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這部陣容屌爆的愛情片,我看不到愛情!
解鎖走位風騷的觀影新姿勢
電影爬蟲film5252最近《愛樂之城》非常火,女主角艾瑪·斯通一路高歌勇進,拿下了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演員工會獎,業已提名奧斯卡......今天蟲哥不說《愛樂之城》,談談艾瑪2014年的一部電影《魔力月光》。
導演是伍迪·艾倫,另一位主演是科林·費斯,更有哈登這樣的大咖來配戲,製作陣容是伍迪艾倫式的豪奢。
然而,蟲哥不能昧著良心說它是部好電影,至少它不是合格的愛情喜劇片。
《魔力月光》主要講述一對「騙子」的愛情故事,科林費斯飾演的是「我在騙你」魔術師騙子斯坦利,艾瑪斯通飾演的是「我沒騙你」神婆騙子蘇菲。
影片從開始一連70多分鐘,圍繞「魔術拆穿巫術、巫師蠱惑魔術師」的矛盾推進情節,敘事節奏明快又活潑,反轉部分力度恰好,可以看出編劇有縱橫捭闔的創作能力。
就像大多數商業電影都有的特點:注重故事性,情節和畫面要吸引人,明星陣容強大等等,對於主題的發掘藝術的表達容易有所欠缺。
好萊塢每年都有浪漫喜劇片,也有不少影片成為經典,比如《羅馬假日》、《怦然心動》等等,他們的核心是愛情,揭露社會現實同時謳歌人性中的真善美。
好像不善良的人就不配獲得愛情似的。
《魔力月光》里的愛情不是「一般」的愛情。看看斯坦利臉上的褶子和垮掉的腹肌、臀大肌,再看看蘇菲自帶P圖特效的水汪汪大眼睛,原來是40多歲老男孩和20出頭小女人的忘年戀。然而忘年戀在電影里被極大模糊了,沒有表現年齡差帶來的矛盾衝突。或與導演自身經歷有關?
再者,斯坦利傲嬌又悲觀,毒舌自我,時刻散發惹人討厭的氣質;
蘇菲則是個會演戲懂經營、急需「二次投胎」的年輕姑娘,然後把他倆放在一起聊「通靈這點小事」,他們自己不關注愛情,也看不到讓單身狗嫉妒發狂的粉紅現場,怎麼讓觀眾相信他們之間產生不顧一切的愛情?
因為人物在感情戲的戲劇效果弱了很多,典型的1+1<>。影片的很多橋段變乾癟,比如躲雨看星星,沒有談詩詞歌賦人生理想,兩句話回憶童年,觀眾選擇冷眼旁觀。
大概導演也發現離題太遠,影片最後強行挽尊,「其實我對她一見鍾情」,大家集體黑人問號臉,一見鍾情?沒看出來啊,第幾分鐘,我們忘了啊!
電影背景是20世紀20黃金年代,很容易聯想《了不起的蓋茨比》,影片中蘇菲穿著華服和斯坦利在舞會外圍的一顆樹下談心,和黛西一身施華洛世奇的水晶同蓋茨比在樹下訴衷腸多有相似。
順便說一句,影片的藝術指導和《午夜巴黎》、《絕代艷后》的美術設計是同一個人,電影里法國南部的花徑陽光,瞭望台的月光星辰,演員的衣著配飾都優雅別緻,幀幀油畫質感超浪漫。
《魔力月光》片頭曲還是《午夜巴黎》中的《you got something to me》,很顯然的,這部影片是老爺子在延續舊夢。值得注意的是特別打在片頭的「1928」,此處聯繫一個史實,1929年經濟大蕭條。
一個很含蓄的寓言。
導演是非常擅長玩弄技藝的編劇,段子手出身最不缺靈感巧思。如果要追究人物形象是否飽滿經典,老爺子拒收你的消息。
他表達的是自己。
斯坦利號稱神經過敏性變態人格,生活沒有意義的悲觀者,絕不相信有靈魂的存在。從影片可以知道,斯坦利的神經過敏,就是對違背他認知的一切過敏,比如神,他總是迫不及待的要拆穿假神。
作為行走的「尼采哲學」宣傳機器,斯坦利強調理性,尼采是否定理性的唯心主義者,兩人是否矛盾?
尼採的唯心主義是上帝已死,個人的意志為生命本質。斯坦利的理性也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礎上,這種對意志和理性的侍奉往下發展就是存在主義,簡單說,活著並不等於存在,自我感受才是存在,是領先於一切的基礎。
斯坦利把個人的所思所想所感作為第一準則,他不相信上帝,但他要自己去目睹。
真正理性的唯物主義者,根本不會去參與這件事。斯坦利躍躍欲試,是真的想拆穿迷信?
蘇菲問斯坦利:「是否除了自己所見,其他絕不存在?」,斯坦利遲疑了一秒,回答「是」。
其實電影在這裡已經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導演在流連存在虛無命題。本片本應該及時剎車,把重心放在「愛情」上,導演卻開始表達他對尼采哲學的研究。
是的,導演還在表達自己。
好電影不僅應該知道從哪開始,更要懂得及時結束。
於是斯坦利成了尼采言論「活證據」。
蘇菲所代表的神秘世界,不斷的挑戰斯坦利所堅信的規則和知識,當斯坦利目睹蘇菲通靈成功內心震悚,他的腦海里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在轟鳴。
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簡直無可救藥。
等蘇菲再次表演成功,斯坦利徹底相信她。斯坦利羞愧於自己之前的信誓旦旦,又十分興奮。他再次證明尼採的學說,很多人其實是沒法接受「上帝已死」,與其讓他們在清醒中孤獨受苦,不若讓他們以為上帝依然存在,好從中獲得些許短暫的快樂。
不僅是電影,現實中,時至今日,美國仍然有超過半數的人信奉上帝。
斯坦利沒多久識破了騙局,氣勢洶洶的拆穿老友和小姑娘,宣布不原諒他們!這個傲嬌的老男人感覺不僅自己的智商被戲耍,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規則差點被搞紊亂,變成自己最鄙視的蠢貨。
也有再次失望的惱羞成怒吧。原以為可以脫離畏懼死亡的脆弱人類,變成永生轉世、靈魂不滅——並不能,人生依然苦悶又短暫。
影片一開始斯坦利化身東方的魔術師,是個非常有趣的隱喻。東方向陽,是光明,是對生命能量的嚮往。斯坦利他不相信非自然力,又要營造他擁有非自然力的假象,而且非常享受被人歡呼的狀態。
斯坦利想要超脫庸碌的力量,或許是長生或許是溝通異次元。
一戰時的年輕人有個口號:既然明天註定犧牲,不如今天醉生夢死。對於悲觀主義者來說,人生想多了會絕望,既然沒有逃脫生死,既然依然畏懼死亡,不如找個溫暖的棲息之所依賴片刻。
實在學不會勇敢,那苟且來的愉悅也是愉悅。
硬掰的大團圓結局也是happy ending。
即便知道,「It』s beautiful but transient」(很美卻轉瞬即逝)。
整個劇本最大的毛病就是想兼顧主題——導演表達溯源存在主義的感悟和影片需要表現的戀情,卻沒能很好地讓兩者相容。最後導演把斯坦利和蘇菲湊作堆,強迫觀眾接受愛情喜劇的設定:突然,斯坦利意識到自己的感情了!突然,他就求婚了!突然,他們就不顧一切的在一起了!
不知道伍迪艾倫耳邊有沒有隱隱傳來觀眾山呼海嘯、響徹雲霄的噓聲。
況且,拍愛情片卻不提到「性」,導演大約是老了。
誠然,80歲的導演,身邊陪著40多歲的妻子——摸著路人粉的良心,感覺導演和妻子的生活都好艱難。從《安妮·霍爾》的男主角滿腦子「我想跟她上床」,到孤男寡女雨夜瞭望台,濕著衣服擠在一起取暖,濕著衣服睡覺,最挑逗也不過是一起游泳:男人嘴裡還不忘談談莎士比亞,教育女孩該多讀書。
實際上整部影片,不管瑣碎的場景,重複的對白,還是猶豫搖擺的人物刻畫,甚至側重環境、細節對於人物、情節的支撐,都是力不從心的表現。
最後也套用尼採的話,「文化的頹廢顯露生命的萎縮」,生命本能的衰減必然會影響作品的質量。
推薦閱讀:
※這竟是我今年打最高分的愛情片
※今年愛情片,目前只有它值得收藏硬碟
※比較冷門但是好看的愛情片
※5部穿越愛情片,好看不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