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首次擔任製作人,潛心一年打磨的《朗讀者》帶來了什麼?
文|「廣電獨家」記者 楊余
「你有多久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這是董卿作為在央視《朗讀者》製作人札記中的知而設問。
在泛娛樂大勢越來越猛的電視行業,董卿花了一年時間打造了一檔以「朗讀」和「人」為主體的文化情感節目,試圖告訴觀眾「朗讀屬於每一個人」。
董卿《朗讀者》製作人札記視頻,全網首發
2月15日,由北汽集團冠名的《朗讀者》在北京舉行媒體見面會,製作人札記、公益朗讀亭、企業家柳傳志等人朗讀片段等節目內容視頻首次曝光,為節目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朗讀者》媒體見面會啟動儀式
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由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承擔製作,將在CCTV1和CCTV3黃金檔聯合播出。這也是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轉型製作人後的第一個作品。
在媒體見面會上,節目主創一致推介《朗讀者》是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旨在通過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的傳導作用。
左起:白岩松,王學圻,董卿
董卿首擔製作人大梁,人文情懷熔鑄節目血肉
如今主持人出任節目製作人在電視行業已不算新鮮事。主持人擔任節目製作人的優勢不言而喻,他們多年直面觀眾,對節目的每一個細節都有自己的深刻體會,因而在策劃節目、聯絡團隊、整合資源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董卿經過多年節目一線的錘鍊,對於節目內容和節奏的把控力毋庸置疑。一直以知性女神范兒示人的她,在連續主持了13年春晚以及《中國詩詞大會》等多檔文化類節目之後,如願轉型擔任製作人,推出全國首檔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
作為內容創作者,最重要的是表達欲。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電視編導系的董卿,從小在新聞行業出身的父親的督促下,熟讀詩詞歌賦,浸潤在文學的海洋中。
這樣的耳濡目染,不僅讓是董卿知性魅力的來源,更讓她對文學有了深入骨髓的熱愛。而在《朗讀者》這檔節目中,董卿終於有機會把內心積累多年的表達欲和分享欲全然釋放。
董卿從小在新聞行業出身的父親的督促下,熟讀詩詞歌賦,浸潤在文學的海中
在這檔節目中,董卿得以徹底追尋心之所向,以人文情懷加深節目厚度,關照閱讀缺失現狀盡顯社會責任感。或許只有董卿能整合調動這麼多的資源,包括文化資源,嘉賓資源,而且自身又有文學基礎來支撐這樣一檔節目。
於《朗讀者》而言,身為製作人的董卿從宏觀策划到細節呈現,致力於打造瀰漫文學氣息的高品質電視節目,呈現一場文化盛宴;同時她也是主持人,鄰家大姐姐和文藝女青年的形象,在節目中展露無遺,更顯示出一位從業二十多年的電視工作者的專業素養。
讓朗讀回歸生活,以情感突顯文學之美
《朗讀者》的外殼雖是「朗讀」,表達的載體是語言和文學,但其內核在於情感,「朗讀」、「者」、「情感紐帶」是節目的三個關鍵元素。
每期節目一個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節目緊抓文字和人的故事之間的情感紐帶,既每期節目中的主題詞。再有主題詞擴展開來,形成情緒的磁場,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
《朗讀者》並不是關乎朗讀技巧層面的競演,而是一場激蕩情感共鳴的文化盛宴。因此節目組將它定義為「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
《朗讀者》擬邀各界名人參與,通過朗讀打動人心,用文學的力量照亮人們的心房。記者從媒體見面會了解到,企業家柳傳志、演員蔣雯麗、徐靜蕾、李亞鵬、導演劉偉強、航天員楊利偉、作家劉震雲等文化感、影響力和美譽度兼具的大咖,都將悉數出現在《朗讀者》的舞台,將節目的文化感變成一種風尚。
此外,節目還邀請到鋼琴王子李雲迪、音樂大師胡德夫等音樂大咖為朗讀者伴奏。
鋼琴王子李雲迪為《朗讀者》鋼琴伴奏
更為難得的是,節目還將精選不少有的故事普通人上台,動情朗讀他們在人生中曾產生重大影響的文學作品,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共享飽滿的人生故事。
有著名翻譯家許淵沖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他曾經翻譯的文學經典,也有「鮮花山谷」的周小林為妻子獻上的大翻譯家朱生豪寫給夫人的情詩,還有無國界醫生蔣勵、童話大王鄭淵潔也將在台上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
這樣星素結合的方式,成就了《朗讀者》這樣一個包羅萬象的舞台。
董卿與鮮花山谷夫婦
自從去年3月,董卿就開始醞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節目,既要有深刻的文化底蘊,又能以豐沛的情感和熨帖人心的溫度打動觀眾。
在長達大半年的策劃和團隊建構之後,終於誕生了《朗讀者》這檔節目。董卿希望通過這檔節目,增加社會對國人閱讀環境缺失的關注,以文學的方式進行情感表達,希望讓觀眾體會到文學之美,明白讀書之於人生的重要性。
在《朗讀者》中,每期根據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典、電影橋段,通過名人飽含深情的朗讀,以舞台視覺語言輔助呈現,讓觀眾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學的力量,引發全民共鳴,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情感之美。用朗讀傳達情感,讓文學中的「情感」成為人與人之間的聯結,讓文學回歸生活語境。
文化類節目起勢:時代的必然,價值的回歸
在閱讀環境並不理想的今天,碎片化閱讀成國民主流,深度閱讀日漸式微。儘管超過半數的人表示,非常願意「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強大的社會生存壓力迫使人們的精力向工作傾斜。步入工作後,由於閱讀環境的缺失,除了部分專業類書籍,人們花在閱讀上的時間驟減。
自從去年3月,董卿就開始醞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節目
究其原因,未必全然歸因於人們文學價值的忽視,我們的主流媒體在閱讀氛圍和倡導文化價值的職能上也確實存在缺失。
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現實和需求,此刻或許是文化類節目抬頭的絕佳時機。縱觀電視節目市場,娛樂類綜藝已成紅海,而一眾文化節目相繼湧現,似乎是一種時代的必然,也是一種價值的回歸。
節目總導演劉欣曾表示,《朗讀者》這樣一檔以分享文學引發人們情感共鳴的節目,在此時出現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在日益多元化的社會中,文化產品自然也會走向多元。有人說,在人類文化的長河中什麼層級的娛樂該佔到多大比重是有公約的,文化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功能。在娛樂化盛行的如今,必然湧現出幾檔讓觀眾拍手叫好的優質文化節目,這是一片藍海,也是大勢所趨。此之謂「天時」。
當人們的物質生活已日漸富足,精神生活也被娛樂填滿之時,觀眾自然會產生新的需求——對自我、對世界產生疑問,尋求答案。這樣的困惑,娛樂類的綜藝無法給出解藥,那就勢必要靠文化節目來滿足這樣的需求。此之謂「地利」。
董卿與企業家柳傳志
「人和」則在於,在電視行業穩紮穩打20餘年的董卿,整合了自己所有的資源,匯聚了中國最優秀的文化類電視節目團隊,集結文壇先鋒團隊,挑選最優質朗讀讀本,力邀文學巨匠傾力加盟擔任文學顧問,把握作品質量、解讀深層內含。
相較於娛樂類節目,文化節目確實有一定的准入門檻。但董卿及團隊希望把《朗讀者》打造成一檔「高而不冷」的優秀文化節目。
「高」是來自文學品質,而「不冷」靠的則是情懷,用真摯的情感讓文化更加平易近人,真正做到習總書記所說「潤物細無聲」,春風化人,凝心聚力。節目播出恰逢習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講話一周年,《朗讀者》節目團隊也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四十八字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
縱觀國際節目市場,不少電視節目堅持呈現那些「理應受到關注的文字」。「而在中國,是時候出現一檔這樣的節目,在網路時代關注文學價值的重要性和意義。」同為節目總導演的田梅如是說。
《朗讀者》的出現,恰好體現了電視節目的社會引領作用,擔起時代重任,電視反哺文學。通過傳遞情感,傳承精神,傳播文化,用溫度和情感,喚醒國民閱讀生命力,重燃對經典作品的情感共鳴和敬畏之心。
據悉,從2月18日起,每周六、日晚八點檔CCTV1和CCTV3將聯合播出《朗讀者》。屆時將有哪些「朗讀者」如約蒞臨,帶給觀眾一場關於文學與情感的「碰撞」盛宴,值得期待。
推薦閱讀:
※古典名篇鑒賞朗讀: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朗讀手冊
※《朗讀者》之倪萍:為患病兒子眼淚流干,唯母愛懂得變老變醜背後的心酸
※解脫輪迴的機會只有在人道【朗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