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微軟潛艇下海!

Cool!微軟潛艇下海!

來自專欄量子位

安妮 李根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

任務開始!

本月,一個大霧籠罩的工作日,一群微軟工程師聚集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上,執行一項宏偉且不太尋常的任務。

還有個大傢伙從法國遠道而來:一艘12米(40英尺)長的潛艇,裡面裝有864台伺服器和相關的冷卻系統基礎設施。沒錯,這是微軟程序員今天要完成的大任務,將這個代號「北方群島」(Northern Isles)的大型數據中心部署到海里。

現場「圍觀」的還有10台絞車、一台起重機、一艘龍門式駁船和一台遙控車。眼看北方群島被拖到海面,被駁船的浮橋之間的絞車和起重機托住,然後逐漸下沉。之後,遙控車輛負責從海底取回電纜,並鏈接到數據中心的表面。

最後,北方群島在36米(117英尺)的深處完美「著海」,至此,一個由新能源支持的海底數據中心北方群島正式完成。

此次微軟大費周章將數據中心潛入海下,還是為了更好支持人工智慧。而且,像這樣腦洞大開的科技公司,可不止微軟一家——

向著大海,為了AI

北方群島是微軟Natick項目中的第二階段。

Natick是個怎樣的計劃?概括來說,是微軟在探索海上由可再生能源驅動的海底數據中心的可行性。

如此大費周章去海底布置數據中心,微軟的考量有自己的考量。

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約193公里(120英里)的地方,通過沿海區域的數據中心,數據到達沿海社區的距離縮短,網速提升,沿海居民打遊戲、看視頻的流暢度相應提升。最重要的是,還能加快AI任務。

因此,微軟副總裁、負責AI研究的Peter Lee主持了Natick。

△ Peter Lee本人

隨著企業越來越多地將網路和計算需求轉移到雲端,以及智能手機到機器人的聯網智能設備激增,整個計算行業對數據中心資源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

「我們現在真正實現AI依賴雲。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連接在同一個互聯網上,那麼它不僅有利於我們的產品,而且有利於我們對客戶的服務。」Peter Lee說。

確實需要一個這樣的水下數據中心了。

Natrick成長記

從Natrick項目一開始,Peter Lee便開始和它結緣。

「水下數據中心」概念最初是在2013年被提出。當時,在微軟活動ThinkWeek中,在美國海軍潛艇上服役的微軟員工Sean James提出了這個想法。當時,Peter Lee就表示非常感興趣,並要求負責這個項目。就這樣,Natrick項目啟動。

第一個階段的任務,是在短時間內造出水下數據中心的原型,證明項目的可行性。

一切進展的比較順利,12個月後,Peter Lee在加州海岸的淺水區開始測試概念原型Leona Philpot。

△ 測試概念原型Leona Philpot

Leona Philpot的為期四個月測試進行得非常順利。隨後,Leona Philpot被吊出水面,並帶回雷德蒙德進行分析和改裝,第二階段開始。

△ Leona Philpot正在運回微軟總部雷德蒙德

第二階段的任務是正式研究和部署海底數據中心,試驗將在更環境更嚴峻的蘇格蘭奧克尼群島進行,也就是我們開頭提到的北方群島項目。

此時,團隊意識到,可擴展的潛艇類數據中心製造需要外部支援,便和有400年歷史的法國公司海軍集團(Navel Group)合作,海軍集團在工程、製造、維護軍事潛艇以及海洋能源方面提供技術支持。

微軟團隊向海軍集團提供了有關水下數據中心的規格,並讓它設計和製造出部署在蘇格蘭的潛艇。

潛艇本質上是大型壓力容器,它們根據對電力,體積,重量,熱平衡和冷卻的要求非常嚴格,並且還要顧及船舶管理和其他複雜數據管理和基礎設施的要求。海軍集團CTO Eric Papin表示難度大,但最終還是通過技術創新克服了這個難點。

△ 工程師在海軍集團工廠里將微軟伺服器和相關冷卻系統基礎設施放入北方群島中

經過5年多的設計和實踐,本月5號,北方群島下海成功。

Natick項目小組表示,將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監測和記錄數據中心的性能,並記錄從功耗,內部濕度、聲音和溫度等各方面數據。

這裡還有一個紀錄片,有3分鐘的時間概括了整個項目的建設過程——

https://www.zhihu.com/video/988060276146688000

其實海上數據中心這事,不只微軟這麼酷,谷歌、騰訊等科技巨頭開啟數據中心的姿勢都蠻具腦洞。

一起欣賞下——

Google的郵輪

雖然潛水艇式數據中心屬於微軟創新,但利用海洋幫助解決計算能耗問題,Google在2013年就實踐了。

當時Google牌郵輪現身紐約港和緬因州海港,據稱即為Google之前傳聞依舊的「海上數據中心」,在這些裝載集裝箱的運輸船上,每個每個集裝箱都有很多獨立窗口,還採用了45°的獨特傾斜設計。

其實早在2007年,Google就提交了一份相關專利申請,內容中顯示,打造一個漂浮海上的數據中心,要利用風力渦輪機和波浪能發電機供電,海水則負責為散發巨大熱量的伺服器降溫。

當然,Google把目光投向海洋,騰訊則選擇將數據中心藏到山洞裡。

騰訊的山洞

就在今年愚人節當天,騰訊戲稱將在貴州山洞「AI養鵝」,引發關注。

但最近答案揭曉,騰訊在貴州省貴安新區兩座山的山體所建的,實際為一座存放30萬台伺服器的災備數據中心,取名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

△ 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

據騰訊方面透露,整個數據中心總佔地面積約為47萬平方米,隧洞的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能塞下4個標準足球場還有富餘。

騰訊方面還說,利用山洞建數據中心,主要出於兩方面考慮。

一是山洞結構可以散熱。山洞特殊的結構,就像一個巨大的空調。山洞外的冷空氣從主洞口進入,經過製冷模塊與IT設備熱迴風進行間接換熱後,從豎井排出。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自然冷源,又避免了外界空氣對設備的影響。

更主要的是安全。騰訊稱,貴安七星數據中心是參照我國高等級人防標準建設,具備突發防護能力,可防相應級別常規打擊和核打擊。發生突發事件時,它將自動切換到防護模式不間斷運行。

而且利用最新AI技術,該數據中心還能實現網路、主機、業務3級雲安全布防,人臉識別、安防機器人等均被應用其中,此外騰訊還在計劃部署無人機入侵防控系統。

△ 騰訊數據中心24小時巡航的安防機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貴州的山區恆溫恆濕,建數據中心有天然優勢,所以騰訊還可能只是開始,國內不少科技公司,也已經啟動了「山洞數據中心」方面的規劃。

總而言之,隨著AI火熱,數據和計算需求不斷加重,各式數據中心可能還會層出不窮,西方向海,東方進山——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像在重演,似曾相識。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專欄:量子位 - 知乎專欄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招聘」兩個字。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作者

?? ?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推薦閱讀:

ICML 2018 | 再生神經網路:利用知識蒸餾收斂到更優的模型
全球最聰明的大腦怎麼看AI?他們預測了這13大發展趨勢
軟銀震怒:別說什麼「Pepper之父」,他連「開發Leader」都不是!
AAAI和李飛飛等推出K12人工智慧教育項目,AI教育低齡化真的好嗎?
馬化騰親自下單,一支錄音翻譯筆勾畫出搜狗AI戰略的主線

TAG:科技 | 人工智慧 | 微軟Microsof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