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看中國汽車市場「72變」
來自專欄汽車圈兒的那點事
[XCAR 深度觀察 原創]
1978年到2018年,我國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的時代變遷。在40年的風雨歷程中,回望本土汽車的發展,當年「懵懂」的中國汽車在不斷的學習創新,如今已成為世界汽車製造大國,2017年中國連續九年蟬聯全球汽車銷量第一。本期深度觀察,請跟隨愛卡汽車一起追溯改革開放40年,中國汽車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變化。
▼在銷量上逐漸拉近與合資品牌的距離
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乘用車共銷售2471.83萬輛,其中,中國品牌銷售了1084.67萬輛,佔總銷量的43.88%。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崛起,離不開SUV市場的布局,近5年以來,SUV細分市場銷量高速增長,年增長率達40%,遠超行業平均的增速水平。依託SUV市場的發力,中國品牌已經在銷量上逐漸拉近與合資品牌的距離。
2017年,中國品牌乘用車用了5年時間從銷量424.68萬輛,增長至1084.67萬輛,增長幅度高於合資品牌。這其中不乏中國民營汽車的代表—吉利,2017年度累積銷售總量達124.71萬輛(含領克),同比增長63%,與此同時,吉利汽車宣布今年將衝擊158萬輛全年目標,躋身百萬銷量俱樂部後,這也是民營車企首次在銷量上可以與國內大型汽車集團比肩的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
比亞迪作為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代表,2017年,比亞迪新能源在國內市場共銷售新能源汽車11.36萬輛,佔新能源中高端市場份額的70%,連續3年全球銷量排名第一。其中,插電混動車型銷量為6.62萬輛,佔新能源銷量比例58.3%。2018年,比亞迪新能源車將衝擊20萬輛銷量目標,同時,全球覆蓋城市將由200個擴大到400個,進一步推動新能源車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
以SUV車型見長的長城汽車,2017年全年共銷售新車107萬輛,其中,SUV車型銷售了93.82萬輛(含WEY),佔總銷量比重的87.68%。長城汽車擬定2018年的銷量目標為116萬輛,相比2017年整體提升了9萬輛,並計劃在今年年內投放多款全新產品來刺激銷量增長。這樣的成績,也讓很多合資企業望而卻步。
▼中國汽車與國際接軌,布局海外市場
從銷量規模上看,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連續九年蟬聯全球汽車銷量第一,但從技術上來看,中國汽車與海外車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他們已經清晰的認識到了這一點。在研發方面,中國汽車品牌已經在世界各地汽車重鎮建立了研發設計中心,從最初的模仿逐步走向自主研發。據不完全統計,長安、吉利、長城等中國車企均已經在海外設立研發、設計中心。海外研發中心的設立,能夠更多的吸引海外人才資源的加入,同時有益於接收海外更多先進的技術,在發展中提升中國品牌的自身實力,從而提升中國品牌的整體形象。
目前,中國民營汽車企業的代表吉利汽車在瑞典哥德堡、英國考文垂、西班牙巴塞羅那、美國加州建有設計和研發中心。吉利汽車得益於此,充分將海外的設計靈感與中國的市場需求融合,最終打造出博瑞、博越等代表吉利汽車3.0時代的標誌性車型。
不僅僅是民營汽車企業才有如此的國際化視野。作為「國家隊成員」的長安汽車,一直以來,每年都會拿出銷售收入的5%投入到技術研發中,通過多年的積累,長安汽車在義大利都靈、美國底特律、美國矽谷、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翰建立了五大研發中心。其中,美國底特律和矽谷主要負責底盤開發和智能汽車研發,義大利都靈主要負責造型設計,英國伯明翰主要負責動力系統研發,日本橫濱研主要負責內飾設計,五大研發中心形成了佷好的全球協同。
近年來,得益於海外研發中心的助力,長安汽車在外觀造型、內飾設計以及底盤調校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長安睿騁CC、逸動XT、長安CS55等車型均在國內市場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及口碑。
中國品牌逐漸向高端化布局
▼中國品牌逐漸向高端化布局
當下,中國品牌整體向上,諸多主流企業均實現了利潤、銷量、單車價格三方面業績的大幅增長。其中單車增長最有意義,在品牌單車價格提高的同時,還保證了利潤和銷量的同步提升,這說明我國本土品牌正向研發已經獲得了市場認可。與此同時,高端化品牌的打造也紛至沓來,觀致、WEY、領克形成了中國品牌高端化的新陣營,讓人愈發感覺到中國汽車品牌在新時代下的明顯變化。
中國首個高端化品牌觀致,成立於2007年,首款車型觀致3於2013年正式上市。觀致汽車的營銷理念對應的客戶人群是追求時尚前衛的80後,但當時80後還不是市場的主力消費人群,正因如此,觀致汽車在高端之路上一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如今,80、90後逐漸成為汽車市場的消費主力,中國市場成為了新晉高端品牌的孵化器。領克是吉利和沃爾沃合作的「結晶」,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著力於「世界品牌」的形象打造,藉助沃爾沃的渠道經驗提升品牌價值,為品牌高端形象成功鋪路。與吉利並肩的SUV領域霸主長城汽車,對高端品牌同樣垂誕已久,規劃推出了高端品牌—WEY,依然把SUV車型視為未來布局的重點。推出高端品牌離不開背後強大的造車實力,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中國品牌近年來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從外觀設計到技術實力,從營銷策略到戰略布局。消費觀念的變化直接反應在銷量上,吉利和長城在今年前五個月的銷量排行中入圍榜單前十名,這都給吉利和長城提供了廣泛的用戶基礎,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充裕的資金支持。
▼中國市場由進口向出口轉變
如果「引進來」是對中國汽車第一階段的概括,那麼「走出去」則可以充分反映現階段的發展情況。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106萬輛,同比增長31%。我國向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出口汽車58萬輛,佔比整體的55%;南美和北美分別出口19.7萬輛和13.1萬輛,非洲、歐洲和大洋洲,銷量分別為8.1萬輛、6.2萬輛和1.2萬輛。
據統計,奇瑞汽車2017年出口汽車總量為10.72萬輛,同比增長22.3%,佔2017年中國品牌總出口量的10.11%,已經連續15年位居中國乘用車出口量第一位,截止至2017年年底,奇瑞海外市場銷量累計超過130萬輛。
2017年長安汽車累計出口超過3.3萬輛,創歷史新高。其中,長安主力產品CS35出口超過1.5萬輛。據悉,2017年伊朗CS35國產化率突破20%,全年發運、下線、終端預銷均突破萬輛, 使伊朗成為長安CS35 海外最大出口國。與此同時,長安還積極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壯大企業實力。
2017年華晨集團汽車出口躍居中國品牌第二位,特別是以伊朗為代表的海外市場取得可喜成績,全年實現出口超8萬輛,同比增長54%,成為中國品牌轎車出口伊朗市場銷量冠軍。華晨集團已經在伊朗、俄羅斯、埃及等國家設立生產基地,經銷網路遍及非洲、中東、中南美、亞太等100餘個國家和地區,經銷商網點總數近400個。
雖然我國汽車在出口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地進步,但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目前,中國出口車型多以入門級產品為主,因此產品向上已經迫在眉睫。我國汽車多向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出口,要想真正成為汽車強國還需接受美國、德國等經濟和工業發達國家的市場歷練考驗。
新勢力造車集中發力新能源市場
▼新勢力造車集中發力新能源市場
20年前,中國土地上的汽車品牌屈指可數,但如今已成了另一番景象。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當下汽車市場的一個主要話題,純電動汽車由於國家補貼政策的扶持以及一系列的利好因素,促使新能源汽車逐步「火」了起來。面對這個火熱的細分市場,已成為各類資本競相追逐的寵兒,非汽車企業也加入到這個火熱的「戰場」進行布局,其中不乏已經初具規模的企業,並有資深市場入股進行布局,足以看出這部分新晉品牌對於國內新能源市場的看好。
隨著國家鼓勵新能源政策的推進,新能源已成為汽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致使新品牌接連推出,包括互聯網領域在內的眾多企業噴涌而出,像BYTON拜騰、遊俠、威馬等車企成為了「造車新勢力」。扎堆推出能夠一定程度上說明看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將成為下一個「爆點」,隨著造車新勢力辦工廠、出樣車、量產車的推進,這些品牌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生力量。
在政策的驅使下,預計到2020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框架將基本形成。智能汽車新車佔比將達到50%,中高級別智能汽車實現市場化應用,重點區域示範運行取得成效。
與此同時,新能源的產品越來越多也讓整個市場競爭的更加激烈,新勢力造車為新能源市場注入了不少活力。隨著遊俠汽車工廠即將投產、蔚來ES8即將交付用戶、威馬EX5售價甚至殺入10萬元區間內,車和家還跨界與滴滴展開合作,SITECH新特推出了滴滴定製版車型。這些造車新玩家逐步擺脫了懷疑,開始與傳統造車勢力在市場上開始了真正的角逐。
本文總結:經歷改革開放4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從老百姓買不起汽車,到現如今多數家庭已經擁有第二輛私家車。從私企民營企業不能造車,到現如今吉利等民營汽車企業年銷量突破百萬輛,中國汽車在坎坷中發展逐漸壯大。通過不斷地摸索與取經,中國汽車企業形象以及產品已經完成了一個階段的蛻變。
推薦閱讀:
※九大爺:汽車後市場必須去浮躁
※小鵬汽車:車還沒正式上市,就想花錢和保利搞新能源汽車公園?
※《淺談從微觀經濟學供需關係平衡角度解釋國產車與進口合資車之間的關係》
※九大爺:未來全球汽車後市場發展趨勢
※日媒稱特朗普向日本「開炮」:批日汽車市場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