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去取經算不算的上一種慾望?



想沒有慾望算不算的上一種慾望?


不以思慮為則,發一念而往。無評無論,亦無不評無不論。無願無執,亦無不念無不所欲。仁欲色念,皆空皆非。


佛法最大的破綻被你發現了,佛家講滅盡執著,但滅盡執著也是一種執著。


如果算是一種慾望,也是一種偉大無上凝聚著智慧慈悲勇氣的慾望。


想知道有沒有慾望的慾望是不是一種慾望?


願望和慾望是不一樣的。


我覺得不是。按照唐僧取經為了將上乘佛經引入大唐,普度眾生的思路考慮,釋迦摩尼創建佛教不也是為了普度眾生嗎?

那麼釋迦摩尼算不算有慾望?如果他也有慾望的話,誰來解釋他所說的四大皆空,無欲無求呢? 佛學不就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自我否定了?


善法欲 了解一下

善法欲,是指緣無漏法而起之貪慾。

佛學術語,梵語kus/alo dharma-cchandah!。指緣無漏法而起之貪慾。俱舍論卷十九(大二九·一○二中):『若緣無漏,便非過失,如善法欲,不應舍離。(中略)住下地,心求上地,是善法欲,非謂隨眠。』然窺基之成唯識論述記卷六末(大四三·四四四上):『薩婆多師緣無漏貪,是善法欲;今大乘說,愛佛、貪滅,皆染污收。』即以善法欲為小乘之善,大乘則認為皆系染污。[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一][1]


繁雜的俗世 誰能沒有慾望 唐僧是僧 但不要忘記 大千的世界 終究是以「人」這個凡體來承載的


慾望是一個很中性的詞,有好有壞,有貶有褒。有時候你也很難界定,慾望和理想之間是不是真的有什麼無法跨越的分割線。

但細分的來說,慾望應該是出於一己私慾,而理想更多的是一個更大範圍的慾望。

唐僧發的宏願,我更願意把這種想法或者行為稱之為夢想。


算,方便解脫的慾望與阻礙解脫的慾望,我們常說的慾望是後者。


不算,此是願力,區別:一個有我,一個無我。慾望有我。

雄飛:【轉】神力、業力、願力?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更應該歸作是愛。

一種自甘奉獻與犧牲的博愛。


可能有人會講,愛也是一種慾望。

那,既已在世,要怎樣的活著才算是真正跳出了「愛」與「欲」的圈定呢?

如果有合乎這個問題的答案,請務必告訴我。

在此誠謝。


佛曰:心無雜念便是最大的雜念!


這是要問唐僧取經的時候是多大?

假如唐僧是20多歲剛大學畢業那會,應該是理想。30多歲是為前途,40為生計。50為養老。60歲你讓女兒國國王怎麼唱出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


不是一種任務么?


想知道這個答案算不算一種慾望?


人的一生,就是一段對慾望的追逐。

也包括純粹空門中人,他們所追求的「空」本既是色、也是慾望的一種形式。


具體參看

如來佛祖在大雷音寺講經金蟬子打瞌睡被貶下凡間?

v.youku.com圖標



七、唐僧為什麼去取經?

「唐僧」是一個立志去西天求到真經的「取經人、學佛人、修道者」。唐僧為什麼去西天求到真經呢?不是因為中國沒有經書,是沒有辨別經書真偽的標尺而不知道什麼是真經,因為中國的讀經人全部都是「有修無證」的念經和尚,沒有一個是讀了哪本真經成佛的。更要命的是誰讀的經書越多、誰就越有學問受到尊敬,卻沒有一人問他有沒有通過讀經書實現明心見性!真正的踐行「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實現明心見性的人(孫行者)卻被「讀經人」(唐僧)漠視,這都是國人盲目「崇洋媚外」的悲哀。

我們從「唐僧」身上,可以看到所有「學佛人」的劣根性與醜陋的地方!唐僧竟然不知道他的「弟子」(齊天大聖)就是得道之人,他如果學到大聖的本領根本,不需要花那麼長的時間去「西行」,就能省下更多的時間去傳經、傳法度人,但是唐僧並沒有學習大聖的「長處」,而是把大聖的「長處」(明心見性後的無限神通)視而不見,唐僧不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這都是因為愚昧無知而有「貢高心、不低心」的表現!

唐僧「死活向西」的冥頑不化,註定讓他一次次的成為魔窟中的奴才!如果沒有齊天大聖去救他,他根本不能出離魔窟。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就是慾望 拆字來看 欠五穀 為欲 你餓了想吃飯嗎 嗯 你是一個有慾望的人

那如題 管他借口普度眾生還是咋 他想去 那就是慾望


推薦閱讀:

《王牌對王牌3》震撼回歸:《西遊記》匠心聚首,激蕩著時代記憶的重組與升華!
《西遊記》里壽星好像總怕孫悟空,事實又是啥,知道真相都感嘆了
紅孩兒的古往今來
《大聖》
西遊洞天|王母娘娘的婚姻史(上)

TAG:佛教 | 西遊記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