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體質:營養學上最扯理論,竟然這麼多人相信!

酸鹼體質:營養學上最扯理論,竟然這麼多人相信!

來自專欄野獸生活

「肉吃太多,血液會變 酸性,癌症找上門!」

「高血壓、糖尿病、臉上冒痘痘?都是因為你體質太酸」

「想要身體變成鹼性?很簡單,多吃蔬菜 就好啦!」

?相信上面幾句 「似是而非」 的營養學說辭,在你的朋友圈中出現過N多次。好像所有現代慢性病,不管是疲勞、長痘、失眠、壓力大,還是高血壓、糖尿病、甚至是癌症,都可以用一句「你體質太酸」總結。

額……,俗話說得好,不怕有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

???

酸鹼體質,就是一群有文化的流氓(或商人)向大眾兜售的一個偽概念。這個偽概念被塑造得如此成功,以至於就連醫生、營養專家、各路健康媒體,都可能信以為真,並廣而告之:「肉吃多了,身體可是會變酸的……」

然後,大多數人還真就信了……

今天,就來好好扒一扒,歷久不衰的「酸鹼體質」理論,到底是真·科學還是偽·科學。

01「酸鹼體質」一詞,是怎麼來的?

如果我們去翻目前比較專業的 臨床醫學 或者 營養學 教材,找不到任何關於食物酸鹼性,或食物酸鹼性對健康影響的專門章節。因為,在目前學界,根本沒有足夠可靠的參考文獻。

專業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營養學的基本教材上都沒有相關內容,那,所謂的「酸鹼體質理論」是出自哪裡呢?

答案是——食品化學和食品分析的基礎課。

?酸鹼體質理論,其分析的角度就是「食物的灰分」。【1】

當食物在實驗室充分燃燒後,留下的灰燼,會出現不同的pH值。我們在生物課上都學過,pH值是以0-14為標度的,7是中性,小於7是酸性,而大於7是鹼性。

當你吃下的食物,被身體代謝後,同樣也會留下一些「灰分」,這些灰分溶於水後的pH值,就成了判斷食物酸鹼度的標準。

比如:

酸性食物:豬肉、牛肉、雞蛋、魚肉等;

中性食物:澱粉、糖、天然脂肪、油等;

鹼性食物:番茄、葡萄、橙子等水果,蔬菜,堅果等。

所以,食物灰分的酸鹼性是存在的。

02 酸性食物,真有害嗎?

等等等等等....你不是說要闢謠嗎?怎麼這會兒又說,食物有酸鹼之分??

?是,食物的確有酸鹼性之分,但這跟你的體質,沒有半點關係。事實上,如果你真的屬於「酸性體質」,你應該早已經倒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了。

因為:

食物的酸鹼度,不·會·影·響 血液的pH值

人體本身,自有一套強大的生理緩衝系統,我們的血液中含有碳酸氫鹽、磷酸鹽、血漿蛋白、血紅蛋白和氧合血紅蛋白等物質,能夠幫助身體調節血液的pH值。從消化系統到排泄系統,再到呼吸系統,都精密地控制著身體的酸鹼平衡。這個系統讓所有人的血液,穩定維持在pH值 7.35-7.45 之間。

?任何一個有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人體血液是 鹼性狀態,飲食上吃再多酸性食物,都不可能把血液吃成酸性,更何況低於7.35的pH值,已經處於嚴重酸中毒狀態。(不吃主食就會酮酸中毒?營養「專家」該好好重修營養學了)

保證血液pH值在正常範圍內,是生命所須的一些生化反應能進行的必須條件。

所以,把食物灰分的酸鹼性,有意無意地誤讀成人體的酸鹼性,簡直就是 無稽之談!一點也不科學!如果你再多花些心思考察,應該不難發現,大聲宣揚酸鹼體質的文章背後,大多由保健品或醋飲營銷人員撰寫。

03 血液不酸,其他地方呢?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要反駁了:哎,不對呀,為什麼我吃完一塊肉之後,用pH試紙檢測尿液,會呈現酸性呢?

這是因為:

尿液pH值≠血液pH值

在正常情況下,尿液的pH值範圍在4.8—8.4之間,作為人體大部分代謝廢物的排泄通路,食物代謝產物和腎臟的濾過重吸收過程,共同決定了尿液的酸鹼性。

你吃完一塊牛排之後,腎臟會幫助身體過濾掉多餘的酸,並隨著尿液排出,所以你用試紙測試尿液的pH值,會發現pH值偏低。

但是尿液的pH值,並不會影響你的「體質」啊,想想尿液從形成到離開身體,都經過哪些地方?怎麼可能影響整個body呢?

關於酸性食物,還有其他幾個謠言,我們這裡也一併粉碎。

04 下面我們繼續說一說 關於酸鹼平衡的其他假說

1. 聽說酸性食物吃多,會鈣質流失、骨質疏鬆?

?這個假說的論點是:吃進去的酸性食物需要鹼性物質來中和。鹼性物質從哪裡來呢?不如就從骨頭裡的鈣開始?

實際上,中和酸性食物主要是靠 腎臟 起作用,腎臟會分泌碳酸氫鈉等鹼性物質與之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跟吃酸性食物沒有關係。

有的研究發現,多吃肉之後,尿液中的排鈣量增多了,便以為吃肉會導致鈣質流失。真實情況是你吃進去的鈣也增加了,身體沒有全部吸收,就隨尿液排出。

根據一項美國農業部長達七周的研究發現:

多吃肉的高蛋白質組不僅動物蛋白多,其飲食產酸的能力也更強,理論上更會加速鈣質流失才對。但在這樣懸殊的對比下,學者還是發現高蛋白組的鈣質吸收顯著增加,且骨骼相關的血液指標維持不動。?

?由於蛋白質能刺激生長激素(IGF-1)分泌,所以多吃肉不但對骨質無害,還可能有好處。

2. 聽說酸性食物吃多,罹癌風險會增高?

?同樣,這個理論的論點是:癌細胞在酸性環境下成長得很好,所以酸性食物吃多了,會給癌細胞生長創造環境?

這是典型的倒因為果。癌症細胞在人體組織中生長,並不局限於酸鹼環境。腫瘤周邊組織的酸性環境,並不是食物造成的,而是因為腫瘤的生長,導致實體瘤周邊的微環境變酸。

?因為腫瘤細胞生長得比正常細胞快,而血管供應往往跟不上腫瘤細胞快速擴增的腳步,這時供應的氧氣和養料不足。

在這樣的過程中,會生成更多的乳酸等 酸性代謝產物,使腫瘤組織 周邊 的組織液pH值降低。腫瘤細胞自身內部的pH值,其實與正常細胞完全相同。

05 酸鹼平衡理論,為什麼歷久不衰?

想一想,當初你是因為什麼,對「酸鹼體質」這套理論深信不疑?

醫生告訴你的?網路上搜索看到的?書上看到的……??

在這套理論指導下,就連醫生這類專業人士,都會誤認為「食物里的灰分」和「人體內代謝」的過程是一回事,而應該替我們把關真實性的「教育類產品」,也未對這種謬論抱持懷疑。?

比如,新世紀版的《十萬個為什麼》里【2】 這樣寫:

膳食中長期攝入酸性食品,就會形成所謂酸性體質。 相對而言,呈酸性體質的人力量較弱,手足經常發涼,易患感冒,傷口不易癒合。因此,我們應注意調節飲食結構,平衡食品的酸鹼性。考慮到我國大多數人習慣以米、面、肉等為主食的飲食傳統,因此應該注意增加鹼性食品的攝入。

??

?還有,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唐軍民、張雷主編的《組織學與胚胎學》里【3】這樣寫:

……酸性體質是鈣質流失的重要原因。人體的正常環境呈弱鹼性,即體液的pH值維持在7.35-7.45之間,可是因為飲食、生活習慣、周圍環境、情緒等的影響,人的體液很多時候都會趨於酸性,尤其是在人體攝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等時。為了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身體會動用體內的鹼性物質來中和這些酸性物質。 而體內含量最多的鹼性物質就是鈣質,它們大量存在於骨骼中,在大量進食酸性食物的時候,身體就會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鈣質來中和血液的酸性,以維持酸鹼平衡。由此可見,通過改善酸性體質,防止體液酸化,保持人體弱鹼性環境是防止鈣流失的最有效方法……

你能想到,這竟然是暢銷科普書說的話?(目瞪口呆.jpg)

你能想到,這竟然是國內醫學課本的原話?(繼續目瞪口呆.jpg)

?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生命科學專業的專家,甚至還包括預防醫學、營養學專業的專家,雖然了解化學知識,能粗略看懂分析過程裡面的基本原理,但是不一定學習過食品化學分析專門課程。

因為,專門的食品化學分析課程,只在一些食品工程、衛生檢驗檢疫、應用化學或者農業技術類專業中開設。

但這些專家們,或應該替我們把關知識質量的教育公司,卻一再宣傳這類偽科學謠言。普通公眾,自然更分辨不出這套理論的真實性。

06 寫在最後:關注人體酸鹼度與健康的正確姿勢

人體血液酸鹼度只要稍微偏離正常值,就已經是危及生命的狀況。大多數的酸鹼值偏離,是由疾病引起,比如糖尿病人中常見的酮酸中毒。

對於99%的正常人來說,無論是吃酸性食物偏多,還是吃鹼性食物偏多,機體強大的酸鹼緩衝能力,都將我們的主要體液(尤其是血液)保持在特定範圍內。

所以,酸鹼體質 就是一場徹頭徹尾徹尾的謠言!以後再也不要害怕吃肉肉了,肉既好吃,又有營養,更不會影響你的酸鹼度。了解代謝原理後,就趕緊把這篇闢謠文章,分享 給身邊還相信「酸鹼體質」的爸爸媽媽,親朋好友。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

了解一大波關於「吃」的真相

斷食 | 醫生 | 營養 | 減脂 | 三餐

增肌 | 痘痘 | 糖癮 | 大姨媽 | 健康 | 好處

脂肪肝 | 高血壓 | 糖尿病 | 痛風mp.weixin.qq.com/s?

豆類 | 果汁 | 肥肉 | 食用油 | 麵食

全穀物 | 心臟病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回復「吃」獲取一份簡單的低碳水食譜!

?

資料來源:

【1】kreader.cnki.net/Kreade$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2】新世紀版 十萬個為什麼 3 化學分冊.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95

【3】唐軍民,張雷主編,組織學與胚胎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01,第53頁??


推薦閱讀:

這三種飯營養足、飽腹強,能讓餐後血糖降2個點
糖尿病的營養治療是控制血糖基礎工作!
牛油果De那些事兒
【臨床營養師·吳紹華】舌尖上的米飯
能吃水果盡量別榨汁 損失的不僅是營養

TAG:營養 | 飲食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