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炎:讀金庸武俠我們到底該學習啥

趙炎:讀金庸武俠我們到底該學習啥

文/趙炎

喜歡閱讀金庸武俠小說的讀者,實在不在少數,數十年積累下來,用「億萬計」來形容金迷群體,恐怕不為過。那麼,我們讀金庸武俠,到底應該從中吸納些什麼?

修鍊神妙莫測的武功?小孩子都知道,這不現實,即便其中的武功家數都是真的,你也不能去做夢。因為你沒那個時間和機緣,沒那個恆心與吃苦精神,更找不到所謂的武學典籍和東邪西毒這樣的名師,所以,得死了這個心。

找幾個哥們拜把子闖江湖?如今這社會,身上揣把水果刀,警察看見了,都得找你說個明白,哪有江湖讓你闖蕩?雖說江湖即社會,拜把子不犯法,打個小架什麼的,逮著了最多關幾天,可你浪跡江湖不工作,吃什麼喝什麼?哥們兄弟講義氣,或許能幫你一陣子,絕不會幫你一輩子。所以,為了生計,最好還是安心上班。

跟著金庸學愛情?是個理由,因為有個作者寫了一本書,叫《金庸愛情三十六計》,其素材就來自小說中的故事,有模有樣的。可是你不妨學學看,趙炎敢保證,你不會得到幸福。金庸武俠里的愛情,不是孽情,就是悲情,煙火愛情則少之又少。人家小說中人還在不停地問世間情為何物,你還能學到什麼?學「痴兒女」生死相許?談戀愛,玩生死,如此慘烈,現在的小青年不會那麼傻。

學做生意拼職場?也是個理由,也有這方面的學術專著,本人也在寫。可誰都知道,讀和寫的關係,其實就是那麼回事:讀者姑妄讀之,作者姑妄寫之,不能太當真的。我在寫,所以,我有切身體會:分析江湖人物的「職場」經歷,離不開「牽強附會」的手法,否則是斷然寫不下去的。現在人做生意,最注重規則意識,拼職場最需要遵守員工守則,這兩條也正是江湖人物身上最缺少的。跟著他們學,那你離破產下崗之日,恐怕就不遠了。如果說有所學,那就學一條:對門派和師傅的忠誠。

這不能學,那不可學,我們讀金庸武俠還有什麼用?有用。讀金庸小說,得把他的系列全部讀完,然後做個朝代劃分,進行比較。比較什麼?無非人物的品行好壞,故事的意義優劣,人物和故事受到何種社會大環境之影響等等。只要通過比較,我們就有學的了。

反映兩宋時期的,有三部,《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其餘都是蒙元以後的,如元末的《倚天屠龍記》,明代的《笑傲江湖》,明末清初的《碧血劍》,清代的《鹿鼎記》、《雪山飛狐》、《飛狐外傳》、《書劍恩仇錄》等等。如果進行比較閱讀,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兩宋時期的武林,正義與俠義之風盛行;蒙元以後的武林,名利與仇怨之風盛行。兩宋時期的武林,為國為民挺身赴國難;蒙元以後的武林,為己為私怕惹禍上身。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論?原因只有一個:事關國民性,兩宋時期的國民性最偉大!

這個觀點其實一點兒也不新鮮了,許多學者提出過類似的觀點: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宋代亡於崖山之役,兩宋偉大的國民性從次不再。這種討論非本文的重點,趙炎想說的是,讀金庸武俠,我們應該學習吸納的,就是金庸先生極力推崇的兩宋國民性:個人修為----正直率真、豪邁大度、憫世愛人;立身大義---愛國家、愛民族、講團結、御外侮。也就是說,咱中國的國民性,曾經很出色!

金庸先生筆下的兩宋江湖人物,其俠義精神的主旨,其俠肝義膽的淵源,均離不開「為國為民」四個字。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四個字,兩宋的江湖內部仇殺少,爭奪名利的人也少,江湖人物的整體素質遠比其他朝代的江湖人物為高。不是說這個朝代所有人都是有良心的好人,也不是說蒙元以後,武林個個是壞人。如果這樣的話,也不客觀。

在兩宋的三部書里,我們幾乎找不到爾虞我詐、爭名奪利、互相仇殺的武林人物,歐陽鋒、金輪法王等都是異族,而且是作者設定的大反派,不能算。喬峰參與的仇殺悲劇,只是源於鮮卑族慕容氏的復國陰謀,這種仇殺與國民性無關。

我們所看到的,是以丐幫為代表的武林門派的忠烈禦侮之舉,是以郭靖為代表的武林人物的拳拳愛國之心。不僅如此,在個人品行方面,他們收養遺孤、扶危救難、濟世為懷、急公好義、淡泊名利,身處江湖而不嗜殺戮,刀尖上行走卻處處寬容,遁世隱居而不失國民本分,這些例子不勝枚舉。

反觀蒙元以後的幾本書所體現的國民性,就有些血淋淋的了。凡事用刀說話,取代了兩宋武林俠客的良心,娥眉派的滅絕尼姑就是個典型。儘管張無忌身上的國民性可圈可點,但只是唯一。整個武林已經是日薄西山,所謂的「正道」與「邪道」的區別,只是一抹掛在臉上的面具而已,「正道」的邪惡,比起「邪道」來,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以少林派為領袖的武林「正道」門派,公然上武當強迫張翠山出賣義兄,骨子裡卻是為佔有屠龍刀和尋找謝遜報仇。張無忌多次就難於中原武林,但在少林召開屠獅會時,存報恩之心者了了,而忘恩負義者甚眾,兩宋時期偉大的國民性幾乎喪失殆盡。

左冷禪屠殺劉正風滿門,余滄海屠殺福威鏢局,「名門正派」無不殺人如麻。而少林、武當等所謂的「領袖」,居然默認了屠殺的事實,沒有站出來「事後追究」。他們替武林「伸張正義」的本質,是為了不死傷本門弟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金庸先生自己也說,笑傲江湖中的人,無論男女都是政治家,真是一針見血、入骨三分!全民變成政治家,則全民皆爾虞我詐、爭權奪利,這種國民性豈非悲哀至極?!

鹿鼎記寫韋小寶的另類成功史:爭名奪利,貪婪枉法,成為主體;自私自利,相互仇恨,成為主流。寫清代的幾本武俠書,莫不體現出國民性格中的整體奴性。為國為民不知為何物,替武林伸張正義不知怎麼寫。武林人物,大多自甘奴才,少數不甘奴才的「大俠」行走江湖,也就伸手管管眼前能夠打抱不平的事,小打小鬧,展現一下主人公的俠義精神而已,而絕大部分人早已經成為滿清大辮子奴才。兩宋時期的為國為民、英雄蓋世的風氣,在清代是無論如何也尋不到了。

讀金庸武俠小說,我們到底該學習啥?學習那種曾經非常了不起的民族精神,吸納我們民族曾經非常偉大的國民性,從而擯棄奴性,讓遺失已久的那些優秀品質重歸。(趙炎)


推薦閱讀:

武學的盡頭是哲學--金庸亂彈錄(四)
金庸古龍小說中的瞎子有哪些? ?
當看到小龍女被尹志平玷污這個情節時,你有什麼感想?
殷梨亭真的愛楊不悔么,如何評價他們之間的感情?
岳不群真的是偽君子嗎?

TAG:學習 | 武俠 | 金庸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