師為魂。要造就職業化學校教師是關鍵,要培養職業化的學生,教師又是關鍵中的關鍵。職業教育是一種直接連接學校與社會的特殊載體,這種特殊性就決定了職業學校教師不能「一心只教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而必須要以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為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教師們如果仍然把自己當作象牙塔里的「教書匠」,就不可能培養出能與時代接軌,滿足市場和社會需求的學生。要打造職教品牌必須建設一支師徒高尚、業務水平高、肯鑽研、能力強、適應未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一)拓展職教市場,轉變教師觀念
如何結合市場,為職業教育找到出路,為學生找到出路?那就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樹立以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市場經濟中,競爭是社會進步的基本法則,成功與淘汰的機會是參半的。在人才競爭的社會裡,思想上,既要有控制能力,也要有承受能力;業務上,既要有以自己的優勢更上一層樓的能力,也要有受挫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把「能力本位」作為教師教學工作的理念。所謂「能力本位」不是簡單的「就業教育」或「專業教育」,而是「為人生做準備」的教育。學生的能力應該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為此,教師們必須做到「三個轉變」:即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髮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轉變;由「園丁」、「工程師」向學生髮展的促進者轉變;由「蠟燭」、「一桶水」向研究者轉變。使教師真正成為先進生產力 和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推動者,成為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引者和引路人。
(二)加強師資管理,提高教師素質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教師具有什麼樣的品質,學生必定能夠吸取一二,從而也具有相似的品質。職業教育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專業技能,更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和從業的操守。因此,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成為職業學校的辦學方向。「雙師型」的教師就應該培養出德才兼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職業能手。要全面立體地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首先必須從提升教師的素質著手開展。「雙師型」的理念本身就是對職業教育教師素質的一個高要求。但是,教師有「雙證」未必就是「雙師」;一方面,資格證書與實際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懷疑;另一方面,有證未必有德。「雙師型」教師更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和職業操守,否則如何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生呢?因此,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始終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並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形成了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以職業道德、創業教育、就業指導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載體的德育模式。在培養青年教師師德的工作中,要求青年教師熱愛教育,樹立正確的苦樂觀,以學生成才作為自己最大的快樂;同時要求教師嚴於律已,為人師表。做到: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自信自強,勇於挑戰;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追求上進,富有創新精神;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
學生是學習者,教師更是學習者。「雙師型教師」的要求也是學習型教師的要求。目前很多職業學校的教師並不具備「雙師型」要求,他們只有不停地努力,不斷地學習才能取長補短。通過教學科研,提升自己的理念水平;有的深入基層認真實踐,彌補動手能力的不足,最終達到「雙師」的要求,成為具有全面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
(三)有計劃地對教師的培養培訓
1、重點選拔專業帶頭人和一批骨幹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骨幹教師培訓,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派教師參加「萬名職業院校師資素質提高工程」。有條件的可出國進修培訓。
2、以校本培訓為主,教師根據自身需求結合學校發展的要求制定年度發展計劃,自己確立學習目標,教學科研目標,技能達到目標之後,學校聘請有關專家、學者或校內特長教師對在職教師進行系列培訓。以更新知識結構、轉變觀念,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
3、安排專業教師參加社會實踐和生產一線崗位鍛煉,加快「雙師型」教師培養步伐。
4、為優秀教師、特長教師建立專門工作室。工作室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教師,進行技師培訓、項目培訓、產學研結合以及校本課程研究及開發等。
五、突出學生技能培養,組建開放型實訓基地
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切實加強技能和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進行基本功、技能訓練、模擬操作訓練和綜合技能訓練的基地,真正使學生在「學學——做做——學學」中充實,提高自己,在學校期間就磨鍊成為技術應用嫻熟的高素質勞動者。實訓基地建設充分體現專業建設的特色和水平,也是支撐專業品牌的基礎。上海市交通學校對規劃和建設開放型實訓基地的認識值得我們借鑒:一是實訓基地要體現行業的特色。職業教育是與行業、企業聯繫最為緊密的一類教育。一方面,職業教育依賴企業的需求而生存發展;另一方向,企業也需要職業教育源源不斷地為其輸送新鮮血液而發展壯大。職業學校只有緊緊依託行業、背靠企業辦學,才能保持鮮活的生命力。因此,建設開放實訓基地要貼近行業,為社會服務;二是實訓基地要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職業教育培養目標上與基礎教育有根本差異。職業教育應使職業道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未來的職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而職業技能培訓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因此,職業教育必須把就業的需要放在突出的地位,把實踐性教學環節放在重要的位置;三是實訓基地體現以人為本的特色。以人為本,服務學員。實訓基地建設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需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訓環境,提供精良的實訓設備和優良的師資,幫助學員及時了解和掌握行業、企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為學生今後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此外,實訓基地可採用集團化管理運行機制,一方面利用內部的教師資源,開展針對教師專業技術、教學改革、教學能力和素質提高的培訓、指導、帶教,組織校際交流,輪崗鍛煉,發揮各校教師特長和才能;另一方面,發揮企業的優勢,定期將教師派往企業進行崗位鍛煉,參與企業的革新改造,使教師及時掌握企業生產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感受企業實際生產、管理氛圍,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形成提供條件和保障機制。同時利用基地的資源,開展社會培訓及加工生產產品。
職業學校只有真正融入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之中,才能獲得源源不竭的發展動力,才能真正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才能真正有地位,也才能贏得社會、企業、人民大眾的支持。因此,為社會發展服務,為經濟發展服務,為人的發展服務,是職業學校內涵建設的宗旨與目標,反過來,專業品牌和學校內涵建設,又增強了教育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
[1]鮑賢俊 對規劃和建設開放實訓中心的認識與舉措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
[2]周 雲 現階段中等專業學校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3]中職教研員 廣州市中職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調查後的思考
[4]史益大 打造專業品牌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7.2
[5]徐國廣 理論與實踐整合的職教課程模式探析 職教通訊[J] 2003.(9)
新形勢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首席導師:張大成 導師:高國興、喬蔓菁
廣西來賓市職業技術學校 梁 新
【摘要】:校企合作是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根本途徑,有利於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所急需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要意義。中職學校應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實施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式、改革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創新產學研機制等教學改革實踐,探索出一條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路子,使職業教育更加切近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實現校企雙贏。
【關鍵詞】: 中職學校 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模式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同時還指出:「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育部周濟部長在第三次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上指出:「企業的『訂單』不僅僅是一張『用人』需求的預訂單,還要包括從培養目標、課程計划到教學方法、評估方法在內的訂單培養計劃」。校企合作是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根本途徑,有利於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所急需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在新形勢下更好地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職業教育應借鑒發達國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經驗,積極推行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點,由此帶動職業教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使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課程標準、學制安排等適應企業和社會需求,著眼於提高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上海、江蘇、廣西部分中職學校在長期的校企合作的辦學活動中,積極探索「訂單培養」、「工學結合」和「半工半讀」等人才培養模式,把握人才培養模式與用人單位對接的切入點,加快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中職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加強校企合作,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零距離」
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是要培養數以億計的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學校必須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積極探索校企合作進行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式,通過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才能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校企合作,實現雙贏。下面是廣西來賓市職業技術學校接到的兩份校企合作「訂單」。
表1 校企合作的兩份訂單
合作企 業
設置專業、性質、形式
培養人數(人)
企業主要職責
學校主要職責
東莞康舒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電子技術應用中專班2+1模式
400
1、年支付培養費80萬元,即2000
元/每生每年;
2、在學校設置兩條生產線;
3、負責派4-6名技術人員擔任專
業指導教師;
4、保證委培班100%合格畢業生就業;
5、負責管理教師工資,包吃、住,
月薪1000元;
6、接受、指導學校教師到企業培訓。
1、負責招生
2、負責組織教學
3、負責學生的考評
4、負責就業學生管理
廣東中山晉江利朗服裝集團
服裝製作與工藝中專班2+1模式
200
1、年支付培養費20萬元,即1000
2、負責派4-6名技術人員擔任專
3、保證委培班100%合格畢業生就業;
4、負責管理教師工資,包吃、住,
5、接受指導學校教師到企業培訓。
車工、縫製工藝短期培訓班1個月
每月200-300
1、培養費300元/每人;
2、保證短培班100%合格學員就業;
3、負責管理教師工資,包吃、住,
月薪1000元。
負責招生、培訓、學員管理
上述「訂單」2006年起已得到實施。廣東東莞康舒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廣東中山市晉江利朗服裝集團已付給學校學生培養費178萬元,「訂單」使學校贏得了市場,贏得了生源,也贏得了發展,而企業贏得了穩定的高素質員工。採取「訂單培養」,可使企業需要與學校培養目標實現了「對零接」,達到校企雙贏。
其次,加強對人才就業市場和專業開發建設的調查研究。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為目標,做到市場預測「准」、就業崗位「明」、培養目標「正」,校企雙方應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並做好可行性報告。上海市商業學校以就業為導向,依託行業和企業,加強專業建設發展,主動適應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就業市場變化對專業教學的新要求,整合併發揮「品牌學校」和重點專業的教育資源優勢,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進一步優化學校專業設置和專業結構,全面規範專業教學。學校從實際出發,重點進行上海經濟建設緊缺急需的,辦學相對成熟如現代服務類美容美髮、飯店服務等專業的建設,如酒店管理威斯汀班、酒店管理艾美班等,優先進行招生量大、就業面廣、師資條件較強如商務英語專業和國際商務專業及會計專業的建設,學校還根據市場需求積極進行商務日語、工藝品鑒賞與營銷等新專業的探索和建設。
第三,學校要把握市場需求,精心選擇市場信譽好、管理規範、與所開專業相同或相近的企業合作,通過「內引外聯」接訂單,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或生產車間,實現育人與用人「零距離」。上海市商業學校與上海書城、上海國際飯店、上海七重天賓館和上海華安美髮美容有限公司等100多個著名的企業簽訂有校企合作協議,並建立了就業網路;上海市交通學校與大眾、通用、豐田等公司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實訓和就業的場所。
第四,校企合作實現工廠設備、企業生產新技術和師資等資源共享,學校可了解企業技術和行業信息,開展教學課題研究或技術推廣,使每個專業有企業支撐,有專家顧問,有實訓基地,有產學研合作成果,深化教學內容方法改革,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從而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要。如上海市商業學校各專業引入的行業或企業的客座教授或專家達100人以上,客座教授或專家積极參与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活動,有效的促進了學校產學研結合。
二、加強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合作」課程體系
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中職學校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核心任務,是推動專業教學課程改革和提升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其實質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要和職業標準為依據,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求,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構建具有現代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塊式課程體系,實現職業教育課程模式和培養模式的根本性轉變。
1、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校企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應以需求方對人才的知識水平、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要求為核心,堅持以企業崗位需求為導向,按照行業標準和專業要求,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規律,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
2、共建「校企合作」課程體系。學校要針對企業的用人需求,為企業量身培養、培訓崗位人才,共同開發「校企教材」。教材應以崗位能力為核心,從專業學科本位向職業崗位本位轉變,內容上注重實用性,少理論,多技能,教材內容與生產崗位實現「零距離」。目前,上海市商業學校各教學部大力組織教師參加校本教材的開發建設,制定專業教學標準,已完成電腦翻打傳票、中英文錄入、會計專業模擬作業、會計制單、美容美髮操作、交際英語口語及商務英語電話等10多門校本課程的開發建設。這些校本課程及校本教材開發建設要有助於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優勢,使學校培養的學生成為具有職業技能專長和職業技能特色的合格人才。
3、推動課程改革創新。本著重視職業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度的原則,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要求,學校根據實際實行「分層教學」、分專業方向教學和分階段教育。可以根據企業需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更新教學內容,確定包含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實訓內容和考核方法等人才培養方案,逐步實現專業課程設置與企業用工需求的「零距離」。
三、加強校企合作,推動教學模式改革創新
1、借鑒「雙元制」經驗,積極探索以實踐能力為本位的「項目教學法」,推動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積極推行教學改革試點,建立以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與方法,體現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推動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2、探索「分段式」教學模式實踐。實施「訂單培養」,其教學過程可分為理論學習階段和企業實習階段,前階段以學校為主,後階段以企業為主,但學校和企業在兩階段中並非相互獨立、相互分離。理論教學中亦有公司的參與,如廣西來賓市職業技術學校組織服裝專業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現場參觀、企業生產與管理技術骨幹來校上課、客座教授或專家來校上課等;實習階段亦有學校的參與,如上海市商業學校指派專門的指導聯繫教師與企業和學生聯繫,及時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與帶教老師共同解決學生在實習中碰到的問題,學校分管領導定期到學生實習點看望學生,並與實習點的領導溝通交流。可見,整個教學過程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完成的。
3、探索「雙元制」的教學模式實踐。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積利用數控開放實訓中心承接產品加工;江蘇無錫市旅遊商貿技術學校掛靠公司把超市引入學校,對學生和居民開放,相關專業的學生做為營業員參加超市的營業管理;廣西來賓市職業技術學校「引企入校」把服裝廠引到學校,利用「技能勞動周」、雙休日或假期到企業參加勞動生產,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培養模式,通過建立「把廠建在學校,把學校建在廠」新型的校企合作機制,使學校和企業雙贏。學校應著眼於培養實用型人才,依託實訓基地設備設施,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手段,與企業共同管理和經營工廠,實施「產教一體化」辦學,「半工半讀」式育人,把課堂搬到了工廠,使學生在多輪次、多形式的工學交替中強化動手能力,提高崗位技能。企業派骨幹技術工人到實訓工廠擔任生產技術指導教師,根據訂單任務確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與生產,實訓工廠成為生產工廠,實訓作品成為訂單產品,既實現了變消耗性實訓為生產性實習,又幫助學生利用工學報酬順利完成學業。經過「產教一體化」、工學交替式」培養的學生基本技能紮實,動手操作和協作能力強,很快適應市場需要,倍受企業歡迎。
4、改革教學模式,培訓實現功效「五合一」。學校整合學校專業教師和實習廠的技術人員等的力量,組成了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藉助「前校」「後廠」的優勢,實習廠得到了人力資源和財力物力的支持,提高了生產經營技術開發的水平。利用實習廠的先進設備和技術條件,將工學結合融合在生產現場的環境之中,把生產的現場作為教學的課堂,在現場講解實際操作和解決疑難問題,由企業提供工藝標準、技術人員、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學生直接生產操作,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在教學上突出技能,突出實訓,施行實訓功效「五合一」,即實訓室、教室合一;學生學徒合一;教師、師傅合一;作品、產品合一;育人、創業合一。逐步實現學生生產實習由「消耗型」向「盈利型」的轉變,達到在育人中創收,在創收中育人的目的。「引企入校、辦校進廠、產教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企業而言,相比從社會上招收的工人,學生素質高、接受能力強、管理難度小,也縮短了培訓時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對於學生特別是家庭困難的來說,以工助學獲得的工資不僅解決了學費、生活費,還能補貼家用;對學校而言解決了師資、經費和設備的困難,增強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實際操作動手能力的培養,使人才培養模式與用人單位實現了有效「對接」,提高了中職學校人才培養質量。
四、以企業為主體,探索改革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1、探索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校企合作作為一種新型的實踐教育模式,在實踐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對提高學生的理論學習、實際工作能力及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用人單位(行業或企業)是職業學校教學質量評價的主體,以企業評價標準為主,讓企業做「裁判員」。一是理論學習考核,主要由學校負責,考核結果作為企業是否錄用的參考條件之一。二是技能學習考核,主要由職業鑒定部門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術等級進行考核鑒定,這是衡量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依據。三是企業實習考核,主要由企業負責考核,其包括學生期中實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成績鑒定,其中實習平時成績可由帶教班老師評定。
2、推動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創新。中職學校要構建教師的教學業績和實踐能力的評價體系,注重產學研結合,專業課教師必須到企業實習2個月以上,將學生就業率和鞏固率作為衡量教師教學質量重要標準,並將參與企業實踐的成果作為教師晉陞職稱和年度考核的評價內容之一。因此學校要建立專業教師定期輪訓制度,支持教師到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進行見習和工作實踐,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和實踐教學能力。目前,江蘇無錫市旅遊商貿職業技術學校積極探索通過旅遊專業教師必須取得導遊證,並在假期帶1~2個旅遊團隊,不斷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學校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為最終目標,讓學生的「雙證」率、就業率和可持續發展作為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最終標準。
五、加強校企合作,促進產學研改革創新
1、促進教學與生產相結合。校企組織人員一起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教學課程設置、教學培訓大綱、實習實訓標準。不斷調整完善培訓大綱,實現專業課教學與實踐「零距離」結合。同時,通過「引企入校」、「把車間建在學校」等新型辦學機制,學校利用企業的資源,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其生產車間和培訓中心成為實踐教學的課堂和技能實訓、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的最佳場所。由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實踐教學指導教師,與學校教師共同完成學生由專業技能的培養到就業崗位的過渡,努力縮短課堂與崗位、學校與社會的距離,促進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與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
2、促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高。根據職業教育實用性、技能性的特點,必須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這是決定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學校要通過「內培外引,專兼結合」的辦法努力建設一支雄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方面我們應根據專業建設和不同老師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措施鼓勵他們利用適當的時間進行實際的工作鍛煉,或者有計劃地安排一部分教師到生產、服務、管理的第一線鍛煉,從事實際工作,以提高實踐教學能力;而對於那些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則可鼓勵他們考取有關部門組織的職業資格考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另一方面從企業等相關單位聘請一批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為來做專兼職教師,讓他們在教學中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同時,也可以帶動我們相關教師操作技能的提高,壯大「雙師型」教師隊伍,推動產學研合作,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使學校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
3、著力開展產學研合作,促進教科研成果轉化。首先,立足學校教育教學科研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改革實踐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其次,學校支持和鼓勵教師深入到企業,了解企業生產的新技術、新工藝和工作流程。同時,重點圍繞學校如課程改革等重大課題研究,積聚科技資源,積極探索「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的產學研運作模式。目前,上海市商業學校支持和鼓勵教師帶科研課題到企業蹲點,學校分階段提供科研課題經費。第三,教研興教,提高教學質量。中職學校的教科研主要立足於應用性和前瞻性,圍繞學校教學改革與發展中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研究,努力探索專業課教學規律,以科學研究指導教學實踐,以創新成果推動教學質量提高。近年來,上海市商業學校、廣西來賓市職業技術學校等學校教師所承擔國家級、市級教科研項目和教師所發表大量論文,都凝結了「產學研一體化」的豐碩成果。
總之,校企合作是培養中職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學校和企業必須積極開展企合作,才會使校企「雙贏」。同時,也會使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更高,更富有特色。因此,進一步拓展校企合作共同發展的空間,下大力氣打造中職學校精品專業、精品課程、精品教材的品牌輸出,加強課程體系的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實踐,提高教學質量,加快職業教育由規模擴張向內涵發展的轉變,使我國從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
[1]吳啟迪.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實行產教結合努力開創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07)
[2]張玉臣.職教教學改革的技術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01)
[3] 胡萍,趙菲菲,左繼軍.走校企合作之路 培養高技能人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02)
[4] 崔德福.引企入校 辦校進廠 產教一體——膠南市職業教育半工半讀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2)
[5] 張曉春,王長順.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7,(01)
[6]梁長垠,晏凱.高職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7,(03)
[7] 馬樹超.工學結合:職業教育與用人單位對接的關鍵舉措[J].職教論壇2007,(01).
加快南寧市職教事業發展的一些思考
首席導師:張大成導師:高國興、喬蔓菁
廣西南寧六職校 梁慶凱副校長
【摘 要】: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廣西南寧為例,在認真分析南寧市職教事業發展狀況的基礎上,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從立足市情,著眼長遠,抓住重點,整合資源,提出了又好又快發展的具體思路。
【關鍵詞】:職教發展 思考
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明確,要「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加強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這為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這是一項重大變革和歷史任務」。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質量為重點,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紮實工作,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推進區域性中心城市職業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本文以廣西南寧為例,作些探討。
一、當前南寧市職教事業的發展狀況
1、職業教育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南寧市中等職業教育經過學校布局和專業設置調整,深化辦學模式、教學管理模式、教學模式與課程結構「三項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01—2005年,全市職業中學均超額完成年度招生任務;各公辦學校形成了2—3個相對穩定、各具特色的骨幹專業,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有了較大的提高。至2005年,全市有職業中學34所,在校生2.04萬人。2006年,南寧市初中畢業生升入中等職業學校就讀人數已達3萬人,平均每年遞增8%左右,至2010年達到4萬人;2010年市區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平均在校生規模達2500人以上,農村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平均在校生規模達1500人以上,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平均在校生規模達600人以上;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全日制在校生達1.7萬人左右,建設一批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精品專業、精品課程。
2、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職校
重點建設南寧市一職校、南寧市三職校、南寧市四職校、南寧市六職校等5所職業學校。比如,南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4700多人,開設有28個專業,其中有4個省級示範專業:烹飪專業、酒店服務與管理、計算機及應用、電子電器應用與維護。2006年3月,獲首批自治區示範性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學校,市政府決定在「十一五」 期間投資1.1億元建設全新的自治區示範中等職業學校。南寧市第六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是南寧市中職學校中唯一的國家級計算機及軟體技術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學校開設有信息技術、商貿旅遊、財經、文秘、機電、藝術等六大類十多個專業,其中計算機及應用、文秘、電子商務是自治區級示範專業,在校學生2800多人。
《南寧市「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中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加大對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力度,依託原有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把職業教育做大做強,將市一職校與邕寧職校合併,擴大辦學規模,對原邕寧職校300畝校園用地重新規劃,按「全國示範性職業院校」標準,建設四大基地,即實訓基地、產業基地、培訓基地、國際職業教育交流基地,提升原有的信息技術、旅遊服務、烹飪、電工四大類專業,重點發展建築類和數控車床等專業,使其成為立足首府、服務廣西,面向東南亞的全國名校。將市六職校與校外實踐中心合併,在市中小學綜合實踐中心周邊新征土地300畝,以資源共享為目的,統籌規劃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基地和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以精品職校為目標,建設輻射廣西並與國際接軌的全國名校。」
3、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勵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
從2004年起,城市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將不低於15%。對職業學校的校辦產業按國家規定的範圍實行減免稅收政策外,對使用劃撥土地的職業學校,經市政府批准,其校辦產業可減免土地收益金和國有資產佔用費。對於自建校舍、學歷教育超過600名學生的民辦中等職業學校,政府還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及資金資助。用人單位招收、錄用職工,屬於國家規定實行就業准入控制的職業(工種),必須從取得相應學歷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
在鼓勵發展民辦教育方面,鼓勵公辦學校走依託名校辦民校的道路,形成公辦、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要把民辦教育作為教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做強做大。《關於加快南寧市教育發展的實施辦法》明確規定,民辦學校按劃撥方式提供辦學用地,免收建設配套費等有關地方性規費;設立民辦教育獎勵基金,對辦學成績顯著的民辦學校和優秀辦學人員實行獎勵。
此外,還成立了南寧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成員領導由分管市政府領導擔任,成員單位由市教育、發改委、經濟委員會、財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農業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人事局、扶貧辦公室、科學技術局、建設委員會等組成。聯席會議負責全市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協調,研究解決職業教育重大問題,檢查指導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每年不定期舉行2-3次,各相關單位按照各自的工作職責分別彙報開展職業教育工作情況,研究和解決在發展職業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共同推進全市職業教育工作。
4、市轄六縣職業教育機構比較健全, 推動了農村職業教育發展
截止2007年10月底,南寧市轄六縣均已掛牌成立了縣級職業教育中心。武鳴縣、橫縣、賓陽縣等三縣把縣域內包括縣進修學校、農機校、農廣校、就業培訓中心等職業教育資源進行了統籌整合,對職業教育設施、設備重新調配,學校教師實行校間流動教學。目前,隆安縣已確定了縣職業教育中心新校址,正在平整土地,做總平規劃;馬山縣已將縣農機校整合到縣職業教育中心,中心實訓樓與學生宿舍正在施工之中;上林縣正在新征15畝土地,已進入土地勘測和征地前期工作。力爭在「十一五」期間,發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進一步發展,培訓25萬技能型人才,300萬人次農村勞動力學習實用技術,5萬綠色證書學員,每年開展轉移培訓20萬人次以上,最終實現100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萬城鎮職工接受繼續教育,城鎮在職職工全員年培訓率達到50%以上。
二、主要問題
1、未能形成與農業大市相適應發達的農村職業教育體系
主要表現為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民培訓資源比較分散,主要分布在教育、農業、科技、勞動等部門。如農業部門有農業中專、農廣校、農機校、農民技術培訓學校;勞動部門除技校外還有民辦培訓機構;教育部門職、成教口也都各有機構,各部門獨立運行、資源分割、管理體制不順影響了農村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也制約了做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
2、民辦職教發展水平低
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發展職業教育,國家已經確立了「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极參与」的多元辦學體制。《職業教育法》明確規定:「國家鼓勵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就民辦教育而言,長期以來公辦教育佔據絕對主導地位,民辦教育的生存空間還相當狹小,其在法律地位、公平政策環境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等方面,還面臨許多難題。突出表現在:
一是公平政策環境問題。民辦職業學校一般得不到政府的投資,在學生待遇、教師職稱評定和科研經費、學校職工人事檔案保管和社會保險費繳納、土地徵用和稅收、畢業生就業等方面,也得不到相應的政策支持。
二是辦學自主權問題。社會籌資、收費為主、自主辦學、注重質量、機構精簡、人員高效、機制靈活、思路新穎等,本是民辦職業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所在。但從目前來看,教育行政部門在招生計劃、招生分數、招生區域以及在專業設置等方面的管理,影響了民辦職業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使其難以形成辦學特色和較強的競爭力。
三是投入嚴重不足問題。許多民辦職業學校辦學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實習、實驗設備,缺乏高素質的教師。特別是教師短缺問題很突出。據有關資料,目前中專學校專任教師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約佔68%,職高該比例約為33%。
3、未能形成與區域性國際城市的城市定位相適應的職教體系
廣西今後將全力推動實施中國—東盟區域經濟合作「M」型戰略的中軸「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是以從中國南寧為起點,經過越南首都河內、寮國首都萬象(或柬埔寨首都金邊)、泰國首都曼谷、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一直到達中南半島南端的新加坡的泛亞鐵路和公路大動脈為載體的經濟走廊,沿途連通中國、越南、寮國(或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7個國家,這些國家有的教育相對廣西還落後,有的雖然教育先進,但缺乏技術工人和高級技師。
比如越南,華人在越南的投資極其需要懂中越雙語的高級技師和技術工人,而越南本身的企業也急需要高級技師和技術工人,但這在越南是無法滿足的。現在,越南的台商協會已密切聯繫廣西的一些職業學校,洽商人才輸送的合作事宜。南寧的職教可以在面向東盟的高中等技術人才培養中發揮作用。
4、高水平的校企合作未能形成
目前,大型企業多以「訂單模式」與部分職業院校定點培訓或招收新的技術工人,但由於多數職業院校缺乏實習條件,職業教育實質上與普通教育差不多,畢業生實際操作能力都不強,遠遠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
5、區域內經濟發展快速,而職教資源尚未形成規模
2007年上半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4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達到17.4%,比全區高出2.4個百分點。沿海地市各項經濟指標增速迅猛,均排在廣西前三位,一批產業正在北部灣經濟區集聚。中石油千萬噸級煉油項目、電子產業基地項目、林槳紙一體化項目、火電廠項目、物流項目等一批項目的落戶,加上原有的糧油、高新技術、旅遊等產業,經濟區基本形成臨海石化、林漿紙、能源、糧油食品、海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物流、旅遊等產業基地。北部灣經濟區貿易、投資等各方面經濟增長拉動廣西全區的經濟快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1%,創下1993年以來最好水平。地方經濟的發展對各類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區域內職教規模不大,影響力和吸引力不夠:各市的職教機構太小,專業設置未能滿足人才的需求;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不斷推進,鋼鐵、重化、林漿紙、港口、海洋等產業的專業人才需求缺口將進一步擴大,具有較高造詣的生產經營、資本運作等方面的管理人才,以及高素質、專業化、能開拓國際市場的專業人才將更加緊缺,人才供求矛盾將更加突出。
三、加快南寧市職教事業發展的一些思考
1、加快農村職教發展
地方政府特別是縣一級政府,要把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民工培訓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政府的主要責任是從政策、資金和辦學環境上,給予職業教育扶持、保護和推進。擴大辦學規模,除有效的招生政策引導外,還要靠職業學校的質量和水平來吸引和支撐。換句話說,只有儘可能地滿足人們對教育多樣化的需求,才能真正實現規模擴張。外延式多樣化發展目前仍然是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主題。農村職業教育應堅持培養與培訓並舉、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結合,辦學模式和專業設置要多元化,辦學機制要靈活;還應打破常規,制訂靈活的招生政策;學制要長短結合,探索非學歷教育和分階段學習的模式,以符合農民流動性大的實際。
增加投入,加強基礎建設,提高辦學實力。一是解決投入問題。政府預算內設置的職業教育經費項目要足額到位,在教育事業費中除保證義務教育投入外,要優先考慮職業教育並適當增加投入比重,努力完成教育費附加20%-30%用於職業教育。如山東平陰縣採取「向上級爭取一點,縣財政擠出一點,向社會融資一點,建設單位預墊一點,相關規費免收一點」的多元化籌資措施,值得借鑒。二是解決基礎問題。在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擴大的同時,增加校舍建設、教學設備的投入,以及增加教師編製,加強農村職業教育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引入,提高農村職業學校教師的待遇,將專業技能型教師吸引到農村職業學校來。三是實行城鄉對接、區域合作。藉助城市職業學校的教學設備、專業設置、教材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優勢,提高農村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南寧市決定在「十一五」期間,組織實施振興職業教育9大工程。振興職業教育九大工程分別是: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成人繼續教育與再就業培訓工程、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工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工程、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建設工程、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工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通過實施9大工程,南寧市將培訓現代服務業、現代製造業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養新型農民。同時,到2010年,力爭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0萬人目標的實現,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對91.6萬城鎮職工、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實施以提高職業技能為重點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對38萬社區居民實施現代城市市民綜合素質培訓;按照國家、自治區制定的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規劃和標準,建設9所起示範帶頭作用的職業院校,帶動全市職業教育整體辦學水平和培養培訓能力的提高;通過示範實訓基地建設,改善該市職業院校的實訓設施條件,為培養、培訓高質量技能型人才提供條件保障等等。
2、嚴格實行就業准入制度,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加快組建一批職業教育集團,走集約化辦學道路
用人單位招錄職工必須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屬於國家規定實行就業准入控制職業(工種),必須從取得相應學歷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並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屬於一般職業(工種),應當從取得相應學歷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優先錄用。從事個體工商經營的,也必須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勞動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門每年都要開展就業用工情況檢查,對違反規定的用人單位給予處罰,並責令其限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職業院校學歷教育的課程和教學內容、教學安排應充分體現相關職業資格的要求,使畢業生申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中級及中級以下職業技能鑒定時,只進行操作技能考核。省級以上示範專業,經勞動保障或人事和教育部門認定,其畢業生在獲得學歷證書同時,即可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經人事、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的相關專業畢業生,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可直接申請參加專業技術從業資格考試,如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可免試相關科目。在有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示範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及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
國內外的實踐表明,要使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職業教育由「各自為戰」的分散狀態走向「聯合作戰」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必須要以高等專業技術學院或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為龍頭,以特色骨幹專業為紐帶,以行業、企業為依託,聯合有關職業院校,組建一批集約化、規模化、跨區域的職業教育集團,推動職業教育走內涵發展的路子。
要增強職業教育集團的吸引力,重點建設設備先進、資源共享的專業實訓基地;選擇部分高校和企業,建立市級職教師資培訓基地,重點培養 「雙師型」骨幹教師。此外,還要建立技能人才供求對接機制,列入重大項目的企業,將項目實施各階段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量、結構等信息提供給教育部門。
3、加快民辦職教事業發展
樹立大職業教育觀,在繼續加強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的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發揮好公辦職業教育作用的同時,大力促進民辦職業教育的發展;在抓好學校職業教育的同時,大力推動職業培訓和非正規職業教育的發展。
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要積極創造條件促進民辦職業學校與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大力提倡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聯辦各方共同承擔辦學經費、師資、設施等,同時享有參與學校決策和管理、優先錄用畢業生等權利。
各級政府要認真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創造更加公平的政策環境來扶持民辦職業教育發展,給予民辦職業教育與公辦職業教育一視同仁的支持。特別要採取多種方式鼓勵民辦職業學校建立多元融資體系,並在稅收、貸款、土地徵用、建校場所、師資設備、就業安排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
4、推動校企聯合辦學
對職業院校和企業推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加強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校企雙方本著校企互惠共贏的原則,實行共同建立實習就業基地、共同參與職教辦學、共同培養技能人才、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開展技術研發五個層次的合作途徑。
(1)職業院校通過與企業簽訂協議、在企業掛牌等形式,建立相對穩定的學生生產實習和就業基地,積極實行實習就業一體化;企業則積極接受職業院校學生到企業相應崗位實習,安排對口專業的實習崗位,按有關規定和實習合作協議提供合理報酬。
(2)職業院校聘請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到校擔任專業課教學和技能訓練的兼職教師,建立兼職教師庫,頒發兼職教師證書;學校專業課教師每兩年到企業實習鍛煉學習兩個月以上。
(3)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同制定「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校企聯合辦學,培養技能人才,建立企業資助的獎學、助學基金,開辦「企業冠名」班,在企業建立分校或將職業學校辦在企業。根據企業需求培養人才,實現了技能培訓與高位就業的零距離對接。如南寧市一職校與南寧市的五星級灑店——廣西沃頓國際大酒店、明園新都酒店、荔園山莊、桂景大酒店、邕江賓館、南寧飯店,聯辦烹飪班、酒店服務與管理班、旅遊班。南寧六職校與南寧市好友緣酒店聯辦酒店服務與管理班。
(4)職業院校可採用接受企業設備贈送、設備推介、為企業提供設備場地、與企業合股等形式,積極引進企業先進生產設備用於實訓和生產,將學校實訓中心建成企業的生產基地和學校的教學工廠及技能考核鑒定場所。如區內某職校接受寧波某服裝廠整套服裝生產設備的贈送,讓學生體會企業的生產環境及流程,為學生今後到企業工作奠定基礎。
(5)職業院校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應用技術研究、技術革新、與新課程相配套的實訓設備、實訓平台的研發製作,參與企業研發工作,為企業和學校解決實際問題,推進成果在生產服務和教學實訓領域的應用;企業則可充分利用職業院校場地、設備、教師資源,在職業院校建立企業研發基地,通過企校合作,建成新產品、新技術的培育孵化基地。
南寧市為推動校企合作辦學,提出了一些保障政策和措施,主要有:
(1)建立南寧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作指導委員會,由南寧市政府分管領導挂帥,市教育局、勞動保障局、經貿委、人事局、財政局、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等部門分管領導參加,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履行相應職責。
(2)各類企業提取併合理使用職工教育與培訓經費,用於本企業職工培訓與高技能人才培養,其中高技能人才培養經費不低於50%;對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企業承擔部分的支出從企業自留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
(3)對企業資助和捐贈職業院校用於教學和技能訓練活動的資金和設備費用按規定享受有關優惠政策。
(4)對企業按與職業院校簽訂的實習合作協議,支付職業院校學生在企業實習的報酬、意外傷害保險費等費用按規定進行落實。
(5)對職業院校開展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取得的收入,按規定免徵營業稅、企業所得稅。
(6)對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同開展產學研結合,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技術開發費,按規定予以稅前扣除。
(7)對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承擔師生實習任務、實習培訓、組織開展「訂單式」培養工作顯著的有關人員、優秀企業兼職教師給予適當獎勵。
5、推進廣西南北欽防區域職教一體化發展
「南北欽防」城市群是廣西城市分布密度最大、地域範圍最廣、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城市連綿區域。隨著國家將區域經濟發展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區域經濟的增長與發展正成為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
「南北欽防」高等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模式按區域經濟原則統一規劃布局、統一組織專業建設(專業群建設)和分工協作,建立統一的高等職業教育大市場、優勢互補、聯合協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要素資源自由流動和配置,加速專業群的整合與重組,並以整體優勢參與對外競爭。主要措施:
(1)成立高職院校協調合作委員會.由院長組成,負責制定院校發展規劃和專業群建設、教材建設、精品課程示範建設與專業重組。
(2)成立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基地和建立教師訪學、掛職鍛煉等機制。
(3)基礎資源共建共享,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實踐和培訓條件。
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模式的構想,突破了各學院、各地方「閉門規劃」、「互相競爭」和「低層次重複建設』』的思維模式。圍繞高等職業教育資源配置的制度建設和追求資源品質,以體制——機制——運行為核心,構建適應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需要的專業群建設的制度,對現有的高等職業教育資源重組,最大程度提升區域高等職業教育資源的增量和持續發展競爭力。
6、與東盟國家共建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園,推動職教事業向國際化發展
職業教育園將以培養高素質產業技術工人為重點,建設成為以實訓為導向的國際性職業技術教育基地。職業教育園的建設將使區域內分散的教育資源有效的整合起來,形成集約化管理和流水線式人才輸出,為用人單位和學校之間建立一個互動聯繫,打破封閉式人才培養的局面,一方面,學校與用人單位合作搭建通暢的新型平台,有利於學校招生。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將學校作為本企業的人才培養和儲備基地,大大降低人才培養和招聘成本。作為國內首個「服務廣西,面向東盟」的職業技術教育園區,將成為廣西 「一軸兩翼」戰略在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領域的實踐者 。
職業技術教育的大力發展已被證明是產業經濟得以高速發展的主要支撐體系,而產業經濟的高速穩定發展亦將促進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校企合作,政府支持」的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模式,把職業教育的市場開拓力從傳統習慣中釋放出來。項目建成後,其社會效益是顯著的:將成為廣西實施「一軸兩翼」戰略的人力資源合作開發方面的典範,促進整個教育園區的建設;將為南寧、廣西乃至東盟提供相應的高素質產業技術工人,促進產業經濟的發展,其經濟效益是顯著的:校企合作,確保就業,教育效益更易體現;政府支持,生源更有保障;東盟概念,產業技術工人輸出搶先一步。
[1] http://www.gxnews.com.cn 2007年10月08日中國新聞網
[2] 人民網廣西視窗 2007-07-24
[3] 廣西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桂經網 www.gxi.gov.cn 2007-10-18
[4] 左學金主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研究,學林出版社,2006年8月
[5] 丁學良.什麼是世界一流大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深化改革促內涵發展 創新特色抓品牌建設
──記上海市商業學校積極探索特色辦學新路子
廣西南寧市第六職業技術學校 梁慶凱
【摘要】:上海市商業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抓住機遇,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為邁向規模化、現代化、國際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狠抓教育教學改革,著力發展內涵,不斷創新特色,創建品牌學校,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關鍵詞】:深化改革 發展內涵 創新特色 品牌學校
創辦於1960年的上海市商業學校是全國商業中專系統的經典名校。在長達40多年的歷程中,為上海市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具有一定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勞動者。學校自1980年以來四次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自1985年以來已9次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光榮稱號。學校曾被授予「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上海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驗校」、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德育課題重點實驗學校 、上海市中小學(中職)行為規範示範校、上海市中小學(中職)德育先進集體 、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2000年上海市教育系統中首家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學校還通過了上海市教委組織的「百校重點建設」驗收評估認定。學校提出了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一流商業學校」的辦學總目標,實行的是「以學生為本,求真、求實、求新、求發展」的質量方針,教學規模逐年擴大,學校佔地面積40畝,建築面積近3.5萬平米,教學設施齊全,圖書館被評上海市中職校A級館,食堂被評為中職校示範性食堂,師資隊伍完備,中、高級職稱占教師總量的90%,其中共有海歸碩士9名。學校有6棟教學樓,140多個教學班,常設專業達19個(含2個市級重點專業,4個專門化);設有市場營銷、國際商務、電子商務、文秘、計算機及應用、美容美髮與形象設計、商務外語、飯店服務與管理、旅遊服務與管理、工藝美術等專業;同時開設有就業班與高考班。學校全日制學歷教育人數為5800多人,其中中專學歷教育人數5200多人,大專學歷教育人數600多人;社會培訓5000人次,其中電大學歷教育為1200人。上海市商業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抓住發展機遇,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開拓創新,著力發展內涵,創建品牌,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
一、把握機遇,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學校原來的校園校貌、教學設備等均較為陳舊,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上海市商業學校從2000年開始,經多方籌措,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改善學校基礎設施和教學設備,現在學校辦學條件已大為改觀。
1、學校建築面積擴大。新建綜合樓1幢,教學大樓1幢,實訓樓1幢,租用改建學生宿舍兩幢,新增建築面積18000平米;新建室外塑膠運動場面積5700平米,跑道長度200米,學校綠化面積達23%。
2、教學設施逐步完善。學校進行校園網改造,計算機已達1000餘台;投資300多萬元先後建成了現代化商務英語專業的多媒體語音室、電子商務室、計算機及應用專業實訓室、多媒體教室、演播室等。為方便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需要,學校在每間教室投入資金安裝投影儀,為教齡滿一年以上的教師每人配置1台筆記本電腦。學校還投資200萬元,新建面積為330平米現代商貿實訓中心,滿足了物流、信貸、連鎖經營、辦公設備使用等多種技能的實訓。2005年10月學校投資 850萬元建成了上海市職業教育美容美髮與形象設計公共實訓中心,總面積為1915平米,可提供實訓工位 396座。
3、教輔設施改造已見成效。學校為了給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2001年學校投入150萬元為新建圖書館購置書館設備及文獻,2001年被評為上海市中職圖書館先進集體,2003年被評為「上海市中職校『A』級圖書館」,現在學校每周都進5000多元的新書。後勤保障得到改善,學校新食堂設備購置費約160萬元,實行了社會化改革,2002年被評「上海市中職校示範性食堂」。
二、更新觀念,「以學生為本」和諧發展
上海市商業學校能及時把握時代脈搏,更新教育觀念,辦學理念實現了新突破。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確立了「以學生為本,求真、求實、求新、求發展」的辦學質量方針,即以真誠的態度培養真誠的學生、以務實的精神培養務實的學生、以創新的理念培養創新的學生、以發展的態勢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生。近年來,學校學生素質有了較大提高,辦學質量又上新台階,具體表現在:
1、在校學生的綜合素質高,社會聲譽好。文化課、專業課教學質量高,不斷加強中英文輸入、外語口語訓練和專業技能實訓,學生的專業技能成績優異。學生曾代表上海市中職生參加由中國教育學會組織的全國首屆「斯諾杯」英語口語技能大賽,獲特等獎並代表大專組、中職組、中學組所有選手,在人民大會堂發表英語演講;2004年,學生參加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第18屆學生普通話演講比賽獲集體一等獎,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作文比賽一等獎2個、三等獎1個;學生曾參加「蒙妮坦杯」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美容美髮大賽獲得晚宴妝一等獎、女士修剪一等獎、公仔頭二等獎。學生社會公眾形象佳,在上海市舉行的各類大型活動中都有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的身影:如上海市花卉節、茶文化節、藝術節、南京東路步行街開街儀式、2007年上海特奧會社區活動等,充分展示了上海商校學生的精神風貌。
2、畢業生素質好,倍受用人單位歡迎。2006年,畢業生推薦就業率100%,一次性就業簽約率達96%。由於畢業生質量較高,許多單位連續多年錄用我校畢業生。畢業生主要有三大特點:其一,畢業生在工作單位很多走上了中層管理幹部崗位,例如,財會931班朱勇擔任了上海濱海商貿公司副總經理、美容美髮與形象設計專業吳峙峰任華安美髮合作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等。其二,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屢獲各種榮譽。例如: 93級吳峙峰華安美髮合作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高級美髮師,獲02年「亞洲杯」美容美髮大賽女士吹、剪亞軍;98級袁超華安美髮合作有限公司高級美髮師,獲02年「亞洲杯」美容美髮大賽公仔頭冠軍。其三,畢業生中湧現了一批社會知名人士,例如:全國優秀主持人「金話筒」獎獲得者,上海市電視台主持人渠成,著名歌手羅中旭等。
3、學校「以學生為本」,根據上海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學生和諧發展的特點,制定了合理的學生培養目標:適應市場經濟的現代化、國際化需要,具有一定專業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合格商貿類勞動者,做到畢業生職業道德優、知識基礎寬、專業技術精、動手能力強、成才通道廣、發展後勁足,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德育領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近年來,學校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建立了完善的職能管理機制,形成了科學化的五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網路,在抓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同時,積極開展德育工作的開拓創新,形成了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1、以《成長冊》課題研究為中心,實現課內外德育教學模式的新突破
上海市商業學校是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深化研究與推廣試驗」課題重點實驗學校,在中職德育教學模式實踐中,學校實現了「四個突破」:一是教學理念的突破。從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傳播的傳統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積极參与的「知、情、意、信、行」融為一體的德育活動過程。二是教學方法的突破。教案就是活動設計方案,上課是主題教育活動,課後作業是「活動建議」,真正體現了「以活動為中心,以情景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新三中心。三是德育課考評標準與評價體系上的突破。制定了以學生課內外行為表現為主,文字書面考核為輔的新的綜合考核標準評價體系。四是德育教育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有突破。德育也要因材施教,不同年級的學生分別進行行為規範和禮儀、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職業道德教育和責任感教育。
2、創建德育基地,探索德育實踐活動新形式
上海市商業學校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部隊、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前衛村農家樂、上海市拓展訓練公司等合作,利用社會資源,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一個上海市崇明德育實踐基地。2005年起學校每周組織一個班級到德育實踐基地參加德育實踐活動。一周的德育實踐活動分為五大主題板塊,分別是:培育民族精神、感悟生命自然、體驗勞動生活、訓練團隊協作、提高自理能力。每個板塊都包含2—3項體驗活動,注重內容與形式的結合,根據學生成長的特點和需求設計活動方案,每項活動都明確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德育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認知,在認知中提高。
3、心理健康教育常抓不懈,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學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探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學校下大力氣構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路:1、一級網: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員隊伍;2、二級網:班主任、教師、心理輔導員;3、三級網: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心理輔導室每天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與諮詢服務,每周三晚上6:00-8:30開設心理諮詢熱線,設有「心靈之約」信箱。學校對所有剛入學的新學生進行學習適應性心理測試,並對有輔導願望的學生提供學習心理輔導。每學期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宣傳周活動、「心理之友沙龍」活動、「心靈之友」志願者活動。心理輔導室編輯了《啟心匙》刊物、《悟心語》和《沁心語》小報,向全體師生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組建學生社團,發揮學生主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助、互助作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強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觀性、及時性和完整性。
4、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路,形成教育合力
上海市商業學校實行「德育導師」制。中層以上的領導或黨員構成的「德育導師」隊伍,起到傳幫帶作用,「幫教」活動有措施、有成效,逐漸形成了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機制。
學校與部隊、派出所、街道的文明共建活動活躍。重點開展國防教育、法制教育、文明宣傳、志願者服務等活動。如學校與崇明空軍某部隊合作組織學生 「軍營一日」體驗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知識講座和軍體活動訓練;同時學校定期組織師生開展擁軍擁警活動;組織教師學生志願者定期為部隊、社區服務。
學校積極探索與家長共同教育學生的有效途徑。學校通過家長會、家校通、信訪和現代網路等渠道建立與家庭的聯繫。
5、以學生社團為單位,用活動搭建學生自我成長的舞台
學校成立了38個學生社團,以活動為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搭建學生自我成長的舞台。近年來,學校投資七十多萬元創建了「學生大舞台」、「學生室內管樂隊」、「學生電視台」和學生「廣播台」,開展「校園文化月月演」等活動,並與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合作在校建立了「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管樂實踐基地,培訓了一大批學生記者、攝、錄、編、播人員,製作了多期節目,反映學生的生活和心聲。通過學生學習興趣習慣個性特長測試分析及指導、學生體質狀況測試分析及指導、校園文化社團活動、社會志願者服務四個載體,以靈活多樣的評價機製為突破口,幫助學生揚長避短、激發學生恢復自信;發掘學生內在潛質、引導學生探索創新。學校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參加學生社團,要求每個學生至少參加一項社團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類課外活動,經考核合格後能折算一定的學分,並將學生參加社團活動情況記入成長檔案,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諧健康發展。
四、科研促教,推進學校內涵發展
1、適應市場需要,形成多層次辦學模式
學校堅持走產教結合之路辦學,在辦學中始終抓住市場需求熱點,探索新的辦學模式,拓寬辦學路子。形成了高職、中專、綜合高中、中外合作辦學、電大、成人中專、各類短期培訓班等多層次、多種模式辦學,為學生提供了多層次職前和職後教育的機會,對學生就業與升學起了積極作用。
2.加強課程開發建設,建立有特色的課程體系
學校加強課程開發建設,現常設專業有19個。在課程體系與內容改革上,學校根據市場要求與學生自身條件進行了大調整,建立了有一定特色的課程體系,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要求。例如:學校承擔了教育部「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課程的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研究與開發項目——美容美髮與形象設計課題研究,該結題報告經教育部審核後通過並向全國推廣;學校專門編寫了國家規劃教材3本;還承接上海市中職飯店服務與管理等專業教材編寫工作,其中主篇了12本教材,該系列教材是全國商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向全國中職學校相關專業推薦使用的教材。
為促進、鼓勵和規範校本課程與教材建設,學校制定了《上海市商業學校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方案》和《上海市商業學校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實施辦法》,成立了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開發委員會。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實施辦法還明確了校本課程及教材開發的具體程序方法和經費報酬,從而調動了教師開發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的積極性。幾年來,共有48名教師主編或參編了54本教材。
3.因材施教,改革教學管理制度
按照教委《關於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進行學分制試點工作的實施辦法》的要求,學校從2001年開始,進行學分制試行方案的調查、論證,經過一年多的努力,2002年9月《上海市商業學校學分制實施辦法》及配套文件通過了上海市教委職成教處組織的專家論證,已在2002級學生中執行,現在又開辦了學分「銀行」,實現了學生上網跨校選課。考慮到上海市各行業和世博會對外語技能要求將會逐年提高,學校於2002年下半年開始,組織專門人員研究「雙語教學」方案,2003年該方案已獲得了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學校成為上海市中職校中首家進行全面「雙語教學」的學校。這些教學管理改革,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選擇機會,增強了學校辦學競爭力。
4、以ISO9001質量管理為抓手,實現學校內涵發展
2000年,學校通過 IS0 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形成了一整套科學的管理機制,確立了學校的質量方針、目標、及質量管理體系,建立了嚴格的管理程序,學校遵循的是ISO9001∕2000版的P-D-C-A(即策劃—實施—檢查—改進)閉環式系統化管理方式。學校按照「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一流商業學校」辦學質量目標以及「以學生為本,求真、求實、求新、求發展」質量方針的要求,規劃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對糾正教學和服務質量缺陷,預防教學質量事故的發生起了積極作用,學校以ISO9001質量管理為抓手,加快了內涵發展。
5.深化教學改革,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師資隊伍
教師是學校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培養高質量學生和打造品牌學校的關鍵因素。因此,學校必須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爭取到2010年,高級職稱教師分別占教師總量的40%。同時努力培養「雙師型」、「雙語型」教師,圍繞這一目標,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採取了以下措施:
(1)開展「聚焦課堂」系列活動,強化教師業務基本功訓練
教師業務基本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更關係到學校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生存。為此,學校專門成立了以校學術委員為主的聽課督導小組,從2001年起,已連續3年在教師中開展「聚焦課堂」系列活動。2002年又連續兩次舉行「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多媒體教學法比賽」,共有47名青年教師參加比賽,在青年教師中掀起了使用先進教學手段的熱潮。2004年組織教師參加上海市第四屆中職校教學評優活動,學校獲優秀組織獎,5位教師分獲一至三等獎。通過四年「聚焦課堂」系列活動,教師業務基本功普遍有所提高,學校在 2003 年推出了品牌教師評選辦法,根據《品牌教師評選辦法》評選了 3 次,有10位教師成為學校的品牌教師,部分青年教師在活動中脫穎而出。
(2)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學校組織教師參與教學課題研究,堅持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積極培養並引進各門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形成人人重視科研,關注本學科最新研究動態的良好學術風氣。學校鼓勵教師申報國家級、市級和校級教育教學課題,給每個課題組提供了2000元以上的經費。學校教科研成果喜獲豐收:「十五」期間學校的研究課題「用活動搭建學生自我成長的舞台——《成長冊》實驗與研究」獲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深化研究與推廣實驗」課題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學校參與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驗》上海課題組,是該課題在上海的實驗校之一;《新形勢下商業職教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體系的研究》獲曾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立項;《如何在校園網建設中實現良好師生交流功能》課題組,獲得了曾上海市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課題立項; 「中職學生家庭教育科學指導的探索與研究——《當代家長》叢書(中職學段)實驗與研究」獲課題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中高職專業課程銜接問題初探》等多篇論文獲得了市級以上論文評比獎。學校被評為德育先進實驗校,校長張大成同志被評為「百名德育專家」。
(3)採取措施改善和提高師資隊伍質量
首先立足本校實際,對現有師資進行再培訓,學校制定了師資隊伍培訓管理制度,一是要求所有學歷未達標教師參加學歷培訓,並制定了相關的獎懲制度;二是鼓勵教師參加「雙語型」教師培訓,學校組織了初、中級英語口語強化班以及選派教師赴國外參加語言和教學培訓。其次,積極引進資深教師,幾年來,共引進教師53名,其中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教師7名,高級技術職稱教師8名,「雙語型」教師12名,新專業緊缺教師18名(本科學歷或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最後,還聘請100名具有社會實踐經驗和知名的客座教師。現在,學校專任教師中,學歷達標率為100%,其中高級職稱為30.3%(含實習指導教師)、中級職稱60%,雙師型教師比例為70%,「雙師型」教師73名,「雙語型」教師42名。
五、創建品牌,增強學校辦學實力
1、品牌專業的建設
學校下大力氣打造重點品牌專業。學校十分注重飯店服務與管理、商務英語重點專業的建設,在師資建設、課程改革、實訓設備添置等各方面都實行了政策傾斜。學校看準時機,加大了專業建設、改造的力度,針對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對該專業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形成了全新的專業辦學理念,僅實訓、實習設備近三年里共投資達240萬元。在教材建設方面均走在了全國中職校的前列,主編了餐旅教學新系列12本教材,該系列教材是全國商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向全國中職學校相關專業推薦使用教材。選用劍橋商務英語教程為主幹課程,對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起了推動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重點專業建設已初見成效,市場反映強烈,考生報名踴躍。重點品牌專業的建設帶動了學校美容美髮、會計等其他專業的建設發展。
2、品牌骨幹教師的建設
(1)、加強師德建設,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學校認真組織教職工的政治學習,掌握政治理論、教育理論和有關法規,堅持不懈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教書育人的能力和教育管理藝術修養,煅造一支具有優良品行的師資隊伍,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道德基礎。
(2)、穩定隊伍規模,優化師資結構。建立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使學校專任教師數量穩定在150名左右,其中骨幹教師100名左右。優化教師職稱結構,提高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通過在職進修和人才引進等途徑,提高教師的學歷學位層次,到2010年,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的比例爭取達到30%。大力培養「雙師型」、「雙語型」教師,所有專業課教師都要取得相關專業的非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現在雙師型教師佔70%。學校進一步鞏固穩定客座教授隊伍,客座教授規模保持在100名左右,發揮客座教授在學校教學和管理中的作用。
(3)、大力培養各級學科帶頭人隊伍。學校把「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服務理念體現在教學的整個過程當中,不斷提升師德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隊伍建設,同時激勵教師不斷鑽研教學、科研業務,打造品牌學校,持續提升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上海商業學校通過代表學校教學高水準的優秀教師群體─品牌教師評選、鼓勵教師參加校級及市級研究課題等辦法,著力培養國家級和上海市重點專業的學科帶頭人,通過努力,打造一支相當規模的學科帶頭人隊伍,形成學校、市中職系統、全國商科中職系統的梯度型學科帶頭人隊伍。
(4)、深化教師在職培訓,不斷提升教師業務素質。學校設立教師進修培訓獎勵基金,進一步健全教師培養培訓模式,為教師的繼續教育提供財力保障,鞏固鼓勵資深教師帶教新教師的培養方式,建立「一對一」的師徒帶教培養模式,促進新教師儘快成長。堅持並鞏固教師到企業掛職實習制度,提高教師社會實踐能力。 「十一五」期間,所有專業課教師到企業掛職實踐時間不少於6個月。2006年有75名教師參加暑期到企業蹲點教育科研課題調查活動,學校給予提供相應的課題費用。構築人才「小高地」,積極招聘海歸學者,選派骨幹教師出國進修,汲取世界先進職業教育理念,促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近年來,上海市商業學校主打國際化和外語教學品牌特色,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學校目前已有從比利時、瑞士、英國、日本等學成海歸碩士9名,把他們主要安排在中外合作專業,從事語言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的教學,新穎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使他們在短時間內開始嶄露頭角,其教學水平、教學質量可以和外方派遣的教師相提並論,甚至更勝一籌。
3、品牌學生的培養。上海市商業學校堅持「重實踐、重技能」培養的辦學特色,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遵循教學規律,強化常規訓練,做好「每日一練」。常規訓練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側重指導,課外側重訓練。此外,學校廣開第二課堂,對學生加強多方位的技能訓練,讓學生在學好本專業的同時實現「一專多能」、「一本多證」。學校利用中午、下午放學後時間組建了「中英文錄入」、「餐廳客房服務」、「英語口語」、「傳票翻打」等各類訓練班,加強學生多方位的技能訓練,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取得計算機、英語等級證書及各類專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生參加第一屆「星光計劃」職業技能比賽有56人獲獎,第二屆有130人獲獎,在上海市中職學校名列前茅。
學校還特別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每周評選一名「光榮升旗手」,每月評選「每月之星」,每學年評選「優秀學生」,以點帶面,總體提高。多年來,上海市商業學校堅持「重實踐、重技能」培養的辦學特色,立足於培養技能性人才,學生在學校里不僅學到了一定的理論知識,而且具備了相當的職業素養和較強的上崗能力,倍受用人單位歡迎。
六、中外交流,打造外語特色學校
1、積極探索中外交流合作辦學。上海市商業學校於2000年與澳大利亞TAFE西南悉尼學院、加拿大NIAGARA學院密切合作聯合辦班,移植相關院校的課程,採用原版教材和全英語教學,部分課程由外方派遣資深教師任教,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商務專業英語特色的外語教學,為上海市各商務、商貿類中外企業輸送了許多應用操作型的合格人才;還與國外同類型專業學校建立友好協作關係,目前已經實現與韓國娜德麗美容美髮學校、國際標榜蒙妮坦學校等的合作,開辦了中韓美容美髮班,開設了國際考證項目技能課程,有30位學員參加了培訓和考證。
學生完成三年的學習後,考試合格者可同時獲得上海市商業學校的畢業文憑和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有關學院的相關證書。這些專業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外語能力和專業知識,並擁有同澳大利亞等國本土學生相同的證書,是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的首選人才。
2、加強外語教學,教學質量高。面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和專業化,多年來學校堅持以英語為主,日語、韓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多語種的外語教學。學校緊跟市場的需求,自2000年來,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和商務日語專業;還開設了中外合作的商務英語專業(國際市場營銷方向)。學校對非英語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都實行雙語教學,由於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新穎的教學方法,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提高很快。中外合作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國際專業證書獲證率為90%,普通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劍橋國際商務英語證書的獲證率為90%。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市通用英語初級證書的獲證率為95%。在市第一屆和第二屆星光計劃職業技能比賽中英語專業的學生表現突出,榮獲多項第一第二和第三名。中外合作班的王憲同學獲得了全國斯諾杯口語比賽中學組特等獎。全國ACT口語大賽中外語部的同學們也獲得了一金二銀三銅的好成績。
3、 學校外語教學師資力量雄厚。有一支非常年輕的非常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有各語種外語教師60名,60%為具備各專業職稱的中高級教師,80%的教師具備雙語教學的能力。近幾年來有9位留學英國、加拿大、日本及瑞士的研究生加入了教師隊伍。經常聘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資深的外籍教師常駐學校進行常規教學,在課餘時間為學生輔導英語小品,深受學生的歡迎。
七、建議與思考
1、要轉變觀念。學校一定要高度重視轉變觀念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性,深入幹部群眾、師生廣泛宣傳學習職業教育的新政策、新理念,為職教的發展的營造良好氛圍,特別是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才能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如上海市交通學校領導和教師及時更新觀念,使學校的校企合作和實訓中心得到大發展。
2.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堅持科學發展觀,體現「大職教」思想,中職教育要做到五個協調發展:勞動就業和人力資源開發協調發展;教育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協調發展;職業教育與其他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協調發展;職前和職後教育的協調發展。如上海市臨港科技學校、上海市石化工業學校能「以學生為本」,以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為重點,以掌握基本就業技能為基礎,為學生搭建成才就業可持續發展的舞台,
3.整合拓展規模發展。在整合上爭取四個突破:①在行業部門配合,在職教的管理體制和協調機構上有突破;②資源整合,在職教結構調整和資源配置使用上有突破;③產教結合,在辦學和培養模式上有突破;④綜合改革,通過教育領域或培訓體系的整體改革推進職業教育有新的突破。
4.內涵建設特色發展。質量要加強五個方面的建設:一是品牌學校的建設,多出「精品」,重點建設好3~5個規模較大、實力較強、涵蓋重點行業、發揮示範作用的省部級以上示範性專業;二是專業建設。中職專業結構要注重與現代服務業市場需求相匹配,要創建具有上海特點的品牌專業,重點建設飯店服務與管理、美容美髮等5個以上現代化標誌性專業;三是實訓基地建設。努力爭取行業和企業的支持,重點建設約3個具有示範性、開放性、實用性的實習實訓基地;四是師資隊伍建設。要實現專業課教師70%以上達到「雙師型」、「雙語型」教師的目標。改變「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專業化培養路徑,加強教師的行業背景、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五是課程教材建設。構建體現「能力本位」的課程和教材體系,探索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合一的培養模式,採取綜合彈性課程學制,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5.改革創新發展。改革和創新是形成學校特色發展的唯一出路。一是觀念創新,應該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看作是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二是教育體系完善創新,探索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互認和互換、職前學歷教育和職後繼續教育的聯繫和延伸、終身教育和職業教育對接。三是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創新,隨著產業發展的要求,職教結構必須相應調整,學校布局要調整、層次結構有變化、專業結構要更新。四是體制和制度創新,改革投融資體制、建立新型管理體制、辦學體制創新、建立產教結合的長效機制、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實施彈性學制和學分制、改革招生制度、改革評價制度。
6、對內搞活,對外開放。要繼續加強跟國內兄弟學校聯合辦學,拓展國內市場。同時,也要積极參与國際教育市場競爭,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如資金、設備、理念、職業資格證書、課程、教材、師資等,實現跨越式發展;鼓勵具有比較優勢的專業領域招收境外留學生或赴境外學習,積极參与國際教育競爭;打開職業教育境外就業的市場,提高技術技能勞務輸出的能力,從而走向現代化,國際化。
1、上海市商業學校「十一五」發展規劃(2006年-2010年)
2、上海市商業學校課程教材改革實施方案
3、上海市商業學校「十一五」師資建設規劃
4、上海市商業學校教師師德規範
創新中謀發展 和諧中爭一流
——上海市南湖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調查報告
廣西校長培訓班玉李雁 徐建英
【摘要】:上海南湖職業學校從重組到如今,七年改革成績顯著,學校已成為國家級重點學校、上海市標誌性學校,現正在向國家級示範性學校發展。在學校發展過程中,學校充分藉助教代會這一平台,充分發揚民主,發揮全體代表的積極性,在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 校教代會 教育教學改革 創新 品牌 成績顯著
上海市南湖職業學校張雲生校長2005年被評為中國職業教育傑出校長,這是我們廣西壯族自治區一行十人到上海市掛職培訓前通過上網得知的,而我們兩位女校長有幸被安排在南湖職校學習,親自在張雲生導師的指導下學習和工作真可謂是幸運之星。我們懷著敬仰和好奇的心情踏進了這所花園式的學校——上海市南湖職業學校,我們稱她為上海的綠寶石。置身校園,你會被參天的大樹、茵茵的草坪、盛開的鮮花、蔥鬱的藤蔓所吸引,那掩映在水杉樹叢的塑膠運動場紅綠相稱分外耀眼,現代化的體育館坐落在學校中央,十分氣派。
上海市南湖職業學校是一所高起點、高標準、高規格的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校,上海市現代化標誌性學校,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學校佔地面積115畝,綠化面積佔40%,被評為上海花園式學校。校舍分別由教學樓、計算機樓、行政樓、圖書樓、技能實訓樓、體育運動場、會議中心和學生公寓等組成。學校擁有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實訓設施:裝備有12個計算機房、4個語音室、100座學生電子閱覽室、國際標準的體育館、全套的攝錄像系統和監控系統、完整的校園網和多媒體教學系統等;擁有模擬銀行、世界流通貨幣教學展示室、模擬導遊室、烹飪、物流、網路管理等設施完備的實訓室。
學校現有教師149人,其中中、高級教師佔90%以上;在校生達3600人。學校設置的專業以金融、旅遊、商貿、計算機等為代表,其中金融專業為上海市重點專業,國際商務、現代物流、郵輪服務與管理、動漫製作與設計等為熱門專業。
初到學校我們以為南湖職校有如此深厚的積奠,至少也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但當我們聽了張校長的介紹後我們吃了一驚,南湖職校從建校到現在只有短短的七年時間,我們驚訝是什麼力量、是什麼理念、又是什麼樣的管理讓學校一躍成為國重、成為標誌、成為品牌學校呢?
我們發現南湖職校七年來除了有一流的設施、一流的人才外,最為重要和關鍵的是第一:他們有一個團結、奮進、敢於創新、勇於開拓的領導班子:他們正是中國職業教育傑出校長、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張雲生,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虹口區十佳青年校長書記盧秀蘭,實幹、經驗豐富的吳洪健副校長。三個人的領導班子,是各顯特色的管理和方式,有各具優勢的工作能力,使南湖職校七年上了三個新台階:台階一,成為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台階二,成為上海市十所現代化標誌性職業學校之一。台階三,成為上海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第二:學校三屆教代會主題鮮明,始終圍繞教育教學改革的內容召開大會,充分發揚民主,依靠教職員工議發展、論改革、創品牌、展未來。我們對南湖職校三年來召開的三屆教代會的其中幾次代表會議進行了解,我們認為這是促使該校飛速發展的重要而又最直接的原因。下面從三方面就南湖職校教代會鑄就一流的職業教育品牌談幾點體會。
一、樹理念、創品牌,南湖邁上新台階
上海南湖職業學校從其建校開始,在國家級傑出校長張雲生的引領下向著品牌學校的方向在不斷發展,在最短的時間裡成為上海的品牌學校。這得益於這幾年南湖職校辦學理念的樹立和深入人心,得益於學校每年二次教代會的召開,並把這些理念灌輸給各位代表,輻射給全體教職工。
當我們步入南湖學校的大門,行政辦公大樓頂樓赫然醒目的八個大字就印入眼帘「創業創新,追求一流」,這就是南湖精神,就是南湖人的夢想。在夢想的實現中南湖又誕生出了南湖的辦學思路、培養目標和管理模式。辦學思路:發展、特色、改革。培養目標:文化合格、技能過硬、素質良好。管理模式:一個目標、二級管理、多種特色。張校長在教代會工作報告中是這樣來說明品牌的:在校學生的規模達到一定的數字,專業設置適合市場,具有吸引力,家長對學校工作有相當的滿意度,用人單位對實習生的接收和錄用是首選或較滿意;各類競賽的業績是領先且穩定、全面;校風是健康、有序、向上,教師大部分是能管會教有水平並出業績、小部分是稱職並負責任,沒有不合格;教學模式是工學結合,因材施教,幹部是懂專業、有威信、有能力,有效率,學校是人均總收入水平有明顯增長;畢業生的質量絕大部分是優秀、合格,不合格的不進市場。總之品牌職校的軟硬體是基本一流,學校在市場經濟中擁有競爭力和生命力。
清晰透徹的分析,始終不渝的落實,南湖職校終於取得了驚人的成績。2000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01年被評為上海市語言文字先進集體,2002年被評為上海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2年被評為上海市科技事業單位檔案國家級二級先進,2003年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2003年被評為上海市青保先進集體,2005年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集體,2005年被評為上海市中小學行為規範校,2005年被評為上海市教育系統德育工作先進集體,2005年學校團委派被評為上海市五四特色團組織,2005年被評為上海市第六屆教育科研工作先進集體,2006年被評為上海市體育工作優秀學校,2006年被評為第三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先進集體,2006年被評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用張校長的話說是一年一個新台階,小步走,不停步,學校就會發展,就會成為更高層次的品牌學校。
二、論創新、抓重點,聚焦技能創特色
在南湖職校,這幾年領導想得最多、教師議的最多的就是教育教學改革,就是創新,.這一點從教代會校長的主題報告和通過的決議案就可得到有力的驗證。近幾年,南湖職校教代會先後審議並表決通過了的校長主題報告及教職工規章主要有:《轉變觀念,推進改革,構建就業教育的新模式》、《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遵循職教規律,譜寫南湖輝煌》、《南湖職校章程》、《關於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補充意見》、《走內涵發展之路,建南湖品牌職校》以及《樹立為學生提供教育服務的理念》,等等,始終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圍繞教學改革而議事。
特別是近兩年來他們以我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方針為標誌,以教育部下發「關於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為轉折點,根據上海市教委制定的「上海市中等職業教育深化課程教材改革行動計劃」的要求,作為上海市職業學校課程教材改革實驗校,按照市教職工委「出經驗、出思路、出成果」指示,充分吸納上海市專業教學標準成果,突破傳統思維的局限,大刀闊斧地對本校四大類、15個專業或專業方向的課程教材建設情況進行了重新審視,學校對課程的領導力和執行力進一步加強。經過廣泛討論與充分論證,提出了學校課程教材建設內涵發展的新框架,這就是:一種觀念:以學生為本轉為以准職業人為本。兩條底線:品質不合格和技能不合格的學生,學校不能推薦就業,不能讓不合格的學生流入社會。一定要做到進校家長放心,出校用人單位滿意。三種課程:大眾化課程、補差課程和提高課程。努力做到「 有教無類」,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南湖都能學有所獲,為自己今後的職業發展打好基礎。五項技能:專業技能、解決問題技能、交流溝通技能、合作技能和倫理審美技能。南湖職校的所有課程都應在學生的這五項技能培養上聚焦,併產生明顯的效能、價值和特色。南湖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請看他們的特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專業特色:他們認為決定職業學校生命力的第一要素就是專業,學校的金融專業是市重點專業,也是學校的品牌專業,20多年來經久不衰,專業的內容隨著行業的發展而同步變化。現有的十四個小專業,三分之二是近幾年新開設的,做到和市場相適應,和社會對接而不錯位。近年來學校投資700萬元新建物流和網路實訓室,更新模擬銀行和計算機房以及市國際商務開放實訓中心。
質量特色:學校把決定職業學校競爭的第一要素定格在質量,認為畢業生是質量的載體,畢業生質量的高低決定就業率和就業覆蓋面。現在職校生進校時的基礎低,社會用人的標準較高,因此這個從低到高的過程就是我們提高質量的空間,任務確實是非常的艱巨,學校緊緊抓住學生綜合素質和技能訓練兩個環節下功夫,通過德育主渠道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在畢業至就業,學校至社會過渡期的適應能力;對學生的準確定位決定了對學生的崗位技能必然長抓不懈,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於2003年市「未來建設者」中職學生技能比賽中,學校參加金融、旅遊類七個項目比賽,分別獲得八個團體和個人第一名。在2005年市「星光計劃」中職學生技能比賽中,學校參加51個項目比賽,分別獲得18個全能和47個單項一等獎共178個獎項,兩次大賽的優秀選手被銀行和飯店搶著錄用。工商銀行的有關領導說:每年招收的中專生使用下來,還是南湖職校的最好;上海銀行的有關領導說:每年招收中專生,首選的就是南湖職校。在當今供大於求的人才市場競爭中,質量就是競爭力,質量決定市場。
就業特色:南湖畢業生的就業推薦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金融專業學生開始進入法國巴黎、渣打等外資銀行,郵輪管理與服務專業已經開闢海外勞務輸出的通道,學校有140多家固定聯辦單位,按照人才超市的模式常年向用人單位輸送急需又合格的畢業生,基本形成學校圍繞市場轉的培養和運行機制。畢業生呈現典型多、層次高、覆蓋廣的特點。
社會培訓特色:學校這兩年隨著社會培訓事業迅速發展,培訓人數逐年遞增,培訓項目從計算機操作員等3個增加到物流員等8個,培訓層次從初級到中級,培訓資質從C級到B級,學校的鑒定站所2004年鑒定考試6、4萬人次,2005年達15萬人次,學校已經沒有雙休日,鑒定所工作2004年獲市一等獎,2005年獲市特等獎。
三、講民主、建規章,譜寫南湖新輝煌
南湖職校的教代會開的規範,群眾參與面廣,民主氣氛濃厚,氣氛認真中顯詼諧、緊張中有活躍。我們有機會參加了他們今年11月9日至12日舉行的三屆三次教代會,親自感受到幹部和群眾之間、教師與職工之間融洽的和睦關係,全體代表們對學校前途的關切和希望。他們每一個人的發言有理論深度又有實際例子,水平之高是我們兩位參加過本校多次教代會所從沒見到過的。
教代會勾畫出學校發展的的藍圖,凝聚了大家的智慧,記載了奮鬥的歷程。學校從2000年12月1日第一屆一次教代會,到今年年底召開的第三屆三次教代會,七年中召開了共三屆15次教代會,制定了40多個規章制度,這在我們廣西中職校中也是少有的。每一次教代會,張雲生校長都親自寫並作學校工作報告,報告始終按照學校既定方針而寫,全體代表按照校長的工作報告而議,學校教職工按照教代會的決定而行,使全校工作中心突出、思想統一、步調一致、效率極高。
現在的南湖職業學校正在為實現2005年第二屆四次教代會制定的《南湖職業學校(2005——2010)發展規劃綱要》而努力。既在這次教代會上與會代表又通過了一個更長遠、更賦有挑戰性的目標:以優良的業績,站在上海職業教育的前列,高標準、嚴要求,爭取獲教育部(國家級)的榮譽稱號。為此在今年年初的三屆一次教代會上張校長的題為《為成為全國中職示範校而努力奮鬥》的報告,無疑成為了全體教職工為爭取全國中職示範校的助推器。現在上海南湖職業學校的全體教職工,正在向著國家級中職示範學校而奮鬥。南湖職校的全體教職工,只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你們的目標就一定會實現。我們在此也祝願南湖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為使南湖職校的工作今後開展的更加順利,藉此提兩點建議以供參考。
第一:加大學校對外的宣傳力度。校園網路是宣傳的重要方式,在花園式的校園裡還有一些公共場所,人們經常出入的地方,都可以作為宣傳的平台,及時張貼校內和校外的科技和新聞 ,也可以將可部門的新人新事、教育教學的成績和活動進行宣傳。還應向區內、區外、甚至向省外,特別是西部地區進行宣傳,提高學校知名度,增加省外學生來校讀書的人數,擴大學校的生源。
第二:加強學校內部經常性的橫向和縱向的交流和聯繫,學校儘可能多的為部門間搭建交流、交談的平台,促進學校更好、更快的發展。
轉眼我們的學習就要結束了,回顧三個月來上海南湖職校給予我們的知識、觀念、思維方式、關懷……太多太多,一時無法用簡單的文字來表達,但我們還是要借這塊方寸之地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謝謝我們的導師張雲校長,是他引領我們找准了中國職教的方向,感謝南湖職校的各個部門,給我們提供工作、學習、生活上的便利。當然還要感謝我們的班主任王有道老師和張老師,經常帶領我們在陌生的城際間穿梭,使我們很快的熟悉了這一國際大都市,了解到上海市超前的職業教育。最後, 祝我們在上海的朋友們今後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學校發展。
中職藥劑專業兩種課程體系的對比與反思
首席導師:陸國民 導師:徐學泉
廣西藥科學校 周小雅
【摘要】:筆者對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構建的藥劑專業兩個課程體系進行回顧、對比和反思,以分析和探討職業學校建立專業標準,保證服務質量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藥劑專業 建構主義 專業標準
課程是學校的產品,也是學校實施教學服務的載體。構建適合目標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並有效地組織實施,既是學校的教學理念與教學質量的綜合體現,也是學校再造教學業務流程,建立競爭優勢,樹立品牌形象的重要舉措。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中職藥劑專業面臨兩個普遍性問題,一是生源質量的下降,二是就業崗位的轉移。藥劑專業原為培養醫院藥劑科各崗位專業技術人才而設,以《藥物分析》、《藥劑學》、《藥理學》為主幹課程,學生以高中畢業為起點。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招收初中畢業生,學生的學習能力降低而學習動力嚴重不足;就業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導致大學生與中專生共同競爭醫院藥學專業各崗位,中專生明顯處於劣勢,迫使藥劑專業中專畢業生大量向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一線崗位流動。為此教育部、衛生部於2001年頒布了新的《藥劑專業教學指導方案》,使原有的藥劑專業加設了製劑生產與藥品經營兩個專門化方向。但課程的構建仍然是學科體系模式,教學內容過於寬泛而缺乏目標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的指向性與針對性。解決畢業生的能力與目標崗位任務要求的適配性,就成為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對此,各學校採取的應對策略是不同的。
廣西藥科學校與上海醫藥學校都是依託醫藥行業開設藥品類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在生源質量、專業設置、服務範圍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兩個學校的歷史背景、市場環境與資源優勢不同。在各種市場因素作用下,為了生存和發展,兩個學校都選擇了「重構課程體系,建立專業標準」的課改策略,以期通過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課程結構、課程功能與實施標準等形式,為評價學校教學質量提供依據,也為構建專業服務品牌提供保障。在此,筆者試對兩個學校建立的藥劑專業課程體系予以回顧、對比和反思,與同道探討職業教育服務質量標準與質量保障的相關問題。
一、過程的回顧與工作結果的對比
1.回顧:上海醫藥學校運用實踐導向的課程開發模式,再建課程體系的基本工作流程是「企業專家提出工作項目、工作任務→制定藥劑專業職業能力分析表(DACUM表)→確定專業技術課程→確立教學內容→建立課程標準→形成課程體系」。在工作過程中,主要採用了頭腦風暴法,對目標崗位人才素質的要求進行分析,按工作項目、工作任務、職業能力組合,開發了共有六十多個項目模塊的藥劑職業能力分析表。根據職業能力的同質性將藥劑專業劃分為製劑工藝、藥品營銷、藥學服務三個專門化方向,開發了固體製劑技術等十三門專業技術課程,以及醫藥倉儲技術等五門專業基礎課程。以項目模塊組合的方式,以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為線索,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個層級建立課程標準。廣西科學校採用了集群模塊結合式,再建課程體系的基本工作流程是「分析藥劑專業歷史沿革→確立差異化與細分化專業建設目標→分析藥品行業價值鏈→定位藥劑專業目標市場→分析目標顧客需求→制定職業能力分析表→確定教學標準→建構課程體系」。工作過程中主要運用價值分析的方法,以企業、學生的服務者的身份立場,對目標崗位的任務進行調查與分析,以此定位中等藥劑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素質標準。也開發了具有六十多個模塊的藥劑職業能力分析表。將藥劑專業劃分為製劑工藝與藥品營銷二個專門化方向,同樣開發出《製劑工藝與技術》等八門專業技術課程及《藥學基礎》等六門專業基礎課程。以項目模塊組合方式,以工作及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為線索,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建立課程標準,由醫藥科技出版社分開出版發行了十門課程的配套教材。
2.對比:兩個學校對同一個專業進行了課程體系再建工作,工作結果是基本一致的:一是藥劑專業覆蓋的職業崗位總體數量上一致;二是職業分析結果一致,均開發出六十多個項目模塊的DACUM表;三是開發整合的教學模塊基本一致;四是再建的課程體系中課程的名稱與課程功能地位基本一致;五是專業技術課程的教學實施模式基本一致,均採用項目導向教學法實施各模塊課程,校本教材的結構、內容均具有相似性。主要的區別點在於:①框架結構與專業的覆蓋面不同。廣西藥科學校僅細分出藥品營銷與製藥工藝兩個專門化方向,主要是考慮藥劑專業畢業生的目標崗位—醫院藥房與社會藥房的工作業務並沒有本質的區別;而上海醫藥學校則把藥劑專業分為藥學服務、製劑工藝、藥品營銷三個專門化方向,主要考慮的是上海地區歷史上形成的醫、葯二大行業在市場上領域的分工。②課程內容的差異。命名相同的課程在結構地位、功能標準的要求不同。例如兩個學校都設置《藥學基礎》課,但廣西藥科學校的《藥學基礎》課在內容設置上整合的是「健康與疾病」、「行業、職業與專業」、「藥學基本常識」、「藥品質量基礎知識」等內容,在結構地位上針對初中生的生活經驗不足,專業、職業意向還不明確的問題,是與《醫學基礎》、《藥品商品學基礎》、《製劑工藝與技術》等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術課程形成介面,定位於「領進門、帶一程」的專業啟蒙性課程,專業知識的整合度較大。而上海醫藥學校的《藥學基礎》課程則主要是《藥理學基礎》的內容,專業知識的整合度相對較小。《醫學基礎》課程也呈現同樣的差異特點。③構建實施新課程基礎條件的進程有差別。這種差別表現在二個方面:一是實施新課程必需設施、設備、教材等「硬體」的配備進程;二是教師識別與執行新課程的必需的的觀念轉變、技能培訓等「軟體」建設進程。上海醫藥學校建立了製藥與檢驗的兩個開放性實訓基地,為專業技術課程的實施建立了必要的硬體基礎,保障了專業技術課程的順利實施;而廣西藥科學校在配備必要的硬體設施的同時,已經公開出版了配套的教材,為教師實施新課程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且廣西藥科學校為實施新課程進行了大量的教師校本培訓,旨在轉變老師的教學觀念與提高教師教學技能,並建立了與實施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師評價體系。④新的專業標準指標體系的不同。上海醫藥學校是以「了解、掌握、熟悉」描述知識的認知層次,以「會做」為技能標準建立課程標準,以實踐為導向開發專業技術課程,強調具體崗位的工作任務完成過程,對專業技術課程有顯著的規範與指導作用。而廣西藥科學校則借鑒、移植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究成果,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構建課程標準體系,在「過程與方法」維度上不僅強調工作任務的完成過程,也強調學生的學習任務的完成過程,不僅對專業技術課程有規範的指導意義,也適用於規範和指導專業基礎課程與公共文化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
二、分析與反思
1.共同點的分析:長期以來,學校以人才的加工製造者自居,以規模化的「生產」方式來實施教學。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態下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現代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我國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必將導致人才類型與規格標準的多樣化。「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已經成為社會發展對職業學校教學服務業務的基本要求。而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人才市場膨脹而呈現「供」大於「求」的市場特徵。這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必然導致中職學校市場競爭加劇,生源下降是中職學校無法迴避的嚴峻問題。
廣西藥科學校和上海醫藥學校都充分地認識到人才市場的變化對職業學校的影響,以服務學生、服務企業、培養目標崗位適配性人才為理念,依託了各自的行業背景與專業優勢,立足於為藥品行業培養中等技能型人才。兩個學校在沒有任何溝通的情況下,採用不同的建構模式建立了相同的課程體系,主要原因是兩個學校的服務者的角色定位、目標市場、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以及生源質量等到方面均相同。由於課程改革的動因相同、課程改革的理念與課程改革的目標一致,所以課程改革的結果一致。
2.差異性對比:兩個學校構建藥劑專業課程體系的差異性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專門化方向的劃分不同,二是專業基礎課程的建構形式不同,三是構建的課程標準指標體系不同。
筆者認為:職業學校的課程改革,是職業學校對現有專業進行重新設計與改造的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呼喚職業學校再造教學業務流程。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學校教學業務流程必然以「價值選擇-價值提供-價值溝通」[1]的過程模式運行。受到地域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各個學校的價值選擇、定位、工作過程、工作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必然存在差異。廣西藥科學校缺乏區位、人才的優勢,只能依靠學校內部的力量,以改革課堂教學為切入點,運用價值分析的方法分析客戶需求,幫助學校準確地識別目標顧客的需要並確定課程改革的方向與目標。構建課程體系考慮了目標崗位的需求與學生學情的差異,以縮短學生素質與目標崗位能力需求為目的,設計、整合項目模塊以形成課程。這種課程設計的理念決定了課程實施的評價標準必然以「學生素質向目標崗位需求方向獲得提升」為指導思想,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構建,同時也定位了專業基礎課程的項目、數量及實施方法。而上海醫藥學校則依託其區位、人才的兩大優勢,直接組織目標客戶提出項目任務與人才需求,以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為線索設計課程。倡導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導入新知識與新技能,最終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與態度達到目標崗位的需要。
由此可見,兩個學校構建的藥劑專業課程體系並無本質的區別。在具體課程設置上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兩個學校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選擇構建課程的模式、理論依據、技術以及方法路途的不同,最終導致對課程運行結果的評價模式也產生差異。
三、討論
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不難看到:因為開發的總的職業分析表是相同的,所以兩個學校以此為依據建立的藥劑專業標準,在「教什麼」的目標指向上沒有差異。兩個體系的構建在人才規格標準的定位上都考慮了中級工與高級工的銜接問題,並予以區分,所以「教到什麼程度」的質量層級設計上也沒有區別。但通過兩個學校在新課程的實施環節的調查與對比,不難發現,同樣的科目、同樣的學生由不同的老師實施教學,所產生的效果卻大相徑庭。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探討標準的二個層面:
1.標準的可識別性
職業教育的實踐已經證明,以「讓學生獲得進行***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並形成嚴格遵守***的態度」等類似的方式描述課程標準是籠統的、難以量化的[2]。以「了解、熟悉、掌握」三級指標建立的課程標準,在標準層次的深度描述上是模糊的,卻是教師習慣接受的。這種習慣性的思維定勢形成了教師識別新標準、執行新標準的障礙。大量的教學實踐也證明,以信息傳遞為主要特徵的講授法教學對學習動機不明、動力不足的中職學生是無效的。學生厭學,老師難以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的激勵,心理壓力越來越大,並滋生厭教情緒的現象,在中職學校教師隊伍中普遍存在。因此,課程體系要為教學流程中的「價值溝通」環節提供必要的保障。
筆者認為:「能力」是人的心智能力、肢體能力與情感態度三個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心智能力是知識(經驗)、過程與方法技巧的綜合體現。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人的能力獲得提升,職業教育不過是使這種能力更具專向性,更符合某一職業崗位任務的要求,更能保證該崗位任務的完成,並為崗位任務的完成質量提供保障。能力的內涵是構建課程標準指標體系框架的基礎。課程體系不僅要對教學實施的廣度予以定位,也要對教學實施的深度予以定位;不僅要對教學過程有規範作用,更應對教學過程有指導作用。因此,專業標準的指標體系應能有效地傳遞三個方面的信息:課程所具有的功能,即通過學習該課程,學習者可以獲得什麼能力;如何判斷學習者獲得了這種利益,即通過何種方式或途徑評判這種利益;作為課程的實施者,老師需要通過哪些技術路徑以保障學習者在學習結束後確實獲得了這種利益。滿足這三個方面的要求,課程標準的指標體系就只是表述問題而不再有原則性的爭議。
2.標準的可執行性
標準的執行層面上,人們往往過多地關注執行的硬體條件而相對忽視執行者――人的意識與能力對執行結果的影響。這種認識的偏差導致在構建專業標準時,比較重視實訓基地的建設,卻對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不足。孰不知教師的教學觀念、服務意識、教學技能、實踐經驗才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
標準的特性表現為指標評價要求的「剛性」和實現目標要求過程的「柔性」,專業標準也不例外。標準所蘊含的相關信息是需要有效地傳遞和執行的,建立專業標準和執行專業標準是保證標準有效性的兩個關鍵性環節。這兩個環節都應由教師參與、完成的,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工作智慧與方法技巧的集中體現。教師需要依據專業標準確定的培養目標與規格要求對課程標準進行細分,並在此基礎上設計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與方法,任何一個環節的偏差都可能影響標準的執行效果。
兩個學校在教學實施環節上的差異,課堂上「教」與「學」的氛圍不同,緣於兩個學校工作程序和工作進度的差異。廣西藥科學校以課堂教學改革為課程改革的起點構建課程體系,再轉入課堂實施,是從微觀到宏觀再到微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成為課程改革的主體,使課程改革的成果以較快的速度進入課堂,並在教學實踐中得以改進和提高。而上海醫藥學校以目標市場需求為起點構建課程體系,專家成為課程改革的主體,即使工作中有老師的參與,但工作中處於被指導的地位,難以獲得教學改革的直接經驗,所以難於突破課程改革成果進入課堂的技術障礙。
由此可見,課程改革應該是「草根行動」,沒有教師教學服務觀念的轉變,沒有教師創新教學過程的探索和變革,沒有教師為滿足「顧客」需求所付出的努力,則無論如何建立標準,任何學校的教學質量、品牌形象都會成為空中樓閣。
四、總結
1.統一標準的必要性
如果說專業是學校提供教育服務的產品,那麼把這種產品設計成什麼樣式,是學校依據對自身的資源與所處市場環境的分析而做出的抉擇。其功能價值在不同的學校間並沒有可比性。然而,從教育服務的層面與市場的層面來看,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有其自身特定的運行規律和必需的運行條件。正如「電腦」作為一種特定產品的代名詞,我們不能把主機箱和顯示屏稱為為電腦一樣。目前中職藥劑專業還沒有統一的標準,人才市場的變化促使學校對服務的目標市場作出抉擇。但不同學校的實施策略有很大差異,導致了同一專業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標準的不一致。形成了學校與企業、學校與學生及其家長溝通專業價值的障礙。所以制定統一的藥劑專業標準也是規範職業教育服務市場的現實需要。
2.統一標準的可行性
在全國範圍內統一某個專業的標準,主要障礙在於教育服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一是不同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一致,從而導致在不同的地區,即使是同一產業,同樣的職業崗位,也有人才規格需求的差異;二是目前不同學校之間,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之間的競爭還僅處於局部區域、小範圍的競爭,企業對人才的選擇除了受到時、空因素的影響外,還會受到人才評價標準的可識別性等因素的制約;三是專業標準在價值溝通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價值是通過人才的職業素養顯現的,而教育服務與一般性服務的區別點在於教育服務為提高質量所作的各種努力卻難以在短期內呈現。因此,由於各地學校現有的辦學條件不一致,在全國範圍內統一專業標準的可行性還有待商榷。而上海醫藥學校與廣西藥科學校分別代表東、西部地區,從不同的技術路徑開發、重建了藥劑專業課程體系,兩個體系的儘管存在一些差異,但並沒有原則的區別,因而在探索統一藥劑專業乃至其他專業的標準方面,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3.標準的可執行性
兩個學校的基礎條件各不相同,在沒有任何溝通的情況下構建的專業標準表現出高度的一致性。但由於各自的技術路徑不同,導致執行新標準的技術障礙不同。可見課程構建的模式並不重要,目標市場與人才培養規格的準確定位才是制定標準的重要依據。而教師是標準的設計者,也是標準的執行者,沒有教師理念的更新,沒有教師在教學環節的創造性勞動,沒有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績效所作的努力,任何標準都沒有意義。打造一支理念新、能力強、作風硬的師資隊伍,才是保障教學質量,創設教育服務品牌的關鍵。
[1]吳世經.市場營銷學[M].重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173
[2]石偉平.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1
標杆就是這樣樹起來的
——上海醫藥學校發展戰略的調查與分析
【摘要】:筆者根據在上海醫藥學校掛職二個多月的調查與學習,分析上海醫藥學校成為中職標杆學校的原因。
【關鍵詞】:標杆管理 調查報告
今年9月,受廣西教育廳的派遣,我們一行十人在組長趙善斌的帶領下,分赴到上海七個優秀中職學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掛職學習。在上海醫藥學校陸國民校長和徐學泉副校長的領導和指導下,根據在原校實際工作的職責範圍,我作為校長助理分別到教學運行部、藥學部、營銷部、基礎部等部門見習。通過參加校長辦公會、教學運行例會、聽課以及與各部、室的老師、學生進行訪談的方式參與了學校的多項活動,我深刻地感受到上海醫藥學校以組織結構的創新作為切入點,以項目活動為載體整合學校內、外部資源,創設中職學校品牌的組織戰略思想。
我認為上海醫藥學校之所以成為品牌學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借鑒的經驗:
一、領導班子理念新,組織精幹,有明確的戰略目標
學校以「未來決定現在」為理念定位學校的發展戰略,並改革內部機構,為實現戰略目標的提供保障。對上海醫藥學校的發展戰略,我有感於以下三點:
1.「三個跳出」的視角定位佔據了市場分析的制高點,保證制定發展戰略過程中的高視角與高起點。
跳出學校看學校;跳出職教看職教;跳出行業看行業。提示的是研究戰術時,要有一個客觀、科學的視角,決策前必需對決策可能產生的結果予以科學的預測,倡導的是一種科學的工作態度。常人說「旁觀者清」,「三個跳出」就是要我們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立一面鏡子,認真、客觀、細緻而謹慎地審視自己,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只有客觀而公正地評價,得出的結果才是可靠的、科學的,才能為決策的成功奠定基礎。重未來,不重過去;重機會,不重問題;選擇自己的方向,不追隨別人的腳印;目標遠大,求非常的挑戰和表現,不求安全和易做。
2.「四個原則」確定了構建組織形態的基本原則。
重未來不重過去,提示的是在市場競爭中,學校發展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即使過去我們做得不錯,也依然無法擺脫市場競爭的危機,我們有必要對我們現在的市場環境進行再分析和再評價。重機會不重問題,提示我們儘管資源是制約質量的關鍵性因素之一,但如果喪失了機會,我們的任何決策都沒有意義,所以我們不僅要重視機會,而且還要不遺餘力地尋找和創造機會。選擇自己正確的方向,不跟隨別人的腳步,這是市場競爭的基本原則,我們要做的是分析對手的優勢與劣勢,從而找准自己的工作重點,以特色為核心競爭力才是最有效的競爭。求非常挑戰不求安全易做,提示的是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可見上海醫藥學校是一個進攻型而不是防守型的組織。從戰略意義來看,進攻是最有效的防守。
3.明確的工作重點與「抓手」。
為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學校重點抓了二個方面的工作:(1)以暢通的出口和充盈的入口帶動學校的快速發展。就業問題和生源問題是學校經營過程中最不可控,卻對學校的生存與發展有決定性影響的關鍵性因素。顯然上海醫藥學校服務的是與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醫藥行業,是只有行業內涵的提升與業務的拓展,不會隨社會的發展而消亡的「朝陽」產業,有足夠的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和前景,因此有顯明的行業優勢。學校只要做到培養的人才具有適配性,則「出口」沒有問題。生源就成為決定競爭成敗的關鍵。上海醫藥學校依託自己三年課改工作積累所創造的優勢,採用校-校合作辦學的模式,將其服務的項目與服務的標準不斷「複製」,有效地開發了生源市場,形成了新的競爭優勢。(2)實訓中心建設。醫藥行業的工作業務特點就是技能性強而設備配置要求極高。實訓中心的建設既是教學質量保障條件,也是學校構建市場進入屏障,形成競爭優勢的有效策略。因此學校以實訓中心建設為抓手,制定了「理念上超前於企業,設備上同步於企業、標準上接軌企業,技能上適配於企業」的建設目標。顯然學校要有通暢的出口,必須保證「產品」與企業的「需求」匹配,所以後面三點很容易理解,很多學校也都在做類似的工作。但上海醫藥學校工作理念的先進性在於從經營的角度出發,把企業作為自己服務的顧客,站在企業的立場思考企業的需求,以滿足企業的潛在需求、超越企業的心理期望來提高企業的滿意度。這就不僅是通過需求的適配性爭取顧客,而且還以「理念上超前於企業」的思想為指導,主動地發現顧客和經營顧客,是一個著眼於未來的、培育市場的工作理念。
二、組織機構結構合理,崗位職責分工明確
1.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減少了溝通環節
各項任務「一竿子到底」有利於實現組織的目標管理。根據學校的發展戰略規劃,日常的工作業務被劃分為三個條塊:市場開發-教學運行-後勤保障。各條塊之間的協同運行依賴於三個主要領導之間的協調。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來自組織外部的各種因素對組織的壓力將集中於就業市場與生源市場,從而使「市場開發-教學運行-後勤保障」三者的直線關係構成了網狀的關係,三個方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上海醫藥學校把握住這種變化,及時地調整內部的組織機構,使市場信息以最快速度同時反饋到教學運行部門和後勤保障部門,二條線在各自的工作範圍調動和整合組織內部的所有資源同時「出擊」,實現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快速應對。這種快速的反應能力保證了組織能夠有效地抓住市場機會,在市場競爭中佔領「制高點」,取得市場的「首入」優勢。
2.各職能科室、崗位有明晰的職責描述,為實現目標管理奠定了基礎
崗位人員通過崗位描述就能夠明確任務、職責範圍、工作要求,從而在任務目標的引領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工作目標。儘管「無為而治」是管理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就我國的國情而言,還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因此,一個嚴密的組織機構,必然有一整套嚴密的管理制度。上海醫藥學校在中國這樣的大環境以及國企下屬機構的文化氛圍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機構臃腫、內耗嚴重等等眾多企業共性的弊病,只能依靠嚴格的管理制度予以「治療」。為此,上海醫藥學校以組織機構調整為契機,進行了管理制度的改革。對各個崗位的工作業務進行了界定,並通過明晰的崗位描述確定崗位職責,實施日常業務的目標化管理。
3.組織人員素質高,團隊意識強,中層幹部具有總體規劃、系統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把所有部室都推到了工作第一線,中層幹部面臨的挑戰,首先是要站在學校全局的高度系統地考慮任何一個項目的任務目標、運行條件以及對學校整體戰略規劃的影響,然後才是考慮實現項目目標的過程與方法。中層幹部能否在眾多的日常事務中準確地識別重點業務而全力以赴,是保證實現戰略目標的關鍵。其次,中層幹部在項目運作中還要考慮各部室的協同問題,如果各部室沒有協同「作戰」的意識,整個組織的工作就完全成為條狀結構而降低了進攻能力。上海醫藥學校在日常的工作程序上建立了協同工作機制,通過例會制度、每周日常工作安排表等方式,實現了信息與資源的共享,提高了的整個管理團隊的戰鬥力。
4.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合二為一,保證了「集中有效力量,全面、全程、全方位服務學生」工作思路的貫徹執行。
學校的教育說到底就是為學生服務和為企業服務。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就業需要,是保證服務質量的基本點。為實現全面、全程、全方位服務學生的工作思路,學校將德育教師作為一支重要的管理力量納入學生管理軌道;組建學生自我管理隊伍;提出了「學生到校、班主任到場」的工作目標要求。班主任的管理支持,對年齡偏小、自制力偏低的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也為教師實施教學服務奠定了基礎。在組織機構的建設上,學生管理服務與教學服務二條工作主線合二為一,則為全面、全方位地服務學生建立了組織保障。
三、辦學思路清晰,特色鮮明
1.立足於中等職業教育,目標明確,定位準確
各種辦學思潮,紛繁的辦學「理念」,不可能對上海醫藥學校沒有影響,特別是各種極具誘惑力的「特色」專業、高層次的學歷教育等等,不斷地衝擊著領導者的工作理念與信念。然而上海醫藥學校憑藉自己對市場敏銳的分析能力,充分認識到組織本身在市場環境中的優勢與劣勢,從而明確而準確地選擇恰當的目標市場,瞄準目標,集中優勢力量快速「出擊」,有效地把握了發展機遇,辦學規模一度發展至上萬人。在獲得規模效應的同時,學校又及時地調整發展策略,對原有專業結構進行了調整,使商貿類專業迅速發展壯大,形成了學校新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增長點。敏銳的市場「嗅覺」,快速的反應能力,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工作原則,都基於學校準確的市場定位。
2.把握生源市場與就業市場二個關鍵點,以教學服務為核心,安全服務、生活服務體系為保障,工作結構嚴謹。
上海醫藥學校是上海醫藥集團的下屬機構,有明顯的行業優勢。充分挖掘這種行業優勢,開展各種類型的校企合作,有效地開發就業市場。同時,通過校企合作,提高了學校對市場動態的觀察力、分析力與應變力,為教學服務這一核心任務提供了工作依據,也為打造醫藥教育服務品牌奠定了基礎,並帶動了生源市場環境的優化,形成了「出口暢、入口旺」的良性循環。與此同時,學校從「學、吃、住、安、困」等五個方面建立學生的安全和生活服務保障體系,使教學服務與安全服務、生活服務構成一個整體,則進一步鞏固了學校的服務品牌。
3.以活動為載體,通過構建工作平台,引進社會資源,在實踐中提高組織的整體素質。
短短二個多月的時間,上海醫藥學校組織了很多項目活動,如:整體設計、按計劃、有步驟推進的學生素質教育系列活動;承辦了浦東新區醫藥行業技能大賽;組織承辦了全國醫藥職業技術研究會的「專業教學標準開發技術培訓班」;教師教法大賽;特奧會閉幕式龍舟表演等等。在社會各界專家指導下的教法研究、學分制研究、實踐導向課程開發研究等多項課題也有條不紊地進行。通過活動,提高了學校教師、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有效地提升了學校的品牌價值。
四、結論
根據以調查與分析,我認為:上海醫藥學校是一個進攻型組織。在對學校在市場環境中的優劣勢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學校採取了一系列的進攻策略,及時、準確地把握各種機會,搶先佔領了中職醫藥教育服務市場的制高點。並憑藉自身的區位優勢、行業優勢與人才優勢,通過組織機構的優化、工作平台的構建,提高了組織團隊的整體素質,從而有效地樹立了教育服務的品牌。所以上海醫藥學校理應成為我們學習的「標杆」。
樹職業發展教育理念 建人民滿意的教育
首席導師:張雲生
廣西華僑學校 徐建英
【摘要】:職業教育已被社會廣泛重視,中等職業教育要向縱深發展,必須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為中職生尋求一個終身受益的教育,既職業發展(生涯)教育。科學認識中職職業發展教育,認真分析職業發展教育開展的必要性,探索符合中職校職業發展教育的新途經。
【關鍵詞】:職業發展教育 中職生 終身受益 途經探索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再次就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行了深刻闡述,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作為職業教育就應該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目標,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以學生為本,樹立為學生提供教育服務的理念,科學開展中職生職業發展教育工作,為中職生後天的可持續的發展奠定基礎。
「教育是我們的後天,必須重視教育」。「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教育的兩翼,只有兩翼齊飛,中國的教育才能夠真正發達」才能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做出貢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的一席話,說明今天的中職教育已進入新的職業發展教育機遇期,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成為教育的戰略重點之一。
為了讓畢業生今天的就業和今後再就業能順利進行,各級學校和政府教育界都在實踐和理論方面開始了初步的探索,與之相關的「生涯輔導」「職業生涯教育」等概念層出不窮,各種職業生涯的教學用書也相繼出台。這些教育活動在我們中等職業學校如何有效實施,在當今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學生追求個性化發展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在中職生中開展職業發展教育,讓他們具有規劃和管理自己職業生涯的意識和能力,是對中職生培養目標認識的重要一步。
一、職業發展教育的內涵
「職業發展教育」作為一個術語,目前在學術界應用較少,但與之相接近的名詞很多,如「職業指導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生涯輔導教育」,等等。雖然這些名詞的內涵和外延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但其意義指向均與學生的職業發展相關聯。對於職業發展教育的內涵界定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與之相近的有幾種。
中共上海市科教黨委、上海市教委在《關於加強上海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實施意見(試行)》中指出:「職業發展教育是大學生人生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職業發展教育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使學生具備正確的職業規劃意識和理念,提升全面素質」。
美國將生涯指導的概念定義為:「在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的各個階段,為了使人能適應不同階段的職業發展,並在職業生涯中能向上進步做準備的有組織的、綜合性的教育。
基於以上不同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職業發展教育的內涵是非常廣泛的,它是指以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獨立生存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為目標,為了學生髮展的需要,與學生的職業發展願望相結合、與學校教學過程相結合、與市場對人才的要求相結合而開展的一系列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教學活動,包括了知識、能力、技術的培訓與指導以及各種社會實踐和服務活動。職業發展教育的內涵體現出該項教育活動具有全程性、系統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二、影響中職校職業發展教育的客觀原因及分析
1、職業教育被社會看成是「次等教育」,長期得不到重視制約了中職校的快速和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教育資源不斷豐富,為職業教育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但由於精英教育觀念及其制度性作用,現行教育的選拔功能被過分擴大了,而且往往只以一種標準(一張考卷,分數唯一)衡量所有的人,從而使教育過程演化成應試能力的競爭,並主導著我們相當部分的教育活動。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人的個體多樣性被否定了,社會的需求的多樣性被忽視了;教育類型的多樣化被異化為教育類型之間的等級化,把職業教育置於普通教育的從屬地位;不同教育類型的人口分流變成為被選拔與被淘汰、受青睞與受歧視的重新歸隊;「行行出狀元」,的思想被否定了,使現實生活中往往只承認一種「考試狀元」;「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古訓也被否定了,使我們的教育幾乎天天都在懲罰學業失敗的學生進入了職業教育系統學習,於是,職業教育被社會看成是「次等教育」,它的發展得不到公正的對待也就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同時,既然把職業教育看作從屬於普通教育的補充系統,因此很容易把職業教育設計成單純的技能培訓,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在這樣的職業教育中同樣被扭曲,使職業教育服務於人的發展功能被弱化了。
2、中職生年齡「小」及生長環境的影響,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中職生心理年齡「小」。現在的中職生的年齡均在14歲——18歲之間,再就是由於現在大多數家庭的孩子是獨生子女,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遠不是80年代前的情景,有傳統的家教,有多個兄弟姐妹的關懷和溝通,有氣氛融洽的鄰里關係。現在的孩子從學校回到家基本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與人的溝通少,與電腦中的遊戲交流多,導致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表達,不願思考,更不去總結。總之是接觸面窄,經歷的事情少,閱歷太淺。他們的心理年齡遠比實際年齡還要小。而且中職校的學制由4年改為3制,又在3年要拿出一年來實習,就更顯得他們年齡小,難以達到社會的要求。
家庭成員呵護太多,缺乏勞動和自力。很多家庭是一個獨生子女有3個以上的人來 「伺候」,就是最基本的生活起俱,也要在他人的幫助下完成。可謂捧在手是怕壞,含在口裡怕化,千般愛於一身。出現現在的中學生不會穿衣,不會煮飯;大學生因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學;高學歷者到了已婚年齡不能自己找對象,要依賴父母到公園等場合幫推薦子女,物色女婿或兒媳等等在過去看來奇怪的現象。他們等家人幫安排好生活,靠家長打點其一切,要長輩來實現其個人理想。以至於出現等不到就罵,靠不到就打,要不到就殺的悲慘情景。
3、社會地位低,壓抑了中職生潛在智力的發展。中職生比工讀生強比高中生差,處於一個被社會輕視的弱小群體。在當今人們把讀高中、升大學當成是人生最佳選擇的時代,使很多中職學生自身認為:我是學習差考不上高中的淘汰者、不守紀律被老師批評的壞孩子、頭腦笨學業無望的一分子。家長們認為:自已的孩子只能上中職校是臉無光,話無力,父子過,母無能的表現。社會上認為,讀中職校的學生已經是被升高中淘汰過一次,又被一般高中拒絕過一輪,還被家人數落了數遍的不爭氣的學生。他們雖然沒有因違法亂紀而送入工讀學校,或勞教所,但確是不成才的一群人,今後也是在社會的底層。
有這麼一個數字可見中職生的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職業技術教育》刊物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上海八成教師認可中職生是「差生」》的報導。報導作出了這樣的評點:在07年上海舉行的「聚焦課堂——今天怎樣教學生」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論壇上,一份關於上海中職教學現狀的調查顯示:有八成教師認可社會上流傳的「中職生是『差生』」的觀點。調查顯示,教師中認可「社會上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中職學校『差生多』」佔80.70%,只有19.30%的教師表示「不同意」。教師認為學生「差」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是「學習習慣差」,第二位是「行為習慣差」,第三位是「學習基礎差」。
我們的中職生就是在這種被社會歧視的目光中成長,他們不但要按部就班的到學校聽課,還要通過認真學習,給老師和家長一個好的印象,改變以往人們的觀點,可由於現行教育教學體制改革還不成熟,不可能真正發揮學生的才智,加之聽不懂個別老師缺乏實際的教學,學生只能老老實實的坐在教室,一天六節課,一周1350分鐘的耐心靜坐,這對中職生而且是文化基礎較差、天生好動、具有個性的學生無疑是一種天性的埋沒,遏制了學生智力的正常發展。
4、缺乏科學系統的職業發展教育是中職生終身教育的絆腳石。我們現在的中職教學基本上還是按照以往的小學和初中的程序進行,上課、複習、考試、評比等等,注重文化成績,輕視科學引導和個性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評價體系。重視聽話的學生、關注老實的學生,而對不守常規的學生、給老師出難題的學生一概報以否定的態度。在這種教育方式的引導下學生要圍繞著老師轉,老師圍繞著課本轉,轉的結果是老師所教內容嚴重脫離實際,學生學習的沒有興趣,畢業的學生腦子空空,滿足感、成就感幾乎為零。三年後的學生大多數仍處於:語言表達能力差,缺乏溝通技巧,欠缺最一般的組織活動能力,缺少獨立思考,不善總結和概括,更不能表現在文字方面等等。這對今後他們進一步學習或深造,以及數年後的終身受教育和教育下一代都將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絆腳石。實際這些能力才是中職生走向社會最受用的工具,但我們沒有很系統的、有目的的把中職生必須掌握的課程傳授給他們,可以說是教育的一大失誤。
5、缺少符合現代中職生、滿足中職生需要的師資隊伍。我國職業學校師資嚴重匱乏。首先,由於缺乏職業教育的師資,許多職業學校無法開設系統的勞動課,名義上掛著職業學校的牌子,實際上課程卻與普通中學無異。其次,中等職業學校師資素質普遍偏低。由於缺乏專門的職業技術師資,多數中職校或者直接招用一些技術人員甚至技術工人擔任教師,或者由普通師範畢業生充當職業技術課教師,存在著懂技術不懂教學規律,或懂教學規律而不懂技術的嚴重問題。再次,教師自身素質問題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很多教師對生產第一線的經營管理、勞動組織、技術工藝了解不夠,專業技能和實踐教學能力不強,教學基本功差,重理論輕實踐,脫離生產實際,使職業教育學生既學不到系統的文化理論知識,又不能掌握實踐技能,進而造成學生嚴重流失。
三、在中職校中開展職業發展教育的必要性
1、開展系統的職業發展教育,樹立學生的信心,開發他們智力潛力。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由學校承擔的系統的生涯輔導和職業教育是從基礎教育開始的,在進入高校之前,學生就經歷了生涯認知階段、生涯準備階段、生涯探索階段和生涯定向階段。在一般情況下,經過上一階段循序漸進的教育指導,進入高校之前,學生們就已經很清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要從事什麼樣的職業,為實現這樣的人生目標需要怎樣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鑒於我國教育體制的現實情況,在大學生中尤其是在中職校學生中開展職業發展教育的必要性顯得尤為突出。
當下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和就業的嚴峻形勢,使得目前的就業指導工作思路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青年人的要求。傳統的就業指導工作主要局限於以幫助學生找到一份工作為目標,而開展的一些求職技巧、就業政策等的培訓以及就業服務工作。然而,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以及學生擇業觀的多元化,學生對用人單位以及對職業的期望已經不僅僅是找一份工作的問題,更多地涉及到個人的自我定位、就業能力的培養、職業傾向的探索等更多、更複雜的問題。
通過系統的職業發展教育,讓學生及早地認識自己,更多地了解社會,從而使學生確定好自身的定位,調動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個性,施展埋沒已久的才華,才能有目標的按照本專業的要求去努力學習,拓展自己和錘鍊自己,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海洋中大顯身手。
2、職業發展教育為準職場人群的再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006年上海市勞動力市場分析,2006年上海市勞動力市場供需兩旺,勞動力供給的總體情況呈現如下狀況:通過上海市公開招聘網及現場服務網點應聘的求職者共有105萬人次。首先從求職者的年齡結構看,16歲~24歲的佔44、8%,25歲~34歲的佔30、7%,35歲~44歲的佔12、5%,45歲以上的佔11、7%(見表1)。其次從求職者的學歷結構看,中專、職校、高中及以下學歷者佔44、5%,大專、高職學歷者佔38、6%,本科以上學歷者佔16、9%(見表2)。再次從求職者的人員類別構成看,本市失業、協保人員佔49、8%,應屆畢業生佔13、3%,農村富餘勞動力佔11、8%,外地來滬人員佔4%(見表3)。
求職者的年齡結構(表1)
年齡
16歲~24歲
25歲~34歲
35歲~44歲
45歲以上
比例
44、8%
30、7%
12、5%
11、7%
求職者的學歷結構(表2)
學歷
中專、職校、高中及以下
大專、高職
本科以上
44、5%
38、6%
16、9%
求職者的人員類別構成(表3)
類別
失業、協保人員
應屆畢業生
農村富餘勞動力
外地來滬人員
49、8%
13、3%
11、8%
4%
從以上三組數字可以說明:
第一,年紀越青、學歷越低、易失業者和應屆畢業生,求職的人數越多,也說明他們更迫切需要有一種更好的辦法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工作,在最短的時間裡求得一分職業。
第二,低學歷層次的人群再就業的基率要高於學歷層次高的人群,而在而立之年之前就能有一技之長外,又具備多種能力,比如,組織、協調和發展的能力,這對他們的再就業將極為有利。
第三、越早掌握了職業發展教育的知識和能力就越能為他們的求職縮短時間,找到捷徑。
3、職業發展教育的最有效教育是終身教育
下面是來自2006年3月上海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經驗交流材料彙編的幾組不完全統計數字。
① 企業的培訓考證數字:
企業名稱
上海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教育培訓中心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交運(集團)公司
上海輕工控股(集團)公司
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
合計
近年平均年培訓考證人次數
75000
370000(僅2005年)
6000
6900
37699
495599
② 高職院校的培訓考證數字:
校 名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同濟大學高等技術學院
上海電機學院
上海科學技術學院
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12000
1004
3800
5600
4754
27158
③中職學校的培訓考證數字:
上海市臨港科技學校
上海市交通學校
上海市高級技工學校
上海市南湖職業學校
上海市醫藥學校
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
上海石化工業學校
2600
10000
2265
102000
500
1666
3200
122231
第一,學習、培訓已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重視,由原來只有學校開展學習上課或培訓,發展到企業和不同層次的學校的共同行為。
第二,通過自學考證的人數在迅速增加,這就依賴於其原有所受到的職業教育發展觀點的影響,如果有一個良好的職業教育發展理念和方法,其成功的希望就會增大。
第三,這些學習培訓的人員中有許多人是已有工作崗位的人,而且是有必較好的工作的人員,體現了真正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現實,這些人正因為有較好的職業發展教育的理念和具備了相當的能力,才會與時俱進,不斷進取,達到終身教育的目的。
4、中職生年齡小更易開展職業發展教育
常言道教育要從小抓起,一個人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如果能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他將受益終身。所以我們的老師不應只授之予魚,更應授之予漁。在現行初中以下教育體制未變的情況下,高中層次的教育,特別是中職學校,理應擔當起這一重任。因為中職生不但年齡小,而且他們思維活躍,不易受固有觀念的束縛,開展職業發展教育容易。開展的好的職業發展教育不同一般的文化課知識的傳授,它是集知識、技能、能力於一體的綜合性的教育,是通過各類有興趣的活動來鍛煉學生的教育,理當受到學生的歡迎。
四、中職生職業發展教育的途徑探索
鑒於職業發展教育活動的全程性、系統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需要中職校根據目前學生的現狀,建立一套相對完整的教育體系,多途徑、多形式地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將職業發展教育與現行的中職教育相互滲透與融合,側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中職校職業發展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體系。
1、建立職業發展教育課程體系
面向全校學生開設職業發展教育課程或稱之為職業規劃生涯課程,其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明確職業生涯規劃對人生髮展的重要意義,了解職業發展的基本理論,了解做出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決策所需要的相關知識基礎、方法和可以利用的資源,初步學會科學決策所應有的思維方法和步驟;喚醒學生了解自我、認知職業的自主意識,掌握求職過程中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論、基本政策。該課程的設立旨在解決學生中的共性問題,在理論上讓學生形成一種概念,喚醒學生的職業意識,從而主動地適應和把握中職生活。
2、專業教育中融入職業發展教育內涵
中職階段是學生進入職業社會的準備階段,如果職業發展教育忽視了這個事實,那麼貫穿三年的職業發展教育就可能與三年的專業教育呈現「兩張皮」的格局,理想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嚴峻的就業現實之間就會發生衝突而使職業發展教育難以奏效,而我們正需要通過職業發展教育來緩衝與化解矛盾。因此,在學校開展的各種專業教育中必須融入職業發展的教育內涵,這一教育內容可以選擇在新生入學教育中,通過專業介紹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專業性質、專業能力要求專業學習的價值和專業前景,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另外,在三年的課程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班主任協助開展學業規劃等方式融入專業的導向和對專業的認知。
3、開展個性化教育提高教育針對性
職業發展教育對每個學生來說更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不同的專業對應著不同的職業,即使是同一專業的學生也會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職業發展要求和發展途徑。因此,中職校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特徵開展針對某一共性群體的職業發展講座,協助設計職業生涯發展路徑,還可以通過開闢職業諮詢室等方式開設面向個人的輔導,對學生的專業學習、發展困惑、相關資訊等方面進行指導。用相信人人有才,幫助人人成才的辦學理念來辦教育,使每個學生都有尋求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4、開展職業測評幫助學生正確自我定位
從中職生一入學就開展職業能力傾向測試,了解其特長、興趣、愛好、能力等,建立學生的成長檔案,通過教師、班主任協助學生制定中職三年的學業發展規劃和職業發展規劃,協助學生儘快適應中職生活,還可請已畢業而且在事業上有所成績的成功人士,為在校生或新生作報告,以影響和幫助他們提高終身學習能力、創造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各種職業技能,合理規劃,穩步發展。
5、構建校園文化活動體系
結合中職學校不同階段的職業發展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鼓勵並扶持學生成立職業發展興趣社團,通過這個平台認識自己、拓展知識、發展興趣、培養能力。以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比賽、主題研討與論壇、素質拓展訓練、職業角色扮演、模擬招聘、生涯團體輔導、職業心理測評與諮詢等多種活動形式,開展內容豐富、有吸引力的職業發展教育的課外活動。積極探索職業發展教育的新途徑,充分利用校園網路,設立職業發展教育的主題網站或網頁,擴大職業發展教育的受眾面和受益面。
6、搭建中職生職業發展教育的社會實踐平台
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社會實踐、企業實習的機會,增進學生對社會大環境和職業環境的接觸和認知,讓學生認識到職業發展不僅要考慮個人的情況,還必須考慮社會的需要,並在兩者的結合點上發展自己。學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建立一批實習基地,讓學生親身感受未來從事職業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從而調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提升職業生涯規劃的理性思考。另外,通過開展一些職業特色明顯的社團活動來搭建社會與學生溝通的橋樑,例如,請一些專業教師和工作在第一線的業界人士與學生零距離地交流與溝通,讓學生感受職業氛圍、探索職業環境。
綜上所述,在中等職業教育日益受到從中央到地方重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認真分析中職校的現狀,積極的展望未來,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關於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開展和不斷探索中職校職業發展教育的新路子,讓更多的學子用其所長,盡其所能的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1]《職業技術教育》2007*21中國職業教育:發展與挑戰
[2]《職業技術教育》2007*18 職業教育因何受歧視
[3]《上海教育》2007*04A科學開展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
[4]《 素質教育大參考》2007*6B 21世紀教育的六個要素
[5]《成才與就業》2007年7月A 2006年上海勞動力市場分析
[6]《 上海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經驗交流材料彙編2006年3月
簡論當前中職學校管理的問題與思考
首席導師:聞人勇建
廣西靈山縣職業技術學校 洪慶剛
【摘要】:加強中職學校管理工作,提高中職學校教學質量,培養大批合格的中等專業技術人才,讓每一個學生既成材又成人是當前中職教育仍需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本文力求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和認識,從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及學生的思想教育分析入手,就當前中職學校的管理提出看法。
【關鍵詞】:管理 中職學校改革
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中職學校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在中職教育繁榮的背後,我們又不能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中職學校的管理仍存在著諸多與形勢、任務不相適應的問題。
一、當前中職學校管理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中職學校的管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影響因素比較多。如教學設施、師資水平、生源素質、教學管理辦法、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校園環境及社會環境等因素都會影響管理效能,但課程的設置、師資隊伍的建設以及學生的思想教育這三方面的影響是最為突出的。
(一)中職學校的課程設置效果不明顯。當前,中職學校的課程未能結合實際進行設置的情況較為普遍。如每個專業的學生進校後,英語、語文、數學是必學科目,課程多、學時長,這就必然縮短了其專業課時;有的專業甚至刪減速了與之相關的課程,園藝不學化學,電子電工不學物理等,這就增加了學生學習專業課的難度;部分學生文化基礎課差,對現在所學的課程聽不懂,缺乏學習興趣,因而容易產生「厭學」思想。
(二)中職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滯後。中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主要有幾方面表現:專業課教師缺乏,且無穩定來源;專業課教師待遇低,難以發揮積極性和潛力;專業課教師缺乏後續培訓,專業知識老化;專業課教師准入「門檻」高,難以招聘技術人才。
(三)中職學校學生的素質較低。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普高持續升溫,中職生源質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為:中職招生困難,生源素質下降,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教育教學質量管理難度加大。1995年以前,中專招生是高分錄取的優質生源,到2002年,僅憑「初中畢業證書」即可錄取,生源素質下降且參差不齊是顯而易見的。給教育教學質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
二、加強中職學校管理的若干思考
為培養合格的中職畢業生,中職學校管理必須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掌握管理的主動權,做到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有所作為。
(一)大膽進行課程設置的改革是加強中職學校管理的根本。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深化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積極開展現代課程模式,特別是適用於學分制的模塊式課程和綜合化課程的探索和實驗,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增強課程的靈活性、適應性和實踐性,構建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據此,本人認為中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在於使學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要實現這一目標,保持這一特色,課程設置是根本。而課程改革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對教學質量影響重大。傳統的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是採用三段式,即文化課、專業課、技能課的模式。現在,我們必須改革,應採取集群式模塊課程設置辦法,打破原有的課程三段式,把全部課程分為「寬基礎、活模塊」兩個既相互聯繫又有區別的部分。「寬基礎」階段所學習的內容,並不針對某一特定的職業或工種,而是集合了相關職業群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活模塊」階段所學習的內容,是針對某一特定的職業或工種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並以強化職業技能為主。這種課程模式的實施,有利於加強中職學校的管理。
1、集群式模塊課程的預期效果。集群式模塊課程一方面為學生進入相關職業群作準備,另一方面設計了與這一職業群中某一特寫的職業或工種相對應的「模塊」。其預期效果為:一是提高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就業應變能力,可為學生獲得在一類職業群廣泛就業的可能性;二是使學生就業後能在這類職業群中轉換職業,而不需要太多的再培訓;三是學生能在畢業前得到針對性強的培訓,就業時能順利頂崗;四是學校能「以不變應萬變」的形式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變化,有利於專業建設,把握市場主動權;五是有利於學校選擇相應「模塊」開設短訓班,增強學校活力,解決社會急需;六是有利於中等職教與繼續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使中等職教與高等職教、成人教育等體系相溝通;七是有利於調動用人單位的積極性,為用人單位全方位加入辦學全過程提供方便;八是有利於一個地區職教整體優勢的形成,便於加強宏觀管理。
2、實施集群式模塊課程有利於教學質量的管理。中職學校教學質量評估目前缺乏操作性強的手段。如果能大面積實施集群式模塊課程,就能使職教教學管理既落在實處,又便於操作。這種管理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
第一,通過「一綱多本」的形式,管理「寬基礎」階段的課程。「寬基礎」階段所學內容,由於並不針對某一職業或工種,而是集合了一群相關職業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強調基本素質,成百上千個專業因此可歸類為幾十個職業群。一個職業群的「寬基礎」階段的學習內容基本一致,即使有差異,也可通過「一綱多本」的形式解決。
第二,通過職業資格鑒定,管理「活模塊」階段的課程。我國已經推出了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正通過與各行業的合作,制定職業資格標準。而「活模塊」階段的課程設計思想是以職業資格為導向的,且力爭做到行為目標化,因此可由專門部門進行職業資格鑒定,教育行政部門則可通過職業資格達標率來評估學校「活模塊」階段的教學質量,管理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
上述兩種方式的管理,不但使職教行政部門的教學管理能落在實處,而且使各級職教服務機構的教研工作也有了極強的操作性。同時,集群式模塊課程的實施,也有利於加強學校的教學微觀管理,不但有利於校內教研活動的組織,而且有利於考教分離和考核社會化;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由教師自定教材、自定進度、自選考題、自己判卷等教學隨意性的弊病,還有助於學校加強對教學過程的控制,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檢查、評估與反饋。集群式模塊課程不但可以提高專業的規模效率,使教育資源得到合理配置,也便於「多專業、大容量」的教學活動的落實與管理。
(二)加快中職師資隊伍建設是加強中職學校管理的關鍵。
中職學校的教師不僅和所有教師一樣肩負著為人類延續知識、發展知識,培養新生的勞動後備軍,推動社會生產力向前發展的重要使命,而且肩負著將學技術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起著直接或間接地為國家建設培養各類專門人才和勞動者的重大作用。客觀要求中職師資隊伍必須按中職學校教師的標準整體優化。
1、加強教師業務培訓,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針對中職學校教師目前存在的問題,要加強教師業務培訓,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建設專兼結合、數量足夠、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能主動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需要的中職師資隊伍。要特別重視「雙師型」教師、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隊伍及實訓教師隊伍建設,要注意加強對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培養。面對生源素質下降且呈現嚴重參差不齊的現實,要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和創新,以適應生源素質的變化,實現因材施教;要加強文化基礎教育的同時,加強職技能教育、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教育;要面向市場,根據職業教育特點,深入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技能培訓方式改革。同時,教師還要緊跟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不斷進行教學內容改革,開發或選用能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課程或教材,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用得上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
2、不斷加強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強中職師資隊伍建設,不僅需要教師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更新知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更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江澤民同志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以下簡稱《談話》)中深刻指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中職教師應認真學習貫徹《談話》精神,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放在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突出位置。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試行)》為依據,主動適應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需要,主動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增強教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擁護黨的基本路線;促進教師堅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抵制唯心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封建迷信及各種偽科學的自覺性;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做到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嚴謹治學、與時俱進;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增強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加強教育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教師依法執教的水平;加強素質教育思想的學習,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新觀念,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加強道德修養,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為發展教育事業甘做「春蠶、紅燭、人梯」。自覺履行《教師法》規定的義務與職責;努力成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3、關心愛護教師隊伍。職業學校教師的大量付出,需要學校組織的體貼和關懷。職業學校要為教師在教學、科研、進修、職稱評聘、政治進步、生活保障等方面創造良好的條件和寬鬆的環境。當好教師的「後勤部長」,切實解決其後顧之憂;學校行政後勤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幫助教師解決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讓教師有精力、有體力、心情舒暢地搞好教書育人工作。
(三)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是加強中職學校管理的保障。
學生管理是職業學校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保證學生健康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目標的必要條件。它包括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兩方面,而學生的思想教育正是促進管理工作有效實施的根本所在。
1、注重專業思想教育。目前,大眾對職業教育較之於普通教育有很大的偏見,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社會認同的偏移。而家長在指導學生進行專業選擇時,又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做出各種非理性的選擇。家長喜歡什麼專業就選什麼專業,以致學生在進校後情緒波動大,思想不穩定,這樣學生學習沒有自主性,容易種下思想上的不良種子,所以及早發現了解並及時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尤為重要。作為中職教師,要了解學生專業選擇的原因,是家長選擇還是老師推薦,是自己喜歡還是因為當前就業形式火爆?了解完後經過匯總統計選擇相應的思想工作路徑,及時調整學生的心態,作好專業思想教育工作,並且滲透於學科教學的全過程,並結合集體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同時進行。首先要給學生講清楚國家教育結構的調整,使學生了解有關職業教育的政策與發展動態,懂得中職與普高是同一層次的兩種不同類型的學校。其次要講明職業教育在振興地方經濟、提高全民素質中的重要性,使學生走出認識上的誤區,懂得讀中職一樣有前途的道理。再次,結合市場人才需求現狀和專業發展的前景、優勢,幫助學生設計生涯規劃,使學生儘快地了解並熟悉本專業概況及人才需求規格,以便調整自己認識和行動上的偏差。同時,還要結合專業特點給學生講解學校的發展和專業設備資金的投入,使學生對學校有一定的信心;給學生觀看一些學生外出參觀和參與社會實踐的圖片或是錄像,或者請已經就業的優秀畢業生到班級做專題報告會,以喚起學生的自信和激發其專業興趣。還可以給學生訂閱一些專業和職業教育的報刊雜誌,使學生能把思維面和知識面拓寬到課堂之外。
2、注重學生品質的養成教育。受「應試教育」傾向的影響,無論是社會、家庭,或是學校、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片面地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或唯一標準。使學生認為成績好就是最好的。其他的發展就忽視了。部分學生雖然天天都在努力,但最終還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信心和鬥志喪失殆盡,留下的只有對自己的不滿意和不愉快。中職教師應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優點、缺點所在;明白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分清哪些事情最重要,哪些事情最緊急,哪些事該做,該怎樣做;思考自己的過去,審視自己的現在,設計自己的將來。班級也應及時組織一些班會進行引導,特別注重學生習慣的養成教育。其次,目標定位要合理並切合學生自身實際,不能千篇一律。注意目標定位的多向性和績效性。成績較差的同學要多花心思,讓其明白老師和同學沒有遺忘他們,當一些平時表現不好的同學做出進步的事情,我們就要進行點評和表揚。再次,要求學生在做到學習上進步的同時,還應加強自身能力和特長的培養,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保持嚴謹的生活作風,這是具有現代意義的勞動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當然,要搞好中職學校的管理,以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學常規管理仍是基礎,這是不能忽略的。實施具有較強適應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且較為有效的教學常規辦法,有利於穩定教學秩序,規範教學活動行為,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推動教學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方向發展。
總之,中職學校的管理應多管齊下,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掌握教學質量管理的主動權,做到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有所作為,方能保證培養培養目標的實現。學校最重要的工作是育人,要培養好每一位學生,當然這也是一個長期的、持續不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的總結、不斷的積累經驗、不斷的更新、不斷的進取,這樣我們的集體才會越來越團結、越來越有朝氣,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也越來越高,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參考資料】:
[1] 江澤民,《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
[2] 蔣乃平,《教育與職業》 1994年第11期
[3] 吳畏,《中國教育管理精覽》1997年11月第1版
[4] 教育部《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2000年2月21日
[5]《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職教文摘與信息,2002,17:3—9
[6] 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上海市職業教育情況調研報告
廣西靈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洪慶剛
受廣西壯族自治教育廳的委派,我們分別來自廣西不同縣市中職學校的一行共十位同志一起來到上海市,並分散到上海市的南湖職校等六所職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掛職培訓(廣西校長第二期培訓班),自九月中旬到來至今,我們分別走訪了上海市信息學校等共十多所學校。之外,還調查了其他有關上海市職業教育的一些情況。
經過走訪調查看到,近幾年來,上海市政府對整個上海市的職業教育十分重視,政府及有關部門均認真貫徹實施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從上到下,領導加強、措施得力、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不斷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使職業教育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日顯增強,為整個上海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持,發展勢頭良好,集中表現為:職業教育工作得到迅猛發展、職業教育整體結構合理、專業配套,面向市場。形成了多元化投資職業教育格局。整個職業教育格局表現為公辦學校為大龍頭,行業、企業、企事單位等社會力量辦學為補充的市場化,多層次的新格局。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巨大成就,職工的崗位、上崗、轉崗等培訓工作成效顯著。職業技能人才就業安置形勢良好,收入以明顯提高、經濟和社會成效顯著。
通過調查同時也發現:
1、經濟發展對技能人才、特別是一線技能人才數量需求與本市初中畢業生數量的不足矛盾。據悉,未來十年上海經濟發展每年需要補充中等職業學校畢業人數約為10萬人。但是隨著本市初中畢業生數量減少,以及高中階段普及比例的調整趨勢,今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僅為3.5—4.6萬人。2010年將進一步減少為3—4萬人。缺口很大,人力資源的供給不足勢必會影響上海經濟建設的進程。
2、適應學生,群眾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願望不強。進入中職的學生及其家長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觀念未能徹底改變,大多數因為初中基礎差而考不上高中無奈被動地進入中職學校,甚至很大部分即使進入了職校也都在職校期間通過職校中附設的高復班參加高考進入普高行列,以擺脫日後成為一線技術工人的命運。
3、校企合作機制沒有很好建立,導致真正的合作難以實現。企業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而一旦與職校合作,為職校生提供實踐機會,勢必與實現自身目標相矛盾。
4、實習基地、實驗設備不能滿足培養職校生,培訓對象實際操作能力的需要。職校出於培養成本的考慮及實際財力的限制,不能也不可能無限制地投入實訓成本,特別是高耗專業。因此大量的實習基地、實驗設備未能很好發揮實際功能。
建議:
1、結合十七大精神、繼續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努力提高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思想認識。
(1)要充分認識職教在現代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職教為初、高中畢業生和地方新增勞動者,在職、失業人員、農村勞動者及其他社會成員推廣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職業教育和培訓,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市人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是實施科技興市戰略、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人力資源的必然要求。是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勞動者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舉措。
(2)要充分認識本市職業教育和培訓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製造業不斷加速向我國特別是長三角轉移。這次產業轉移是以新技術帶動產業重置。目前,上海市正實施大開發戰略,爭取使整個上海市成為國際性製造基礎。開發全市豐富的人力資源,為全市開發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和適用型人才,為實現國際性製造業大都市提供高素質勞動力資源支撐和智力支持,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內全市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中心。今後,隨著高校招生已飽和、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外來人口不斷湧入,失業、轉業等人員渴望參加職業培訓職業教育的需求量很大。今後幾年,是全市大力發展職教的戰略機遇期。各級領導、職教工作者都必須搶抓這一歷史機遇。
(3)要充分認識「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經濟必須抓職教」。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大眾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是成功教育,而不是淘汰教育。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為每位學生終身發展紮實基礎。要樹立「進我職校都是才,出我職校都有用」的職教理念。
2、大力推進和深化職校的內部改革。
(1)要適應經濟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勞動力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積極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的專業,增強專業適應性。進一步加強全市重點學校骨幹專業現代化建設,加強職校與企業、行業等用人單位的聯繫,建立職校與勞動力市場密切聯繫的機制。
(2)要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積極開展骨幹教師為重點的全員培訓。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培養一批高水平的骨幹教師和專業帶頭人,鼓勵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業攻讀相關專業學位,提高學歷層次。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業單位進行實踐和考察。提高教師專業水平、要廣泛吸引和鼓勵企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到職校擔任專、兼職老師、提高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教師的比例。深化學校內部人員分配製度改革。創造有利於競爭骨幹教師、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
(3)要加強實踐教學、提高教育的職業能力。職校要認真把教學活動與生產實踐、社會公共服務、技術推廣及技術開發緊密結合起來,把職業培訓與職業道德培養緊密結合起來、要保證足夠的實踐教學時間。
3、政府宏觀調控、校企切實溝通、真正實現校企合作零距離。一方面政府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採取減、免稅收或進行補貼等形式的政策,給予真正能為中職學校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的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使為中職學生提供實訓基地的企業的利益得以應有的補償。另一方面,中職學校也應切實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尋找真正適合本校學生實習的企業。同時努力協助企業做好實習學生的實習管理,力求將企業因學生的實習而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此校企合作零距離,為今後中職生畢業就業打下直接堅實的基礎。這麼一來,無論是政府、企業、學校均負起了社會經濟建設人才培訓的責任,皆大歡喜。從整個社會效益上說,也非常划算。
《上海市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網友關注排行
技術支持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網編輯運營中心電話:010-62389019 聯繫人:孫晶
推薦閱讀:
※德育故事:《二十四義》【三集卷六】--學佛網※德育,應從娃娃抓起※德育故事:《二十四義》【四集卷六】※龍山書院晚課——中華德育故事:《子阿委珠(四)》※德育故事:《二十四義》【二集卷六】
TAG:德育 | 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