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leukemia)知識問答

白血病(leukemia)知識問答

全網發布:2013-12-11 15:56發表者:嚴匡華20759人已訪問

湖北省中山醫院

中西醫結合血液病診療中心和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主任

嚴匡華

北醫碩士、中國協和醫大博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博士後

Understanding leukemia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 taking control.

了解白血病乃為征服白血病的第一步。

——這是鄙人編寫此文的主旨所在。

1.白血病是怎樣的疾病?

答: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是造血系統,所以我解釋一下造血系統,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我們人體有八大系統,如消化系統、呼吸、心血管、神經、內分泌、泌尿、生殖和運動系統,但是對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所知甚少,其實,造血系統也是人體的一大系統,它又稱為血液系統,包括骨髓、肝臟、脾臟等造血組織和全身所有的血液。血液一向被視做「生命的河流」,是由有形成分和無形成分即血漿組成,所謂有形成分就是指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統稱為血細胞,三種血細胞都有一定的數量和功能,比如人體的正常白細胞數為4千到1萬(4~10×109/L),它主要發揮人體抗感染的功能,紅細胞數為350萬到550萬(350~550×1012/L),其作用是運輸氧,而血小板數則為10萬至30萬(100~300×109/L),起止血的作用。

白血病就是造血系統的癌症,老百姓又稱之為血癌。白血病作為癌症,也具有其他系統癌症如肝癌的普遍特性,如癌細胞進行性地、失去控制地無限制異常增生,因此,白血病就是異常的癌細胞即白血病細胞在骨髓等造血組織中進行性地、失去控制地無限制異常增生,「幾乎同時」又由造血組織漫布到血液和全身各種臟器,亦即浸潤到其它系統(上面我提到的各系統器官組織)中,損害這些系統器官的功能,出現有關的臨床表現;當然了,血液系統本身的功能也發生障礙――白血病細胞異常增生,抑制了正常血細胞的生成,故而血液中的三種正常血細胞如白細胞的數量減少,從而產生相應的臨床表現。

2.白血病是怎麼發現和命名的?

答:白血病最早是由一位法國醫生於1827年報道,當時他描述的是一位63歲的花匠,臨床表現為發燒、疲乏無力、尿結石和肝脾腫大。1847年一位名叫魯道夫·魏爾嘯的德國著名病理學家,首次創用「白血病」(leukemia)這個詞來稱呼這種病,意思是「白色的血液之病」。眾所周知,人的血液顏色是紅色的(這是紅細胞的顏色,因三種血細胞中紅細胞數量遠遠多於其他兩種細胞),可是這種病人的血液經過離心沉澱後,可以發現管底部有白色沉澱物,「看起來像粘乎乎的膿液」,甚至有的病人血液不經沉澱,顏色也顯得發白,這是由於本身顏色就「白」的異常白細胞增多的緣故。

其實,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白血病」患者初診時外周血異常白血病細胞均增高,約有10%的患者血液中僅有少數白血病白細胞,稱為亞白血性白血病;甚或沒有白血病細胞,稱為非白血性白血病。當然,亞(非)白血性白血病會隨著病情的進展而轉變為白細胞計數增加的所謂典型白血病。因此,「白血病」這個病名並未說全所有的此病患者,嚴格地說,「白血病」病名並不準確。

如今人們都「談癌色變」,知道癌症是惡性的,「十癌九死」。在醫學上,新生物(neoplasm)有一個公認的命名原則,即良性腫瘤稱「瘤」(tumor),一般用「部位或器官或組織+瘤」來命名,如脂肪瘤。而惡性腫瘤呢,來源於上皮組織的統稱為「癌」(carcinoma),用「部位或器官或組織+癌」來命名,如胃癌、鱗狀細胞癌、腺癌;來源於間葉組織稱為「肉瘤」(sarcoma),如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造血組織屬於間葉組織,按照上述命名原則,造血系統或造血組織惡性腫瘤應該稱為「造血細胞肉瘤」或「白細胞肉瘤」,可是白血病作為來源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卻沒有按照這一原則命名,而是由於習慣沿襲,醫生們叫慣了「白血病」這個詞,也就沒改了。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有時白血病細胞會形成「腫瘤塊」,瘤塊顏色發綠,俗稱為「綠色瘤」(chloroma)或者「綠色瘤性白血病」(chloroleukemia)。但是,它還有一個正式的名稱「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或者乾脆稱之為「粒細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後兩者可謂是其正名。另外,順帶提一下,還有幾種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如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都沒有按照上面的命名原則命名。這是就命名來說,血液系統疾病較特殊的地方。

3.白血病的發病率是多少?

答:白血病是中國國人易患的十大癌症之一,男性為第6位,女性為第8位。但是,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白血病發病率位於兒童癌症之首。根據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統計,白血病在中國的年發病率為10萬分之3,每年新增4萬多名白血病患者,其中兒童佔50%,以2~7歲的兒童居多。目前我國白血病的發病率肯定比這一數字要高。一般說來,發達國家白血病發病率較欠發達國家要高,比如美國在2000年報道了3萬零8百多例新發白血病患者,而在2008年有4萬4千多例新發白血病患者,考慮到2000年美國人口未超過3億,故美國的白血病年發病率遠高於中國,高達10萬分之10,而且也在不斷上升。城市發病率高於農村,油田和污染地區發病率明顯增高。另外,白血病的發病還呈現隨年齡增長而增多的趨勢。多數白血病類型的發病高峰年齡在50歲以後,僅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10歲之前,尤其是2~7歲的兒童高發。

4.白血病的病因有哪些?

答:「大夫,我這個病是什麼引起的?」這是病友們最常問的一個問題,也是醫生們最難回答的問題,更是醫學家們最想弄清楚的問題,也是學術界人力、物力投入最大想著力解決的問題,因為只要知道了導致某疾病的病因,就可著手預防,「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一說到白血病的發病原因,「白血病發病原因未明」,歷來的醫學教科書都是這麼開篇的,可是,作者認為這句話對某些具體患者來說,可能是對的,因為現已發現一些因素肯定能導致白血病,這在病因學上稱為危險因素(risk factor),與白血病發病有關的危險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學、遺傳和免疫等。請聽我細細道來。

第一,生物因素。就是病毒。除了人以外,一些動物如雞、貓、牛和小鼠也會得白血病,在這些動物白血病組織中可以分離到導致白血病的病毒。在人類,目前已經肯定的是,一種叫做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1(HTLV-1)的病毒可以導致成人T細胞白血病(ATL)。

第二,物理因素。就是電離輻射,包括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和X射線以及中子等。我舉幾個事例,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當地居民的白血病發生率明顯增高。有研究發現,以前防護條件差時的放射科醫生的白血病發生率也高。上世紀90年代初英國和德國報道,在核電廠周圍的兒童經常發生白血病。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比如一種類風濕疾病――強直性脊柱炎接受放射治療後,其白血病發生率增高。

因此,上述提及的放射線被隸屬於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確定為一類致癌物,肯定能導致白血病,但要達到一定的劑量,至於多少劑量就會導致白血病,因人而異。普通老百姓也許非常關心,我們在醫院檢查時所做的診斷性照射,如拍胸片、照CT,會不會得白血病呢?我的回答是,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證實,拍一次片子就會增加患白血病的機會,但我建議,盡量少做這種檢查,能不做就不做。

第三,化學因素。包括化學藥物及毒物。首先是苯及其衍生物。苯也被IARC定為一類致癌物,肯定能引起白血病。苯廣泛使用於多種工業,它是一種石油化工基本原料,也是一種有機溶劑,在煤煉焦過程中生成的輕焦油含有大量的苯,苯被用作汽油添加劑,裝修材料和染髮劑中含有苯,苯也存在於香煙的煙中。自然界中,甚至火山爆發和森林火險都能生成苯。可以說,苯無處不在,僅僅是多少不同而已。

其次是甲醛,它常被稱為福爾馬林。IARC在2004年將甲醛定為一類致癌物,可引發白血病。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CI)2008年報道,殯儀館員工、解剖師以及病理學家由於要長期接觸福爾馬林,容易患白血病。裝修材料中也含有甲醛,很多白血病患兒是由於家庭裝修後發生。

再次是烷化劑和細胞毒藥物,就是化療葯,比如烷化劑環磷醯胺是乳腺癌化療的主要藥物,乳腺癌患者經化療後,白血病發病率增高。本人就見過不少乳腺癌化療後又發生繼發性白血病的患者。接受烷化劑氮芥化療的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發生繼發性白血病的幾率會成百倍的增加。經過順鉑和鬼臼毒素類藥物如依託泊甙治療的癌症患者發生白血病的機會也會增加。此外,可導致繼發性白血病的化療葯還有烷化劑馬法蘭以及蒽環類藥物等

還有治療牛皮癬的藥物乙雙嗎啉等也可導致白血病。等等

第四,遺傳因素。可以說,白血病不是遺傳病,不會遺傳。但是,單卵雙生的雙胞胎,一人患了白血病,另一人患白血病的幾率可高達20%。某些遺傳性疾病患白血病的幾率較正常人高,比如老百姓比較了解的遺傳病——先天愚型患者,就易患白血病。

第五,免疫因素。就是一個人免疫狀態的好壞,決定其是否易患白血病。你可能會問,處於相同環境條件下的人,為什麼有的人患白血病,而有的人不患呢,這就涉及到一個人的抗病能力,通俗點說,就是一個人的身體素質。IARC已經把環孢素A、硫唑嘌呤等免疫抑製劑列為一類致癌物,這一類藥物可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哲學上說,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那麼,各種致病因素這些外因,只有在內因受損了,它有虛可乘,才能發揮其致病作用。這跟中醫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不謀而合。因此,我認為,當今人們的生存壓力大,身體經常透支,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正氣」受損,這是白血病發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我們要改變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加強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前面有兩次提到「免疫系統」,這一段我就簡要地說說「免疫系統」。機體的免疫系統(body"s immune system),俗稱為「機體的防禦系統(body"s defense system)」,跟「造血系統」一樣,它也是老百姓相對比較陌生的人體一大系統,可是,對免疫系統的研究早已形成一門學科,叫「免疫學」,其實免疫學的發展見證了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有相當多的科學家就是因為研究免疫系統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對免疫系統研究的突破導致了多次醫學革命,白血病患者目前能行骨髓移植而愈,就是得益於「人類白細胞抗原」這一免疫學研究領域的創新發現和不斷進展。不論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組成、功能,還是它們的病理、疾病以及疾病的診治等方面,兩大系統均存在「剪不斷理還亂」(也許該詞用得不恰當)「千絲萬縷」的交叉重疊的關係。所以,血液科大夫必須掌握免疫學知識。不管是醫生、正常人還是白血病患者也都應充分認識到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性。

總之,白血病是綜合原因造成的,具體到每一例白血病患者,很難確定導致其發病的確切原因是什麼。但是,我需要強調的是,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各種污染如食品污染、裝修污染、環境污染包括水源和大氣污染,與目前白血病發病率增加不無關係,值得各方關注。

而且,我在此想特別鄭重地奉勸廣大煙民:「吸煙肯定能導致白血病」「吸煙有百害而無一利」;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請您務必從現在起就把煙戒了!如今我們周圍的環境已經惡化到令我們窒息的程度,難道你在一味抱怨環境惡化的同時,卻依然我行我素繼續「吞雲吐霧」?!不給自己和他人一個清新的環境??!!

在臨床醫療中,本人見到不少白血病家屬因為自己的子、女、父或母患病,在痛苦的煎熬中,希冀自己的親人早日康復,可是呢,自己卻不管在病房還是哪裡「悠哉仙哉」吞雲吐霧,卻殊不知,「戒煙、杜絕被動吸煙勝於靈丹妙藥」。要知道,自己把煙戒了,勸家人或他人把煙戒了,是我們自己力所能及而又功德無量的善舉,在當今中國煙草當道的年代,也可謂壯舉。關於煙草與白血病甚或血液病的關係,我將另文介紹。

5.白血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答:我前面已經講過,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癌症,是骨髓等造血組織中的造血細胞發生了惡變,變成了白血病細胞,進行性地、不受控制地異常增生,白血病細胞首先在造血系統中集聚,隨著血液循環再迅速漫布到全身各種臟器,人體的免疫系統和其他八大系統功能受損,出現有關的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首先血液系統本身,白血病細胞作為癌細胞,大肆掠奪機體的營養,具有增生優勢,從而抑制了正常血細胞的生成,血液中的三種正常血細胞數量減少。因為白細胞是負責機體抗感染的,白細胞減少後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下降,結果患者會發生各種感染,病毒、細菌,甚至黴菌感染,表現為發燒和各部位如呼吸道等感染癥狀。紅細胞減少可導致患者貧血,面色蒼白,因為紅細胞是運輸氧氣的,結果患者會出現缺氧癥狀,如頭暈、心慌、氣短、沒精神,疲乏無力。因為血小板是止血的,因此血小板減少可導致患者各種出血,如皮膚出血點、鼻出血、牙齦出血等等。

其次,人體的血液循環可使白血病細胞迅速地漫布到全身各大系統、各種臟器,醫學上稱為白血病的浸潤表現,如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可致肝功能異常和免疫功能降低;浸潤到神經系統,則可引起頭痛、頸項強直,甚至肢體癱瘓等神經系統表現;浸潤到骨關節系統,則可出現骨痛、關節痛,誤診為風濕病;浸潤到呼吸、消化、泌尿系統,患者可出現肺部彌散性或結節性改變、同時伴有胸腔積液,消化功能紊亂,蛋白尿,血尿;浸潤到生殖系統男性可出現睾丸腫痛,女性可出現閉經或月經量過多;還可浸潤到皮膚和眼眶、淚腺及眼底等,患者可出現皮膚結節、腫塊、斑丘疹以及眼球突出、視力減退等癥狀。

因此,感染、貧血、出血和浸潤是白血病的「四大臨床表現」。但是具體到某個白血病患者,其臨床表現可千差萬別。

6.白血病如何診斷?

答:白血病的診斷以及隨後的治療,需要在血液病專科,由血液科專科大夫負責進行。大夫根據上述表現,問診、體檢以後,首先給患者化驗血常規,如果發現三種血細胞的數量有改變,再進一步檢查血液,並且抽骨髓化驗。最後對各種資料特別是骨髓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只要白血病細胞占骨髓中有核細胞的20%或以上,就可對白血病作出診斷。

在這裡有兩點我想強調一下,血常規化驗(由血細胞自動分析儀進行的血液分析)可以顯示三種血細胞的數量,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紅細胞和血小板一般是減少的,但是白細胞數量多數病人是增多的,只有少數病人減少,這是因為白血病細胞被機器分在白細胞計數裡面。另外一點,有的朋友懼怕骨穿,認為抽骨髓會「傷元氣」、對身體有害,我要說的是,大量的醫學實踐證明,抽骨髓對一個人的身體沒有絲毫的影響,而且非常簡單,幾分鐘之內就能完成。試想想,骨髓捐獻者甚至要獻出成瓶上百毫升的骨髓給他人,至今也尚未見有發生後遺症的報道,可是呢,普通的骨髓檢查僅僅抽取零點幾毫升的髓液塗片,所以說,這項檢查是血液科的常規檢查,猶如肝膽科的B超檢查,對身體絕無傷害。

7.白血病如何分類?

答:自從1827年白血病首次報道以來,醫學家們已經研究白血病將近兩百年,一直在試圖揭示白血病的本質,先後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分類,最新的分類是世界衛生組織( WHO)於兩千年提出並於2008年修改的所謂WHO分類,因此,白血病的分類紛繁眾多,這也說明白血病不是簡單的一種病,而是包括許多亞類、亞型的一組異質性疾病。可以這麼說,每一次新分類的提出,就是人類對白血病這種疾病本質的更進一步的深入認識。因這是一個面對大眾的知識普及性的介紹文章,在此,我僅提及四種較簡單的分類法,第一是,白血病可分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這是根據白血病的病程來分類的,亦即白血病患者如果不接受任何治療,一般6個月以內死亡的稱為急性白血病,如果能活過6個月則是慢性白血病,大家可以看出,這是白血病研究之初最早提出的分類法。以後研究發現,急性白血病之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差,而慢性白血病細胞分化程度相對較高,所以該分類反映了疾病的本質,因而保留了下來。第二是,急性白血病可以分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ML)。兒童就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發,常見肝脾、淋巴結腫大以及骨關節腫痛。第三,是法、美、英三國血液學家於1976年首先提出,隨後又進行了多次修定,稱為FAB分類。該分類法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分為L1、L2和L3三個亞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分為M0、M1、一直到M7,共八個亞型。第四,是根據白血病是否有明確的發病原因,而將其分為原發性白血病和繼發性白血病。所謂原發性白血病,就是發病原因未明,這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真的找不到原因;二是雖說原因不明,其實還是有原因的,只是人們難以回顧性地找出其原因,應該說絕大多數原發性白血病屬於後一種。繼發性白血病就是有明確發病原因或前驅病症的,至少包括三種情形,一是我前面已提及的化療藥物如環磷醯胺所導致的,二是由於放射治療後所發生的,三是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這一曾稱為「白血病前期」(preleukemia)的惡性血液病、以及骨髓增殖性腫瘤(MPN)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等演進轉變而來的。一般而言,老年人更易於發生繼發性白血病,繼發性白血病的預後比原發性白血病要差。當然,WHO分類更複雜(需要進行MICM檢查明確,詳下),目前也逐漸為全世界的廣大血液病醫師所接受。

白血病分類是白血病治療的重要基礎和依據。白血病患者初發病時,一定要盡量檢查全面,進行MICM分類,意思是要進行血液骨髓細胞學檢查(包括組化,第一個M)、免疫分型(I)、細胞遺傳學(即染色體檢查,C)和分子生物學檢查(第二個M),也就是所謂的分層診斷,以便以後進行個體化治療。

譬如,根據細胞遺傳學(C)和基因突變(第二個M)情況對AML危險度和預後的評估更加確切,將AML危險度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組,分別具有不同的分子遺傳學特徵,低危組:核型為inv(16)、t(8;21)不伴9q-或複雜核型和t(16;16),分子突變為正常核型伴單獨NPM1突變。中危組:正常核型、+8、-Y、t(9;11)以及其他核型不好和差組(<3個異常),分子突變為在t(8;21)或inv(16)存在c-kit突變。高危組:-5/5q-或-7/7 q-、t(8;21) 伴9q-或複雜核型、inv(3q)、11q23異常、20q、21q、9q-、t(6;9)、t(9;22)、17p異常以及複雜染色體核型(≥3條畸變),分子突變為正常核型伴單獨FLT3突變。

低危、中危和高危組患者的臨床預後有明顯的區別,根據以上危險度分層,實行個體化治療,可避免治療不足或過度治療。  對於低危組患者,誘導緩解後可採用高劑量阿糖胞苷為主強化化療或自體幹細胞移植可提高無複發生存率和死亡率。對於低危患者如果有全相合同胞供體,也可實施同胞間的幹細胞移植治療。  而對於中危和高危組患者,由於緩解後體內存在殘留白血病細胞,最好在誘導緩解後實施異基因幹細胞移植治療,異基因幹細胞來源可選擇:同胞全相合骨髓,無關供體幹細胞(來自中華骨髓庫或台灣骨髓庫),臍帶血幹細胞(單份或雙份),半相合親緣幹細胞(父母、子女或同胞),對實在找不到供體的部分中危組患者也可行大劑量化療加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但對於高危組的患者易複發,最好在緩解後儘早實施異基因幹細胞移植治療。

8.白血病如何治療?

答: 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癌症的治療有手術、化療和放療。比如胃癌,首先考慮手術切除,如果是早期,光靠手術就可治癒。那麼白血病作為癌症,其治療是不是也這樣呢?我說,對於白血病的治療,也有其特殊的地方。由於造血系統由骨髓等造血組織和無時不刻地循環於全身的血液共同組成,造血組織中的癌細胞幾乎同步地就會出現在血循環中,再加上只有三種正常血細胞減少到一定程度後,患者才出現身體不適癥狀而就診,這時患者身體內的白血病細胞一般高達1012個(1千億個,約1公斤重),因此一般說來,白血病患者發現時均已屬晚期,故而在醫學上,對白血病沒有早晚期之分,白血病又稱為「液體瘤」(liquid tumor),以區別於其他系統的、在早期僅局限於某一臟器組織的「實體瘤」(solid tumor)。

由上可知,白血病不能做手術治療。但是,白血病細胞對化學藥物敏感,化學藥物給葯後能在全身循環,殺死各處的白血病細胞,因此,化學治療簡稱化療,是白血病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一般而言,即使骨髓移植,也要先經過化療,使患者達到「完全緩解」(CR)以後進行。白血病細胞對放射線也敏感,放射治療簡稱放療,一般用於骨髓移植時,較少單獨應用,原因還是白血病是全身性的疾病(此外,放療僅配合化療而用於治療特殊部位的白血病,如腦白、睾白,以及上面提及的綠色瘤)。

上面我提到一個「完全緩解」(CR)的概念,所謂「完全緩解」(CR)就是白血病細胞比例已經降到占骨髓有核細胞的5%以下,患者三種正常血細胞已恢復,感染、貧血、出血以及浸潤癥狀消退,但是,此時在患者體內的白血病細胞數還有108個(1億個), 因此,患者還需要經歷較長一段時間的緩解後化療,每個療程殺死一部分癌細胞,並且隨著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復,依靠機體本身清除殘留的癌細胞,若中間停止化療,患者隨時就會複發,以致以前的治療前功盡棄。

白血病的化療必需用多種不同藥物、依照一定的規律給葯進行,稱為「聯合化療」。不同的白血病類型,聯合化療的方案也不一樣,如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一般用兩、三種藥物的短療程方案,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則用四、五種藥物的長療程方案。

化療藥物沒長眼睛,它既可殺死癌細胞,也可傷害正常血細胞和其他細胞,因此白血病化療有相當大的副作用,比如說嘔吐,目前有西藥具有很強的止吐作用,因此西醫已經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我已經說過,白血病患者之所以患白血病,一個患者自身的問題是免疫力低下,再加上化療會對患者免疫功能造成進一步的傷害,對此,我們祖國醫學中醫有「扶正祛邪」的理論和實踐,就是在「祛邪」的同時,把患者作為一個整體,扶持其「正氣」,提高其免疫力。此外,中醫藥在白血病的治療中還有多種作用:(1)一些中藥可以促進白血病細胞向正常細胞轉化,也就是說使白血病細胞改邪歸正,從而使白血病的治療達到一個很好的療效。(2)辨證使用中藥,可以對抗化療的其它副作用,促進受化療損傷的消化道黏膜細胞、心肝腎及其他器官組織細胞功能的恢復,保護毛囊細胞,減少脫髮。(3)保護骨髓恢復正常造血功能,防止化療藥物引起嚴重的骨髓抑制,減少輸血,減輕出血。(4)中藥配合化療,可增加化療敏感性。(5)逆轉耐葯,使白血病細胞恢復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6)中藥在抗微小殘留病方面,也能發揮重要作用。要想消滅殘留白血病細胞,要結合使用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白血病的中藥,因為機體正常免疫功能可以在白血病細胞總數低於106個(百萬個)時控制或消滅殘留白血病細胞。

可見,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白血病,可以充分發揮中醫西醫各自的優勢,優勢互補,取長補短,以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

正是由於化療對白血病細胞的殺傷無特異性,至今在西醫領域湧現出了大量新的特異性療法,如格列衛?(甲磺酸伊馬替尼,酪氨酸激酶抑製劑)靶向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抗CD20)免疫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坎帕斯?(阿侖單抗,抗CD52)免疫治療B細胞CLL(B-CLL)和T細胞幼淋細胞白血病(T-PLL)等等。

造血幹細胞移植在白血病治療中的地位更是無容置疑,即使有格列衛?以及二、三代酪氨酸激酶抑製劑靶向特異性治療,異基因移植目前仍是公認的唯一能治癒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方法。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已日臻完善,它是一項有機綜合了上述化療、放療和免疫治療等多項治療技術的系統工程,移植的成功也展現了移植醫師的個人才智,無怪乎首創骨髓移植術的托馬斯醫師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湖北省中山醫院中西醫結合血液病診療中心和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在充分利用上述科技新成果新療法的同時,通過正規標準的聯合化療,對各類型白血病進行個體化治療,而且加上中醫藥治療、飲食療法、治療性生活方式干預(TLC,在國際上首創)、環境危險因素分析規避(在國際上首創)和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外周血幹細胞移植和臍血幹細胞移植),以及依託醫院細胞治療研究中心,還可進行白血病和造血幹細胞移植併發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的細胞治療(DC-CIK和BMMSC),可以說,對白血病可進行全方位的綜合治療,已達國際一流水平。

9. 白血病如何監測和隨訪?

答:隨著白血病治療效果越來越好,長期存活者越來越多,白血病患者的監測和隨訪就顯得越來越重要,這是當前血液學界有待提高的方面,也是白血病病友家屬容易忽視的方面。在此,我要提醒,白血病患者初診時,要盡量檢查全面,做到MICM分類,捕捉到白血病異常細胞的特異標記(specific markers),以便以後利用流式細胞儀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監測微小殘留病(MRD),及時處理,預防複發。一般而言,白血病患者需要隨訪3~5年,若5年未複發,可以說已經治癒。

10.白血病預後如何?

答: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允許我談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歷,有一次本人出差坐火車,在車廂里作為陌生人碰巧有幸聽到了兩位素不相識的成年旅客的對話,其中一位說:「我小時候得過白血病」,另外一位馬上回應自己小時候也得過白血病,當然兩位的白血病都已治好。可見,白血病雖然是一種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但絕不是不治之症!由於醫學技術的發展,逐步提高緩解率,白血病已經成為可治的病,並不可怕。通過積極的化療、中醫中藥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等綜合治療手段,已能使70%以上的患者延長生存期,40%~60%患者能得到痊癒。


推薦閱讀:

床墊上的塑料膜該撕不該撕?幾乎所有人都做錯,小心甲醛要了命!
壯男「硬挺」30小時 被查出白血病 
幹細胞移植是親人的半相合好還是骨髓庫找的全相合好?
靠譜中醫說:現代人白血病多發的社會根源
女子患白血病遭婆家拋棄 穿婚紗街頭通緝丈夫

TAG:知識 | 白血病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