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優秀子女的規律》的筆記

教育孩子是個根雕的藝術1.董進宇評價自己的父母父親父親是個誠實、聰明兩種特質結合在一起的人,性情溫和,但很有原則。父親總是和子女平等地講話,而且總是認真地看著孩子們的眼睛聽他們說話,他從不打罵孩子,但孩子們卻從未敢違抗過他的意志。母親是一個理性程序被刪除、純感性的人。母親就是為了愛孩子而存在的,她無條件地愛著每一個孩子。在母親的眼中,他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最好的。她總是對孩子們說:「你是絕對聰明的孩子。你是最好的。」母親無條件的愛和確認,奠定了孩子們最初的自我價值。2.愛的五種界定首先愛是一種感情,與物質無關。是一個生命喜歡另外一個生命的感情,它不是物質,是這個生命喜歡這個生命,把它當成寶貝的一種感覺,是一種情感,不是給錢,不是買東西。第二,愛是一種平等關係,如果愛與被愛者地位關係不平等,家長居高臨下。那充其量叫恩賜,絕不叫愛。第三,愛的本質是無條件的,無任何的其他理由。第四,愛是整體接納第五,愛的有無是由被愛者決定的。愛是被感知、感受的,如果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記住,不是理解你的愛),那就有愛;如果沒感受到你的愛,那就無愛。人的最根本的動力來源於愛,無論是學習、做生意、做事業,如果他能感受到他的親人無條件地愛他,他的生命才能被激勵起來;如果他感受不到這種無條件的愛,那麼,這個孩子是無法激勵起來的。3. 關於愛的排序愛是建立在秩序里的,正如種子安置泥土,從中得以成長和發育。所謂問題只是系統中「愛」入歧途,解決方法就是使愛的流動重新暢順,「愛的序位」重新呈現:被忽略了的成員在系統里的位置重新被肯定、排列也遵循了正確的次序、每個角色都接受自己應有的責任、年幼和弱小的角色也重獲他們的權利。如此,幾乎每個家庭成員都會有平靜、輕鬆或喜悅的感覺,現是生活會綻放不同的光彩。4.孩子行為偏差的原因 自身方面有三個原因一是心理上他們是成長中的人,他們能夠判斷是非、分辨好壞的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他們會不斷地犯錯誤;二是生理上他們是正在發育的人,他們控制使用自己身體的能力尚待生長成熟之中,所以他們常常會因為害怕(受到傷害)而把事情做錯;三是他們是學習中的人,他們把事情做對的技能還沒有完全訓練出來,所以不論他們主觀上怎樣努力,卻難免相反地把事情做壞。第四個最重要的原因在家長身上盧梭說過「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最初是由別人對待我們的態度決定的。」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他什麼都不懂,他對待生活中的一切問題的解決方式都是從身邊人身上學的。孩子是從他的生活環境之中學到如何應對生活中各種事情的方式方法。之所以說孩子有問題百分之一百事家長有問題,是因為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長負完全責任。孩子沒有帶任何錯誤的觀念和缺點毛病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出生時就像一張白紙,後來塗抹上的一道道缺點毛病的印痕都是家長所為,有些是因為家長無知所為(如我們不懂教育學和心理學所犯無心之過);有些是家長的錯誤觀念驅使我們所為(如家長認為孩子必須聽他的話因而強迫孩子服從);有些是因家長無法控制自己所為(如自己情緒失控卻把怨氣撒在孩子身上)。其實,孩子的任何正確行為,都是要教的,要反覆訓練才能最後定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沒有耐心細緻地給孩子以指導,那麼孩子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行為偏差。5.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起決定作用從人的行為角度看,每個人的行為都受周遭人際關係的制約。一方面我們要尋求別人的認同,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對別人的行為作出反應。那些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的人,只要超過一定的時間,彼此之間的看法就固定了,至此我們與他們的關係也就固定了。雙方都會按著對對方的成見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因此雙方的行為方式也固定了。這就使同樣的我們在不同人面前會有不同的表現:在陌生人面前我們的行為比較拘謹有禮貌,在熟悉的人面前我們比較自由和放得開;在我們尊敬的人面前,我們的行為比較謙恭,而在尊敬我們的人面前,我們就表現得比較莊嚴;同樣,在愛和欣賞我們的人面前,我們會表現得輕鬆自如,說話妙語連珠,而在不接納我們、挑剔批評我們的人面前,我們會渾身不自在,語言笨拙,行動遲緩。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更像無色透明、用肉眼看不見的迷宮的牆壁一樣,在控制著人們的行為。當我們與周圍人的關係固定了,我們的行為方式也就固定了。我們下意識地對環境做出反應,以至於我們自己都沒意識到,是我們與別人的關係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方式。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是決定孩子行為方式的核心因素。家長行為與孩子行為之間存在互為因果關係,雙方行為受彼此關係的制約,孩子身上的缺點毛病原因在家長身上,是家長的某些行為導致了孩子那樣的行為。家長與孩子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後,彼此雙方就會形成對對方固定的印象和看法。在他們之間,當一件事情發生時,彼此都會根據以往的經驗,按自己對對方的印象和看法來預測對方的行為反應,然後再根據這個預測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左右孩子行為的關鍵因素是以往的生活經驗在孩子頭腦中形成的對家長的印象,同樣家長對孩子的固定看法,也決定了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家長與孩子雙方都會根據這些預先存留在其頭腦中的東西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因此,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即親子關係對孩子的行為起著核心的制約作用,它就像一條看不見的繩索,規範或束縛著孩子的行為。親子關係是孩子生長的無形生存空間,如果這個空間是寬鬆正常的,那麼孩子就會健康成長;如果這個空間狹窄扭曲,孩子的成長就會受到阻礙。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是孩子行為的土壤,什麼土壤生長什麼苗,要想讓孩子改掉他身上的缺點毛病,就必須給他提供改變的土壤和空間,即首先改變家長對待孩子的觀念、情感和行為。通過家長的改變,親子關係得到改善,孩子頭腦中有了新的情感感受,由此產生改變行為偏差的動力。只有當親子關係正常時,變成孩子發自內心愿意接受家長的幫助,家長才有可能對他們進行指導,才可能培養出他們健全的人格。6.父母和孩子 父親與母親之間是家庭里最基本的關係,擁有優先權。如同時間一樣,愛的流動不能夠停止和逆轉。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第一個愛的法則就是:父母付出,孩子接受。父母一方的價值佔主導,孩子們表面上追隨服從雙親中強大的一方,私底下卻在效仿較弱的一方,忠誠要求他們變得更像被禁止的一方,有時這樣會產生破壞性的後果。接受自己的父母意味著,「你們給我的已經太多了,足夠了。不論我還需要什麼,我都會照顧自己,或從其他人那裡得到,我可能會離開你們開始新的生活,但我還是你們的孩子。」2011-06-16 19:03:11 回應

  • 第28頁

    根雕藝術(家教筆記2) 塑造孩子的精神人格假如把孩子比做一棵樹,樹冠是孩子的智力,樹榦是孩子的身體,樹根則是孩子的心靈,是孩子的生命之根塑造孩子的六大生命之根1.自尊心---精神人的脊梁骨每個人一生必須處理好三種基本關係:與自己的關係(指對自我的認同和接納程度);與別人的關係(指自我主體與其他主體之間的關係);你與上帝的關係(指人生意義)。自我價值是人活下去的理由,也是人奮鬥的原因,自尊心是自我價值的核心,包括羞恥心和上進心。自尊心是精神人的脊梁骨。當家長用打罵和惡意的批評把孩子的自尊心消滅殆盡時,又希望他們好學上進、力爭上遊,這本身就是南轅北轍的笑話。2.自信心---我能夠只有孩子在內心抱定「我能夠」的堅定信念時,他的大腦因此排除了對失敗恐懼的干擾,直接進入專註狀態,從而發揮潛能,找到方法把事情做對,才能在學業上突飛猛進。3.責任心---兌現承諾責任心的心理學定義是指一個人驅使自己去兌現自己所做承諾的心理狀態。人類社會是群居動物,個人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周圍的人產生影響,我們的行為或提高或降低別人的生活質量。如果孩子能看到自己對別人的生活產生影響,又在意這種影響,並希望自己能夠對他人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那孩子就會產生對自己行為的自律性。人作為群居生物,必須與同類發生人際關係,而要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必須兌現自己的承諾、有責任心。人在自我生命的深處,必須感覺到與這個世界存在著某種聯繫時,才能找到「意義」的纖繩。當孩子開始對某種事物負責時,他就感到自己的生命與該事物聯繫到一起了,因此產生意義感,逐漸找到價值感。有責任才有成長。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長必須讓孩子對一些事情負起責任來,特別是對他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讓他自己負責。4.主動進取精神---人生的動力源主動進取精神決定人生的質量。家長要不斷鼓勵孩子通過努力獲得每一次的成功,讓他在自己的人生經驗中切身體會到成功給他帶來的巨大快樂,以至產生對成功感覺的需要,對成功的追求,這樣他就會主動尋找能夠獲得成功感覺的機會,由此產生出主動進取精神。5.學習興趣---學習行為的生理學動力傳達關於學習的正確理念:學習行為在一個人身上引起的是快樂反應。當一個人的生命早期,接觸到某種東西,如果他能夠做得來找到勝任感,如果他再找到美感,那就會鼓舞他繼續做下去。時間一長,當他一做該事情,就產生生理上的快感,此時興趣就在他身上誕生了。學習什麼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有了興趣和能力,那學習就是一個快樂的旅程。6.良好習慣---傑出表現的自動程序包括三個層面的習慣培養。一是行為層面的習慣;二是情感層面的習慣,如戰勝困難的習慣、給予別人幫助的習慣等;三是思考層面的習慣,如從陽光的角度、站在別人立場去看問題的思維習慣,遇到挫折總是能從證明自己優秀的角度去尋找證據等。

    2011-06-16 19:04:33 回應

  • 第186頁

    根雕藝術(家教筆記3)1.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 自我價值是一個人認為自己有價值的程度,或者說是一個人喜歡自己的程度。當一個人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他就會喜歡自己、尊重自己,從而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於是產生努力上進的想法和動力;當一個人缺乏自我價值感,他會認為自己的生命無意義,會厭倦生活,會瞧不起自己,導致破罐子破摔不負責的行為。因此家長要從根本上教育培養好孩子,就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第一學會正確的方法無條件地愛孩子,也就是說不論孩子的行為是否令你滿意,無論孩子成績好壞,都不影響你對他的愛。這樣孩子相信父母愛自己是無條件的、無私的,他會珍視父母的愛,同時他會強烈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愛著,因而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別人愛的。他不用擔心因自己的失敗而承受父母的白眼,他會感到自己有一個大後方,向人生挑戰的勇氣會大增。 第二避免破壞性的批評。當你在教育孩子時任性、粗暴,那麼不久你就會嘗到自己製造的苦果。批評孩子時,只針對孩子的行為不對孩子本人,家長必須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錯誤的,那些事情做得不對,家長並不會因此看不起孩子,也不會影響對孩子的愛。這樣孩子才有勇氣克服缺點,改正錯誤,努力向好的方向發展。 第三鼓勵和讚揚是培育孩子自我價值的最大秘訣。孩子成長的精神營養是父母對孩子的肯定、讚揚和鼓勵,如果家長真心欣賞孩子的優點,讚揚孩子取得的真實成績,熱情鼓勵孩子,那麼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會上升,他只能變得更好,更加努力。2.家長扮演的角色 一是精神供氧者:在與孩子一起生活的過程中,通過接納、愛、關注、欣賞、讚美、鼓勵和表揚給孩子輸入精神的養分 二是生命教練:任何正確的人類行為,都是要經過系統教育訓練才能在孩子身上固定下來。 三是人生導師:在人的一生中,沒有導師的指引要想成為傑出的人,幾率是非常小的。 四是相知心朋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須被傾聽,他才能把他的錯誤想法表述出來,把他的消極情緒轉化掉。 五是啦啦隊長:家長關注孩子的成長是精神上的遠距離的,就像啦啦隊長一樣站在遠離運動場的看台上,為孩子的進步歡呼、為孩子的成功加油助威!3.改掉孩子缺點的唯一渠道---強化有優點,提升自我價值 家長必須明白,你的眼睛如果盯在孩子的缺點上,你下個世紀也無法改變他。必須先讓孩子找到自我價值,即想讓孩子改變缺點,先強化優點,強化到他自己認為他有這個優點,之後,他自我完善的慾望開始產生,自我價值開始升高,這個孩子才產生我想要改變缺點的慾望,這個時候才可以改變。 讓孩子逐漸找到他的自我價值,你才可以指出他的缺點,告訴他:「你必須改變缺點,否則為你實現不了你的目標」他開始想:「好,我要改!」這才可能真的去改變缺點。所以要讓孩子真的改變的話,只有遵循這個規律才可以。 還是拿樹來打比喻:如果把一棵樹移栽到本地,這棵樹有許多的樹杈,都是不需要的。可是移來之後,正常的方法是先把根埋進地里,澆上水,活了之後,枝葉長出來了,這時才能把樹杈剪掉。如果樹根還沒有長住,就喀嚓一下剪掉枝葉。是的,你沒有錯,樹杈是不需要的。可是把樹杈去掉,引起水分流失,樹也死掉了。這就是我們許多家長不斷地批評、苛責、埋怨孩子的結果。4.人是環境的產物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鬥。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憐憫之中,他就學會了自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學會了嫉妒。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之中,他就學會了負罪感。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學會了耐心。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學會了慷慨。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公正。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學會了心情平靜地生活。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感受到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5.《如果您能記住》 馬迪·金   如果您能記住,您走一步,我要走三步才能趕上,  如果您能理解,我觀察世界的眼睛比您的眼睛矮三英尺,  如果您在我樂意的時候讓我自己試試,而不是把我推到前面或擋在後面,  如果您能滿懷愛心地感受我的人生,不剝奪我自決的需要,  那麼我將長大、學習和改變;  如果您能記住,我需要時間獲得您已有的生活經驗,  如果您能理解,我只講述那些相對我的成熟程度來說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您能在我可以時,讓我獨自邁出一步,而不是把我猛推出去或拉回來,  如果您能用您的希望感受我的生活,而不破壞我對現實的感覺,  那麼我將長大、學習和改變;  如果您能記住,我像您一樣,失敗後再試需要勇氣,  如果您能理解,我必須自己弄清我是誰,  如果您在我想要時讓我自己尋找自己的路,而不是為我選擇您認為我該走的路,  如果您用您的愛感受我的人生,而不破壞我自由呼吸的空間,  那麼我將長大、學習和改變。6.孩子的根本需求也是人的天性 第一是父母的愛和陪伴 第二是確認 第三是鼓勵 第四是表揚7.家庭教育的16大誤區 認為把道理講清,孩子就理所當然地按道理去做:事實上我們講的大多數道理孩子是聽不懂的,孩子是通過行為來學習,通過感覺來體會道理的,不是通過理性思考再去行動,根本不是按這道理去做事情的。 認為一切物質條件都準備好了,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促使孩子去學習有三個因素,第一個是學習本身能給他帶來樂趣;第二個是學習的結果使他快樂;第三個因素就是對父母的感恩。孩子學習的根本動力是引發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在生理上能找到快樂,從而引發一種興趣和對學習的一種慾望,在神經連接方面等於快樂。 認為什麼事也不用孩子做,只要學習就行了 專註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孩子的品格培養 認為打罵完孩子只要哄好就沒事了,不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認為孩子理所當然的應該聽家長的話 認為我為孩子做了犧牲,孩子一定會感恩,一定會學好 認為做人的道理等孩子懂事後再教育 認為批評是讓孩子改掉缺點的唯一方法:孩子的成長是優點被確認並且逐漸放大,進而代替了他的缺點的過程。 認為表揚孩子必然會使孩子驕傲自滿 認為學習過度會累壞人,用腦過度會傷身 有條件地愛孩子 認為只要說一次孩子就應該記住,教一次孩子就應該學會: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是經過反覆行為,被鼓勵和被確認後,才學會做初的生活技能 放任不管讓孩子自然成長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輸不起 用別人孩子的成績跟自己孩子比8.子女教育的13個重要觀念 天才是教育出來的:一個人沿著有價值的方向把自己激勵起來。在他的精神世界裡,自己能說服自己燃燒起來,懷著朝聖者的熱情去做事情,稱之為天才。 快樂情緒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決定作用 興趣是培養出來的 促使孩子發奮學習的是情感的力量,不是道理 教會孩子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那麼好好學習就是孩子自然而然的選擇 父母的確認、鼓勵和表揚是孩子上進的原動力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本人,而不是父母的錢財 在孩子眼中一切都可能是遊戲 每個生命都必須獨立承擔自己生命的痛苦,別人無法替代 孩子有問題,肯定是家長的問題 孩子的素質教育應該從教育母親開始 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優秀的教育方法 人必須同步增長:身體、智力、心靈9.親子關係模型 教育的目的:培養真正的人(高智商、正直善良對社會有正麵價值的人) 教育的思路:引發孩子的成長動力(看什麼能把他激勵起來,使他能夠自我學習成長) 教育方法:通過無條件的愛、表揚、鼓勵、確認、理解、陪伴、制定規則(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制定出明確的行為標準和行為規則)、建設性的批評(盡量不用)培養孩子的六個精神軟體: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主動進取精神、學習興趣、良好習慣 家庭教育的三條高壓線: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壞性的批評;強迫。 家庭教育的兩個陷阱:有條件的愛;家長輸不起的心態10.人的三個層面及教育的緩發性 人在處理問題是有三個層面:觀念層面、情感層面、行為層面。 停留在觀念層面,陷入給孩子講道理的誤區,是家長慣常的處理問題的錯誤方式,只有落實到情感層面,使一個人產生行為、發生動作的動力,並不斷反覆維持訓練,即達到行為層面,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一個人的成功是和他的執著其中的熱情和感情分不開的,他們每日的努力並非來自深思熟慮的意向或計劃,而是直接來自激情。 所謂行為層面是說人的行為軌道,相當於一個行為在神經中通過反覆運動後,完成的軌道。一個人每天閱讀2小時,閱讀訓練3000個小時,大約7年,不斷維持注意力。你需要做的就是維持,你就可以成為某個方面的專家。這是一個反覆的行為,形成的習慣。一旦行為習慣養成,相當於建立一個有效的條件反射。人是一個有機體,無論完成什麼動作,都有它的遲緩性,只有持續不斷地沿著一個方向,反覆強化,經過一段的動作強化,歷時一段時間,才能把一個動作在孩子的生命中確定下來。其實,養成一個喜歡學習的行為習慣,一般需要大約21天。

    2011-06-26 20:45:55 回應

  • 第235頁

    根雕藝術(家教筆記4) 1.理解理解這個工具使用它的真諦是,家長必須不帶自己的價值觀看待孩子的行為,既沒有表揚也沒有批評。要不加評判地搞懂孩子不正確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搞懂孩子心中到底在想什麼。一件我們認為不該做的事情,孩子沒經過你的同意做了,你要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心中是怎麼想的?2.信任信任是對待孩子的第一態度,要相信孩子的話。當一個人被信任的時候,他道德破壞的可能性就幾乎不存在。家長首先要信任孩子的人格,信任孩子是個有自尊心、有責任心、能夠自立的人。假如家長能把你的信任不斷地傳送給孩子,孩子想要做出與家長希望相反的行為就太難了。不信任孩子是中國家長普遍存在的教育誤區。當家長怕孩子撒謊,對孩子的話進行挑剔、進行判斷、進行質疑時,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顆不被信任的種子。想當然地懷疑孩子,只會加劇他對自己錯誤行為的堅持。即使你不信任孩子,也不要讓他察覺,因為父母的不信任會嚴重扼殺孩子的自信心。3.安慰絕不能輕易安慰。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安慰是要不得的,不要苛刻,卻也不能過度地安慰,最多是理解。這是指讓孩子懂得,生命中的痛苦必須由他自己獨自承擔。父母要在理解之後不斷鼓勵:「沒問題!重新來!」4.強化優點家長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擴大孩子的優點上,而不是放在孩子的缺點上,否則,我們會幫助孩子強化這個缺點,從而使孩子會終生記住這個缺點;只有把孩子的優點放大,孩子的缺點會逐漸消失。5.責任放手讓孩子從他自己想乾的事情中吸取教訓會使孩子不再任性,更能讓孩子養成凡事負責任的習慣。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可以使孩子懂得什麼叫責任。家長能不能像奴隸主一樣專橫,以自己認為的標準要求孩子、強迫孩子,孩子一旦被強迫就沒有責任了。6.目標人是以目標為導向的生物,生命的意義是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以目標為導向,培養孩子主動進取精神:這個世界是為有目標的人而設計的,那些沒有目標的人,他們終生要為有目標的人工作。7.表達期望期望是父母表達對孩子未來的一種想像。當你說出對孩子的期望,沿一個方向去提出,對孩子將是無形的力量。把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職業,這樣的期望傳達給孩子,不能說具體了,否則就是強迫了。你要說出你希望他具備的但他可能現在還沒有的人格特徵。反覆表達期望,最後孩子有了主動性、進取性,會主動往你希望的方向去了。

  • 推薦閱讀:

    《做最優秀的父母》(一)
    你這麼優秀,別輸在不會說話上
    優秀男人也可能淪為「剩男」
    優秀教案:《寡人之於國也》教案
    我們需要她們來鼓勵自己變成最「優秀」的樣子

    TAG:子女 | 優秀 | 筆記 | 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