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中年下崗,如何自救?

43歲,中年下崗,如何自救?

來自專欄佟雷看自由職業

說起朋友Andy的經歷,去年註定是他生命中不平凡的一年,工作的動蕩,親人突然生病長期治療的折磨,都一起壓了過來。他從一家民企中國區銷售負責人的崗位上又一次離職了,這是兩年內第二次了。從一個自信的MBA海歸面霸到信心頓失的再就業中年危機男,可能就是一步之遙。

2015年Andy親手搭建銷售團隊的500強的子公司調整中國區戰略,與國內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又失去控股權,而導致的所有北京總部員工基本協議離職,總部搬往上海。負責中國區銷售團隊的COO,CFO,也包括他,大家都各奔東西。

之所以稱Andy是面霸,是因為他想去的500強企業基本都能面試成功。在IT行業的頂峰時,一路進入IBM、CISCO等公司,拒絕過SUN、愛立信等公司的OFFER。北美MBA的面試,回國職業變化的外企高管及民企面試,也都一路通過,順風順水。

但這次Andy突然覺的有些不自信了,突然感覺43了,沒有那麼年輕了,很多互聯網企業對年齡歧視越發明顯。市場環境變了,外企招人越來越少,傳統IT向互聯網及新型科技領域民企分流了。自己定位的職位也是稀缺資源的VP和中國區的銷售總監。

Andy無奈說道:「深處這幾年科技、社會、環境的巨變期,身邊70後的大學同學,回國的MBA同學和在IBM、CISCO、微軟、HP、Dell、愛立信等很多外企同事也都多在同一時期遭遇公司裁員。我發現大家很難做到四十無憂,都會面臨突然無業情況下的經濟壓力、精神壓力,都會迷茫、彷徨、無助、恐慌、懷疑和抱怨。」

同樣,跟朋友Andy有類似遭遇的還有Tony Fu。

Tony是高科技公司C中國區負責大客戶晶元銷售的Director,今年3月被裁掉了。

他畢業於國內頂級大學數學系,並獲得了美國芝加哥大學計算機系碩士,曾有某晶元巨頭中國區10年的高管經驗。儘管如此,還是沒有改變他進入C公司才第5個年頭就走人的結局。

和他一起被裁掉的,還有平行部門的另外兩個Director。

離開的飯局上,Tony喝得並不多,當旁邊人不知是真情還是假意地問他怎麼回事時,T苦笑了一聲說:

「沒辦法,我們太貴了。」

為了滿足華爾街那些冰冷數字背後的貪婪胃口,C公司今年提出了「雙15」的財務指標:業績增長15%,成本縮減15%。

業績尚未可期,成本怎麼縮減?自然是裁員了。

裁掉一個年薪200萬的Tony,換上一個不那麼資深也不那麼昂貴的備選,比起裁掉五六個苦哈哈的小員工,實在划算得多。

Tony在晶元行業摸爬多年,卻依然逃不掉被裁的結局,無法不令人唏噓。

「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張愛玲

人到中年,有時真的很難做到從容的仰望星空,但每一次離職或失業都是一次歷練和重生,倘若能做到以下幾點,也是對自己成長過程中價值的積累,當你的口碑和品牌累積起來了,你自然而然就值錢了。

1.採取行動

光想沒有用。人們是通過實踐增加能力,來塑造「可能的自我」,也就是所謂的「發現潛能」。反省可以增加經驗,但不可能幫助發現「可能的自我」。

2.儲備能力

通過項目和學習,實際地增加自己在新行業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專業論壇,系統學習,考行業證書;讀專業書籍、寫讀書筆記;結交一些行業中的朋友,請教諮詢;把自己作為一個已經是行業中的人來對待,在面試前準備一份針對新工作的工作計劃,相信我,這絕對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投入。

3.保持多元可能

每個人並不只有唯一的「正確身份」、「最佳職業」。 對所謂「最適合自我」的強調,會導致豐富多樣性的喪失。在面臨複雜的現實工作情境之前,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尤其無法客觀評價自己與他人能力之間的差距,工作動機也不穩定,需要進行不斷地嘗試和摸索。如果太執著於發現自我,你會發現:機會從你身邊不斷溜走。

4.尋找靠譜平台

麵包會有的,土豆也會有的。如果三個月沒有進展,建議也不要一棵樹上弔死,嘗試其它機會。樹立信心,找到適合我們年齡閱歷的相對穩定靠譜的平台。

和父輩那時候相比,我們是幸運的,趕上改革開放的大好環境,住著大房子,開著車子,出國旅遊,靠自己奮鬥過著舒適的生活。

當突然有一天這一切歸零的時候,當全球化和新興技術革命的衝擊,讓我們中年失業變成一種常態的時候,我們需要收起的是面子,我們不需要無謂過分的焦慮,此時我們更需要的是冷靜的分析,快速的行動和自我拓展管理,展開自我救贖之旅,職場下半場,堅定的做最好的自己!


推薦閱讀:

職場中的《戰國策》(17)
工作幫--讓內向者成為職場社交高手!
信貸圈:客戶經理陌拜,門都進不了怎麼辦?
職場策略:職場彎路能走多久?()
以變應變順應職場之變

TAG:下崗 | 職業規劃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