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佛陀談心----大徹大悟

作者:梅

做人的真理,在於開慧。宇宙的精華是生命,生命的精華是人,人的精華是智慧,智慧的精華是佛。佛充滿了無邊的智慧與無盡的溫柔,慈悲地撫慰著每一個人;佛遍慧學,教人破除 迷惑以證真理之道,獲得圓滿的人生。學佛是對生命負責,學佛的意義在於完善並提升我們的生命質量。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人人都有一顆佛心,人人是佛。世俗之人,敬佛的,不敬佛的,都應該遵守做人準則,注重個人道德修養,完善個人行為。   "做人"是人活著最大的事情。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做人就貫穿了我們的一生。做人是我們 終身的職業,我們無法請假,無法辭職,無法將屬於自己的工作移交給別人。所以,如何將 人生過得更好,過得更有意義,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面對的 首要問題。   然而,世上最難的事情就是做人。人們常嘆:做人不容易,做好人更不容易,做個世間事都 能看得通透的好人最不容易。   人是無法逃脫做人苦累的,我們只能儘力活得輕鬆一些,前提是要正確地做人。佛陀說:"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凡事皆有因果,從一開始就錯了的事,註定是要錯 誤地結束。老天不會再給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人生最悲慘的事情,莫過於年老時發現自己 的過錯。如果年老時不能發現自己的過錯,那更是不幸之至。   佛是一個老師,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我們應該怎麼去辦。佛告訴我們:眾生 平等,人人是佛。人要不斷地修鍊,使自己的行為正確,從心中生出智慧,從而除掉迷惑, 正確地做人,快樂地生活。   做人的真理,在於守戒。就是要防非止惡,行為不逾規矩。守戒不是為佛而守,而是為我們 自己行為的善惡承擔後果,為自己負責。   做人的真理,在於得定。定就是清凈心,清凈生智慧。得定則不會對境迷亂,不會為境牽引 ,不會覆障本性。能在一切順逆境界中修自己的清凈心,不為人事環境所干擾、所污染,那 你的道業就成功了。   做人的真理,在於開慧。宇宙的精華是生命,生命的精華是人,人的精華是智慧,智慧的精 華是佛。佛充滿了無邊的智慧與無盡的溫柔,慈悲地撫慰著每一個人;佛遍慧學,教人破除 迷惑以證真理之道,獲得圓滿的人生。   學佛是對生命負責,學佛的意義在於完善並提升我們的生命質量。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人人都有一顆佛心,人人是佛。世俗之人,敬佛的,不敬佛的,都應該遵守做人準則,注 重個人道德修養,完善個人行為。只有人人會做人,才會利自己,利他人,利社會。   時常與佛陀談談心,參禪悟理,明心見性,看透人生,取得心靈的平靜。這不也是人生一樂 事嗎?   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最希求的是幸福,最不希望得到的是痛苦,必須品嘗的也是痛苦。 人,為什麼會痛苦?為什麼會煩惱?   在生命的長河裡,痛苦原本不是我們應該去迴避的東西,我們要做的是去認識為什麼痛苦, 為什麼有煩惱。有了痛苦就承受著,根本不弄清楚痛苦源於什麼,這是多數人的悲哀。   男女之間的愛與恨,許多也源於錯誤的追求。愛上不該愛的人,喜歡不該喜歡的人,或者, 愛上一個根本不愛自己的人,或者被一個不該愛自己的人所愛,真是痛苦!凡此種種的孽 愛,都只能帶給愛者以陣痛,有的會為此痛徹心扉,痛斷肝腸,有的甚至會為此種種偏激或 邪惡的愛情放棄道義,最終做出喪盡天良之事,那也無非是因為心靈深處的傷痛吧。愛得越 深痛得越深,不正是一些不能終成眷屬的有情人痛定思痛後的悔悟嗎!愛也錯,不愛也錯, 因為它們本來便是錯誤的追求!   人的一生,任何時刻都不能失去奮鬥目標和前進的方向。沒有追求和夢想,是痛苦的;追求 錯誤的東西,也是痛苦的。有的人活了一輩子,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活著,為了什麼目標而 生活。身在迷局中的人,執迷不悟的人,必將為痛苦埋單。    世間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人要對因果負責任。    人生在世,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現實中,慾望不加約束,就會招致危險。一個危險往往導 致另一個更大的危險,最後使我們處於災難性邊緣。不負責任的人很容易給自己惹事,結果 讓別人也處於危險的境地。真正的大智之人善於時刻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遵守一定之規, 嚴格要求自己,以躲避危險。   人生的價值在於創造,沒有創造的生活,只能叫活著。幸福的根本意義在於勞動創造,在於 參與人生實踐中生命力的獲得、完善和發揮!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 都可由勞動解脫。   人要吃飯,要養家,要買房,要買車,要供子女讀書,還要享受……如果想要吃得好、穿得 好,把下一代撫育好,就必須勞動。人世間的事情就是這樣,人們必須勞動以換取生活, 當然有其他的獲得方式,但某些方式的選擇不適當會產生惡果。生活對我 們任何人都不容易,我們必須勞動,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愛自己。   恭敬別人,就是莊嚴自己。   佛陀憐憫一切眾生,以清凈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即是大慈悲心。故真慈平等即是佛 心"真性",真心現前,就入十方諸佛法界。   修行的人要有平等心、慈悲心、恭敬心,恭敬修善法。與一切境界絕無分別執著,這是心 真得到清凈平等了,自他分別執著都沒有了。所以行願完全相同,就成佛了。   心是清凈的、平等的、沒有成見的,才是真正公平。    佛說:眾生平等。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人與人之間本無高低貴賤之分,無論我們 擔任什麼職務,從事何種工作,取得何種成就,都是社會的分工,都不應該以此去傲視別人 。誰不是滄海一粟呢能夠正視自己的這種渺小的人,會虛懷若谷,謙虛謹慎,從而才有更 嚴格的要求與更高的追求,人生才能達到新的高度。   人類自古以來就敬天,遇事常祈求上天保佑。很多人經歷的事情多了,就會得到一個結論: "與其求天一直不要下雨,不如讓自己常備一把傘。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誰也救不了 你,除非你自己。自救者天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乞求別人,等待別人的恩賜,只能讓我們養成一種惰性 ,把命運的方向盤交給別人,別人給什麼,我們就只能要什麼,別人不給,就得不到什麼。 自然,人人都會遭受挫折,因此不能把命運的主動權放在別人的手上。事實上,我們有時在 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解決,而是尋求別人的幫助。    曾經讀到這樣一個禪宗的故事,名為"自傘自度"。這個故事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有一個 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見一位禪師正撐傘走過,於是就喊道:"禪師!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 一程如何"禪師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說道:"現在我也在雨中,該度我了吧!"禪師:"我也在 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 傘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   那個人站在雨中被淋得渾身濕透了,到最後禪師還是沒有度他。他說道:"不願意度我就早 說,何必繞這麼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講求的不是"普度眾生",而是"專度自己"!"   禪師聽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說道:"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傘。真正悟道的 人是不會被外物干擾的。雨天不帶傘,一心只想著別人肯定會帶傘,肯定會有人幫助自己的 ,這種想法最是害人。總想著依賴別人,自己不肯努力,到頭來必定是什麼也不能得到。本 性是人生來就有的,只不過有的人還沒有找到,平時不去尋找,只想依靠別人,不肯利用自 己潛在的資源,只把眼光放在別人身上,這樣怎麼能夠取得成功呢"   自傘自度,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誰能做你的依靠無論在任何情 況下,都要依靠自己,挖掘自己,發揮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人,只能自救。自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行,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想念和行為。   很多人面臨苦難困境,總是寄望於佛來拯救自己。哪裡知道,諸佛無法像水洗污垢那樣 用法力洗去眾生身心上的惡業,無法用手摘除別人身上的痛苦,也無法把自己證得的智慧、 能量移植給別人,只是把萬法的終極法性和離苦得樂的道理告訴別人,讓眾生自己覺悟和 自救。   修行是自救的好方法,要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時常觀心,對於不正、錯誤、罪惡、 黯淡、虛偽的念頭,要批判自己、懲罰自己、警惕自己、告誡自己,使它不再重複。慈悲心 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慈悲即是修德,護生可以延壽。   不沉緬於放逸,不貪戀感官的享受,具有熱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獲得大安樂。   佛說:厭苦欣樂是世間人的一個通病。平時只知道享受舒適安樂,卻不知享受一分安樂,增 長一分貪戀。這一分貪戀,一定會使人在臨終時有一個"戀"字。一念戀著娑婆,就不得 往生。不但不得往生,還要輪迴六道。   這個世界所謂的安逸快樂,最大的也無過於酒色財氣。現在的人,嗜酒就不顧身體,好色就 不顧有病,貪財就不顧親人,鬥氣就不顧性命。當還沒有碰到這些境界的時候,也都能夠了 解這些的道理,也都能夠勸化別人;等到自己遇到境界現前的時候,便糊裡糊塗地犯了。這 就是看得破,忍不過啊!   貪圖安逸是人的天生本性。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完人,大多數人在滾滾紅塵之中追名逐利, 嚮往富貴榮華的快樂生活,不用再為生存而苦苦掙扎,從此以後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而事 實上,幸福的人總是離開讓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環境。幸福有時是離開了安逸生活才會積累 出的感覺,從來不求改變的人,自然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也就難感受到幸福。    《格言寶藏論》上說:"智者學時即困苦,貪樂安住不成名,貪圖微小逸樂者,彼將不會得 大樂。"世人應把貪戀榮華富貴的心用來貪戀於道,不放逸、不懈怠,六根不貪著六塵,一 心辦道。所謂"粗茶淡飯,處處好"。   安樂來的時候,千萬不可貪戀;苦難來的時候,千萬不可怨恨。對於樂事不戀,對於苦事不 怨,這樣,道業自然天天增長。這是真實修行之處,能夠做到的話,一定能得大受用。當你 修到了慾望寡、心清凈的時候,便可以頂天立地了。   要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人,就要有緊迫感,哪有時間想要優遊自在地過日子呢?安逸產生懶 惰,讓人失去進取心。如果你覺得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哪有多餘的時間去玩樂消遣,如 此自然也就不敢放逸了。   莫輕視小惡,以為自己不會受報應。莫輕視小善,小水滴不斷地落下,最後能灌滿整個瓶子 。所以聰明的人逐漸積集小善,而使他整個人充滿著福德。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法華經》講:"舉手低頭,聚沙為塔,咸開小善,成佛奚差。"小善不可以不做,極小的 善都不疏忽,莫以小善而不為。小惡都要戒除,積小惡就成大惡。我們今天是正好顛倒,以 為小惡無所謂,可以造作,小善無所謂,何必去做它。我們是小善而不為,小惡是照做,所 以道業不能成就,不能進步,原因就在此。    說話前你是話的主人,說話後你是話的僕人。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一是管住自己的吃喝,再一個是管住自己別亂 說話。    話不在多,少說為佳。有時無聲勝有聲,多說話不如少說話。人常常犯一個毛病,說了許多 ,但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或者話一到,就從嘴巴出來,讓所有的話語都消失在大氣層里。 有的話說了製造自己的煩惱,有的話說了讓別人煩惱。   人生一世,病從口入,禍自口出。有事無事,無話最好。無話即福啊。    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中國有一句成語: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它說出了嘴巴的厲害,道出了世上最兇狠的一種武 器 。還有一句話叫"舌根底下壓死人",這比積毀銷骨只怕又進了一步。舌頭是斷石削髮的利 刃,軟刀子殺人,殺人不見血,一針見血,見血封喉。真是人言可畏啊!    惡口永遠不要出自於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   《無量壽經》上教人:"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凈無染。"惡 口永遠不要出自於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佛偈 云:"慈悲口,方便舌,有錢無錢都做德。"你在口頭上不罵人,不說粗言暴語傷害他人, 這也是功德。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過失,最大的障礙,就是傳播是非。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一切世事與自己無關,口不可說,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便是 昧了自己。《地藏菩薩本願經》告誡世人:搬弄是非,使人家爭訟斗亂的人,將來要受無舌 百舌的報應。小心口舌是非,以免惹禍上身 。說人是非,傷人傷己,好話要多說,是非不要提。   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災難都是由舌頭造成的,再也沒有一樣東西比舌頭更惹禍的,天底下最 壞的東西就是舌頭。傳話一定要平平實實,千萬不要添枝加葉,添油加醋,弄不好就會變成 搬弄是非。   修行人對於自己不相干的事不要去聽,也不要打聽,不必想知道。古人說:"知事少時煩惱 少,識人多時是非多。"凡是對於清凈心有妨礙者,都要遠離。反之,心就迷了。    如果有人毀謗你,離間你與他人的關係,你不要採取過激的反擊行為。是非止於智者,世間 真理自然有公平的言論,朗朗乾坤,善惡自有報應,所以賢人不必為小人的蠱惑之話勞神, 也沒必要為小人的一時動作而動怒。   佛門有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 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五戒之一的妄語就是說假話,欺騙人,所謂"見說不見,不 見說見;聞說不聞,不聞說聞;不懂說懂,懂說不懂;知說不知,不知說知"。這就是妄語 。出家人不打誑語,修行的人不說謊話,這就是守戒    人生在世,要誠信做人。沒有誠實,就沒有尊嚴。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欺 詐只能得逞一時,誠信才能受益一生。   語言反映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在很多的場合,可以看到一些素質不高的人說話出口傷人。對 方若是老實人,必定被氣得掉眼淚,若遇到厲害人,雙方就不可避免地吵架、動手了。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你討厭一個人,也不要對他惡言惡語 。做人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如果你是一個舉止言行優雅的人,請不要為了一個你討厭的人壞 掉你的本質。   話語如同一把利刃,可以伐木,也可以傷人,就看操持者怎麼用。有時,一句污辱的話會使 一個善良的人行惡,一句寬慰的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一句情真意切的表白可以獲得一生的 愛情和幸福;一個惡語相向的浪頭可以摧毀夫妻多年共同夯實的感情堤壩;一句中傷可以挑 起一場戰爭,一句美言可以結成世代友誼;一句損貶能讓人一輩子抬不起頭,一句激勵可以 助一個人成就事業……    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佛祖說,人有七苦:貪、嗔、痴、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失榮樂。若貪嗔痴不在心裡邊 ,淤泥也可化紅蓮。嗔和怨憎會是講憤懣的苦惱,修行人要戒嗔、戒怒,永遠保持一個平和 的心態非常重要    怨恨是可怕的毒咒。在人的情緒中,怨恨或仇恨,是最強烈的一種負面情緒,也是最可怕 的一種意念,這種情緒或意念,就像是一種導向,常常將我們導向不可測度的痛苦深淵,不 只毀滅了自己,也毀滅了別人!   《正法念處經·觀天品》載:嗔怒如毒蛇、如刀、如火,有智慧的人,應當要以忍滅嗔。用 寬容去替代怨恨,你會發現,世界不是荒涼的,它充滿陽光般的氣息。與人相處,矛 盾不可避免,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和 顏愛語是一種修行,不僅僅利他,更是利己。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    胡適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說,有人罵我們,當我們聽到時,自然很生氣,非要跟他拚命不可。 可是細分析一下,罵,到底是什麼東西呢?不過是由空氣傳來的一種音浪,自然用不著生氣 。至於罵我們的人呢?依著化學分析,也不過是個化合物;而被罵的我們呢,也是和罵我們 的人一樣,幾種化合物而已。等到死後,大家都物歸原所,如此看來,所有的罵不過是一種 氣體的流動,有什麼了不得?     凡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私心雜念就是魔鬼。世間人要及時清理自己的私心雜念, 洗滌心靈的污垢,清除魔鬼的一面。否則,當魔鬼的一面統領全局時,人的心靈家園就會迷 失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之中,淹沒在靈與肉、淚與笑的搏擊之中,再也找不回自己的靈魂 了。到此地步,就無人無我,四大皆空了。    修行是實際的問題,不是虛無飄渺的浮華。我們修法不光是修一兩個法,而是修正人心。一 個人心誠意正,即使學到了邪法,也不會被邪法引誘,反能從中了知邪法的弊端;若心存邪 念,即使學到正法,也會利用所學的法來博取名聞利養。心正的修行人定能一路向上,心邪的修行人學法造業,終究是生死輪迴。    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做人要有慈悲心,慈悲心的一個體現就是能夠寬恕別人。一個人如果不從內心原諒人,就永 遠不會心安理得。若能轉怒為恕,就是慈悲之人。   寬容是一種生活藝術,是看透了社會人生以後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是精神的成 熟、心靈的豐盈,也是大家風範的一個標誌。   人存於世,不要用貪婪、嗔怒、愚痴的眼睛看這個世界,別忘了你還有美麗、智慧、悲憫、 寬恕的另一隻眼。不肯寬恕別人的人是最可悲的,因為他早已暴露出了自己狹小的心靈空間 。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就會更快樂,更有意義。    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憤怒是毒藥, 寬容是良藥。寬容別人不僅是自己的一種美德,更是讓自己健康長壽的秘訣。    佛曰:"憂生於執著,患生於執著。"    人活著之所以感到很累很累,就是因為總被種種外在的事相所迷惑,總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 ,以至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連步子都邁不開了。如果放下執著,苦當下就是空,煩惱就是 菩提,人生就是解脫。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生活中,快樂甜甜,也不乏痛苦連連。快樂時無需大喜大樂,因為快樂的長度並不長;痛苦 時亦無須大悲大痛,因為痛苦的長度也不長。生活的內容很多,我們不可以全部擁有。能 讓我們快樂的事情也同樣能讓我們痛苦,所以我們不要因為得到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為失 去而痛苦不堪。   世俗的快樂找不到永恆的幸福,因為時間使任何東西都是無常的。

推薦閱讀:

兒子,我今天想和你談談心(圖)
我想跟你談談心 | 恆傳法師
儒家不只談心性工夫 更強調身體的「踐形」丨原創
與您談心律失常

TAG:佛陀 | 談心 | 大徹大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