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軍區空軍裝備轟六H演練超低空突防遠程轟炸|蘭州軍區|轟六H|新型導彈
該師轟炸機群搭載新型導彈飛行訓練
國慶節前的一天,一架轟炸機從秦嶺太白山下起飛,衝破「敵」地面火力網的重重攔截,把藏於深山密林中的靶標炸了個粉碎!
這是空軍航空兵某師參加複雜條件下體系對抗演練的一幕。
這次演練,讓人們對這支部隊的印象幡然一新。在講評中,一位空軍領導說了一段充滿詩意的評價——
「以往,他們像西北的駱駝,脖子底下掛著鈴鐺,噹啷、噹啷慢慢走路。後來,這隻駱駝小步快跑起來。這樣下去,這隻駱駝要飛起來了!」
反思「駱駝美德」——
腳下邁不開,是因為腦袋生了銹
這個師,在空軍序列中曾經不顯山、不露水,只有每年春天凌汛黃河炸冰,他們才有「露臉」的機會。
總是吃苦耐勞,從不咋咋呼呼,這是「駱駝」的美德,也是這個師的傳統。「慢慢悠悠,穩穩噹噹,太太平平。一條航線兩個彈,天天圍著靶場轉。」該師政委趙東旭如此反思以往的訓練。
誰料想,「踏實的駱駝」摔了一大跤。那年春季,一架飛機訓練返場著陸時,發生嚴重事故!
沉痛的教訓震驚了全師!
「那天天氣良好,裝備狀態良好,偏偏小河溝里翻了船!」時任某團飛行員的丁德余,至今還在扼腕嘆息。
「速度那麼快,為什麼勉強著陸?」問號如劍,直指「駱駝」的軟肋:「當時訓練是塔台指揮員包攬一切,連簡單的復飛、放傘都由塔台說了算,飛行員就像初學乍練的演員,導演說怎樣演就怎樣演……」丁德余回憶說。
駱駝沙海跋涉,靠的是韁繩的牽引。戰機被「保姆式」指揮樣式的韁繩捆住翅膀,還能打仗嗎?
痛定思痛,一次全新的訓練開始了。這天,該師一架飛機飛出海岸幾十公里,飛行員丁德余面前的擋風玻璃突然爆裂,裂紋像蜘蛛網一樣瞬間炸開!
「怎麼辦?」丁德余習慣性地請示上級。誰知,千里之外的師指揮所靜默無聲。「生死關頭,我不得不自作主張!」丁德余果斷跟當地指揮所聯繫,在異地機場安全著陸。
這一「出格」舉動,催生了一項大的改革。
自主!全新的訓練模式由此開啟。自主準備、自主起降、自主突防突擊、自主應對風險……反思過去曾經引以為榮的「駱駝美德」,這個師的飛行員們終於發現:腳下邁不開,是因為腦袋生了銹。要讓這匹「西北駱駝」跑起來、飛起來,就要讓飛行員真正成為飛行的主人、訓練的主人。
又是一次飛向大海。該師3個機組自主決策,駕駛轟炸機下降、下降……超低空持續飛向遠海深處,創造了該師海上飛行最低高度、最長時間、最遠距離的紀錄。
讓「駱駝」穿過針眼——
借力信息化,闖過最難跨越的荒漠
這是一次中外聯合軍演。該師轟炸機往返飛行數千公里,國內起飛境外突擊,準確摧毀目標。
這樣的戰績,在10年前難以想像。曾幾何時,戰術對抗訓練只要飛到預定目標上空,把彈投下就萬事大吉。
「如果真的打仗,哪有這樣的便宜事?」「對方天上有殲擊機、地上有導彈、目標有偽裝,哪會讓我們輕易炸到?」議訓會上,人聲鼎沸——用實戰的尺子衡量,傳統訓法經不住實戰檢驗!
然而,在傳統訓練模式下,戰場如同籠罩著一層迷霧,實戰化訓練之難,好比硬要讓「駱駝」穿過針眼。
出路在哪裡?這匹「西北駱駝」,猶如走進一片最難跨越的荒漠。
「這個難題現在解決了!」如今,某團副團長蒙強向記者演示該師自主研發的飛行信息指控系統。記者看到,整個戰場已經被信息網路覆蓋——諸多作戰單元清晰呈現,參謀人員滑鼠輕點,十指飛鍵,一條條指令快速發出、瞬間回饋。
這樣一幕更精彩:遠在千里之外飛行的轟炸機,航跡在三維電子投影地圖上清晰顯示,戰機時而鑽進山谷,時而超低空飛行,靈巧地躲過「敵」雷達偵察,向轟炸目標步步接近!
戰機返場後,一名信息採集員手持攜帶型「黑匣子」,幾分鐘就導出了此次演練戰機數據信息。「你們看,投彈時受氣流影響,3架飛機投彈都往一個方向偏……」評估室里,師領導指著大屏幕上回放的視頻,點評訓練得失。
透明飛行,可視指揮,戰鬥有監控,評估有依據……藉助先進訓練手段,指揮員縱然沒有飛臨靶場,卻對打擊效果一清二楚。
熒屏閃爍,昭示一個規律: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的出路,在於信息化!
置身信息奔涌的演練場,一系列變革成果比戰機轟鳴聲還令人震撼——
飛行保障室里,值班員張建宏點開飛機維修質量監控系統介紹說:如今保障12架飛機,同樣的工作量,所需時間減少20%,人力減少40%。
這意味著,該師戰機隨時出動能力成倍增強,等於在不擴編的前提下,增加了幾倍的戰機!
「駱駝」為何能凌雲——
思想的飛揚,是最矯健的翅膀
「西北的駱駝」飛起來,人們在欣賞它漂亮的身姿——
這年演習,該師數個機組遠翔高原,準時到達目標區,全部精確命中目標,創造空軍轟炸航空兵攻擊距離最遠、打擊目標最准等多項紀錄。
「飛駝」凌雲,是因為飛行員的「翅膀」很矯健——
如今,該師有不少機組對夜間雲中實彈投擲、海上超低空、高原作戰、複雜電磁環境下突防突擊等高難度課目,都能從容應對。
如今,全師機長能力按「ABCD排序」,實現了執行不同的任務選派不同的機長。同時,新飛行員培養周期縮短半年,戰鬥力成長周期縮短3-4年。
變化令人欣喜,但師長錢世平說:「信息化的萬里長征,我們剛邁出第一步。作為空軍戰略性兵種,轟炸機飛行員的眼裡要裝得下五湖四海。」
錢世平的思緒,回到上世紀80年代:「那時,我們飛行員都愛看好萊塢戰爭片,但很少有人相信那些作戰樣式真的存在。30年後的今天,觀察現在的空戰,我們驚訝地發現,當年銀幕上展示的景象,幾乎就是今天的戰場!」
「換腦筋的重要性,不亞於換裝備。」說起該師研發的某信息系統,錢世平坦言,最初靈感源於一款網路遊戲。他如此感慨:「別看是小孩玩的遊戲,裡面的戰場設置和戰法運用,超過很多專業人士的想像!」
思想趴著,就永遠不要指望飛翔。然而,讓思想飛揚,僅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是遠遠不夠的。機長范高傑回憶說:「4年前,我第一次走進新改裝的戰機,一下懵了。以前,座艙里都是機械化儀錶和羅盤指針,更新換代後變成數字化電腦屏,海量信息集中顯示,實時更新,讓人眼花繚亂。」
「我驟然明白,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其實是要把欠了幾十年的舊賬一起還清!」范高傑說,「當時壓力大著呢,說夢話都在背數據。」
「現代空戰不是單打獨鬥,而是體系對抗,殲擊機、對空導彈、雷達、電子對抗,天上地下許多眼睛虎視眈眈,你不研究對手,只有死路一條。」正在學習其他兵種作戰知識的某團團長馮浩如是說。
今年初該師一場晚會上,飛行員們演唱的一首原創歌曲《天空的記憶》轟動全師:「每次崛起,是你的雙手給我力量……」
這雙手,是空軍飛行員的責任,更是祖國的囑託!
上圖:該師轟炸機群飛行訓練。
本報特約記者 張樹華攝
推薦閱讀:
※二戰時期德軍的兵力究竟如何?陸軍裝甲部隊尤其引人注目
※英拉身著軍裝驚艷亮相
※解放軍裝甲兵坦克團編製體制和裝備類型的變遷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
※還有一種溫暖叫「軍裝風」外套 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