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自己工作的三分鐘熱度?
來自專欄 Coup Workplace
美國心理學家吉姆柯林斯曾經提出過一個法則,這個法則講的是:從美國西海岸聖地亞哥到一個地方有三千英里的路程,這段路程地貌十分的地複雜,而且經常會遇到天氣變化。如果要到達這個地方,到底每天需要走多少英里才合適呢?
答案是每天走20英里,大概是需要150天到達目的地。但是結果是很少人能在這5個月的時間甚至是半年的時間裡走完這段旅程。這個法則證明大多數人其實都是行百里半九十的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他們難道不知道堅持下去就是勝利嗎,而且這個結果是可以預見的,即堅持150天,每天走20英里就可以到達目的地。我們每每想到這些簡單的道理,然後在回首自己的所做所為,無不驚奇的發現一個尷尬的事實,道理都明白,但是事情沒有做成。有可能是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碰到了各種各樣的麻煩,或者說是這些麻煩和困難並沒有完全在我們的預期裡面,所以我們碰到這些糟心事的時候,很容易被分散精力和注意力,忘記了自己的目標。導致做事情往往只有三分鐘熱度,但是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不止這一種。
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寫的《人類簡史》曾經掀起過一次大眾閱讀的狂潮。這本書融合了不同學科的知識來講解人類文明的起源和演進。最開始,我們的祖先智人在東非迅速進化是靠的什麼,筆者認為是三個東西:一是工具的使用,二是信息的傳遞,三是思考導致的行為創新。這三個東西並不是短時間可以掌握的能力,都是長期個人探索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形成的能力。畢竟,一個人會使用先進工具不代表整個種族都擅長此道。但是整個種族確實是依靠這三個東西向前進走出了非洲。要知道那時候人類的文化和認知層次並沒有什麼高度,但是大家卻依然會做那些我們現在認為是艱苦奮鬥的事情,而且是在沒有什麼所謂偉大理想和目標的前提下。很顯然,做事情並不是一定像我們現在說的必須要方向和目標的指引之類的具體目的。而且靠著人類的本能的好奇心去做了很多具有開創新的行為,而這些行為恰恰是人類進步的關鍵。試想下,我們現在做事情是不是總得找個理由,或者還要精於計算得失,總是在事情開始前,得找一大堆的意義和教條思想去統領自己,然而越是這樣,卻越是容易在中途放棄,這種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把過多的期望和注意力放在了未來,卻沒有關注當下,享受當下探索的樂趣,所以當下對我們來說是壓抑的,是負重的,是很容易逃避的事物(即便是在你知道只要做下去就能成功的前提下)。曾經有一個前輩對我講學習的秘訣,他說的異常輕鬆和簡單,「你為什麼不把學習這件事當成跟你吃喝拉撒一樣的事情,學習不是你生命中格外的東西,不需要有那麼大的心理負擔去做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它就跟你吃飯、睡覺一樣正常,每天抽出時間吃飯你再行,那麼抽出時間學習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搞的那麼苦大仇深幹什麼。」事實上筆者那時候學習成績確實不行,主要是壓力太大了,幹什麼都覺得很困難。時隔多年後,心態越來越平穩,很少再有以前那種莫名焦慮的狀態了。說到這裡,筆者並不是說不要目標的指引,但其實只需要一個影子就行了,不必要鑽牛角尖把目標和理想的一分一毛都想清楚,未來誰都無法決定,萬一未來不是你想的那樣,難道你要自殺嗎,還不是照樣生活,與其如此焦慮未來,還不如活在當下,學會享受每天的陽光和雨露,讓自己有一個好的心情迎接未來。記住,執著未來很重要,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是由當下決定的,與其焦慮未來,不如把握當下。
除了上述的心態和理念外,筆者認為導致我們做事三分鐘熱度的原因還主要是由於習慣的未養成。習慣這兩個字讓筆者想起劍橋大學做的一個關於猴子習慣養成的故事,把猴子放在一個房間裡面,為了讓猴子不分心,調低光源,這樣猴子只能注視到眼前的電腦的圖像變化,當屏幕出現細小的黃色螺旋、紅色線條還有藍色線條這些彩色圖案時,就慫恿猴子拉動眼前的拉杆,這樣猴子就喝到了果汁,在這種反覆多次的實驗後,猴子明白了這個遊戲規則,開始有目的的盯著屏幕,整個流程也變得越來越清晰和順暢。研究人員慢慢改變了遊戲規則,比如讓果汁變得不那麼好喝,或者延遲果汁的到達等等。當猴子再次拉動拉杆時,發現情況變得沒有以前那麼好,隨即生氣和在腦子中產生了一種渴求的神經模式。別的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做了一個提前干預的實驗。他們在猴子做實驗的時候,把門打開,並且在猴子可以看見的視線內放置食物,這樣猴子即可以拿到食物,也可以出去玩,這種分心的做法極大的吸引了那些沒有形成強烈習慣的猴子,他們都走出了房間。這個實驗後來的一系列結果都暗示了我們習慣的如此強大,從神經學的角度出發,長時間的習慣創造出了神經渴求。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渴求是逐漸產生的,就像我們的記憶皮層一樣,經常性的鍛煉和記憶會加深皮層的溝壑,從而記憶地更加牢固和長久,千萬別小看人類大腦的能力。猴子的這個實驗就是一個基本的學習過程,猴子一旦看到電腦的屏幕圖像,就會聯想到之後的果汁,這種對果汁的渴求會讓它展開行動,然後按照習慣的腦迴路去獲取果汁。這對我們的啟示是我們做事三分鐘熱度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其實是沒有養成做那件事情的習慣,這點對所有人都適用,當面對一個新的事物的時候,沒有經驗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放棄,這時候我們就要想辦法養成做這件事情的習慣了。首先,獎賞是必要的,對別人大方,對自己也不要吝嗇,面對未知的挑戰的時候,給自己定一個獎賞目標,但是就像我前文說的,不要太執著於這個目標,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不能三心二意,這個「度」需要靠大家在實踐中領會,別人教是教不會的,有了獎賞目標之後,我們做事的時候會聯想到這個獎賞,大腦中的獎勵機制和行為動機就會產生聯動,帶著對獎賞的渴求,慢慢的形成習慣迴路,即聯想獎勵-行動-獲得獎勵。這一迴路不斷重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習慣。同時記住,在獲得獎勵之後還要不斷的增強自己對獎勵的渴望。很多所謂的成功學在講人的習慣一般可以用21天完成是有心理學和腦神經科學依據的,何不嘗試著堅持21天以上呢。
最後回到我們開頭的二十英里發則。二十英里法則對我們的啟示是只有保持自律,始終如一每天堅持走二十英里的人才能完成目標,這個法則的核心問題是拒絕追求一時的努力來追求卓越,在外部的諸多條件不確定的情況下,保持內在的確定性。即我上面的兩者相結合,保持心平氣和的心態,執著於眼前將要走的路,建立自己的習慣迴路,增強自己對達成目標的獎賞的渴求,謙卑而執著,執著而無
畏,一點一點的達成自己的目標。
此文章為本人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2018年5月19日
推薦閱讀:
※孩子為何總愛 三分鐘熱度
※根治孩子學藝時的「三分鐘熱度」
※孩子學習'三分鐘熱度'?看這位老師制定的「軍規」,太牛了! ||原創
※你的三分鐘熱度,推動不了夢想的起航
※三分鐘熱度的雙子們,三分鐘歌單送你,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