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與人——儒學走向世界的前瞻》值得一看
《天與人——儒學走向世界的前瞻》值得一看
文/晨霧曉雨
曾任教哈佛大學的著名旅美學者杜維明與中國畫界頂級大師、詩人范曾在北京衛視《中華文明大講堂》展開《天與人——儒學走向世界的前瞻》的國學巔峰對話。這是《中華文明大講堂》移師「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堂」 的系列講座,是他們為觀眾精心烹制的一道迎春文化大餐。
范曾,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書畫家、詩人,1938年生,江蘇南通人,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文學院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8年5月12號,中國四川省汶川發生8.0級強烈地震,在國家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關頭,范老毅然捐出1000萬人民幣賑災。
杜維明,祖藉廣東南海,1940 年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61 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後赴美留學相繼取得碩士博士學位,1976 年加入美國籍。先後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杜維明的研究以中國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為中心,被稱為當代新儒家的代表。
范曾主張在中國畫創作上,「以詩為魂,以書為骨」。此處「詩」非指古風近體,而是指作品的意蘊、境界。中國畫狀物言情,必依託於筆墨。筆墨的優劣則視畫家書法功力的深淺。用筆用墨非常重要,中國畫壇上的大家、高手,無一不以筆墨彪炳於世。一個書法不好、甚至連自己名字都簽不好的人,很難成為大畫家的。魂附骨存,骨依魂立,詩、書對中國畫的影響太大了。避開詩書筆墨去談中國畫,無異於不會中文卻要作中國詩。中國書法之妙,在於它的概括力,那是簡約的、明確的、生動的描述。書法與詩歌是嫡親的兄弟。中國書法以它極度的穎慧與大自然心心相映,它載荷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其生髮與演化與中國文化同步。
杜維明在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方面貢獻突出。杜維明早年以研究宋、明儒學思想而成名。但是進入80年代以來,他講得最多的是儒家思想所具備的現代意義,和儒學發展的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因此,用「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來形容杜維明的努力,無疑是最貼切不過的。
范曾、杜維明二位是國家級國學領軍人物,是世界級文化大師。他們相聚北京大學,對話《天與人》,哲辯儒家思想,精闡國學文化,倡導治學風範,睿答現場提問,實屬難得一品的文化美味!好在北京電視台特意安排在富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農曆春節期間連續播出。我只看了(2010年2月11日、12日)二集,頗為二位大師的博學、精思、雅範而敬仰,深感國文之浩瀚,儒學之哲典!杜維明先生和范曾先生的儒學對話,既有意味深遠的文化啟示,也有切近生活的人文關懷。他們談到了儒家文化里的「和」,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和為貴」,「和而不同」的道理;他們談到了「天人合一」,用貼近生活的通俗話語,揭示出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四種關係的和諧共處之道。
雖然在場面、氛圍、服裝、主持人文化等方面欠佳,但瑕疵難掩珍玉,我認為二位大師的《天與人——儒學走向世界的前瞻》國學巔峰對話,值得在中央電視台一套(綜合頻道)或教育台重播,也許中央電視台對「殘羹冷炙」會不屑一顧,但只願2010年不要「太火」。
推薦閱讀:
※走進藏密真言瑜珈醫療世界<2>
※萬物的本質是數學的還是物理的?抑或是哲學的?
※宋瓷的世界 | 五大名窯
※避暑勝地 清涼世界
※寧可犧牲主權和國家利益,也不同意此事,失去了解世界的最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