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節日受追捧 傳統文化漸遇冷——聖誕熱引發的一些思考

昨天是聖誕節的前奏,也就是平安夜。走上街頭,隨處可見濃濃的聖誕氛圍,商家為吸引顧客,極盡其力,扮聖誕老人、裝點聖誕樹,各種借聖誕為名的打折促銷活動更是屢見不鮮。彷彿此刻我們不是身處內地,而是在海外。這是聖誕給我最大的感悟。

近些年來,譬如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等等西方節日漸漸進入到中國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年輕人狂熱喜愛這些節日,商家也正樂於得此契機宣傳營銷。而反觀下中國本土的一些傳統節日,越來越多年輕人卻對於很多傳統節日感到陌生。記得許久之前,還在校園的時候做過一期社會調查,名為「一年中你最喜愛的節日」,結果卻讓我大為吃驚。票數最高的居然是聖誕節、其次是2月14日情人節。採訪幾位參加過調查的青年人:「為何春節不是你們最喜歡的節日?」,他們的回答是越長大越覺得春節沒什麼意思,沒有過去那種濃濃的年味。大家住在高樓大廈之中,卻從不與鄰居串門,有的在一棟樓里住了一輩子都有可能沒見過彼此。反而聖誕節,商家各種促銷活動,各種歡快的氛圍將他們吸引到商場中,卻讓他們感受到了節日的快樂。

表面來看,這只是對於節日體驗的不同理解。深層思考不禁令人擔憂起來,節日不同而已但是其包含的卻是不同的文化內涵,也就是這不僅是中西方節日的碰撞,更加是中西方文化的衝擊。從如今的形式來看,中國傳統文化似乎在與西方外來文化的碰撞之下變得岌岌可危。走上街頭問問年輕人,重陽節為何?大多數都是搖頭表示不知。這一從先秦開始流傳至今的傳統節日現在漸漸從中國人的生活中淡出,而在古代重陽之日,家家登高遍插茱萸,以祈求躲避災禍,人人飲菊花酒,據說可以長壽。現如今,重陽節以不在我們一年所過的節日的名單之中了。再看看從國外飄入中國的所謂萬聖節,孩子們都帶著面具各種搞怪,一些學校也舉行萬聖排隊,讓中國的孩子體驗一把萬聖節的歡樂。所以你若問萬聖節是何?也許很少有人會答不出來吧。

雖外國節日日受追捧,冷靜思考下,外國節日與西方文化是一脈而生的。譬如聖誕節、萬聖節等都與西方基督教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國人對於西方文化大多未作深入了解就全盤接收,有些甚至妄自菲薄,批評中國傳統節日無氛圍,不好玩,而狂熱追求外國節日,這種做法確實是有失偏頗的。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神話、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與西方節日多為信仰基督教不同,中國傳統節日因節氣而定,與自然相通更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意義。這一承載著中華優秀文化的傳統節日為何得不到繼承和發揚,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如何轉變這一趨勢,我覺得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國人得熱愛自己的傳統文化,那些曾經輝煌燦爛耀眼國際的傳統文化不應被我們擯棄,而應該得到重視和發揚。在中國,每一項文化的背後都閃耀著歷史的光環,與西方短暫歷史的文明相比,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包容萬象的。所以現如今在教育之初就應該多加入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宣揚和講述,讓孩子們從小了解到自己的國家所擁有的燦爛的文化遺產,培養他們的自豪感。於青年人中,在他們現在所熱愛的一些項目中,比如電影、電視、流行音樂、服裝等方面加入傳統文化的元素,讓過去的文化化為生活的符號,讓國人銘記於心。而那些熱衷於將節日作為絕佳營銷時段的商家們,多在傳統節日上做些文章,加些本土宣傳,調動國人的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相信也會成為商家發展的一個不錯的機遇。

作者:孫俊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意見。

《茶館》微刊編輯部

1、點擊屏幕右上角按鈕,【查看公眾賬號】可關注我們

2、在【添加好友】—【搜索公眾賬號】中查找:茶館添加好友

3、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添加:

中華茶館聯盟

郵箱:zhcglm@qq.com

QQ:1955361083

微信:zhcglm99999

整合茶界資源,分享茶業訊息


推薦閱讀:

傳承傳統文化要在創新中出彩
馬來西亞威中黃氏宗親會新年團拜撈生歡樂宴會
郭繼承:弘揚傳統文化,建設心靈家園(轉載)
現在說辦婚禮俗氣的人,你知道古人當年有多努力嗎?

TAG:文化 | 思考 | 節日 | 傳統文化 | 傳統 | 西方 |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