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梵蒂岡繪畫大全》導言 [多圖]

昨天發了關於梵蒂岡的內容,很多小夥伴表示極大興趣,所以今天放出這本書的導言,供大家參考。

導言的作者是羅斯·金(Ross King),聽起來好像一種雞尾酒的名字,不是嗎?螺絲起子+金酒……

這個羅斯·金可是大大地有名,長於撰寫文藝復興時期的非虛構作品,他的中文版著作包括《圓頂的故事》和《米開朗基羅和教皇的天花板》,此前藝術君發過這本書的書評。如果你錯過了,可以發送關鍵字【天花板】查看。

OK,接下來就是導言正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說地理決定命運,那麼梵蒂岡博物館擁有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收藏,也是順理成章。這裡有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和提香等人的大師之作,並且一直是藝術的聖地。位於台伯河邊的這座山坡,名字盡顯自身的詩意和創造力,古羅馬人將這不顯眼的小丘稱為「梵蒂岡山坡(Mons Vanticanus)」,意指詩人和先知的居所,他們的文字稱為「vanticinia」,被人字斟句酌,想要從中預測未來。古羅馬學者瓦羅【譯註1】認為:「vates」這個詞源於「vi mentis」,意思是「心靈之力」,我們今天稱之為「創造性想像(creatvie imagination)」【譯註2】。因此,梵蒂岡成為藝術的繁盛之地。

▲ 梵蒂岡山坡

早期基督徒相信,在古羅馬時期,阿波羅是主管梵蒂岡的神,他也是詩歌與音樂之神。在這裡建立獻給阿波羅的神廟,已是傳統。教皇的歷史始於公元 6 世紀,《教皇之書》【譯註3】記載:聖彼得埋葬在「阿波羅的神廟中,就在他被釘上十字架之處附近」。十之八九,聖彼得確實在梵蒂岡轄區內被執行死刑,並埋葬於此。1940年,在梵蒂岡的南坡,發現一塊墓地,連同還有多行陵墓。1950年,教皇庇護二世【譯註】向世人宣布:這裡是供奉聖彼得的神殿。然而,考古發掘發現:那裡沒有獻給阿波羅或是任何人的神廟。

▲ 拉斐爾·《帕納塞斯山》

既便如此,人們更願意接受和相信神話,而不是事實。阿波羅神殿的故事深深紮根於梵蒂岡的傳說中,並演化出自己的現實。1511年,在梵蒂岡宮的簽字廳中,拉斐爾完成了自己著名的壁畫《帕納塞斯山》【譯註4】。畫中的阿波羅與文學藝術名流們匯聚於帕納塞斯山上,從荷馬到彼得拉克【譯註5】,再到薄伽丘【譯註6】。拉斐爾筆下的場景圍繞著一扇面向北方的窗戶,當時,他可以看到梵蒂岡山丘的南坡。拉斐爾的壁畫,窗外的梵蒂岡山丘,二者的對應關係並非巧合。梵蒂岡山坡上也許從未有過阿波羅神廟,但梵蒂岡已經變成了現代的帕納塞斯山,許多教皇和紅衣主教召集、支持藝術家和作家,對藝術的資助,讓他們成為真正的阿波羅崇拜者。

▲ 西斯廷禮拜堂外景

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教皇尤利烏斯二世。他不僅委託拉斐爾裝飾教皇寢宮,委託米開朗基羅繪製西斯廷禮拜堂的天頂畫,還建立了梵蒂岡博物館。一系列古代雕像是當時的鎮館之寶,來自於他在觀景殿別墅【譯註7】庭院花園的藏品。在第一批藏品中,有一件恰如其分的古代雕塑,現在稱為《觀景殿的阿波羅》,1480年代重新發現。擁有它時,尤利烏斯還是主教。尤利烏斯坐上教皇位子後,卡坡蒂菲羅【譯註8】寫了一首詩,想像這座雕像活了過來,並且宣稱:感謝教皇,梵蒂岡已經是阿波羅真正的家,而不是提洛島或者德爾斐【譯註9】。

▲ 喬托·《史蒂芬尼斯基多聯畫》

▲ 《史蒂芬尼斯基多聯畫》細部

卡坡蒂菲羅的宣傳是在逢迎尤利烏斯。不過他的話中也說對了不少,梵蒂岡確實已成為藝術的神殿。尤利烏斯只是眾多開明的教會出資人中的一員,正是因為他們過去的委託,梵蒂岡美術館、西斯廷禮拜堂和梵蒂岡寢宮的牆壁和天頂,都變得美輪美奐。幾個世紀以來,教皇、主教和教會讓眾多大師經典得以實現。在喬托那幅宏偉的《史蒂芬尼斯基多聯畫》中,巧妙的畫中畫,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多聯畫原本為過去的聖彼得長方形教堂高祭壇所作,現在位於梵蒂岡美術館中,燦爛耀眼。在祭壇畫背面,喬托的出資人——史蒂芬尼斯基主教,正在驕傲地向聖彼得展示喬托完成的祭壇畫。在西斯廷天頂畫中,米開朗基羅也向教皇尤利烏斯二世表達了敬意。在西斯廷禮拜堂門口上方可以看到:他將後者描繪成先知撒迦利亞,這個側面像明顯具有尤利烏斯的面部特徵。

▲ 拉斐爾筆下的教皇尤利烏斯二世

▲ 米開朗基羅西斯廷天頂畫中的先知撒迦利亞

委託藝術家創作的,不僅限於教皇和有錢的主教。1200年前後,兩名畫家——喬萬尼和尼科洛——受雇於一所羅馬的本篤修道院,描繪「最後的審判」場景。這幅迷人的作品現存梵蒂岡美術館,其有趣之處在於,根據畫中的題詞,贊助人是「上帝的侍女、貝妮黛塔女士以及女修道院院長康斯坦莎」。當然,兩名修女也在畫中,與被赦免的人一起。貝妮黛塔和康斯坦莎與兩位畫家簽訂了合同,在教會漫長而卓越的藝術贊助歷史之中,她們也有了一席之地。

▲ 喬萬尼和尼科洛·《最後的審判》

《最後的審判》畫在一塊圓形木板上,下面還有一塊長方形的附屬畫面。這幅為貝妮黛塔和康斯坦莎完成的畫,就像鑰匙孔,讓我們一窺另一個豐富的世界,那個世界活力迸發,栩栩如生。喬萬尼和尼科洛的畫也讓我們窺視到充滿美與信仰的世界。在梵蒂岡博物館的藏品中,諸多瑰寶都表現出同樣的活力。安雅·格里比在本書中,出色再現了那些瑰寶,並且簡明扼要地描述了它們。其中最具表現力的,莫過於西斯廷天頂畫中米開朗基羅筆下的人物。畫中的先知約拿向後靠著,滿心驚訝地凝視著充盈壁畫的拱頂,正像每天魚貫而入禮拜堂參觀的幾千名遊客,他們同樣驚愕異常。

▲ 梵蒂岡圖書館

行走於梵蒂岡,或者翻閱本書,我們等於接受了一次無可比擬的藝術史教育。但我們同時產生深刻的印象,了解藝術家的技藝和激情,還有他們精妙絕倫的「心靈之力」。

羅斯·金2013年於牛津

譯註

譯註1:馬庫斯·特倫提烏斯·瓦羅(Marcus Terentius Varro,公元前116年-公元前27年)是古羅馬學者和作家,有74部著作,晚年完成的《論農業》,是唯一完整流傳到現在的作品。他的《原理九書》,是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後世從中學習如何編寫博物學著作,並影響後來的老普林尼。瓦羅在書中將藝術分為 9 種:語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理論、醫學和建築學。

譯註2:創造性想像(creatvie imagination),是指不拘泥於現有描述,在無意識狀態下,發揮想像力,在腦海中獨立創造新事物、開闢新天地的過程。

譯註3:《教皇之書》(英文:Book of Popes,拉丁文:Liber Pontificalis),記載歷任教皇傳記的書籍,從聖彼得開始,到15世紀截止。作者多為匿名。

譯註4:帕納塞斯山(The Parnassus),是希臘中部的山脈,在希臘神話中,帕納塞斯山是太陽神阿波羅和文藝女神們的靈地,繆斯的家鄉。

譯註5:弗朗西斯克·彼得拉克(義大利語:Francesco Petrarca,1304年7月20日-1374年7月19日),義大利學者、詩人、和早期的人文主義者,亦被視為人文主義之父。

譯註6:喬萬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年-1375年),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作家、詩人,以故事集《十日談》留名後世。

譯註7:該別墅位於高地之上,建成時,可以俯瞰舊聖彼得長方形大教堂。

譯註8:卡坡蒂菲羅(Girolamo Recanati Capodiferro,1502年–1559年) ,義大利羅馬天主教的主教之一。

譯註9:提洛島(英文: Delos)是愛琴海上的一個島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心臟。在希臘神話中,它是女神勒托的居住地,在這裡她生育了阿波羅和阿耳忒彌斯。德爾斐(英文名:Delphi)是一處重要的「泛希臘聖地」,即所有古希臘城邦共同的聖地。這裡主要供奉著「德爾斐的阿波羅」(Appollon pythien,即「阿波羅」),在希臘神話中,這裡是阿波羅一手創辦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薦閱讀:

晚明社會轉型的劇烈變動,帶給當時的繪畫怎樣的面貌?
明 沈周繪畫作品彙集(4)
不管你是不是美術生你也應該知道這100幅名畫!
艾麗莎·安菲索繪畫作品
學畫畫到底多賺錢?談一談國內的高薪繪畫行業

TAG:繪畫 | 梵蒂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