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強國美國為何農業這麼發達?

工業強國美國為何農業這麼發達?

作者:劉植榮

2018年5月19日,中國和美國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了《聯合聲明》,聲明指出,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中國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促進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

可能有讀者不解,美國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業強國,也是軍事強國和科技強國,可為什麼農業也這麼發達,每年出口這麼多農產品?本文就分析一下,美國是如何保持世界頭號農業強國和世界最大農產品出口國地位的。

1.美國是世界頭號農業強國

美國從1870年起城市人口超過了農村人口,但美國農業非但沒有衰落下來,反而日益強大起來,農產品不但滿足了本國居民的消費需求,還出口到全世界,美國政府的一項主要職責就是擴展海外農產品市場,為美國農戶推銷農產品。下面,我們就看看美國主要農產品的產出情況。

以下數據來自美國農業部2015年發布的《2014年美國農業統計報告》。先說明一下,美國統計用英制單位,本文把英制單位均換算成我們熟悉的公制單位(噸、公斤)或市制單位(畝)。

穀物方面:玉米總產量3.55億噸,平均畝產713公斤;飼料玉米總產量1.28億噸(含秸稈),平均畝產3350公斤;大豆總產量1億噸,平均畝產200公斤;高粱總產量1082.5萬噸,平均畝產282公斤;飼料高粱總產量412.3萬噸(含秸稈),平均畝產2183公斤;稻穀總產量1127.8萬噸,平均畝產573公斤;小麥總產量5065萬噸,平均畝產182公斤;大麥總產量442萬噸,平均畝產302公斤;黑麥總產量179.73萬噸,平均畝產116公斤;燕麥總產量25.58萬噸,平均畝產283公斤;黃米總產量33.71萬噸,平均畝產131公斤

經濟作物方面:棉花總產量355.76萬噸,平均畝產64公斤;甜菜總產量3138.6萬噸,平均畝產4567公斤;甘蔗總產量3086.9萬噸,平均畝產5917公斤;煙草總產量3977噸,平均畝產175公斤;花生總產量236.5萬噸,平均畝產298公斤;葵花籽總產量100.56萬噸,平均畝產111公斤

畜禽方面:牛存欄8852.6萬頭(其中奶牛920.8萬頭),豬存欄6777.7萬頭,羊存欄524.5萬隻,雞存欄4.7億隻,火雞存欄2.375億隻,雞蛋產量977.4億個。

2.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美國每年生產出如此巨量的農產品,靠自己是無法消費掉的,必須出口。我們以玉米為例,每個美國人平均每年消費玉米15公斤,全國共需要48億公斤玉米,而美國年產玉米3554億公斤,本國消費的玉米僅是玉米產量的1.35%,每年產出的玉米絕大部分要出口。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數據,美國2016年農產品出口總額1650億美元,穩居世界首位,比第二位的巴西高出1倍多,巴西當年出口農產品總額770億美元。

美國雖然在國際貿易上存在巨額逆差,但農產品卻有巨大的順差。美國2017財年(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農產品出口1404.71億美元,進口1191.4億美元,農產品貿易順差213.31億美元。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2017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農產品佔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5%。美國出口的大豆有62%銷往中國,美國出口的棉花有14%銷往中國。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241億美元的農產品,在全年進口的9552.6萬噸大豆中,來自美國的大豆佔了34.4%,平均每個美國農民從中國得到1.2萬美元的銷售收入。

3.美國農業人口僅佔全國的1.55%

美國每年生產出這麼多農產品,並把其中大量的農產品出口,但他們從事農業的人卻少得讓我們難以想像。

美國自1791年開始就有連續、完整的農業統計數據。1839年,聯邦政府撥款1000美元實施美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業普查。後來,美國國會規定,從1920年開始,農業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只要一個家庭一年生產並銷售達到或超過1000美元的農產品,就在統計之列。

農業普查可以讓政府獲得詳盡的農業數據,供政府制定農業政策參考。

根據2012年的農業普查,2012年美國有農場211萬個,農場總面積55.5億畝,平均每個農場2605畝,平均每個農場產出值19萬美元。

美國大多數農場是家庭經營模式,僱用農業工人的農場數量不到27%。根據歷年農業普查,美國農場經營者的年齡有增長趨勢,1982年平均為50.5歲,2012年平均為58.3歲。

從1947年至2016年,美國人口從1.45億人增長到了接近3.3億人,但這期間的農業就業人員卻從789萬人降到246萬人。2016年,美國就業總人口為1.5856億人,農業就業人口僅佔1.55%。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例也大致如此。

數據告訴我們,美國用區區200多萬人從事農業,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管理近2400畝農場,他們除了養活3.3億美國人外,農產品還大量出口,美國農業之發達,由此可見一斑。

4.美國農場面積80多年保持60億畝

雖然美國在20世紀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但政府出台多部法律確保耕地面積不被城市化所蠶食。

20世紀30年代,美國制定了《水土保持和國土資源配給法》,對全國優質耕地進行保護。1966年,美國出台了《優質耕地、畜牧用地及林地保護法》,要求城市擴展中必須保護優質耕地,並劃定耕地總量紅線,在任何時候必須維持耕地總面積不得減少。

這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耕地受保護,不能改作其他用途,就有可能讓農戶的收益受損,導致農民不願種地。例如,如果有一塊農田,賣給房地產開發商可以收益兩億美元,如果種地,幾代人也無法獲得如此豐厚的收益。

政府充分考慮到了農民的利益,對農場主給予補貼,確保農戶收入有可靠的保障。另外,在稅收、保險、貸款等項目上,也給農民各種優惠。例如,1985年美國依據《土壤保護法》,對佔全美耕地24%的「易發生水土流失地」實行10-15年的休耕,休耕農戶從政府領取補助金,彌補休耕帶來的損失。

美國各州以及各縣、市都有自己的農地保護計劃,嚴格控制城鎮發展邊界,防止城鎮盲目擴張侵佔農地。

美國允許土地私有,但私有土地的面積也就占國土面積的一半左右,剩餘的一半歸聯邦政府、州政府、縣政府和市鎮政府所有。

農民自己的農場,並非想種什麼就種什麼,種任何作物都需要得到政府的特許證,讓你種玉米,你不能種大豆,更不能改變農田的性質。在自己的土地上發現了石油,要開採,照樣需要特許證,要交一大筆費用。其實美國地下儲藏著很多煤炭和石油,但政府都不允許開採,而是要留給子孫後代使用。

美國出台的一些法律也充分考慮到了農場的特點,很人性化。例如,美國法律禁止童工,但如果兒童在自家農場上工作則是允許的,以此培養農村孩子儘早熟悉農業,熱愛農業,鼓勵他們成年後留在農場工作,防止田地荒蕪。

根據筆者查考到的資料,從1935年到目前,美國的農場面積一直維持在60億畝左右。農場面積有了保障,才能確保農產品產量逐年增長,這主要靠科技進步來提高農產品的產量。

5.世界使用的現代化農機具大多在美國發明

美國是世界上最具有創新成就的國家,他們發明的軋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讓美國農業迅速崛起,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農業強國。

伊萊·惠特尼1793年10月28日申請了軋棉機專利,1794年3月14日獲得批准。惠特尼發明的軋棉機改寫了美國的歷史。如果手工把棉籽從皮棉中剝離,一個勞動力一天只能生產0.454公斤棉纖維;而一台軋棉機配兩三個勞動力一天可生產23公斤棉纖維,極大地提高了棉籽剝離效率。

棉籽剝離效率的提高,讓棉籽可及時剝離,把棉花迅速賣出去,這刺激了美國農民的種棉花積極性,棉田面積劇增,美國南方棉花產量從1800年開始,幾乎每10年翻一番,1830年產量為16.35萬噸,到1850年猛增到62.13萬噸。1860年,美國南方棉花產量佔世界棉花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棉花種植面積的擴大使美國南方對農業勞動力的需求由1790年的70萬人增加到1850年的320萬人。

美國弗吉尼亞州發明家塞勒斯·霍爾·邁克科米克(1809-1884)1831年發明了收割機,並於1834年6月21日獲得聯邦專利,他還成立了國際收割機製造公司,該公司至今仍在運營。和軋棉機一樣,收割機的發明帶來了又一次農業革命,節省了大量農業勞動力,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

現在,世界使用的機械化、現代化農機具,大多是在美國發明的,美國在農業科技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才讓美國穩坐世界頭號農業強國的交椅,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能夠撼動。

6.政府補貼讓農民與市民保持同一收入水平

美國聯邦政府對農業的補貼由來已久。1922年、1929年和1933年分別頒布了《穀物交易法案》《農產品購銷法案》和《農業調整法案》,這幾個法案對美國農業發展起了重大推動作用,不但保障了農民收入,也促進了農業現代化和規模化發展,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力。

除了對農民直接貨幣補貼外,美國還有農產品價格保護機制,如果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低於保護價,政府則把差價補償給農民。

根據《2002年農業法案》,農民每銷售1公斤小麥,獲得補貼2美分。2002年~2003年小麥的最低保護價為每公斤15美分,2004年~2007年最低保價為每公斤16美分。如果2007年小麥的市場價格是每公斤14美分,政府先補貼差價2美分到最低保護價16美分,然後再補貼2美分,即農民每銷售1公斤小麥獲得政府補貼4美分。

在農業補貼等各種惠農政策促進下,從1996年開始,美國農民收入增幅明顯高於城鎮居民。2000年,美國農民總收入547億美元,其中257億美元來自聯邦政府的直接補貼,補貼額占收入的47%。2014年,每個農民從聯邦政府獲得的各種補貼高達12.5萬美元,如果夫妻都是農民,這個農戶從聯邦政府獲得的補貼可達25萬美元。

美國還有很多政府主導的農業基礎建設項目,如聯邦政府為奶牛場出資修建沼氣發電站,奶農用牛糞生產沼氣發電,除了滿足農場的自身需求外,還可賣給電網創收。

2018財年,美國農業撥款14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於「三農」支出,包括對農場主的貨幣補貼、農作物保險、農產品出口擔保、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貧困農戶救濟、低收入農戶住房補貼、農村電網升級、農村地區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等。

7.政府的農業補貼讓牛肉價格成為白菜價

儘管農業補貼一直是世界貿易摩擦的一個著力點,但歐、美、日、韓等國家,並沒有因此減少對本國農業的補貼。根據幾年前的統計數據,歐盟農民收入的40%來自政府補貼,平均每個農戶每年獲得政府補貼超過15萬元人民幣。韓國、日本、挪威、瑞士、冰島等國對農業的補貼力度更大,這些國家農民收入的60%來自政府補貼。

農業,是民族的生命產業。國家堅持把農業列為最優先保護的產業,道理很簡單,其他行業可以出問題,但農業絕對不能出問題,因為這關係到國民的吃飯生存問題。通過農業補貼,讓本國農產品具有價格優勢,使農民收入不低於市民收入,農民才不會讓農田荒廢。

當然,農業補貼的錢也是來自納稅人。不過,在生產環節補貼與在出口環節補貼性質不同。

在生產環節補貼,不但補貼給農民,也補貼給所有消費者,包括本國居民和外國消費者。農業補貼讓農產品保持較低價格,國內居民都由此得到實惠。

如果在出口環節補貼,也就是只對出口產品補貼,導致外銷價格低於內銷價格,這不但是一種價格歧視行為,也是用本國納稅人的錢補貼外國人消費。

據美國農業部和勞工部的數據,2017年4月美國零售牛肉餡價格為每公斤7.817美元,2017年4月美國非農業私營部門平均小時工資為26.19美元。從上面兩組數據可知,美國私營部門工人工作18分鐘就可買1公斤牛肉,在美國,牛肉對普通市民來說就是白菜價,其他農產品也大致如此,這當然得益於美國政府的農業補貼政策。

當然,我們之所以進口大量美國農產品,這也是因為他們的比我們國產的便宜,質量更高,相對我們自產農產品來說可謂「價廉物美」,進口美國農產品也提高了中國居民的生活水平。

可見,美國大手筆補貼農業,不但讓美國居民得到好處,也讓世界其他消費美國農產品的國家居民得到實惠。

所以,美國雖然多年來一直堅持大力度補貼農業,但並未引起國內民眾的不滿,因為美國居民也從補貼上得到了好處。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美國農業的強大,是美國科技發展、農業保護政策和農業補貼三個方面合力作用的結果。政府重視發展農業,加大農業投入,在確保本國農民利益、滿足本國居民消費需求的同時,也讓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有機會享受美國價廉物美的農產品,促進農業發展。這正如本文開篇提到的中美《聯合聲明》指出的那樣,我們更多地進口美國農產品,可以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並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由此也證明,抵制洋貨並不是愛國,它會抑制中國人民的消費需求,阻礙我國的高質量經濟發展。(本文發《羊城晚報》2018年5月26日A7版)


推薦閱讀:

最具吸引力的民國美女廣告
【韓美味】韓國美女 金幽珍
中國美女壁紙-236 張儷秀酥胸長腿誘人 (15圖)
不看100幅宋畫,怎懂中國美術
中國美術史複習資料4

TAG:美國 | 工業 | 農業 | 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