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風流人物:李清照
千古風流人物:李清照
李 浩
1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秋風習習,滿天寒霜,蕭索的後庭里,一地殘黃。李清照纖弱的身影,像風中的瘦菊,嫵媚而悲涼。此時此刻,女詞人的心境,落寞如毫無生氣的殘陽,冷冷地暗淡無光。
南宋的晚秋,總給人鬱悶和無助,像長久無人居住的老屋,幽暗中散發著霉味。苦風凄雨消褪了女詞人最後一抹紅顏,妙曼永恆的李清照便成了我們心中一個永遠無法醫治的痛和猜也猜不破的謎語。她像一縷帶著苦味的風,越過歷史的時空朝我們款款走來,既高貴又落泊,既孤傲又苦寂。千年的時光,縱然永恆,能留給世人的卻很少很少,唯有她的身影,長久地留在人們追尋的視線中,讓後人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她。男人們為了她,可以茶不思飯不想;女人們既深深地羨慕她的美麗她的靈性,又深深地忌妒她的智慧她的聰穎。無論是誰,只要結識了她,聆聽了她的吟唱,就不會再滿足身邊的人和事,世間的一切也會因她而俗氣,就像獨坐敬亭山上的李白之於悠閑獨去的白雲一般,潔凈的心靈纖塵不染。
千年前的易安居士,就這樣讓人著迷,一如迷戀美食的饕餮者,永遠都沒有吃飽的時候。南宋的天空,也因為李清照的歌詠,讓千年後的人們一點都不陌生,雖然灰暗,卻很真切。歷史沒有留下她的容顏,但留下了她靈動的文字和如蘭的品質。詩詞中的靈性滋潤著她乾涸的心田,讓她的美麗永如帶露的花,長開不敗。那些青燈黃卷的夜晚,她美麗雙眸中溢出的清淚,就一滴一滴落進寒士們的心裡,讓本來就疼痛的心中又多了一份酸楚和莫名的煩惱。那種欲說還休、欲哭無淚的惆悵,如亂麻一般纏在每個熱愛她的人的心頭。
一直以來,我都不明白,李清照生活的年代,宋王朝這架破車已經散架,皇帝昏庸無能,朝臣醉生夢死,整個兒就是一具散發著腐氣的爛屍,怎麼就出了個超凡脫俗的李清照呢?她不應該屬於那個年代,是老天爺瞎了眼,故意在糟蹋人作踐人!想想也是,大宋朝二百多年的歷史,為後人們留下來值得驕傲的東西並不多,唯有宋詞獨樹一幟,無疑是中華文化最耀眼的瑰寶之一。李清照人清麗詞也清麗,如果缺少了李清照,缺少了「簾卷西風」,缺少了「綠肥紅瘦」,那麼宋詞將是什麼樣?沒有人敢去設想。豪放和婉約是宋詞的兩大流派,它構成了宋詞美妙絕倫的雙乳峰,其中一座乳峰(婉約)雖然不能說是李清照一人隆起的,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李清照,宋詞就如同一位美婦癟了一隻乳,不再美麗。沒有勻稱挺拔的雙乳,女人就不是完美的女人,同樣沒有李清照的宋詞,也不是完美的宋詞。這個世界上,沒有山不行,沒有水也不行,兩宋的燦爛文化,沒有李清照更不行。
我曾經固執而今依舊固執地認為,李清照身前身後還沒有一位女性能趕上或接近她的氣質。張愛玲臨水照花卓爾不群,有那麼一點點李清照的流風餘韻。但比起李清照來,張愛玲少了那份高貴中的「憂愁」,更少了「憂愁」中的「高貴」!勉強可算著是李清照身邊比較聰明伶俐的丫環或書童。我這麼說,實在有些對不起張迷們,但我說的是自己的心裡話。
其實,憂愁不是李清照的全部,陰柔也不是易安詩詞的全部。滾滾烏江畔,李清照脫口而出:「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千百年來,有幾人能如此丈夫?!「欲將血淚寄山河,去酒東山一掊土」;「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這裡有曹操「橫槊賦詩」的激情,有蘇軾「大江東去」的豪邁,有陸遊「拍遍欄杆」的憤怒,有辛棄疾「挑燈看劍」的悲嘆!你能說李清照只是一個柔弱的、多愁善感的女子嗎?
那麼,李清照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2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宋神宗元豐七年,出生於當朝一個高級官宦之家,因其是女性,宋史未列其傳(後、妃、公主不屬此例),只在其父李格非傳中略有提及,「女清照,詩文尤稱於世,嫁趙挺之之子明誠,自號易安居士。」就這麼寥寥數筆,共二十三字。李格非時任禮部員外郎,是當時著名的散文家,位列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母親李王氏,出生名門,亦善詩文。李清照從父母身上秉承了極高的文學天賦,加之從小生活在書香門第之家,優越的生活環境、寬鬆的家庭氣氛加上良好的教育條件,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多愁善感的心靈,多種因素的融合,造就了李清照文學創作上的過人才華。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已無法知曉李清照少女時代的幸福時光,僅從現有的史料和她的詩詞中去體會和領略,那是一個讓任何人都十分嚮往、留戀而無法忘記的幸福童年。
拿老百姓的話說,像李清照這種人間精靈,一來到世上,肯定就有許多異於常人的地方。從不多的史料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李清照自幼聰慧,不像一般大家閨秀,整天把自己鎖在閨房綉樓里,而是常常走出重門深院,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寄情山水,表現出無限的蓬勃生機和昂揚的青春氣息。聰穎的智慧和乖巧的心靈,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蘊育出一朵朵思想自由的靈性之花,並把這種自由和靈性深深地根置在了女詞人的骨髓中,又一點一點地流露到書箋之上: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從這闋《如夢令》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清照青少年時代是多麼活潑開朗和刁頑調皮。她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像自由的鳥兒翱翔在白雲藍天下,快樂地成長。在她的身上絲毫看不到什麼封建禮教枷鎖的影子,也看不到官宦之家嚴厲的「家風」。一個大家閨秀日暮不歸家且飲酒過度,就算是生活在女性解放的今天,也肯定屬於另類。我不知道,在孔孟之道盛行的年代,是不是官宦之家都是如此管教孩子,還是李員外郎家格外寬鬆?這種寬鬆自由的環境,讓李清照的思想精靈一般在自己的天空中隨心所欲地展翅飛翔: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這闋秋日湖上之作《怨王孫》,寫得筆致清妍,情含媚吐。它既沒有無計可排遣的相思愁緒,也沒有悲世傷時的消沉,通篇洋溢著歡快的青春旋律和貴族少女的閒情逸緻。閉著眼睛吟誦,字裡行間分明呈現出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天真爛漫的淑女形象。她的這種淑女形象不是一般貴族少女在眷戀湖光山色,也不是一般女孩無聊地遊山玩水,而是寄情托懷山水,靈魂融合自然。李清照這種淑女形象不是誰都裝得出來的,它需要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加上自身的文學修養,在不知不覺中無意識地形成。李清照雖然出身於名門,但她的生活情趣卻不在聲色犬馬,她的生活理想也不是養尊處優,她的思想境界自覺不自覺地把文學作為了自己為之獻身的事業,這多少有助於她一顰一笑皆是意趣的高雅脫俗氣質的形成。當然,少女時代的李清照還遠沒有達到這種境界,她與其他女孩子一樣,多情,懷春,對未來充滿憧憬: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個時候的李清照是多情的,詞中少女可愛的形象千百年來總是那麼讓人著迷。當她盪罷鞦韆懶懶地整理纖纖玉手時,酥酥地有一絲莫名的興奮,不覺汗出濕透衣衫。突然間有客人(俊朗青年?)來訪,李清照顧不得衣衫零亂,趕緊開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生動地描繪了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見到生人時感到害羞的楚楚嬌態。詞中「倚門嗅梅」一系列動作情態,使一個天真嬌憨、活潑嫵媚、好奇而又含情脈脈的少女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讀者眼前,其情其景出神入化,達到了妙不可言的境界。
這個時期,多情的少女李清照無處不在,她是自由的精靈,頑皮的小妖。那個在《浣溪沙》中「綉面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的懷春女孩;那個在《如夢令》中叫嚷「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較真任性的女孩;那個在《怨王孫》中吟唱「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的活潑快樂女孩,無不顯露出她率真、率性、爽直而多情的個性。透過李清照早期的詞,我們見到的不僅僅是貪玩好動的她,更多的時候,李清照都在「淡盪春光寒天」里,做著她無限憧憬的甜夢,或「倚樓無語理瑤琴」,一人默默地暗想心事。這種與生俱來的詩人氣質,正一點一點豐腴著李清照的精神境界,為她後來成為「婉約派」詞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李清照的愛情如同她的內心世界,浪漫而豐富,千百年來,如詩如畫的李清照自然就成了無數學子的夢中情人,她對愛情的追求全沒有當時大家閨秀的扭扭捏捏,而是敢於大膽地表露在世人面前,全不顧那些臭男人的世俗嘴臉。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用筆記錄自己與丈夫情趣生活的女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敢於自己做主再婚的女人。李清照這種敢愛敢恨的「大丈夫」行為,在她的少女時代就顯露了出來:
綉面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詞中的主人不可能是別人,只能是李清照,那個時候,別的女孩不會也不敢如此大膽。詞中懷春的李清照既俏皮又可愛,敢於向自己鍾情的男子眉目傳情,甚至大膽到「月移花影約重來」。當然,這是女詞人在詞中表達的很浪漫的臆想,現實生活中的李清照,十八歲時遵照父母之命嫁給了太學士趙明誠。趙明誠是一個聰明好學的青年俊才,自幼喜好收藏考證金石刻詞。熱愛文學藝術的李清照嫁給醉心文學藝術品收藏與鑒賞的趙明誠,自然心滿意足,如魚得水。夫妻二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滿,愛情甜蜜的陽光時常照在詩人如花的臉上,雖然她已告別了無拘無束的少女時代,走進了庭院深深的趙府,由於有丈夫的呵護,新婚的李清照在丈夫面前一點也沒有端肅起來,依然活潑俏皮: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新婚的甜蜜,家庭的幸福,讓李清照十分愜意,誠如她在《金石錄後序》里描述的一樣,夫妻二人夫唱婦和:「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這種和諧浪漫的日子,任誰都會心滿意足,何況天性浪漫的李清照呢?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這是李清照婚後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踏雪尋梅、新浴初妝、共賞金尊」,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充滿詩情畫意。可惜,這種花好月圓的生活並沒有讓女詞人享受太久。丈夫不僅要終日上衙公幹而且還經常外出遊學,夫妻二人自然是離多聚少。在這樣的日子裡,多情的李清照免不了心生苦悶和悲愁,思念之中,聰慧穎悟、才華過人的她,只得把滿腔的思想情感傾訴於筆端: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丈夫不在家的日子,李清照的心裡充滿惆悵和落寞。舉目四望,不管是白雲、飛雁、明月,還是落花、流水,時時處處,都與丈夫聯繫起來,這種感情既執著又纏綿,擺脫不開,擱置不下,簡直無計可施,無葯可治。到這個時候,我們已見不到那個活潑可愛的李清照了,活在我們面前的李清照,已經有了淡淡的憂愁,有了美麗的心事和落花一般的幽夢。她眉頭的一顰一蹙,心頭的一震一顫,無不讓人揪心,讓人刻骨銘心,像遊絲一樣縈繞於心,隱隱作痛。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遊學的丈夫久不歸家,又沒有一點音訊,「佳節又重陽」,不知不覺中又過了一年,孤守空房的李清照「半夜涼初透」。有誰知道,涼透的可是女詞人那顆熱氣正一點點消失的心?不要說有「暗香盈袖」,不要說失魂落魄,更不要說捲簾的西風,你可知,我們的李清照已瘦比黃花?!女詞人寫情至此,堪稱極致,讓人感覺就像是心尖尖上被插了一針,令人震撼,催人淚下。
兩年後,趙明誠終於回來了,壓抑了很久的李清照自然心喜若狂,一闋《小重山》抒發了此時此刻女詞人的歡愉之情:
春到長門春草青,紅梅些子破,未開均。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久別勝新婚,李清照歡天喜地的心情躍然紙上,「著意過今春」,她告訴丈夫,你哪兒都別去了,今年春上,就讓我們好好享受一下夫妻團聚的生活吧。可是,這樣的好日子依舊沒有過多久,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在官場的權謀爭鬥中失敗了,並撒手西歸,趙氏三兄弟不僅被罷官,而且遭人誣陷鋃鐺入獄。後經友朋上下活動,多方營救,趙明誠才得以出獄,仕途受阻的他只好帶著李清照回到青州老家,開始了長達十年的隱居生活。這十年對趙明誠來說是失意的十年,而對李清照來說卻是因禍得福的十年,它給李清照留下了終生難忘的美好記憶: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皋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如此美妙的世外桃源生活,並沒有「留得幾多時」,短短的十年,彈指一揮間,趙明誠不甘寂寞,又要重返仕途了。父親和公公在官場的失敗,讓李清照知道官場險惡,那裡就像老天爺的臉,一會兒晴,一會兒雨,一會兒又是風。對丈夫的一意孤行,女詞人萬般無奈,酸甜苦辣千般滋味,一起湧上心頭: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李清照的諄諄告誡,並沒有使趙明誠回頭,於是她在《鳳凰台上憶吹簫》中唱起「千萬遍陽關」,希望能挽留住丈夫。可是她深愛的丈夫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了,重新走進了充滿腐屍氣息的北宋官場。
於是,李清照的心就像她美麗的容顏,一天天老去。
4
窗前誰種芭蕉樹?蔭滿中庭。蔭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這個北人是誰?公元1127年李清照44歲時,中國歷史上發生了著名的「靖康之變」,金兵南犯,北宋滅亡。兵荒馬亂之中,李清照隻身南渡,一路上受盡煎熬,眼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女詞人以其過人的才氣和銳氣在創作中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抗戰願望,誰知卻遭到了朝中投降派的誹謗和打擊。此時,國破、家亡、丈夫逝世,接連不斷的打擊,讓李清照的精神處於崩潰的邊緣,她成了流落異鄉的「北人」,孤苦無助,寄人籬下。江南多雨,陰暗而潮濕,她時常孤獨地漫步庭院中,聆聽三更秋雨五更寒霜。夜夜枯坐中,家的溫暖,丈夫的呵護,早已隨風飄零,只有孤零零一盞青燈,伴著她佝僂的身影,照不明黑沉沉的長夜。
國家的淪亡,民族的屈辱,生靈的塗炭,個人的不幸,這一系列的變故自然「愁損北人」: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也曾獨守春閨,倦戀離人,「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那種愁,更多的是甜蜜,頂多也只能說是家愁,情愁罷了。連舴艋舟也載不動的愁已重如山,深似海,深深地疑固在她的血液中,揮之不去,驅之不掉,李清照已經絕望到了極點。但是,此時的她,並不是有的學者所說的那樣,已由一個憂國憂民的詞人變成了一個純粹的「無助的怨婦」。無助是真切的,怨婦卻不確切。她所寫的一切,不是個人哀怨,而是對整個社會的控訴,是當時社會背景和民眾心態的真實寫照。「欲語淚先流」,她想對誰訴說?又想說什麼呢?她真的在為自己悲嘆嗎?不,絕不是這樣,她想對上蒼傾訴,她是在對天發愁啊!
夜色幽暗,孤獨而憂鬱,面對一園清冷,那一縷桂香彷彿也充滿末日的傷感和無助的倦厭,使得一向受青睞的桂花和梅蕊也遭到了李清照的斥責: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曾經熱衷踏雪尋梅的李清照,居然對梅厭惡到了極致,「梅蕊重重何俗甚」,究竟是什麼讓她如此絕望?苦風凄雨中,飄搖的木屋前,一雙蒼白無力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撫摸著冰涼的石欄干,盤郁在女詞人心中的悲憤,順著曾經美麗而今依然美麗的睫毛簌簌而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天,這感覺就像要死了,甚至比死還難受的愁啊。曾經美艷如花,曾經才情橫溢,而今如宋室山河,滿目瘡痍。一個女人,一個孤獨無助的老女人,她愁什麼喲?!秋雨梧桐下,望著灰濛濛的天,她在愁眼前沒有路啊。南宋的懦弱,民眾的呼號,我們的女詞人早已忘卻了「綠肥紅瘦」,早已沒有了「東籬把盞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於是,她遇到了超越時空的孤獨與痛苦。千百年來,沒有人讀懂過她的心!身處底層,心繫高遠,她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社會沉痾,她達到了別人達不到的思想境界: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斷香殘酒清杯惡,西風催時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果真是千年孤獨,萬古寂苦!這就是李清照,這就是李清照心中永遠解不開的愁結!
環顧荒園,只有幾隻寒鴉,更無相知。
風雨日盛,小園更寂。
回首千年前的雨霧中,時常真切地看到那位立於秋風黃花中尋尋覓覓的女詞人,亮麗的倩影和孤獨的幽魂。
我哭無淚,願此文化為香燭紙錢,遙祭易安芳魂。
摘自:《四川文學》2007年01期
推薦閱讀:
※《將進酒》這樣的千古佳作原來是在方城縣所寫
※闖王李自成,農民起義領袖?千古罪人?你怎麼看待李自成呢?
※【詩香雅韻】 三元帥為杜甫草堂題名聯垂千古
※秘千古奇文,百讀不厭
※引用】破譯食道癌千古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