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思想需求,文化節目才有生命力

【文化評析】

今年暑期,一批原創文化綜藝節目再次點燃盛夏,在原來的火爆和熱度之上,為暑期生活又加熱料,贏得了孩子及家長的青睞。

文化綜藝節目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時代的需要。雖然眾口難調,審美需求日趨多元、豐富,但人們對文化之「根」的價值需求從未放棄。相應地,文藝創作的價值引導和社會功能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一直進行著從「眾口難調」到「眾口可調」的創新探索。這些節目之所以走紅熒屏,是因為其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反映了時代的脈動,觸動了人們的心。《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等節目一經問世,就贏得了觀眾交口稱讚,而其升級版則在技術層面進行了有效改進,更切合受眾心理需求。《漢字風雲會》是對《漢字聽寫大會》和《成語大會》的科學整合,讓小學生在70分鐘內聽寫50個漢語辭彙,使節目更加完整、更有體系。《向上吧!詩詞》對擂台賽制進行了改制,根本目的還是通過詩詞打擂、比拼引領大家積極「向上」。《見字如面》第二季一改第一季之「無序」,以「專題」形式呈現人生百態與心理萬象。

看得出來,用精心策劃和精良製作的節目內容滿足受眾日益增長的需求,是這一批節目集體升級的主要特點,也是實現節目價值引導和教育功能的根本途徑。在技術隱退、不露痕迹的製作過程里,將節目內容和主旨春風化雨般傳達給觀眾,是它們叫好又叫座的主要原因。

文字和語言是承載人類思想的符號,也是民族文化傳承的符號。隨著社會進步,人們日益需要時代性的表意能力和思想能力。文化節目的生命力正好來自於廣大受眾的「思想需求」。作為具有原創精神的文化產品,它們所傳播的是核心價值觀和時代正能量,是因勢而為、因時而化的好作品,體現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語言魅力的使命意識。而且,這類節目不乏娛樂性,具有寓教於樂的特點,收視率和反響度並未見絲毫減弱,能引導年輕受眾特別是中小學生「學中帶樂、樂中去學」,遠比那些輕視社會作用和教育功能,一味追求市場效應和產業價值的「泛娛樂化」節目更有意義。

有家長認為,這些節目跟「應試教育」的方式別無二致。對此,《漢字風雲會》導演關正文給出了回答:「反對應試教育,反對的是教育以應試為目的,而不是反對學習。」當然,這種技術層面的「打擂」「比拼」「競爭」不見得可取,但並無惡意,並且尚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倘若把這些節目現場比作教學課堂,學生與明星零距離互動、與名師面對面切磋、與其他選手比拼,何嘗不是愉悅、有效的教學方式?

如果說帶孩子遊山玩水、遊學四方,是讓孩子通過「行萬里路」開闊眼界,那麼陪伴孩子共賞語言精髓、閱識文化經典,則是給孩子拓展「心界」,應是「讀萬卷書」的基本功課。這種「文化供給」值得推廣。

(作者:閻岩)


推薦閱讀:

關於年輕人消費觀察的進一步洞察(三)
最舒適的榻榻米設計,滿足你一切需求!
港限奶令餘波:需求恐跌三成 商家減價促銷
需求與痛點是什麼關係?
男性與女性的4大需求

TAG:生命 | 文化 | 思想 | 節目 | 需求 | 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