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中國新詩中朦朧詩的特點。2、欣賞一首抒情詩,理解詩中平凡而富有特徵的意象。3、提高詩歌閱讀的鑒賞能力。4、感悟「熱愛祖國」的含義。教學設想:聽、讀、品、說教學過程:一、導入:培根說:讀詩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我想我們班的同學是明智的聰慧的。那麼也應該是喜歡讀詩的。Ppt: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Ppt:網 ——北島《生活》明確:這些詩在當時被稱為「朦朧詩」,所謂「朦朧詩」,是指成長於「文革」時期,備受生活的冷落與嘲弄的青年詩人創作的詩歌。朦朧詩人的主觀感覺世界,大量採用虛寫法,使詩由具體變為抽象,追求詩的內在旋律;選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時空秩序,捕捉瞬間感受,運用跳躍性的結構,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所以不那麼明晰易懂,蘊涵著傷感情調和反叛精神。今天我們就學習與他們齊名的詩人舒婷的詩歌《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吟詠一曲祖國的頌歌。二、誦讀、整體感知1、請四位同學分別朗讀一小節。要求:只是朗讀,不帶感情。(笑)明確:詩歌有一種感染力,讀著讀著就激動起來。列夫-托爾斯泰說:「詩是人們心裡燃燒起來的火焰,這種火焰燃燒著,發出光,發出熱。」我們自然會被照亮著,溫暖著。人非草木,孰能無情?2、請醞釀感情,自由朗讀1遍。3、請同學們推薦一名同學朗讀。(師範讀)4、學生聽讀課文錄音,揣摩詩歌內在旋律。 (結合課後練習1)教師提示:這首詩先抑後揚,體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奏。第一節,長句式,多節拍,每兩行表現一個意象,彷彿是一首以低音緩慢升起的樂曲,給人一種沉重感。這種詩句的音韻效果與詩人對貧困祖國的憂患意識十分相似。第二節,詩句簡短急促,把憂國的情緒強化為深深的悲愴。第三節,詩句拉長,節拍增多。這種起伏變化,造成全詩節奏反覆迴旋,抑揚頓挫,為第四節把全詩推向巔峰創造了條件。第四節,節奏更快,而且排比的運用,加強了語言的力度。這就把全詩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5、學生自由誦讀,體會詩句節拍、重音。 教師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裡/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祖國啊!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纍纍的乳房 餵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三、研習詩歌,體會情感歷程及意象群的選用師:詩人寫詩,「情動而辭發」,我們讀者讀詩,要「披文而入情」。作者為了表達對祖國的深厚感情,請找一找這首詩中詩人直接袒露情感歷程的句子。明確: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1、詩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感歷程呢?明確:作者是在十年動亂中成長起來的青年詩人,歷經坎坷。(舒婷簡介)對祖國和人民的熾熱的愛是舒婷創作的支柱。這首詩的沉重的歷史積澱,表達了一種希望光明的痛苦和真摯,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對祖國深沉的摯愛。2、詩人為了表達這種情感選用了哪些意象,用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怎麼樣的畫面?明確:詩人通過一些具體事物來表現這種情感,如「老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等,象徵著祖國飽經風雨而依然具有頑強活力的特點。 (2)詩人創造了「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乾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等意象。這些意象象徵了祖國落後的經濟、落後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難,同時也展現了在災難中艱難掙扎,緩慢前行的祖國的形象。 (3)第二詩節既寫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寫出了人民的希望。「飛天」是宗教傳說中的能在天空飛舞的神,在民間備受尊崇,寄託著淳樸百姓對生活的祈願。 (4)第三詩節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變而欣喜亢奮。詩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等,這顯示出祖國擺脫束縛,蒸蒸日上的狀態 (5)第四詩節中抒發的感情緊承上節,但程度有所加強,濤的感情達到了高潮。詩人將抑制不住的強烈感情化作對祖國母親的壯麗誓言。願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取得她的「富饒」「榮光」和「自」,去實現她的偉大理想。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獻身精神,使詩的思想為之升華。 一幅:憂鬱的、頹廢的、灰暗的畫面。一幅明亮的、富有希望的、暖色的畫面。3、第一、二小節和第三節似乎代表了兩個不同的時段,你能否找出一對反義詞來修飾。舊------新 貧窮------落後 悲哀—幸福 過去——現在4、這三節本身也用了多組強烈的對比,請你找一找。熏黑——雪白 破舊——簇新 乾癟——胚芽 蝸行——起跑悲哀——笑窩5、齊讀,深入體會。四、學生合作探究: (1)每節詩末的「祖國啊」所抒發的感情是否一樣,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情感有何變化.為何有這樣的變化? (2)這首詩是以第一人稱寫的。詩中的「我」僅指作者一個人嗎?「我」與祖國是一種什麼關係? 四人學習小組合作研討、交流,教師點撥: (1)、四句「祖國啊」所抒發的情感並不一樣。第一句抒發了詩人難以言狀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蘊含著詩人的幾多痛苦和幾多希望;第三句是詩人對祖國母親的壯麗誓言;第四句是詩人對未來美好祖國感到無比自豪時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喚。可見,詩人的感情由低沉嘆息逐漸轉向亢奮熱烈。這種變化是歷史發展在詩人心靈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這一代人富有時代特徵的迷惘、困惑、懷疑、失落的情緒,也使他們通過心靈的折光抒發嚴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頑強的追求。舒婷的詩把個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把對現實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結合起來,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憂患意識和歷史使命感。 (2)、《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以第一人稱寫成,以「我」向「你」(祖國)的傾訴,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強烈的這是主客觀的合一,正是詩人的用意所在,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詩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覆出現,強調「我」和祖國一同走過艱難困苦、一同經歷風雨滄桑,「我」和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我」即是祖國,祖國即是「我」。祖國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國的悲哀;祖國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國的希望;我是祖國的眼淚和笑窩,而祖國是在我的血肉之軀與心靈起飛和奔跑。這個「我」代表著與共和國有著共同命運的一代人,這一代人面臨新的歷史機遇,他們將承擔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我」的形象,是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里的。 作者為了表現這種血肉相連的感受,採用了意象疊加和強化情感,變成了可以用五官感知:看得見(礦燈)、摸得著(隧洞)、聽得到(疲憊的歌),激發了讀者的想像,使詩歌更為生動可感。五、探究延伸,引導課外閱讀。1、師:就是那樣的一代人,他們情系祖國、心憂天下,他們總是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詩人舒婷將「我愛祖國」這四個字變成一首激動人心的抒情詩。那麼我們這一代人對祖國是什麼感情呢?愛?(怎一個愛字了得!)2、舒婷當年寫這首詩的時候,才28歲。後來在2002年的時候,她和上海的一個著名作家陳村,有一次對話,實錄發表在《收穫》2002、5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他們的對話。(生討論)課堂小結 :同學們,從十年浩劫中生活過來。有著太多坎坷經歷的詩人舒婷更能體會出祖國命運與個人命運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面對凝聚著災難和獲得新生的祖國,自然地產生出一種為個人不幸而悲傷、為祖國不幸而憂慮,同時又有對個人與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的憂患意識與歷史責任感。《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就是表達詩人這種理念與心聲的動人樂章。熱愛祖國、歌頌祖國,不僅是文學永恆的主題,更是民族振興的精彩傳唱。我們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響、更亮。《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上完《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一課,我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預設與生成。每一堂課,教師都有許多預設,但課堂中呈現的流程和效果是不斷生成的,教師的提問基於學生的思維現狀而發;學生的思考不是線性的,而是發散的,學生的結論不是現成的,而是生成的。在教《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一詩前作了一些預設,有了一些預設之外的生成。一是關於朦朧詩。我的預設是:「這些詩在當時被稱為『朦朧詩』,你覺得朦朧嗎?我想在聰慧的我們讀來應該一點也不朦朧。所以說我們聰慧嘛,瞧,咱高一001班的同學!」因為學生對顧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是非常熟悉的,雖然對北島的「網」比較陌生,但我從他們的眼睛裡看出了驚訝(好象在說:這首詩就一個字?)。可是這個問題生成的答案卻是異口同聲地:朦朧!(嘖,想表揚一下的機會都沒有!)我想怎麼又朦朧了?剛才不是理解的好好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張網,有形的,無形的,有親情的網,有仇恨的網,有互助的網,有破壞的網,有善良的網,有罪惡的網,密密麻麻,互相交織,願我們高一001班也織成一張和諧的、有凝聚力的網。然後我提示了這裡的象徵和隱喻的手法。他們又似有所悟。二是不帶感情的朗讀。我的預設是:請四位同學每人朗讀一小節。但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只是朗讀,不帶感情。當我說「開始吧」的時候,輪到第一個女生先問道:老師,是帶感情還是不帶感情啊?我說:「不帶。」她懷疑自己聽錯了,再一次疑惑地問道:是帶嗎?我說:「不帶。」怪了!老師從來都是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是啊,我也常常這樣要求學生,可是結果他們只是讀,甚至沒有做到「朗」,更別說有感情了。現在反其道而行之,卻又不相信了。於是我說,是不是讀著讀著就激動起來了啊,可見讀詩是需要感情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列夫-托爾斯泰說:「詩是人們心裡燃燒起來的火焰,這團火焰燃燒著,發出光, 發出熱。」你看這光,這熱,肯定要照亮我們的吧,溫暖我們的吧。三是讓老師朗讀。預設:「既然朗讀是要帶感情的,那麼同學們喜歡聽聽咱班哪位同學的朗讀?」一陣沉默,竟然不像原先在自己班裡上的那麼熱熱鬧鬧,推薦一女生,然後又推薦一男生,然後就PK吧。於是一陣陣的鼓掌,老師點評,也挺精彩。然後我又問了句,就有同學說:老師。既然說老師了,就讀吧。從前一天中午到上課,時間不多,讀是讀過好幾遍了,可是總覺得這不是自己的強項,先前聽說應老師在朗讀這首詩時可是「語出就震住了全班」。猶豫了,不過有時偶爾在班上朗讀一篇,學生也鼓掌了(當是鼓勵自己的)。前一天在辦公室里吼幾句,遇上一位同事,說不錯嘛(也當是鼓勵自己了)。於是清了清嗓子,讀了,讀時還是比較用心的。但是投入與結果是不一定成比例的。沒有太多的準備,沒有足夠的功底,顯然不夠到位,比如語速快了些,停頓時間不夠長,比如「祖國啊」一句,感情還不到位,尤其在內行的吳老師面前真是要貽笑大方了。還請吳老師及其他老師多提意見,不吝賜教,不勝感謝。上完一堂課總感覺到許多不足和遺憾。不足之處,尚有許多,不一一曆數。尤其是當學生的答案在教師的「圈套」之外,有人會緊張,有人會很靈活,這需要教育機智,也需不斷地磨練。雖然,從本質上說,沒有矛盾的課堂不是真實的課堂,而分析矛盾解決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布盧姆說過:「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範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藝術了。」教學是一門藝術,「教然後而知困」,不斷發現一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不斷拜師求教,書海尋寶,提高自己。
推薦閱讀:

親愛的,我們談談錢|輕而易舉地富足
十條笑話:今天我跟老公說:親愛的,我覺得我有必要減肥了
親愛的,你真的該多睡一點!
測測誰能打開你上鎖的心?親愛的,命中注定我愛你...!
「我不是為愛結婚的」| 親愛的,你對自己真殘忍

TAG:設計 | 教學 | 祖國 | 親愛的 | 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