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國維《人間詞話》精解(八)

一、原文

(八)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閑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也?

二、譯文(意譯)

詞的境界有大小之不同,但卻不以此為區分其藝術優劣的標準。比如同是杜甫的詩句,「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憑什麼就不能同「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相媲美?同是秦觀的詞句,「寶簾閑掛小銀鉤」,憑什麼就不能同「霧失樓台,月迷津渡」相媲美啊?

三、闡解

1.詞解

遽:jù,相當於:便,就。「何遽」亦作「何渠」,意即:如何,怎樣。

蕭蕭:風聲,馬叫聲。

2.義解

⑴杜詩之大境與小境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出自杜甫《木檻遣心二首》之一:「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此詩是杜甫定居於草堂之後抒發自己閑適心情之作,是以「草堂為立足點」來展開描寫的,翻譯過來就是:此地遠離城郭(實即離市內較遠),我的有楹柱的長廊於是也更顯得十分寬敞(軒:長廊;楹:柱子)。這裡也再無村落,於是可以眺望得很遠。遠處,那碧澄清澈的江水似乎已漫過了江岸(近大遠小,透視原理,江岸自然看不見了);近處,那靜幽的花樹在黃昏的色調中更顯得繁花簇擁堆疊,十分迷人。細雨迷濛中,魚兒噴吐著水泡,歡欣地躍出水面;燕子在微風的吹拂下,傾斜著身子掠過水蒙蒙的天空。遠處城中居住著十萬戶人家,紛擾喧鬧,自不待言。而此地卻只有零星的兩三戶人家,閑適幽靜也自妙不可言。

幽靜的環境所要襯托表現的正是杜甫擺脫俗世擾攘後的那份閑適自洽的愉快心情。其中「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正是這種閑適幽靜心境的典型寫照。它是閑適的、幽雅的,或者說是一種和諧、寧靜、淡雅、輕盈的美,是一種情景交融的小境界、小格調。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出自杜甫《後出塞五首》之二:「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驃姚。」

詩作假借一新兵一入伍即隨軍出征塞外的經歷(早上剛到軍營報到,傍晚就隨隊伍向邊關開拔了,即「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敘寫了出征大軍暮野行軍圖、沙地宿營圖、月夜靜營圖,寫出了邊地軍旅生活之凜然、莊嚴、壯闊、整肅、森然、悲壯的特點,層次井然,聲色宏壯。其中「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一句正是其景象開闊、聲色宏壯之點睛之筆,夕陽將戰旗染色,馬鳴借風聲增威,而其背景、環境則是一望無邊的塞外、沙漠,是大景象,大聲勢,大器局,大格調。或者說是一種崇高美或宏壯美。是大境界。

「霍驃姚」是指治軍有方、韜略過人的西漢名將——驃姚校尉霍去病,此處是借用,是在讚頌軍隊指揮官之能耐高超、治軍有方以及出塞軍隊之威武雄壯,紀嚴序明。

⑵秦詞之大境與小境

「寶簾閑掛小銀鉤」出自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這是一首極寫女性閨中閑愁的詞,其最大的妙處是全用「景語」,而其「情思」又極和諧洽適地與其景象完美地融化在一起,客觀、含蓄、精緻、微妙。同時又有一種內在氣神風韻,如清溪一樣在自在流淌,或如霧靄山嵐,在自然地輕漫著、洇濕著。翻譯過來就是:一股漠漠輕寒漫上小樓,春天的早晨卻還沒有道理地仍像深秋那樣寒冷,使那畫著「淡煙流水」水墨畫的屏風就更顯得幽冷孤寂。 透過同樣無聊地被小銀鉤掛起的寶簾,可見戶外那像夢一樣飛飄的楊花柳絮,還有那如愁緒一樣無邊的絲絲細雨。

詞中,漠漠輕寒、窮秋、畫屏、飛花、細雨、寶簾,均是可見可感的「景物」、「景象」。「漠漠」是指雲煙密布的樣子,是狀寫「輕寒」的,意謂雖是不如寒冬酷寒之「輕量級的寒」,但卻也很廣很密,其陣勢也很陰沉逼人。「窮秋」是指秋天快完的時候,亦即深秋,接近冬天,因此已比較冷了。但畢竟已是春天了,故有飛花和綿綿細雨。「飛花」、「細雨」是屋外之物,畫屏、寶簾是屋內之物,但因為「輕寒」勢重,已侵漫入屋,故里外均寒,當然最主要的恐怕還在於主人公內心的「輕寒」和「閑愁」了,可以說它才是真正的「寒」「愁」之根源。要之,詞句表面上似乎是在客觀地寫景狀物,其實卻是在「化情思為景物」,或以景物而寄寓情思,故此,畫屏上的「淡煙流水」才格外「搶眼」,寶簾上的小銀鉤才會讓人覺得是可有可無的「閑掛」。它們之被選入詞內,其實全是詞人的「有意為之」,是為表達詞意所設,或曰正是人為的關鍵性詞眼。這些沒必要再多說。而應該注意的是,「寶簾閑掛小銀鉤」是纖巧、優美的小境。「寶簾」的精緻感,特別是「小銀鉤」、「閑掛」的「小」、「閑」之「詞性」都決定了它的纖巧、輕柔之品級、量級。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出自秦觀的《踏莎行》:「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詞人秦觀因為屬於「舊黨」,為「黨爭」所累,最終被削了官職,遷徙於遙遠的郴州旅館,加之春寒料峭,更覺貶地凄苦難耐,於是寫下了這首「貶地孤處、凄苦、懊悔、思鄉」的詞作。翻譯過來就是:我那理想的「桃花源」避難樂土是看不到的,就像白天,樓台被重重霧幕所籠罩;晚上,渡口又在月光中模糊不明。孤居客店,感受到的只是驅趕不盡的料峭春寒,而更不妙的是,在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杜鵑鳥那一聲聲「不如歸去」的凄厲鳴叫,卻不請自來,格外刺耳錐心(讓人不由得不想起自己的家鄉)。此景此情怎麼讓人受得了啊?

(可是,想念家鄉又能如何?)有友人寄來慰問信,也有人捎來問候的絹書,卻只能把我的悔恨之意就像用磚石砌牆一樣越壘越高。郴江啊你本來繞著郴山流淌多好,幹嘛非要再離開郴山遠遠地流向瀟湘去呢?(意謂:守著自己的故鄉就很好,何必要出來闖仕途、求功名呢?是極寫自悔之詞。)

「驛寄梅花」、「鯉魚傳書」都是指收到親友寄來書信。「郴江」、「郴山」都在湖南境內。「瀟湘」:湘江和瀟水的並稱,均在湖南境內。瀟水源出湖南省寧遠縣南九嶷山,至永州西北入湘水,故二者往往並稱。

這是一首詞人抒寫自己凄苦失意、懊悔思鄉的憤懣之作。這不用管它。要緊的是應注意:「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是寥廓壯觀的景象,是詞之大境。其「霧」應是無邊蒼茫之霧,其「樓台」也應是宏偉的「重樓高台」;其「月夜津渡」也應有水天一色之闊大、迷濛狀,才會讓人模糊難覓。

⑶不以境界大小而分優劣

在王國維看來,重要的不是詞的境界大小,詞的大境、小境是各有其妙、各有其美、各有其不可替代之價值,關鍵則在於「境界之有無」。因為他的「境界」是專指表現人的生命感受、探問人生意義的情景交融之境,即以「人生」為鵠的的「生命意境」、「人生意境」,故其價值、品質便端在「人生」二字,而不在「境界之大小」上。即要一枝一葉總關情,一石一瓦見人生,或曰只要關乎人生、情性之真切、深刻者,無論大境小境則又何妨?所以王氏才不以大小為意,而只重在「有境界」一事。

話說回來,就實際的情形來看,若從真切深刻地表達人生感受、人生體悟來說,「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同「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閑掛小銀鉤」,同「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不是一樣地精彩、獨絕和難能可貴嗎?同時它們又的確難分軒輊,莫辨優劣。足見,王氏之見是既精闢又獨到的,遠非常人所能輕易倫比。

2017年5月24日星期三


推薦閱讀:

古楚王國史話之八
散文如水  何以悟「道」【王國平  吳春燕】
海城牆 王子養成記 馬修的形體
警方突擊檢查 發現「地下造假王國」

TAG:王國維 | 王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