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了皇帝你該如何稱呼?你不得不懂的宮廷規矩有哪些?

隨著《步步驚心》《甄嬛傳》等清穿劇的熱播,大量的清代題材電視劇出現了讓行家一眼看出毛病的地方。如何有逼格地看清穿劇?清代宮廷里有哪些必須要懂的規矩?

1、漢人不能自稱奴才,奴才是滿人的特權。

在清代,「奴才」這個稱呼也是身份的象徵,不是什麼人想「跪舔」就能「跪舔」的。清代文武官員被皇帝或皇太后召見,漢大臣必須自稱「臣×××」,滿籍大臣則稱「奴才」。如果漢族大臣稱「奴才」,是犯了忌諱的,會被同僚看不起。

2、皇帝不是誰都能叫的,一般人只能叫皇上

「皇帝」這個稱呼也不是誰都能叫的。皇后、妃嬪、滿漢大臣只能稱皇帝為「皇上」,只有皇太后或皇太妃稱皇帝為「皇帝」。

3、叫萬歲爺是找死

滿人有時稱皇帝為「主子」,但不會稱「萬歲」。「萬歲」之類是戲劇舞台上的稱呼,大臣的口中是根本不敢這樣稱呼皇帝的。中期以後,皇帝的近侍太監、宮女開始稱呼在位皇帝為「萬歲爺」,這也是局限於一小部分太監,大臣們是絕對不敢這麼稱呼皇帝的,這是規矩。

4、敢當面稱慈禧為老佛爺?找死

至於「老佛爺」,這是清末一小部分近侍太監與內務府官員背地稱慈禧的代名詞,以示受寵和親近,但當面是絕不敢稱呼的(據記載,也有稱呼「老祖宗」者)。

5、阿哥只有大臣才能叫

至於對皇子的稱呼,也不像現在影視劇中一律稱「阿哥」。在清代對皇子的稱呼不同身份是有區別的,「阿哥」是大臣們對皇子的稱謂,內務府官員和太監一律按皇子的排行稱「爺」。書面行文則按排行稱「皇几子」。

6、皇帝召見臣子極少在太和殿

清代除登基等重大慶典在太和殿舉行,皇帝臨朝議政一般在乾清門,臨時設寶座、御案等。召見和引見官員卻不在此。召見多於養心殿東暖閣,引見多於養心殿明殿。影視劇中地點多模擬太和殿召見和引見,則是不符當時習慣的。

7、回答皇帝的話不超過三句

跪奏時大臣們與皇帝的對話極其簡明扼要,不能長篇大論,喋喋不休。皇帝問什麼,大臣就要答什麼,簡明扼要,幾乎沒有廢話。清代大臣都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無論奏對何事,必以三語為率,並須簡淺明白。」原因很簡單,臣子回答皇帝答話都是

推薦閱讀:

談規矩
官媒:如果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成擺設,就會形成「破窗效應」
婚宴座位怎麼排?敬酒有什麼講究?
這就是老祖宗定下來的規矩!
沒有原則的父母,養不出有規矩的孩子

TAG:宮廷 | 皇帝 | 稱呼 | 規矩 | 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