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在打壓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你們還好嗎?

「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在打壓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你們還好嗎?

最近,湖南衛視推出一檔名為《少年說》的綜藝,這檔綜藝的節目形式曾一度掀起話題,它實際借鑒借了去年風靡中國的日本綜藝--《屋頂告白大會》

原版中,節目的經典環節就是「未成年主張」:學生走上屋頂,當著全體師生表達自己的主張,說出自己的心事。隨著原版視頻在微博和朋友圈的爆紅,日本中小學生在天台上大聲表達炙熱感情的表現,燃起了很多人的青春回憶。

節目組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喊出心聲後,可以快樂地做自己。此次湖南台的「抄襲」,也正是借鑒了這一模式。

無論是驚奇的發現還是隱秘的心事,無論是被嘲笑的夢想還是不被理解的委屈,都可以肆意地喊出來。拋開版權問題,口袋君對這樣的告白方式是非常支持的。

畢竟在大多中國家庭中,很少有父母願意真正花時間去傾聽孩子的感受,藉助這樣的節目形式,得以讓更多孩子敞開心扉,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在中國版中,雖然沒有原版充滿治癒溫暖的熱情與天真,但也不失為一次關注中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案例。

然而,看了幾集下來的口袋君發現,節目中暴露出孩子的那些委屈和無奈,以及隱藏在這些情感之後的家庭問題,讓人不由地心痛和唏噓。

在這些孩子身上,口袋君或多或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這些孩子的困擾,也可能是在中國式家庭成長起來的,每一個孩子的問題。

1「別人家的小孩」

在第一集《「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比我好》中,一位叫景頤的小姑娘讓人印象深刻。

她的吐槽對象,是自己的媽媽。

景頤說,自己的媽媽總拿她和同班的學霸(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聯盟第一)作比較,而且那個女孩子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每次成績出來,媽媽只拿最差的一門說事,卻從來看不到她的優秀和努力。

最讓人傷心的,還是她聽到媽媽拿和學霸的友誼貶低自己:「你看你成績這麼差,為什麼她會跟你做朋友」。

最後,這個極力尋求媽媽認可的小女孩,喊出了自己的心聲,「孩子不是只有比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然而,面對女兒的呼聲,媽媽似乎很「冷漠」。

這位母親先簡單表示女兒的確很棒,然後話鋒一轉,端出一系列成功學語錄,並表示「我的對比很客觀沒有問題,跟人比較是敦促你養成好的學習方法」。

在母親固執的語氣中,自己的女兒需要接受「打壓式教育」,也從來不認可女兒口中的「委屈」。

?「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斷地打擊你,

因為你要不打擊,可能就有點飄」

口袋君不明白,這到底是哪裡來的荒唐念頭,要讓孩子做得好,就得讓Ta感覺更差?

果不其然,聽到這裡一開始還昂著頭的景頤,立刻被數落得萎了下去。

雖然期間,她曾鼓足勇氣打斷媽媽表示自己不適合激將法,長期打擊會讓自己感到自卑。但在媽媽一番強勢吐槽下,本來充滿期待走上節目的景頤,最後哭著跑了下台。

此時,台下許多同學也心有戚戚焉,這種「打壓式教育」,並非只發生在璟頤一個人的身上。

否定、不贊同的話語似乎充斥在我們的童年中,直到我們長大成人,回望記憶中的童年之時,也依然可以模糊地聽見父母這樣的論調。

遇上不懂的事情,父母會吐槽:你都這麼大了這還不懂?

每每想要提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又會嘲諷:你這麼點年紀你懂啥!

在《少年說》中,有孩子被批評:因為成績差所以沒資格出去玩。

但好不容易把成績搞上去,父母也看不到和聽不到。

事實上,在中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別人家的孩子」是一片無處不在的陰影。

璟頤下台後,她口中的「學霸閨蜜」吳迪,也就是媽媽眼中的「別人家的小孩」 走上天台,她告訴台下的同學,在自己的家裡同樣有著「別人家的小孩」。

在家中,吳迪的媽媽也會拿她不及格的體育成績,和班裡同學做比較。

2「女孩要學會做飯,不然將來嫁人餓肚子」

在《少年說》父母與孩子的互動中,充分曝光了中國式家長認知局限中的短板,而父母「強大」的邏輯,也在節目中淋漓盡致地呈現

一期節目中,一個女孩走上台吐槽媽媽讓她承擔過重的家務。原本,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分擔必要的勞動無可厚非,可沒想到孩子媽給出的理由是:

女孩子要學會做飯,不然將來嫁了人要餓肚子,不能指望老公做飯。

小女孩多少有些女權意識,反駁道:我老公為什麼就不能幫我做飯?

這位家長一時語噻,雖然自己沒有多少道理,但顛來倒去重複同一個意思,「不會做飯你就會餓肚子」

小女孩一時間,被媽媽自圓其說的強大邏輯懟得茫然失措。

雖然知道媽媽的理論不對,但也一時間無法反駁,最後只能悲憤無奈地大喊一聲:好的!

還有一位小女孩上台吐槽自己的媽媽不守承諾,明明說好獎勵自己去泡溫泉,結果到頭來被按在浴缸里搓澡。

誰知道這位媽媽的邏輯更加強大,她反駁道:

浴室的水和溫泉的水都是熱的,都一樣。

怎麼的,似乎無論對錯,面對孩子們的抗議,家長們總要爭個勝利?

在很多中國家庭的觀念里,小孩子是沒有話語權的。父母的話語不容置疑、不容挑釁,家長的「架子」可以隨時端出來,無情碾壓孩子的異議。

3「打壓式教育」真的有用嗎?

孩子是家庭的鏡子,家庭是社會的鏡子。

在《少年說》中,常常呈現著一類典型的中國家長形象,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卻是諷刺、挖苦、打擊的說話方式。

父母們用「打壓式教育」在孩子面前豎立權威,或者是成年人的智力優勢耍小聰明,以歪理證明自己的唯一正確性,保證家庭輿論制高點權威的地位不動搖。

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些脫口而出的話,可能對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美國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卡羅·德威克,曾總結人類人面對挫折時的兩種態度:「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擁有固定心態的人在遇到失敗時,會認為自己的能力有問題而愈發消極和不自信;後者則認為失敗將帶來經驗和教訓,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世界。尚處於不斷尋找自我認同、心理未成熟階段的孩子在面對父母打壓式話語時,更傾向於相信它們並將其轉變為對自己的認知,最後成長為固定心態。

長此以往,孩子會在遇到問題時懷疑自己的能力,從而難以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不願與人溝通、甚至疏遠父母。

多年後,當我們笑著調侃「別人家的孩子」的時候,曾經因為打壓式教育受到的傷害,已經深埋在了心中。

4少年當街殺人:「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

前段時間,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12年的新聞一度受到熱議,他萬字的控訴長文,勾起了很多人的童年陰影。

在文中王猛(化名)提到, 從小到大他連按自己意願選擇衣服的權利都沒有,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

小時候,王猛因為不會剝雞蛋被同學取笑,後來親戚知道了,自己又被嘲笑N次,但父母的反應則是:這有啥大不了的

五六年級時,王猛參加完奧數考試,發現自己的文件夾被人塗抹、被人劃壞,滿腹委屈,回到家中母親不但不安慰他,反而說「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最後,這些都成了王猛心裡過不去的坎。

他的性格變得內向、敏感、不善交際,漸漸出現心理問題,在他看來這些也都與家庭帶給他的傷害分不開。

近日, 山東淄博某中學發生了這樣一起駭人聽聞的初三學生刺殺案,14歲的初三同學秦某某,持刀刺殺了自己的同班同學馬某某。

殺人原因極其簡單粗暴--「殺了他,我就是第一名了」。到底是什麼讓一個初三學生有著這麼強烈的嫉妒和報復心理?

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玖瑾教授說到:「青少年犯罪都在12歲以後,而對於這背後的原因要追溯到孩子幼兒時期父母對其的教育。

果不其然,人們在孩子的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原來馬某某品學兼優,一直是班裡的第一名,而兇手秦某某成績也同樣優秀,只是在馬某某的面前,他只能拿到第二。

秦家是雙教師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一直極為嚴格,他們覺得孩子的成績不如第一名好,因此經常拿第一名和兒子作比較,用打擊、刺激的方式教育他。

在他們眼中,只要沒有考第一名就是失敗。可是沒有想到這種長期的打壓,讓憤怒和憎恨在小秦心底滋生,最後造成了無法挽回的錯誤。

6月4日會考成績公布後,秦某某的成績仍然低於馬某某,永遠得不到表揚的他,就這樣帶著長久以來的恨意,刺殺第一名泄恨。

喪心病狂的秦某某看似最想要第一名,其實何嘗不是擺脫父母的打擊」獲得一次肯定。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Ta的冷嘲熱諷,因為傷痕是看得見的,而責罵帶來的傷口則是無形的。

相對於有問題的孩子,「問題父母」更需要被改造,打擊教育並不能使孩子振作,鼓勵才是。

在2001年日本原版的節目中,一位皮膚黝黑的6年級小男生走上天台,面對台下大聲喊出了他的夢想:「成為一名專業體操選手,進軍2008年的奧運會。

聽到這番話後,主持人沒有嘲笑,而是給予了真誠的鼓勵。

誰也沒想到,這顆孕育夢想的小小種子,從此在小男孩心裡生根發芽。15年後,曾經的小男孩代表日本體操隊出戰奧運會,拿到了男子團體的冠軍金牌。

這個長大的小男孩,就是山室光史

沒有人生而就是好家長,相信在很多家長的成長過程中,也曾經歷著「打壓式的教育」一路走來。

中國家長們在自身成長的時代背景下,有著自己的困局與處境。許多家庭教育中根深蒂固的觀念,僅靠一代人的努力無法徹底改善。

但每每回憶起自己作為孩子時的感受,如果家長可以設身處地的思考,也許能帶來多一些改變。當我們這一代人能夠讓溝通在親子關係中好好孵化,相信也許就能更好地影響孩子的未來。

的確,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但一定需要耐心傾聽、好好說話。

冷靜但不冷漠,溫和但不懦弱,堅定但不強硬, 做一個不斷練習不斷進步、持證上崗的家長,將是每個家庭的必修課。

作者: 小林君,文化研究領域海歸小碩,用心碼字。家長口袋以擇校為入口,網羅真實家長的經驗智慧,直擊子女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普遍痛點,為當代家庭培養綜合實力人才提供解決方案。歡迎大家關注家長口袋(ID:jiazhangkoudai)

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二字,並按照轉載要求來轉載,否則違者必究。

想了解2019幼升小最新信息(如面試真題、政策解讀、學校信息等): 添加口袋小助手(微信號jiazhangkoudai2018)備註:幼升小 即可!


推薦閱讀:

父母有哪些值得稱讚讓你欣賞的行為?
初一女生壓力大,成績下滑嚴重,對家人情緒抵觸,該怎麼辦?
「姐姐要讓著弟弟」的教育方式會產生什麼影響?
兩歲小孩只要不滿足他要求,或是大人做了他不讓的事,他就立刻馬上躺在地上哭鬧,這個現象正常嗎?怎麼辦?
孩子吃零食:引導而非限制

TAG:家庭教育 | 教育方式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