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系列 — 蒙古西征15 蒙古人對西伊朗的征服

蒙古第三次西征,發生於公元1252年——1260年之間。兩次西征之間的這段時間,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擴張,很大程度是因為汗位之爭。公元1251年中,這場歷時十年的汗位之爭終於塵埃落定,最終獲得汗位的是曾隨拔都西征的蒙哥(拖雷長子)。內部權力再次集中的蒙古人,馬上就開啟了他們在東、西兩線的新戰略。  在東方戰場上,帝國開啟了一個遠征雲貴高原之上的「大理國」,然後再從雲貴高原沿珠江東進征服嶺南,包抄南宋的宏大計劃(史稱「斡腹之謀」)。這一計劃,與當年秦、漢兩帝國征服南越之地的設計頗有些類似。有所不同的是,在沒有拿下四川、湖南的情況下,蒙古人決定繞過長江中游地區,從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南下攻取大理。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公元1254年),這一史無前例的計劃便完成了第一步,雲貴高原也就此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  順便說一下,雲貴高原之於蒙古控制中國南方的戰略價值,並不僅僅體現在征服的過程中。事實上,在後來元朝統治中央之國的過程中,雲貴高原也一直是其經略重心,並隨之遷入為數不少蒙古人、穆斯林色目人。高原溫涼的氣候、多樣性的植被類型,以及多民族混居的文化背景,也為他們的定居提供了有利的地緣環境,並最終地緣孤島般的,在雲南境內形成了聚居性的穆斯林群體。  雲南發生的事雖然與我們更近,但畢竟對歐洲沒有影響了,所以我們還是把注意力放在西線,看看蒙古人這次的目標是哪裡。其實這並不難猜,身處歐亞大陸腹地的草原帝國,已經在東亞(中國)、南亞(印度)、西歐,三大邊緣板塊嘗試過了,自然不會放過人類文明的起源之地——西亞了。更何況早在成吉思汗親征之時,蒙古鐵騎就已經叩響過西亞的大門。由於這次西征的統帥是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因此也被稱之為「旭烈兀西征」。  從地緣上看,西亞或者說中東的中心就是著名的「新月沃地」。作為世界文明的起源之地,新月沃地一直是整個「西方」世界的爭奪焦點。在麥金德的「世界島」劃分中,新月沃地也是被視為重要的邊緣板塊。當然,在幾大邊緣板塊的潛力都得以開發後,與荒漠相鄰、地力有限的新月沃地,已經沒有機會成為一類板塊了。比如今天我們再去看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等新月沃地國家,更多是把它們視為大國博弈棋盤上的棋子,即使整合在一起,也沒有可能成為世界一極。

  就地理、環境屬性來說,小亞細亞半島更應該被歸入歐洲範疇、阿拉伯半島則與北部非洲實為一體。做出這樣劃分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在新月沃地正是歐亞非三洲相交之地,不僅是中東的「中原」,更是整箇舊大陸各方勢力逐鹿的「中原」。雖然蒙古人並不會從地緣視角去思考這個問題,但最起碼他們知道新月沃地的富庶,亦了解這片土地在歐亞非貿易中能夠發揮的重要作用。  在成吉思汗大軍退回東方之後,蒙古人並沒有繼續深入西伊朗和小亞細亞,而是將勢力範圍暫時止步於呼羅珊地區。也就是說,成吉思汗這次遠征的目標的確是花剌子模。南、北亞塞拜然及整個高加索地區、歐洲草原的戰事,都只是為後來的遠征歐洲打基礎。這也使得在成吉思汗東歸之後,看似已經被滅的花剌子模,得以有機會死灰復燃。儘管從錫爾河到呼羅珊的花剌子模核心區,都已經為蒙古所有,那個敢於挑戰蒙古帝國威嚴的老國王也已飲恨裏海,但大家不要忘了,還有一個在阿富汗全殲蒙古先鋒部隊,在印度河之戰逃脫的花剌子模新國王——札蘭丁。  我們知道成吉思汗來襲之時,花剌子模並非處於衰弱期,而是也正處在上升期。雖然在蒙古人的橫掃之下,中亞諸國無人能擋,但札蘭丁在對陣蒙古人時曾經取得的成績(成吉思汗在印度河之戰時曾公開感嘆過他的勇猛),以及花剌子模留下的政治遺產,使得他有機會在蒙古退卻之後東山再起,尤其在蒙古人到來之前,花剌子模剛剛完成西伊朗(包括南亞塞拜然)的整合工作。現在借蒙古人退兵之際,殺回來的札蘭丁很快就完成對整個西伊朗地區的征服工作,恢復了花剌子模的半壁江山。在這次復國的過程中,並沒有付諸太多的武力。更多是因為被蒙古人嚇破了膽的西伊朗諸國,希望有人出來領導他們抵禦蒙古人。  我們可以把重生的花剌子模稱之為「後花剌子模國」。在控制西伊朗之後,後花剌子模並沒有試圖光復在中亞的故土,事實上即使札蘭丁這樣想,那些願意跟隨的國家也不會願意和動挑戰這些惡魔般的游牧戰士。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花剌子模儼然又一次成為了整個穆斯林世界甚至整個地中海文明圈的門戶。圍繞其周邊的重要地緣政治勢力,由北向南依次是控制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王國」、安納托利亞高原的「羅姆蘇丹國」、以埃及為基地向北延伸至敘利亞地區的阿尤布王朝,以及繼續在兩河平原維繫哈里發地位的「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  此時的花剌子模可以做出兩個選擇:一是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上述國家結盟,以在危機來臨之時獲得支援;二是借蒙古人注意力還在東線解決西夏問題時,迅速向西、南方向擴張做大自己。最終札蘭丁選擇了後者,並不能說這個決定是錯誤的,畢竟有那麼多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蒙古人對於分化對手聯盟可是很有一套的。不過在面臨多方角逐的地緣政治局面時,合縱連橫還是很有必要的,然而札蘭丁卻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將上述鄰國盡數攻擊了遍,這也讓自己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狀態。  公元1227年,蒙古人在東線攻滅西夏(同時成吉思汗傷故),又經歷兩年的內部博弈之後,窩闊台成了蒙古第二位大汗,這也意味著留給札蘭丁的時間不多了。當3萬蒙軍出現在伊朗高原,準備徹底解決花剌子模問題時(公元1230年),這個在西伊朗重建的國家,在西線剛剛遭遇了重大失敗。錯誤的外交決定,使得札蘭丁不僅得到任何外援,還必須在西線面臨羅姆蘇丹國、阿尤布王朝等國聯軍的攻擊。在這樣的局面下,蒙古人很快便攻滅了 「後花剌子模國」(札蘭丁在逃亡過程中被殺),而原本臣服於其的西伊朗諸勢力,也旋即臣服於蒙古人(公元1231年)。  鑒於這次軍事行動更多是在替成吉思汗的第一次西征善後,出征規模也不大,因此並沒有被認定為是正式的西征。不過在隨後經略伊朗高原的這20年時間中,駐紮於此的蒙古人,也並非毫無建樹。至於有哪些值得從地緣政治角度解讀的收穫,我們下一節再接著解讀。
推薦閱讀:

日耳曼人的故事(1)雅利安人如何征服全世界
葛優:醜男人用什麼武器征服你?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征服學生的心靈
總以為美貌可以征服一切男子
是誰征服了半個蔬菜界?

TAG:歐洲 | 古人 | 蒙古人 | 蒙古 | 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