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第一頓晚飯就分手:這不是嫌貧愛富,是文化差異!

文︱陳宗鶴先生

今年春節,網上討論最火的除了春晚就屬這則「回家第一頓晚飯分手」事件了。我們先將此事的來龍去脈回顧下。

女方:上海某外企HR,父親國企退休,母親是學校老師。雖然她自稱家庭小康,但從同樣身為上海人的筆者看來,此女並非有錢,家境在上海只能算一般形容。這個背景很重要,我之後會解釋。

微博圖片

我們再看男方描述:工作能力強,賣相(外表)是女方喜歡的類型,相處一年,滬漂族。女方父母極力反對找「窮的外地人」。這條背景有層隱含的含義:男小伙應該告訴過對方自己家很窮,女孩也有心理準備男方家估計蠻窮的,且這點與父母交流過。

繼續往下看

微博原圖

女孩原話是比想像得還要差一百倍,受不了村裡的環境,決定第二天早上回家。男方認為女方這樣貿然回家等於在分手。女方便當機立斷決定分手。從這幾句簡單的文字可以看出女孩應該在第二天清晨還沒有通知男方父母的情況下回家。

最後,是這頓晚飯的大圖

完整事件描述完畢。

我猶豫了兩天要不要寫下這篇文章。此文不好寫,清官都難斷家務,何況寶寶心裡知道怎麼寫我都會被罵。但也正因此,還是忍不住指尖的騷動,打開電腦電源,將一些邏輯盡量清晰的表述給您。

張寶華曾說過:「每個大新聞背後都有深刻的社會現實基礎」。

這條新聞則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最先爆料的原微博下方已經有十多萬條評論。與口誅筆伐的春晚不一樣,切勿先入為主以為所有評論都是在罵這個女孩。相反有相當部分人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任何一個事件,只要有爭論就沒有絕對的「是」與「非」。

好,我們進入主題。

首先,大家別被「正宗上海人」、「小康」、「外地人」、「外企HR」這些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迷惑了。此事本身與地域無關,由於女方最先發表在上海一本地論壇所以用詞有偏見性,不習慣的人聽上去會不舒服。但此事絕對不是一個地域上爭議,你若僅僅抓住上海女孩怎樣怎樣的話,問題就跑偏了。因為如果我們將「上海」改成「北京」「廣州」「深圳」,類似的事情同樣會發生。這也是為什麼我要晚兩天等大家情緒冷靜後再來寫。

其次,請拋除「拜金女」的論點。

理由很簡單:因為女孩真要拜金就不會找這個男人談戀愛了。描述上看,此男確實沒錢,女子也知道男友及其家境很窮,但她欣賞他工作上的能力與外貌。既然不顧父母的反對隨男方回老家,說明女孩還是看好該男子未來拼搏奮鬥的發展。女子相貌不出眾,身世於上海算中等,但看中一個窮小伙努力奮鬥的好強精神與般配的外貌。在這頓晚飯前,他們倆的感情或許會被所有人祝福吧。

拋除雜質後,我們再去深挖一個社會新聞的核心。最捷徑的方法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一、立於男方的視野

顯然,由於女方那些感情色彩的詞語很容易讓人第一眼看過後就簇擁在男方的立場。「矯情」、「沒禮貌」、「沒家教」是批評女孩最頻繁的詞語。

眾人留言如下:

「我覺得照片上菜很好吃啊,就是碗筷舊點。有什麼接受不了的?」

「農村裡都是這樣的,忍幾天不就好了?」

「城裡的女孩就是矯情,沒吃過苦」

「你知道嗎?這可是男方父母盡最大力燒的菜了,可能在你眼中一口都咽不下去,但在他們貧窮的農村,如此豐盛的款待一年也只能吃上這一頓。」

「你招呼都不打一聲就走,是對主人家多麼不尊重?男方的父母是有多失望啊?你看看你還大城市出生,怎麼這點家教都沒有?太不尊重人了。」

站在男方的立場,以上論點確實成立。或許男方父母擺出的碗筷已經是家中最好的了;或許他們家桌子沒有再新的了;或許照片上的飯菜城裡人看極度不適,但在他們村中是一年裡最豐盛的晚餐。

女孩即便不喜歡,也應該照顧男孩老家的感情與面子,忍耐一下。所謂家教,就是在做客時感同身受下主人家的環境。即便要分手,何不忍受兩天再走呢?

恩,這個論點成立。尤其受到很多小城市及從貧困鄉村走出苦盡甘來的網友們支持。潮水般的批評湧向這名女子。

二、站在女方的角度

之前說了,女孩家並不算富裕,也不「拜金」。跟著男孩去鄉下本是做好心理準備的,只是一個從小在大城市長大的千金小姐被真正的「貧窮」給嚇到了。超乎了其對腦中對於窮的想像,心靈受到震撼。在她眼中,再窮等到過年第一天見准媳婦應該有點像樣的碗、應該有點像樣的筷子、應該準備一個像樣的桌子與明亮的頂燈。可這統統成了她腦中底線的泡影。

如今,無論電視還是網上都在說男孩要寵著女孩才是真愛。「愛她就想辦法讓她過得更好」已經成為當代男女關係的主流觀點。可當你站在女孩的立場,男方這樣的招待真的是寵愛著一位他心愛的女孩嗎?

網友的一句反問更加深了這個觀點力度:「如果你是女孩的父母,會讓親生女兒去那裡吃苦嗎?」

面對這句反問,我遲疑了。

作為父親,如果是我的親生女兒,我絕對不會讓她跟隨男友遠去如此貧瘠的農村受苦。一天也不會。我以前說過,只有父母的愛是真正毫無索求的愛。同樣在偉大與純凈的「愛」面前,父母的愛大多數會站在女方的身後。

再者,對於一個真心一天都住不下去的大城市女孩,除了不辭而別或許沒有更好的選擇。大家試想下,如果第二天早晨女孩當著男友父母的面親口說出「由於你們村太窮我要回家」的話,你能想像男孩父母臉上失望與無助的表情么?

回頭看,默默離開,不為是一種最佳的選擇。

三、矛盾因何而起?

這件事每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會得到不同的答案。你覺得你是對的,她覺得她是對的,甚至能吵到明年春節。但歸根到底矛盾是什麼造成的呢?

有人說是當今普遍「嫌貧愛富」的社會觀造成的。我不贊同。前文已經寫明,如果女孩真拜金是不會與該男子交往的,說明在陪男孩回老家前女孩仍然憧憬過將來與這個男生共同在城市裡奮鬥安家。

有人說是貧富差距造成的,筆者也不這麼認為。本文開頭我提到,女方家境在上海只能算是普通家庭,父親國企退休母親教師,都是無權無勢的職位。她只是代表一個一線城市中再普通不過的家庭典型。

男方家庭呢?確實窮,在一個連新的桌椅碗筷都不用上的農村中生活多年。但男方的父母有能力改變這一切么?

沒有。

不是男方父母不想去改變,而是他們根本無法改變。對男孩來說,那麼多年回家後看到父母還如此貧窮是一種「無奈」。

春節前,我去福建漳州市下的南靖縣走了一圈。那裡的村落以土樓群和雲水謠而聞名,因為近年旅遊業的發展,村落間逐漸發達起來,也能接受到稍許外來的城市文明。但作為一個一線城市長大的我偶爾跑去鄉村中領略農舍間的空氣與文化固然甚是好奇與驚喜。

但你要問我是否願意長時間住那?

我堅決回答「不」。

南靖縣田螺坑村,由於被評為5A景區該村借旅遊業逐漸繁榮。

陳宗鶴先生 攝

首先,看似和睦的一個鄰里村落其實帶來的是一種封閉。這種封閉會將人權與法治改變成畸形。在這封閉的村落中,即便你認為一些事是錯的,但另外99戶都覺得這是對的風俗時,你便無可奈何。這很可怕。

我走在每個土樓中,看到所有幹家務的都是女性,都在用搓板一件件一件件地洗衣服,甚至連洗衣機都沒有。在村中,女性一旦不幹活,就會被鄰居親戚用難聽的言語說三道四;在村中,老人家的話永遠是對的,即便一些違背常理的封建思想也要聽老人的;在村中,重男輕女的情節尤為嚴重,女性一定要生出男孩為止,否則一切責任都在女人身上。老人們說這叫傳遞香火,嫁到這類山溝及農村中的女孩若生不出男孩,一輩子都會受到辱罵和歧視。

而最為重要的是,由於交通極度不便利,造成法治很難普及和管理。一旦在村中出了事,若全村都包庇的話,根本得不到公正的途徑解決。去年沸沸揚揚的被拐鄉村女教師郜艷敏的事情大家都忘了么?全村都認為拐賣女孩沒有錯時,法律怎麼去維護公正?

越窮的村落,上述封閉的現象越嚴重。所以我敢100%肯定,本文中男方父母老家的農村也是如此。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封閉的貧窮會帶來永遠走不出貧窮的困境。這就回到剛才的問題:貧窮且沒有能力改變。

我們看似又臟又舊又暗的桌椅碗筷,但在男方父母眼中這是平常不過的傢具,或許這種外人看似的貧窮對他們來說早已變成安逸的生活。

窮與富是對比出來的,由於整個村都很窮,男方父母對此並不覺得困難。每天規律地做做農活,只要沒有自然災害,有的吃有的睡,平時在太陽底下磕磕瓜子嘮嘮嗑,生活在村中也過得很愜意。因為那裡的物價也低。

很窮么?或許我們外人看來窮到無法生存,但對於習慣農村的他們來說,衣食無憂罷了。這就所謂的「窮而不困」。也正因為大環境的窮而不困,導致村中沒有上進的餘地和機會。同時,一個殘酷的社會學結論也隨之誕生:在農村中愜意的貧窮下,沒有外來的幫助,任何一家人都很難富裕起來。

所以,我們覺得男方父母很貧困,說不定他家在村子中過的不比鄰居們差。你不能簡單地將大城市和農村間生活習慣歸為貧富差距。

網上一位昵稱「挑戰風車的猴子」的網友寫下了與本文主人公相似的經歷,當初他也是帶女友第一次回老家。在回程前千叮嚀萬囑咐告訴女友「家裡有多窮」,這位城市中的姑娘也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

可結果:

女朋友第一次去我們家,心裡其實很忐忑的,大城市的女孩兒,受得了農村的那種艱苦的環境嗎?沒去之前就一直電話給家裡布置,刷刷牆、換個飯桌,準備新的碗筷,新的被褥,多買點蔬菜水果,這些還是不難的。去了之後,家裡雖然只有父親一個,但收拾的還算整齊,她很懂事也很得體,吃的也還習慣,對東北的火炕也挺好奇。只是大冬天去洗手間成了大問題,整個鎮上也沒有室內的衛生間,室外的公共廁所連我這樣的本地長大的都不願去,進入廁所的那一刻,她當時就哭出來了,後來實在沒辦法才忍著去的,對她來說簡直噩夢一樣的經歷。如果不是機票沒法改真想當天就回去了。

反觀我們的外企HR女孩去的男方家比上面東北的還要窮,甚至還要窮幾倍。是的,沒經歷過貧窮的人不知道真正的貧窮,而當貧窮在封閉的環境中成為習慣後便再也跳不出來。

一個大城市中衣食無憂的家庭與一個貧窮農村裡衣食無憂的家庭因為兒子帶女朋友回家吃飯產生的碰撞,即造成了一種文化上的差異。

這就是我的結論:

回家第一頓晚飯就分手,這不是貧富差距造成的矛盾,而是由於大城市與農村之間貧富差距導致貧富文化上的衝擊。一個貧窮的環境是會造成一種貧窮的文化,身處大城市中相對富裕文化的女孩來說,她對男孩的愛並沒有超過這種文化差異所帶來衝擊,所以選擇離開。

就好比一位英俊颯爽出身於倫敦的白人紳士喜歡上一位皮膚烏黑的非洲姑娘,可當他跟著非洲姑娘回到老家後不適應非洲本土吃生肉的文化選擇分手一樣,此事從頭到尾就是文化上的差異。

當你認同了文化差異後便能理解為何網上爭論不休:你若是非洲人肯定會罵這個負心的歐洲白人,反過來你若出生在歐美便會理解該英國男子的決定。

文化差異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整件事吵得沸沸揚揚,無論你認為女子沒有家教也好,還是認為男子無可奈何也罷,都沒問題。最終只有一件事永遠對的,而且雙方都做對了:

那就是分手。

推薦閱讀:

英漢稱謂語文化差異比較
揭秘男女慾望的差異
男女之間,那些永遠讓人糾結的差異
上交所滬港通專欄:滬港兩市規則差異帶來的風險
詩體與詞體文學特徵的差異

TAG:文化差異 | 差異 | 文化 | 分手 | 回家 | 晚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