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容虛擬經濟惡變成腫瘤——《審判格林斯潘》書摘之一

縱容虛擬經濟惡變成腫瘤——《審判格林斯潘》書摘之一

高 木 

格林斯潘是虛擬經濟的積極扶持者和縱容者,1998年4月2日,他在美國社會新聞報刊編輯年會上還積極鼓勵年輕人投身虛擬經濟,他說:「計算機和電信技術的到來產生了大量的、由數學家和金融專家們——他們以前從來沒有在華爾街或者倫巴第街受到過歡迎——設計的金融衍生品。他們超過平均水平的利得,反映了金融機構創造的價值增加;反過來,他們能得到這種利得是因為他們具有將存款投資於最具生產率的物質資本的卓越能力。」但是可憐的格林斯潘卻又無力迎戰虛擬經濟催生出的經濟泡沫,例如,1999年7月22日,他在《美聯儲關於貨幣政策的年中報告》中說:「無論是資產泡沫剛開始產生,還是已經出現,貨幣政策的精確調整無疑能減少其對經濟的影響,至少是部分的影響。而且,明顯的,如果我們能夠發現一種方法阻止或者減少泡沫的產生,我們的境況就會變好。但是在通貨膨脹中確認泡沫可能是中央銀行需要面對的最難以應對的挑戰,因為它要用自己基於基本經濟原則得出的預測,來對抗幾百萬投資者聯合得出的判斷。」富人為錢財保值的途徑——虛擬經濟簡單地說,虛擬經濟就是錢錢交換,或者說是錢與賬單相交換,或者說錢生錢。其特徵是錢的流動並不相應帶動實物商品的流動和有實際效用服務的發生。而錢與物、錢與勞務相交換,錢的流動能夠帶動實物商品的流動和有實際效用服務的發生,是實體經濟。可以說,人們到銀行存款以獲取利息、購買股票和債券以求生息乃至炒賣炒買股票和國債、購買保險以及各種金融衍生品的行為本身,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之間、中央銀行與國家財政與金融機構之間、上市公司與股市之間發生的資金往來行為本身,都是虛擬經濟行為。表面上,虛擬經濟的功能是增加紙幣的流動性,為實體經濟運作籌集資金,但實質上是富人為富裕紙幣尋找保值增值的出路,國家為苟且維持宏觀經濟穩定,防範富裕紙幣洪水衝擊實體經濟而被迫開闢的泄洪區。但遺憾的是,虛擬經濟超過一定規模以後,不僅會給實體經濟帶來不穩定,就是在運作籌集資金的過程中,對實體經濟造成的損害依然十分嚴重,對經濟發展雖有一利而更有百害!虛擬經濟是生在實體經濟上的腫瘤人們把紙幣存到銀行里後,銀行並不能及時把這些資金全部貸出去,會形成巨額存貸差;人們在股市、在證券市場炒賣炒買股票和國債時都會設立資金賬戶並儲備大量資金以等待利好行情,這些資金就會形成巨大的紙幣沉澱;銀行、股份公司、財政部門和保險機構獲得資金後,再把這些資金投放到實體經濟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在途性延遲,從而規模不等地造成紙幣沉澱,複雜的金融衍生品更是大量的沉澱紙幣。也就是說,虛擬經濟雖然本意上是防範富裕紙幣洪水衝擊實體經濟而被迫開闢的泄洪區,但是,要維持虛擬經濟運行,還必須追加紙幣的投放量。為了補足虛擬經濟運轉所必需的紙幣量,央行就必須無章可循地、更大規模地擴大紙幣的投放總量。這些超額發行的紙幣,也隨時都有可能隨富裕紙幣一起釋放到實體經濟中來而造成宏觀的不穩定。因此,虛擬經濟規模越大,對實體經濟構成的威脅也就越大。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先生多年前就指出:"目前全球虛擬經濟的總規模已經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2000年年底全球虛擬經濟的總量已達160萬億美元,其中股票市值和債券餘額約為65萬億美元,金融衍生工具櫃檯交易額約為95萬億美元,而當年各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只有約30萬億美元,即虛擬經濟的規模已達實體經濟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日平均流動量高達1.5萬億美元以上,大約是世界日平均實際貿易額的50倍,就是說世界上每天流動的資金中只有2%真正用在國際貿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場中進行以錢生錢的活動……"由此可見,大量的虛擬經濟一旦發威,弱小的實體經濟必不堪一擊,全面癱瘓。虛擬經濟讓世界糊塗度日為了讓虛擬經濟運轉起來,國家需要再額外投放多少紙幣量才合適呢?這的確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可以說這是一個根本無法破解的難題。例如,隨著股價的攀升,面值1元的股票,有可能數倍、數十倍地從實體經濟領域裡吸納出資金來入市炒作。大量資金瞬間蜂擁而至,局部實體經濟就會瞬間失血休克。但是,誰能統計清楚這些沖著利好而來的紙幣都是從哪裡來的嗎?誰能計算清楚這些紙幣的量有多少嗎?誰能說清楚這些紙幣會在股市待多長時間嗎?誰又能說清楚實體經濟總體乃至局部哪些環節需要補充紙幣、補充多少紙幣嗎?一系列的未知數只能讓中央銀行的行長等宏觀經濟的管理者,如黑夜履薄冰。虛擬經濟已經成為監管死角美國的金融創新名目繁多,什麼櫃檯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債券打包銷售、各類基金、違約信用掉期投資組合等,對於這些虛擬經濟行為,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政府根本無法有效監管。據中新網2008年12月13日消息,納斯達克前主席馬多夫日前涉嫌設下金字塔式投資騙局被捕,涉及款項高達500億美元,可能是史上最大驚天詐騙案之一,並且這個騙局已經持續20多年。可以說,虛擬經濟就是一個物慾橫流的大染缸,根本無法漂出白布來。同時,虛擬經濟往往給實體經濟製造麻煩。例如在中國,學費負擔太重是造成教育消費需求不足、社會矛盾加劇的一個重要原因,國家準備用助學信貸的方式增加有效需求緩和社會矛盾,但是在具體執行時,各家商業銀行就會理直氣壯地打出防範風險的旗號,挑肥揀瘦地為消費信貸政策的執行設置層層障礙。虛擬經濟助長了拜金主義狂潮人們參加生產經營活動的本來目的是獲取更多更好的物質產品和服務,貨幣只是一種獲取物質產品和服務的工具。可是虛擬經濟發育起來以後,人們把對物質財富的渴望,舍本求末地移情到對紙幣數額這種虛擬財富的渴望上。在虛擬經濟環境中,擁有金錢的人無須參加任何實體經濟的勞動和管理,依靠錢就可以生錢。在這種金錢萬能假象的迷惑下,真正具有使用價值或效用的物質產品和服務產品的生產被撇到一邊,追求金錢卻成為人們參與一切經濟活動的惟一目的,國家也把無法真實反映人民實際生活水平的GDP幾乎當作了追逐的惟一目標。企業為了出業績以換取股市的追捧和銀行信貸的青睞、政府為了出政績以博取上級的歡心或者是富人選民的歡心、投機者為了眼前的利益,都情有獨鍾地玩起了不顧責任、不顧風險、戲弄法律的數字遊戲。多年以來,中國和其他老牌市場經濟國家一樣,紙幣供應總量一直高於GDP和物價上漲之和,在高速增長著。深諳經濟規律的學者專家雖然都知道經濟泡沫越吹越大意味著什麼,可是由於大家都普遍地把自己的思維囿於西方經濟學劃定的紙幣制度這個陳舊狹小的框架內了,因此,即便眼看著中國經濟泡沫爆裂的危險已越來越近,可是大家卻無能為力坐以待斃。額外增加了社會財富的生產成本銀行業、證券業等虛擬經濟行業,並不生產一分一毫的實體商品,也幾乎並不提供任何有實際效用的勞務,但是卻擁有龐大的就業隊伍和高等級的運營場所,造成了社會勞動和資源的巨大浪費。其實,人類只要建立起賬戶惟一、網路觀控的電子貨幣制度,商業銀行業便可以退出歷史的舞台。成為世界不穩定的新根源美國經濟之所以持續了許多年的繁榮,主要得益於美元紙幣、美國政府國債、美國股市、各種金融衍生品等虛擬財富騙取全世界實物財富的成功。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泡沫吹得再大早晚也要爆裂。為了推遲虛擬經濟泡沫徹底破裂,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會窮兵黷武悍然入侵伊拉克、發展反導等武器系統以延緩泡沫破裂。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格林斯潘一手扶植的虛擬經濟實際上已經演變成了人類文明的惡性腫瘤。虛擬經濟越發達,經濟運行的成本就越高,宏觀經濟的可控性就越差,經濟的泡沫就越大,金融危機的潛在可能性也就越大。目前,很多人沒有從根本上認識清楚虛擬經濟的本質,僅僅看到了虛擬經濟可滿足少數富人尋求紙幣增值這一點好處,就盲目地大力推動虛擬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幣的國際化。但是,這些人卻不知道,虛擬經濟的發展若離開實體經濟的依託,將會成為空中樓閣,引發大危機。(《環球視野》2010年4月26日第289期,摘自《審判格林斯潘》)
推薦閱讀:

從虛擬經濟看西方金融危機
2017年將重點打擊虛擬經濟!這四個行業的人當心了!

TAG:經濟 | 腫瘤 | 虛擬 | 書摘 | 審判 | 虛擬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