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充電爆炸,CEO慘死家中!電池危險怎麼辦?
來自專欄圓方未來
今年6月,馬來西亞搖籃基金私人有限公司CEO 納茲林,午休時在床邊給手機充電。手機電池因過熱爆炸並引發火災,納茲林頭部被嚴重炸傷,最終身亡。
近些年來,由鋰電池引發的爆炸事故頻頻發生。生活在現代,但凡目力所及,總能看到些藏著電池的物件:低頭刷著的手機、不停敲擊的筆記本電腦、路邊停泊的汽車……都由鋰離子電池暗中供能。
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鋰電池,居然是個「定時炸彈」?
鋰電池到底為啥會爆炸?
想像一個炎夏的晌午,一台手機正靜靜躺在主人枕邊充電。
悶熱的天氣和持續的電流,讓機身的溫度不斷升高。
此刻,手機里的電池,感覺非常糟。它的體內,有片叫做「隔膜」的部位正在被高溫漸漸融化。沒了隔膜的保護,電池發生了短路,從而產生更多的熱量。
這一可怕的循壞在電池內部愈演愈烈,致使溫度陡升,甚至讓它腹中的電解液都開始沸騰。與此同時,電池的外殼,在高溫和內壓的雙重作用下,鼓脹變形。
作為一塊電池,它即將迎來最糟糕的死法——爆炸。
它的爆炸,帶走了還在夢鄉的主人的性命。
一切都要從鋰電池的構造說起。
商用的鋰離子電池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
充電時,鋰離子從正極中出來,經過電解液,穿過隔膜到達負極,放電時則相反。於是,隨著電池的使用,鋰離子如同一輛公交車,攜帶著作為乘客的電荷們,不斷地在兩極間往返,完成充放電的功能。而隔膜的作用就是阻隔正負極,防止短路的發生。
這種四位一體的設計,給鋰離子電池帶來了巨大的成功,但卻也在多個方面埋下了隱患。
首先,電池內部的電解液含有大量有機物,比如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這些傢伙一個個都自帶燃爆屬性,臉上寫著「遠離火源」四個大字。
此外,一塊電池的正負極一旦短路,就會大量發熱,甚至產生火花。不少人小時候可能做過這樣的實驗:拿鐵絲把一節電池的正負極連起來,鐵絲會變燙,甚至可以拿來切泡沫,就是這麼個原理。
既然短路這麼危險,人們自然就想到要用個東西把正負極隔起來,於是就引入了隔膜。
然而,現代電池追求小體積,為了保證能量供給,正負極和電解液都不能少,那麼就只有去壓榨「不那麼重要」的隔膜體積了。於是,電池隔膜被「削減」地越來越薄,主流的鋰離子電池隔膜厚度僅有20微米左右。也就是說,兩片隔膜疊起來的厚度,剛好接近一根頭髮的直徑。
這層薄膜一旦破損,問題就會很嚴重。2016年,三星Note 7電池火災就是因為隔膜太薄,容易被一些焊接毛刺壞,從而導致電池短路引發爆炸。聽起來,這些電池算是受了「工傷」了。
即便沒有這些焊接毛造成的「工傷」,電池本身也暗藏著刺穿隔膜的隱患,這類現象叫做「枝晶」。
枝晶這個問題,算是一種寫在鋰電池「基因」里的病。因為動力學等因素,鋰電池在使用過程中,電極的表面會形成一些「小毛刺」,這些小毛刺就叫做」枝晶「。而且枝晶會越長越大,最終就會穿透隔膜,造成短路。
枝晶這種只有幾微米的小傢伙,曾經搞垮了一家電池領域的大公司。
1970年代後期,有一種使用金屬鋰作為電極的電池,可以在相同重量下,儲存比其他電池更多的電能,因而備受青睞。當時「大哥大」手機就是使用這種電池。持有這種技術的是一家名叫Moli Energy的加拿大公司。然而,這種電池問世不到半年,因枝晶問題發生了多起爆炸事故,被全球召回。盛極一時的Moli公司,從此一蹶不振,最終以被一家日本公司收購,草草離場。
超薄的隔膜、可燃的電解液、暗流涌動的枝晶——整個電池就像是把「火藥桶」和「打火機」關在一個小屋子裡,然後用一層「保鮮膜」隔開,想想都很驚心動魄。
如何解決電池的安全問題?
找到電池隱患的主要源頭,科學家們就開始著手解決電池的安全問題了。比如,著名的華人科學家、斯坦福大學崔屹教授,率領團隊分別從隔膜、電解液、枝晶的角度入手,做了三項有趣的工作。
- 築起隔離的「石牆」
首先是隔膜。普通的電池隔膜大多是高分子或者纖維素材料(還真有點像保鮮膜),比較軟,容易破,受熱也會融化。既然弱,那就給它增強下吧。
崔屹團隊就提出,在隔膜中間加一層二氧化硅納米顆粒。這些納米級的二氧化硅強度比較高,至少枝晶是刺不穿的,而且還耐高溫。如此一來,在「火藥桶」和「打火機」之間,二氧化硅隔膜的存在如同建起了一道「石牆」。
通過在隔膜之中插入一層二氧化硅納米顆粒,可有效組織枝晶刺穿隔膜,圖c是這種夾心結構側視圖,圖d是二氧化硅納米顆粒的微觀形貌 | 參考文獻[3] ,翻譯:圓的方塊。
- 配備「滅火器」
再有就是電解液。電解液可燃,那就想辦法讓它燒不起來吧。
於是,他們用特殊紡絲的方法做了一批中空的纖維,然後將阻燃劑密封在這些纖維內部,再用這些纖維編製成隔膜。
這樣一來,不僅能很好地隔開正負極,一旦發生起火,纖維的外殼受熱融化,就會釋放出裡面的阻燃劑,從而瞬間阻止燃燒蔓延。這相當於給「火藥桶」配了個「滅火器」。
- 蓋上「鍋蓋」
最後就是枝晶問題。你可以把枝晶想像成一個生長的小樹,隨著電池運行,小樹會越長越大,那就乾脆把它扼殺在萌芽里吧!
崔屹團隊採用的方法是在鋰電池電極上蓋一層球形碳殼。這些半球形的碳薄殼覆蓋在電池電極的表面,於是枝晶就長不起來了。這樣,就在「打火機」上蓋了個鍋蓋。
「建石牆」、「配滅火器」、「蓋鍋蓋」,這些從微觀層面所進行的材料設計,確實都能夠極大提升電池的壽命和安全性。
不過,這些先進的理念,還基本處於實驗室階段。若要切實改變我們身邊的這一塊塊電池,可能尚需時日。
現在呢,為了防止電池變「炸彈」,我們能做的就是防患於未然——避免手機、電腦過熱,電動車要經常注意保養,不購買和使用劣質充電器等等。
其實不論是電池防爆,抑或其他技術,都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以提高和完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通過日積月累的改進,讓科學技術更多的造福於人類。
參考文獻:
[1].Science Advances, 2018, 4 (6), eaas9820.
[2].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3, 42(23), 9011-9034.
[3].Advanced Materials, 2017, 29(4),1603987.
[4].Science advances, 2017, 3(1), e1601978.
[5].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4, 9(8), 618.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我是科學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