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走回老家去

鄉土

李宣華(公務員)

過新年,我對娃說,老家偏僻,難得天氣晴好,咱們坐中巴車到鄉里,再走路回去吧。

十二三歲的孩子就是不怕虎的初生牛犢,想都沒想,便果斷答應:「好,走一走,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為此,他還鼓動其堂舅和大姨家的另三個孩子,「一起嘗嘗走山路的滋味」。

從鄉里到村裡的路有40多華里。20多年前,也就是娃現在這年齡,我到鄉里上初中,每周往返兩趟,一趟就是走半天,風雨無阻。和我年齡相仿的許多村中夥伴,就因為忍受不了這段漫長的行路苦旅,而中途輟學。

早在出發前,我就給孩子們敲響警鐘,能不帶的都別帶,包括飲用水也不用帶,路上山泉溪澗多了去,渴了直接喝,越輕便越好。現在回家要走的路,大多鋪上了水泥,比以前好走多了。但是相比之下,現在走回家,比多年前我們走的路要長上好多個裡程。因為,之前走的路有很多近道。現在,路好了,通車了,大多近道已經完成屬於它的使命,不再有人問津。

走,一路前行,伴著冬日的暖陽,伴著鳥語歡歌。抵達武坊村,已經走了兩小時零二十分鐘。路邊有個小店,孩子們說,進去買個麵包吃吧。我說,當年讀書,我們是沒錢買這充饑食品的,如果頂得住,如果願意來次較為完美的體驗,那就不吃。其實,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我的背包里是有備些乾糧的。

隨處看到農人冬耕的忙碌身影。路遇的許多陌生鄉親,看到我和妻子帶著四個娃徒步,都投來好奇的眼光。這也並不奇怪。別看這些偏遠高山村,不少家庭都有了屬於自己的小車,幾乎家家都有摩托,而且村裡每天都有通往縣城的客運車。現在,看到一群趕路的「城裡人」,難免覺得有些稀罕。

四個娃誰也不服輸,儘管更小的一位已經腳掌磨出了泡,眉頭都不皺一下,堅持不買零食,發誓「不當逃兵」。於是,繼續走呀走,走過楓頭橋,走到大地村。此時,離在鄉里下車時的8點,已經過了3個半小時,行程30多華里。接下去,更加艱難的考驗擺在了眼前:從這裡進村,是真正意義上的崎嶇山路。

相比於20多年前,從大地自然村到我老家梅林自然村,今天的這條山道,已經部分開通簡易的林區道路,路面有2米多寬,只有兩公里多路段還是原先山路。這條路,除了鄉親們勞作偶爾走走,幾乎荒廢。此時此刻,已經飢腸轆轆的孩子們個個筋疲力盡,汗流浹背。我知道,最艱難的時刻已經到來。

果不其然,才穿越竹林上坡不到20分鐘,孩子們就囔囔著要停下來歇歇腳了。我說,可以短暫歇息三兩分鐘,不能把休息時間拖太長,否則,耗時越多,肚子會越飢餓,之後的陡坡就越難爬。

為了增加一些行走的樂趣,我開始講述自己當年徒步山林經歷的故事。比如,在哪裡哪裡經常遇到野豬白鷳,秋季在哪裡哪裡可以採到好吃的木通果。這一招,還真管用,聽得孩子們暫時忘記了勞累。

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對孩子們說,只有向前,再向前,提前一分鐘到村裡,就提前一分鐘吃上香噴噴的飯菜,拖延時間只會給自己增加麻煩。這麼一說,懂事的孩子們又開始互相鼓勁起來。當然,越往密林里扎,孩子們也愈發地感覺到了神奇的大自然帶來的魅力:不時地有各種不知名的鳥兒從頭上飛過,不時地可以聽到野山羊的叫聲,不時地可以撿拾到漂亮的鳥羽……

終於到達山頂,孩子們歡呼雀躍起來。當得知山腳就是村莊時,這些娃立即把飢餓和疲乏拋在了腦後,忘記了腳掌磨出的血泡,竟相向山腳跑去。儘管是小跑,還是用了20多分鐘。回到村中老家,香噴噴的飯菜早已擺上了八仙桌。用清水洗洗手,孩子們就圍桌狼吞虎咽起來。

晚上,我對孩子們說,明天我們再走回鄉里好嗎?一個個把頭搖得像撥浪鼓。我說,今天是大晴天,大家都空著手,可是20多年前,我和我的夥伴們去上學還要背一袋管自己一周肚子的米和菜,遇到下雨天,遇到霜冷天,依然。聽得孩子們把眼睛瞪得老大老大……

推薦閱讀:

老家綏中(131)大明遼東悲歌袁崇煥(14)「寧遠大捷」
從此老家只有冬天,再無夏春秋了丨南京端午活動
在老家建了一棟這樣的別墅,竟花了100萬,它到底好在哪_【今日爆點】
你是如何理解現在的「老家」概念?
汪曾祺《皖南一到》:歙縣是我的老家所在

TAG:孩子 | 回老家 | 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