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核心筆記4
中醫公益行動,你我他!!!
中醫的朋友們,我都知道你們是鐵杆中醫,我們一心迫切的想要去幫助更多的中醫人,如果您是杏林中人,如果您感動於我們的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精神,請您每次看完並把文章分享給您的好友,可以嗎?請答應我們,並說到做到,如果可以請把我們的名片推廣給您的好友,我相信這也是善舉,因為我們都一起在幫助別人,每天一點善舉,你會活得很開心,很舒服,去幫助需要的人,讓我們一起傳承推廣中醫,中醫的繼承發展需要千千萬萬的人,我們雖小,但是身上的責任很重,因為中醫未來的發展需要我們呢,所以你我都有責任,同時我們祝您學習快樂,健康開心。
第二章 五行學說
6——9部分
6.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
陰陽學說貫穿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廣泛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並指導養生保健以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7. 陰陽學說概括人體的生理功能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陰陽兩個方面保持著對立統一的協調關係的結果。
如功能與物質,精與氣。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8. 陰陽學說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腹背四肢內外側:則背為陽,腹為陰;四肢外側為陽,四肢內側為陰。
以臟腑來分: 五臟屬里,藏精氣而不瀉,故為陰;六腑屬表,傳化物而不藏,故為陽。
臟腑形體組織: 體表組織屬陽,然皮肉為陽中之陽,筋骨為陽中之陰。再繼續分,則皮膚為陽中之陽,肌肉為陽中之陰;筋為陰中之陽,骨為陰中之陰
五臟分陰陽:心肺居於上屬陽,而心屬火,主溫通,為陽中之陽;肺屬金,主肅降,為陽中之陰。肝、脾、腎居下屬陰,而肝屬木,主升發,為陰中之陽;腎屬水,主閉藏,為陰中之陰;脾屬土,居中焦,為陰中之至陰。
「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督脈行於背,有總督一身之陽經的作用,稱為「陽脈之海」。任脈行於腹,有總任一身之陰經的作用,稱為「陰脈之海」
9. 陰陽學說闡釋人體的病理變化
陰陽學說用來闡釋人體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分析病因的陰陽屬性
陰陽的相對協調是健康的表現;疾病的發生及其病理過程,則是某種原因而使陰陽失卻協調所致。
疾病的發生髮展關係到正氣和邪氣兩個方面。正氣分陰陽,包括陰液和陽氣兩部分。
邪氣亦可分為陰、陽。「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
一般而言,六淫屬陽邪,飲食居處、情志失調等屬陰邪。陰陽之中復有陰陽,六淫之中,風邪、暑邪、火(熱)邪為陽,寒邪、濕邪為陰。
2. 分析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
(1)陰陽偏盛,即陰偏盛、陽偏盛,是屬於陰或陽任何一方高於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
「陽勝則熱,陽勝則陰病」(消長,制約)
「陰勝則寒,陰勝則陽病」
陰陽偏盛所形成的病證是實證,陽偏盛導致實熱證,陰偏盛導致實寒證。 「邪氣盛則實。」
(2)陰陽偏衰,即陰虛、陽虛,是屬於陰陽任何一方低於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
「陽虛則寒」(制約)
「陰虛則熱」
陰陽偏衰所導致的病證是虛證,陰虛出現虛熱證,陽虛出現虛寒證。 「精氣奪則虛。」
(3)陰陽互損(互根互用)
「陽損及陰」 當陽虛至一定程度時,因陽虛不能生陰,繼而出現陰虛的現象
「陰損及陽」 當陰虛至一定程度時,因陰虛不能生陽,繼而出現陽虛的現象
陽損及陰或陰損及陽,最終都導致「陰陽兩虛」。這種陰陽兩虛並不是陰陽雙方處於低水平的平衡狀態,同樣存在著偏於陽虛或偏於陰虛的不同。
鼓勵轉發!
中醫公益行動,你我他!!!
推薦閱讀:
※【佛教】六祖惠能的佛教理論:明心見性
※中醫基礎理論.第二十單元 頭痛
※古傳武術理論經典之作《九要論》(下)
※《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筆記(五十九)
※料理論戰,中日罕見統一戰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