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醫院內分泌科袁放主任:糖尿病診斷與治療要點總結!
文章來源:公眾號【糖尿病家庭調養】微信號:jiankangbaizhen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是越來越多了,而且有些年輕化發展的趨勢。2007年到2008年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組織下,對我國十四個省市進行了糖尿病調查,發現我國二十歲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達百分之9.7%,糖耐量異常的發病率達15.9%。中國成人糖尿病總數達9240萬,糖耐量異常,也就是說糖尿病前期的人數更多,因此。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緩!
為什麼現在的糖尿病變得越來越多?原因有很多,這裡劉舉其中兩條。
1、 城市化進程、人口老齡化等。
根據2007年到2008年的調查,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佔20%以上,比20到30歲的患者高10倍。據調查,年齡每增加10歲,糖尿病的患病率就會增加68%。
2、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如吃得多動得少,也就是說熱量攝入多而體力活動少,導致肥胖和超重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些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另外,隨著大家對健康的重視,我們很多人都會去體檢。
我國糖尿病流行有哪些特點?
1、 我國糖尿病主要以II型為主,佔到了90%以上,I型所佔比例不到5%,其他類型僅僅佔0.7%。近年來,妊娠糖尿病患病率呈增高趨勢,達到了5%。
2、 糖尿病的發病與經濟發達程度有關。經濟發達地區的糖尿病患病率明顯高於不發達的地區,城市高於農村。
3、 沒有被診斷出的糖尿病比例高於發達國家。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 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長,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有向年輕化發展的趨勢。一般來說,40歲以上的人群應該定期查一查有沒有糖尿病。
2、 血糖異常者:也就是說,曾有過空腹血糖或餐後血糖偏高的人,應警惕是否有糖尿病。
3、 肥胖者:體重超重的人群應注意了。
4、 有糖尿病病史者:比如說爸爸媽媽或者兄弟姐妹患了糖尿病。
5、 患某些疾病者: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都是導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此外,若女性比較肥胖,平時又有月經不調或生育困難的情況,或伴有多囊卵巢綜合症,也容易患糖尿病。
6、 服用某些藥物者:比如說患有精神病或抑鬱症的人群,平常服用一些相關藥物,這些藥物就有可能導致血糖升高。
以上種種,如果你佔到了其中一兩條,就應該到醫院查一查。那麼怎麼樣來評估一個人是超重還是肥胖呢?
我們常常會用到一個體重指數,那麼體重指數是怎麼算的呢,我們往往是以身高(單位是米),體重(公斤)計算。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就是一個體重指數,我們用BMI表示。那麼我們中國的話如果體重指數大於等於24,屬於超重,大於28屬於肥胖。
那麼,對於一個糖尿病高危人群,我們建議到正規的醫院去查一個糖耐量試驗,也就是說通過口服75克的無水葡萄糖,然後再測一個空腹或者餐後兩小時的血糖,以便檢測是否有糖尿病。我們常常這麼認為,若出現口乾、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等癥狀,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者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就可診斷為糖尿病。
有些人是通過體檢發現的,那麼這種情況,建議測定兩次的血糖,也就說空腹兩次血糖,或者是空腹加餐及餐後血糖,都達到了上述指標,即為糖尿病。需注意的是,空腹血糖是指至少要空腹八小時以上所測的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主要是反應三個月的一個總的血糖控制情況。空腹血糖或餐後兩小時血糖反映的是此時此刻的血糖水平,波動會比較大。而糖化血紅蛋白反應了一個時間段(三個月)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具有方便、結果穩定、不受飲食影響、依從性較好的特點。但是,我國由於這個檢查手段沒有統一,所以不足為糖尿病的診斷。
得了糖尿病就一定要吃藥嗎?
這個不一定。我們需要結合每一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如是否有不良生活方式、運動較少、肥胖等情況),可通過控制飲食、增加活動量或減肥等方式治療。觀察3個月,若血糖控制不好的話,建議去醫院就診,醫生會考慮使用降糖葯治療。
但是,血糖很高的部分病人往往沒有任何感覺的,因此,他們並不重視治療。其實,血糖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如果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好的話,可能會發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變。
治療糖尿病的近期目標控制血糖,其目的是防止一些急性代謝併發症的出現,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
糖尿病遠期目標是什麼呢?
目標是通過良好的代謝控制預防慢性併發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建立比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體系,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自療的一些個性化的指導。
治療糖尿病有哪些原則?
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五架馬車」。即飲食、運動、血糖監測、藥物治療、健康宣教。這個五架馬車,我們必須並駕齊驅,缺一不可。最新的指南里增加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
1、飲食。部分糖友存在一個誤區,認為血糖高了就少吃東西或不吃主食,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控制血糖。這種做法不可取!一個人的飲食量要吃多少東西,應該由營養師來決定,一般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工作量和運動量等等來計算每日需要的熱量,也就是說該吃多少就吃多少。
2、運動。強調的是定時定量,至於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根據每個患者不同情況以及喜好來決定。但是有個地方我要強調一下,比如說你每天晚餐後運動半個小時的,這個量跟時間基本上是固定的。
3、血糖監測。很多人用血糖儀監測血糖,那麼,一天測幾次或者多長時間測一次呢?一般來說,這要根據患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況來決定。比如那些使用胰島素的人,相對來說,測的會比較頻繁一點。口服藥物的,而且血糖控制也比較好的人,監測的頻率會少一些。
自我監測血糖需把握哪些時間點呢?
一般情況下,我們建議掌握空腹血糖一次、餐後兩小時(每天有3次)、睡覺前等五個點。但是,並不是說每天必須測五個血糖,我們也可以一周測5個血糖,也就是說今天測空腹血糖、明天測早餐後兩小時血糖、後天測午餐後兩小時血糖等。如果一周五個點都能測到的話,相對來說,醫生對病人血糖的整體情況就會掌握得比較好。
另外,如果這個人平常有低血糖的情況,或者有其他的不舒服,出去活動前後也可以臨時測測血糖,看看血糖是高還是低。有些糖友空腹血糖特別高,但是平時血糖還可以,我們有時候也會加測一個凌晨兩點鐘的血糖,便於判斷空腹高血糖是黎明現象引起的,還是因為夜間低血糖導致的一個反應性高血糖。因為兩者之間的質量是完全不一樣的。
除了血糖監測以外,我們有時也會建議病人每三個月來醫院測一個糖化血紅蛋白,結合這些情況,我們醫生會做一些藥物的調整,或者是控制程度的一個評估等。
僅僅監測血糖或者糖化血紅蛋白就夠了嗎?
還是不夠的。因為糖尿病是一個累積到全身各個臟器的一個疾病。因此,我們除了血糖監測以外,還要關注其它一些方面的,比如血脂、血壓以及尿酸情況等。更重要是還要關注一下,患糖尿病想和么多年,到底有沒有併發症出現?如果出現,就可以及早治療,效果會更好。
4、藥物治療。包括胰島素和口服的降糖葯等,這些藥物的種類是很多的,建議患者到醫院就診,醫生要根據患者的年齡、病程、血糖控制情況、自身胰島功能、有無併發症以及是否合併其它疾病等情況具體分析,選擇合適的藥物。千萬不能聽別人說這個葯好,就去吃這個葯,對他有效不一定就適合你。另外,盲目從網上購買一些保健品或老軍醫秘方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在胰島素治療方面,我們不希望病人口服藥物控制不好了才來治療,沒辦法的情況下我們才用胰島素。但是,有些新發的糖尿病病人,也就是說以前從來不知道的有糖尿病,體檢才發現血糖很高的人群,針對這類患者,我們也會用胰島素治療。
新發糖尿病病人用胰島素治療有什麼好處呢?
患者血糖很高,對自身胰島功能是有損害的,我們用外源性的胰島素把高血糖降下來,這樣一來,自身的胰島功能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了,這對患者以後是很有好處的。
對於初發的糖尿病病人,我們也不是長期用胰島素,而是短期使用。一般使用的時間是兩周到三個月,如果能夠堅持,最好是三個月。三個月以後血糖控制下來了,自身胰島功能也恢復了,我們就可以改成口服藥。部分病人不需要任何口服藥,自身的胰島素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好,也就是說不需要用任何藥物就可以維持較長時間。
糖尿病血糖的控制目標是什麼?
一般來說,我們根據指南,空腹血糖保持在4.4到7.0之間,餐後小於10。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根據患者的年齡、病程以及有無併發症或合併症等情況來定。比如以下幾種情況:
1、 糖友比較年輕而且沒有其它疾病,那麼血糖控制標準會比較嚴格一點,空腹血糖在6以內,餐後在7或8以內。
2、 那些糖尿病病程有一定時間了,還合併其它一些情況,而且年齡較大(70歲以上)者,我們控制目標會適當放寬,空腹血糖小於7,餐後兩小時小於10就可以了。
3、合併腫瘤、冠心病等疾病,一般情況不是很好的糖友,血糖控制目標可能會放的更寬一些,空腹在7或8,或餐後在11或12都是可以的。尤其對一些高齡的病人,我們也適當的要求放寬,因為此時對他來說,低血糖的危害遠遠要高於高血糖的危害。
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是怎樣的?
年輕的糖尿病患者應控制在6.5%以內。如果一般的病人,我們達標的目標是糖化血紅蛋白在7以內。除了血糖以外,血壓最好控制在100/80毫米汞柱以下。對於血脂,我們更強調的是一個低密度脂蛋白,最好在2.6以下,如果患者合併冠心病或曾有心肌梗塞,應控制在2.0以下。
除此以外,有的時候我們醫生還會增加一些調血脂或抗血小板的藥物,我們要做到全面的控制。
再說一下有關低血糖的問題,即使血糖控制的比較理想,也會有發生低血糖的風險。血糖控制得越好,低血糖的風險就越大。如果病人的血糖小於3.9mmol/l,就說明已經存在低血糖了。低血糖怎麼會發生的呢?往往與運動較多、吃飯較少或吃飯時間延遲、以及喝酒等情況有關。
低血糖反應有些什麼癥狀呢?
往往有些人會感覺到心慌、手抖、出汗、沒力氣等等。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首先,如果你有條件或者身邊有血糖儀的話,這個時候最好是測一個血糖,做到心中有數。
如果血糖是低於3.9,或者甚至於四點幾,但是你有癥狀了,那麼,這個時候的處理,首先是吃一顆糖,或巧克力。如果在家裡,這個時候也可以進食一點白砂糖,那麼最快的方法是放在舌頭底下。吃了以後,然後你看看跟下一次的時間,如果是超過半個小時,這個時候,最好是進食三片餅乾或者進食點主食。出現過低血糖以後,你應該到醫院裡就診,做相關的糖尿病藥物的一個調整,避免下次再發生,或者你尋找導致此次低血糖的原因,下次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
需提醒的是,糖尿病若遇到需要手術治療的疾病,或者有其它緊急情況,去醫院就診時,一定要告訴醫生你有糖尿病,或者曾經血糖較高,這樣以來,醫生在治療時就會注意。
糖尿病有哪些相關併發症?
糖尿病的併發症,主要有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其中大血管併發症包括心血管、腦血管及外周血管併發症,微血管併發症包括腎臟、神經及眼底併發症。
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與血糖是密切相關的。也就是說,血糖越高,出現微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就越大,兩者是成正比的。那麼大血管併發症呢,只是他出現的風險增加,但不一定說我控制血糖了。就可以明顯地減少大小關係併發症。
對於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我們最關注的是糖尿病腎病。這個篩查也很簡單,確診為糖尿病後,就應該查一下尿微量白蛋白。如果數值高,建議你3-6個月複查一次;如果數值正常,也得至少每年評估一次,因為尿微量白蛋白的升高,是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一個標誌,早期發現後,在理論上是可以逆轉的。經過積極治療是可以恢復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現大量蛋白尿,這種情況會隨著時間而進行性的向前發展。
糖尿病的眼底病變,我們建議患者到眼科去查眼底的一些改變,看看有沒有視網膜的一些病變。那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出現的話,是可以通過激光治療等手段治療的。但是如果到了晚期,它會導致新生血管增生出血,容易導致失明。
評估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裡面的一個神經病變,可以根據病人是否出現手腳麻木癥狀,(表現為雙手像套手套一樣,雙足像套上襪子一樣的麻木),以及結合神經肌電圖(就是說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的一個檢查)來判斷,如果肌電圖也是異常的,那麼,我們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神經病變。
有些患者並沒有出現雙手雙足麻木的癥狀,但是,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是減慢的。那麼,這種情況我們往往考慮他存在亞臨床(也就是沒有臨床癥狀)的一些神經病變。
出現了糖尿病併發症,我們首先必須控制好血糖,因為只有血糖控制好了,大血管或微血管的併發症才可以減少。
有關糖尿病防治方面的一些內容,今天就先講到這裡,祝願所有糖友生活幸福!
獲取更多糖尿病知識可以添加糖糖的微信號(tangguwen),添加時請註明地區(省級)和1型/2型即可通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