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日澳總是攪局南海問題?
樓春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8月7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三國外長在馬尼拉出席東亞峰會外長會期間,舉行三邊戰略對話(TSD)第七次部長會議,隨後發表的聯合聲明延續其對南海問題的指手畫腳,不點名批評中國搞「陸域吹填」和「軍事化」、「單方面脅迫改變現狀和加劇緊張局勢」等。
特別是對中國與東盟外長會順利通過的「南海行為準則」(下稱「準則」)框架文件,聲明以酸溜溜的語氣「承認(acknowledge)各方宣稱的關於『準則』框架的共識,敦促所有東盟國家和中國確保儘快達成『準則』,在法律上有拘束力、有意義、有效且與國際法一致」。
與中國和東盟多數國家對通過「準則」框架文件的積極態度不同,美、日、澳的聲明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負能量」,是南海局勢總體趨緩中夾雜的不和諧聲音。那麼,作為地理上的域外國家,美、日、澳積極插手南海問題,炒作和渲染甚或超過地區聲索國,其究竟是打著什麼樣的算盤?三國的渲染炒作,是否會對南海局勢帶來負面影響?結合近年來美、日、澳在南海問題上的一貫做法,美、日、澳「唯恐南海不亂」,折射了其南海政策的焦慮感、挫敗感和缺乏方向感。
首先是對華焦慮感,這是各國介入南海問題的「心魔」。
南海問題本質上是中國與其他聲索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劃界問題,但在美國看來,南海問題事關地區海洋秩序構建,擔心一旦中國解決南海問題或者在南海問題上佔據主動,將對美國的地區海洋秩序主導權和同盟國安全承諾造成嚴重衝擊。筆者與美國政府、軍方和學者交流中可以感受到,美國擔心中國憑藉不斷增長的實力和影響力「改變南海現狀」,「構建將美國排除在外的地區安全架構」。
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上升,中美在亞太地區的局部力量對比出現較為明顯的「此升彼降」,加上兩國不同的政治體系和戰略認知、錯位的安全觀和秩序觀,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焦慮有增無減,這從過去幾年「對華強硬」成為美國戰略界主流可見一斑。
因此,無論是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還是特朗普任內的「以實力求和平」,美國都會將南海問題作為對華制衡的重要抓手。日本和澳大利亞是美國亞太盟友,其南海政策很大程度上追隨美國,但也反映了兩國對中國崛起的擔憂。特別是日本,在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被中國反超之後心理不適增加,希望通過一些規則來約束中國,南海爭端的激化為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機。
其次是對現實的挫敗感,導致各國從「幕後操盤」到「前台操刀」。
過去幾年,南海問題「高燒不退」,牽動各方激烈博弈,成為亞太地區海上安全熱點議題。對於中國來說,如何既維護好海洋權益又確保周邊關係穩定,既應對域內越南、菲律賓等「以小鬧大」,也抵禦域外美、日等煽風點火,似乎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特別是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挑起的南海仲裁案,負面影響不容低估。對於美國來說,南海爭端的升級使其順理成章地強化了與菲律賓、越南等國的防務合作,同時拉攏日、澳、印等構建「對華海上制衡陣線」,南海局勢似乎對美有利。
但是,在中國不斷展示善意、積極推動和平磋商的努力下,南海局勢在仲裁案裁決後峰迴路轉,中菲關係改善、仲裁案事實擱置、「準則」框架順利通過等。這些本應值得慶賀的成果,卻給美、日、澳帶來深深挫敗感。回顧仲裁案裁決一周年形勢可以看出,頻頻拿仲裁案說事的,不是菲律賓,恰恰是美國和日本。
最後是缺乏方向感,即未能把握住南海局勢趨緩的主脈絡。
美、日、澳對南海問題的關注和介入,當然會增加南海問題的複雜性,甚至給個別聲索國釋放錯誤信息,刺激其採取冒進政策。但是,畢竟中國和東盟國家是南海地區的「主人翁」,南海問題的解決、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有關聲索國和地區國家來實現,這也是「雙軌思路」的背後邏輯。
仲裁案裁決一周年以來態勢可以看出,儘管不如美、日、澳心愿,但中國和地區國家攜手推動南海局勢朝著趨緩的方向積極發展。引用王毅部長的話說,美日澳「視而不見形勢發生的積極變化,不想認同中國和東盟共同努力的寶貴成果,甚至還在對外釋放消極信息」。
南海和平穩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真切地希望域外國家在南海問題上謹言慎行,多做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的事情,煽風點火要不得。
推薦閱讀:
※出國旅行中的突發問題,教你幾招,淡然搞定!
※不要去追問:十個讓分手痛上加痛的問題|對方| 要問
※恐怖主義問題不得不談 西班牙和中國已上恐怖組織"復仇榜"
※大德論出家與吃素、正法與正修問題
※夫妻相處之道(上)丨婚姻問題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