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教子心得--中華傳統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力量--母愛的光輝

和諧社會--女德為要--中國·新鄭首屆女子道德修養公益論壇 2011年3月8日 趙良玉老師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傳統文化資深講師趙良玉將為大家講授下午的課程。趙良玉老師曾經擔任過廣東食品報副主任,中國食品報記者,廣東省社會富利集團公關部經理。身為母親,趙女士對母親的作用有深厚的體會。30多年來尤其注重以孝道是家庭根本的教育,並通過以傳統文化對孩子進行道德品質的培養。她說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夠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大孝,能成就聖賢,鼓勵眾生,使千秋萬代的人獲益無窮是孝,我支持兒子走上大孝,奔上至孝,從而激發孩子對自身高度的要求,成就卓越一生的同時,也為社會送上了優秀的人才。 主持人:掌聲恭請鍾媽媽上場!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們,大家好! 我很榮幸受到河南省新鄭市市委和市政府的邀請,參加今天的首屆女子道德修養公益論壇。

河南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而新鄭是中國人文始祖黃帝的故里,在這裡研討中華傳統文化也有著深厚的意義。黃帝的正妃嫘祖是一位傑出女性,協助黃帝統一了中原,開人倫教化之始,她與黃帝一起以農桑為治國之本,創建中華民族發展的初基,我們今天一起在新鄭市學習和弘揚女德教育,探討如何用民族母親遺留下來的美德,來促進國家、社會的持久和諧,這是新鄭市市政府一項利國利民的舉措,我們由衷的感恩和讚歎!

這次大會我談談如何教育子女的問題,接受這個任務我非常高興,也非常慚愧。高興的是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我們大家相聚,能談談女人最重要的問題,慚愧的是我只是一個很平凡的母親,雖然已經是67歲了,可是沒有什麼豐富的經驗和智慧。

我今天的講題是《30年教子心得---中華傳統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力量》。 先介紹一下我的家庭情況,我是在廣州工作和退休的,退休前曾擔任過《中國食品報》記者,《廣東食品報》副主編和廣東省社會富利集團公司公關經理的職務。

我先生早年跟我分手了,另外組織了家庭,我就和兒子在一起生活,相依為命。我的兒子叫鍾茂森,1973年出生在廣州,1995年,他22歲,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緊接著考取了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學的商學院,由於他的學習成績優秀,獲得大學全額獎學金,後來由於學習特別努力,他4年就完成了碩士和博士的學業。在1999年26歲的時候取得金融博士畢業,那一年,我到美國參加了他的博士畢業典禮,我看到孩子登上了美國的大學講壇,心裡非常高興,他先後在美國的德州大學和肯薩斯州立大學商學院教課。由於成績優秀,金融論文多次獲獎,所以我們很快被批准獲得綠卡。 後來我們母子在2003年遷居到澳大利亞,兒子茂森在昆士蘭大學商學院任博士導師,不久就評為終身教授。

終身教授,我們知道就是鐵飯碗,在國外獲得鐵飯碗,在中國來講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 兒子在讀中學的時候,我對他說:「你要好好學習,將來博士畢業,我要當博士的媽媽、教授的母親。」後來隨著我們母子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層次提高了,我不滿足於當金融教授的母親了。我願意學習孟母,讓兒子成聖成賢。我們母子共同感覺到,當今的社會不是缺乏金融經濟人才,而是極缺弘揚傳統文化、弘揚倫理道德的師資和人才。所以在06年底,我就支持兒子辭去澳洲大學的工作,拜一位智慧的長者為師,從此走上學習和弘揚聖賢教育的道路。

4年多來,兒子茂森在這條道路上勇往直前。那時候我們國內廈門大學成立了研究所,並聘請茂森為教授,已經發了聘請函,年薪80萬,還有50萬的基金和一套房子。這個條件當時挺誘人。而且澳洲八大名校之一阿德萊雷大學於07年5月正式向茂森發函,請他到該校任教授。面對這些信息,我們母子沒有動搖,我們有共同的理想,就是為復興中華文化而奮鬥終身。

你們的掌聲使我很感動。 這些年來兒子茂森在世界各地演講中華傳統文化達2千多個小時,有好幾家出版社主動出版了茂森的演講課程,把它整理成書,已經出版了十幾種,其中像《細讀弟子規》,《孝經研習報告》,《朱子治家格言》,《找尋中國精神》,《了凡四訓研習報告》等等,都很受大眾的歡迎。

茂森他本著為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義務奉獻的精神,所有的書稿不收一分錢的稿費,而且與出版社達成了一致,不限版權。我們母子希望能為復興中華傳統文化與共建和諧世界盡一份綿薄之力。 但把每一個孩子培養成品德端正、對社會有一定貢獻的青年,並不是一個母親、一個家庭所能完成的,所以在此深深感謝祖國的栽培,感謝為此所有付出的人。

下面我具體談談教子30年的過程。

第一個向大家彙報的是母親的天職。 大家都知道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孔子3歲喪父,所以由母親帶大,孔母擔負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同時還要教育童年的孔子讀書識字。孟子4歲喪父,也是由母親帶大。

孟母教子在歷史上很有名,「孟母三遷」和「斷機教子」都是膾炙人口的故事。孔子、孟子的童年都是單親的家庭,因此撐起一個家並且教子成才的全部責任就落在了母親的身上。孔母、孟母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母親的代表,她們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家庭教育很重要,在家庭教育中母教最重要。

假如我們翻開傳統文化的篇章,關於家庭教育和母教重要的論述是不勝枚舉的。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幾條關於母德的教育。 第一條:「治國平天下,自齊家始」,所以治國平天下的權力,婦女操一大半。 第二條:「欲家國崛興,非賢母則無有資助矣。世無良母,不但國無良民,家無良子」。 第三條:「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 第四條:「家庭有善教,則所生兒女皆賢善。家有賢子,則國有賢才。窮則自淑,化及鄉邑;達著兼善,普益斯民。如是之益,出於家教。家教之中,母教最要。」

這個稍微解釋一下。家庭如果要想有良好的教育,所生的兒女就都很優秀,家裡面有優秀的兒女,國家就有優秀的人才。

「窮則自淑」,我們理解為假如這個兒女,他沒有獲得發達的機會。但是他自己做的非常好,就能夠影響周圍的人。「達則兼濟天下」,如果遇到發達的機會,就可以鼓勵天下的人民,這樣的利益是來自家庭的教育,而家教中母親的教育最重要。

「世少善人,由於家庭無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以人之幼時,日在母側,其熏陶性情者,母邊最多。」

我們用了五句話可以看出古人說的至要莫若教子,孫中山先生說過一句名言「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盛衰看母親。」可見我們作為一個母親,最重要的天職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兒女。那麼一個母親把孩子教好,不僅是一家人的事,還是對社會的負責,對人民的貢獻。這個道理我們也很容易理解,假如相反家庭出現了一個色情、暴力、偷盜的孩子,不僅使家庭不寧,也給社會、百姓帶來了騷擾。 所以古德說須知為天地培植一守法良民,即屬莫大功德。我們培養一個守法的公民就是莫大的功德,這也是對我們每一位普通的母親一個很大的鼓勵。孩子和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是最多的,那麼父母分工應該是父親主外,母親主內,母親是孩子的教師,我本人也有工作,而且我工作也都做的比較好。我在做記者的時候,我曾經獲得廣東省新聞大獎,我做公關經理的時候,曾經獲得廣東省公關金牌獎。其實我們女人是很聰明的,只要用心工作會把工作做的很好,但是我主要的心思還是放在教育孩子的身上,我們做母親的不僅要愛孩子,也要會教子。

當我的兒子茂森15歲的時候,他正在讀初三,有一次考試的作文題目是「記述生活中的一個人物」。我兒子寫文章的題目是《我的母親》,他這篇文章獲得好評,現在我與大家分享。 謝謝!

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出一個15歲的少年,他已經能夠理解母教的意義了。

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他是我國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他的作品《駱駝祥子》和《茶館》都在中外享有盛名。老舍先生他小的時候也很苦,他在1歲半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母親帶著5個孩子生活,起早貪黑,為別人洗衣服、補衣服,掙點錢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老舍先生他非常能夠體貼母親,所以他發憤圖強,後來當上了大學教授,成了著名的文學家。

他在回憶自己所受教育的同時,他說了一段很深刻的話,他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幾百位的老師。」因為老舍讀中學的時候他經常轉學,哪一所學校的學費最便宜就往哪裡轉,所以他轉了幾十家的學校,認識的老師很多,老舍先生說,「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老師,但是我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傳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先生的母親是一位勤勞、簡樸、善良、勤儉的婦女,也是一位堅強的母親,她把這個優秀的品質傳給了老舍先生,所以老舍先生稱自己的母親是「我真正的教師」,而母親給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這種教育使老舍先生成為一名文學家,成為一名教授。

母親言教和身教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作為母親的我們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給孩子做一個好樣子,我們民族的後代是掌握在千千萬萬個母親的手中,我們做母親的不僅要立志為家庭培養好兒女,為祖國人民培養好建設者,還要學習孟母,為人類培養聖賢的種子,幫助孩子成聖成賢。對兒子茂森,我不僅希望他成為一名出色的金融教授,而且希望兒子成為一名具有中華傳統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教授,甚至成為一名聖賢教授。

下面我們彙報第二個內容,就是先天的培養。

教育需從源頭說起。兒子茂森的教育首先得力於胎教,胎教是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奠定孩子先天德行學問根基的重要一環。古代的周文王是聖賢的君王,那麼他的母親太任懷文王的時候,書上也有記載「太任有胎教,至文王生有聖德」。太任在懷周文王的時候,是耳不聽淫聲,口不說傲言,言行舉止都非常莊嚴,所以生得貴子。

茂森是出生在1973年。當時是中國文化大革命時間,有關中華傳統文化關於教育的經典幾乎絕跡。幸運的是我從母親那裡得到的傳承,我的父母職業都與教育有關,父親在大學裡教書,他是正直的知識分子,從事教育工作30年,獲得廣東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榮譽證書。母親是師範學校畢業,她沒有外出工作,一直在家中相夫教子。我的母親是受儒家思想教育出來的典型中國婦女,她性格非常溫和、善良、恭敬、簡樸、謙讓,對我的父親是非常恭敬和體貼的。

我父親一下班,我母親就會給他倒好一杯茶。我常常在童年的時候就看到我的母親給父親端洗腳水。另外,母親把家庭打理的也非常好,四個孩子都健康的成長。長大後,四個孩子分別成為了高級工程師、兩位主任醫師、記者編輯。

她告訴我夫妻兩個人如果準備要孩子的時候,她說了五條注意事項: 第一,要分住百日,調整好身體,早起早睡,這就是古人說的要保身節育。 第二,積德行善,以配福報,如孝敬父母兄長就是多做善事。 第三,同房作胎,選擇天時。我們大家知道一年有24個節氣,其中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還有春分、秋分,還有夏至、冬至,在這些節氣前的一天是季節交換的一個動蕩時期,這個時候是不宜同房作胎的,另外是大雨雷電的日子也不宜作胎,為什麼?作胎的時候可能孩子就很暴躁,短命,季節交換的時候你做孩子胎兒不穩,這些都是我們傳統文化教給我們怎麼樣做胎的知識。風調雨順的日子可以作胎。 第四,懷孕期間要約束自己的聲和娛,就是古人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見,非禮勿動,加一個非禮勿思,不愉快的事情不要想,保持心態的喜悅和和平。 第五,生產的時候要忍耐不要叫喊,以免喪失元氣和使胎兒驚恐。

以上提出的這五條,我都完全做到了,當時我懷孕的時候我們夫妻是分住,我住在母親家中,夫妻之間沒有卿卿我我的這些話,所以給孩子一個非常清靜的磁場。懷孕的時候是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當時豬肉、魚、油都是憑票供應,所以我懷孕期間以素食為主,後來才清楚的知道素食能養胎兒的良好性格和善良的心態。所以我的兒子果然有一顆非常好的性格。由於重視了胎教,兒子長大以後,在讀書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出國留學,遠離父母他還能保持健康的性格,遠離不健康的場所。特別我要求他在讀書期間不談戀愛、不結婚,他完全做到了,而且還能把自己節省下來的獎學金,每月寄給父母300美元,所以我深深體會到他能做到這些,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清靜的胎教。因此我在這裡大聲的呼籲,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重視胎教,良好的胎教將使孩子一生得力。

3歲兒童的教育也很重要,古人說「教兒嬰孩」。我們3歲的時候往往忽略了要跟小孩說正面的話,不要逗孩子說些粗俗無聊的話,因為小孩子已經開始睜開眼睛看這個社會,已經在接受這個生活的教育了,這一點我們不能夠忽略。

彙報第三點內容,也是我們重點彙報的內容,就是家教的內涵。

首先看我們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的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這裡所說的「素質教育」也正是家庭教育的內涵,那什麼是素質呢?素質就是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養、身心的狀況、生活的經驗和辦事能力等綜合的一個品質。那麼家庭的教育如何培養人的良好素質呢?我們不用再到國外去找文獻了,中國家教集大成者《弟子規》列出了七方面的教育,就是良好的素質教育,這七方面的教育就是「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原文是出自儒家經典《論語》學而知,自學弟子「入則孝、出則悌、進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對弟子也是對後代子孫全面的素質教育,也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家教傳承。《弟子規》是一個孩子在童年時代,在青年時代必修的課程,也是一個人從小到老不可離開的做人標準。

那麼學習《弟子規》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在熟讀之後的行動,在深解之後的實踐。它不是光拿來背誦的,而是父母和孩子一同去厲行的。下面我就具體談談這七種素質教育在家庭中是如何運用,那麼在兒子茂森的身上是如何體現的。

以下我講的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謝謝!

第一個我們的素質教育就是孝。孝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根,也是我們家庭教育之根。孔老夫子在《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是教育的源頭,孝道的含義是非常廣大無邊的。

《弟子規》「入則孝」中它列出了24件事項,那麼孔子在《孝經》中把這些歸納為三個層次:夫孝始於侍親,中於奉君、終於立身。孝道第一個層次就是從孝敬父母開始,第二個層次服務於國家和人民,忠於君,君在古代是國家的代表,現在就是祖國人民了。第三個層次是終於立身,在第一個和第二個層次的基礎上,不斷的立身行道而能成聖成賢,揚名於後世,為當代、後代的子孫做出最優秀的榜樣,能夠為人民立德、立功、立言而垂範後世,以顯父母,這是孝道的圓滿。 下面我談談如果教導孩子這三個方面。 第一個始於侍親,從孝敬父母開始。兒子茂森青少年時代的家庭教育得力於中華傳統文化有關孝道的教育,特別是儒家的《孝經》、《弟子規》、《朱子治家格言》等等,我們儒家認為「百善孝為先」,《弟子規》講「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孝經》也講孝是最高的道理。

茂森的青少年時代成長就得益於學習這些經典。記得在1984年的春節,當時兒子11歲,還是個小學生,在我們家庭傳統的春節聚會上,兄弟姐妹各家都領著孩子到父母這裡給父母拜年,然後要獻上紅包,還要讓孩子獻詞和表演節目,小茂森的發言是《怎樣孝敬父母》。(視頻朗誦《怎樣孝敬父母》) 這是茂森學習《孝經》的心得,這是孩子把《孝經》裡面的十章孔老夫子講的侍親五至,就是:「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請看下面這個表格。

第一,居則致其敬,它包含了《弟子規》里存父母呼,應勿緩。第二條養則致其樂,是從冬則溫,夏其靜,最後是浩氣隨,因為你們手中都有一個參會手冊,手冊里就有《弟子規》的全文。接下來看第三病者致其憂,就是從親友疾一直到葯先嘗。喪者致其哀,到喪盡禮。

孔老夫子說的侍親也是在我們《弟子規》裡面表現很具體的事項,這裡在生活中如何落實呢?我們看第一小條,怎麼做到居者致其敬,茂森從小到大對父母都沒有逆反過,一直到現在都能夠做到對父母的要求恭敬的接受,對父母的責備能夠虛心的聽取,到他30歲的時候,在過30歲生日前,他給所有的親友發了信函,要求所有的親友在他生日的時候能給他提出一個寶貴的意見,因為古人說三十而立,所以在而立之年爭取親人們的意見,所以在他生日前一天和生日那天就不停的有電話,還有接到信件、賀卡都是給他提出來怎麼樣更進一步提高,有哪些缺點可以改進,所以孩子在30歲的時候還向親友爭取意見。

茂森從小到大都能夠注意恭敬父母,每逢節慶或者父母的生日,都會向父母表達感恩和敬意,在他自己生日的時候是會向父母磕頭表示感恩,在1994年茂森21歲的時候,他正在廣東中山大學讀書,在我那年生日的時候,我收到兒子給我的一個特大賀卡,這個賀卡有一本雜誌大,同時也第一次收到兒子給我一個孝敬的紅包,他是用勤工儉學的收入孝敬我人民幣3千元,他在賀卡的封面上寫著「獻給我最愛的媽媽--小牛茂森敬上」,因為我兒子是屬牛的,並且還寫了很長的賀詞,時間關係不讀了。

在我們家庭生活里,要讚美父母、欣賞父母,是我們家庭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我們做父母的身體力行,孩子就在旁邊看到了,也就學到了,茂森非常喜歡每年給我寫的各種賀卡和詩詞,特別是在我母親69歲生日的時候,那是1979年我寫過這樣的詩,獻給我的母親,我在這裡給大家分享。

獻給親愛的媽媽祝賀69歲生日。

哪一朵葵花不嚮往太陽?哪一個孩子不熱愛自己的娘?親愛的媽媽,一個幸福的家庭您是舵手,有了您,爸爸才有成就。有了您,哥哥姐姐才能上大學,有了您我的戶口才能從農村轉回城,您是我們幸福的源泉,您是我們成功的後盾,您是大北路之家的砥柱棟樑。親愛的媽媽您的性格是永遠給予不求報酬,您的愛像大海那麼深廣,而我們回敬的卻是一滴水。您給予我們生命、學識和財富,您給我們溫暖、快樂和幸福。我們說上帝就是指您--親愛的媽媽,我們說您就是降福給我們的上帝。

這首詩也給我兒子很深的影響,1992年母親節的時候,兒子19歲,他寫一首很長的詩獻給我,在這裡給大家分享。

親愛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您和爸爸的愛,長出了我的胚胎,一團模糊不清的新肉,損耗了您的生命精華,窈窕青春,才有了嘴巴、耳朵、眼睛,創造了未來的大腦和胸懷。您以痛苦的受難和流血,使我從無到有、莊嚴存在。您教我呀呀學語,您教我認識世界,走第一步路,念第一個字,讀第一首詩,您憑著偉大的母愛與超人的遠見,在我很小時就開始了對我的教育。您把我送到幼兒園全托,您鍛煉我獨立生活的能力,您在家裡的門板上教會了我唐詩宋詞、ABCD,您手把手的教我寫毛筆字,您是我人生啟蒙的第一個教師。您循序漸進、誨人不倦,您孜孜不倦輔導我考試,使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廣東省華師附中,您猶如一位嚮導帶我走上了光明之路。

我上了大學之後,您對我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您為我規劃一生的道路,給我講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提高我的綜合素質,為我做留學的準備,您用心良苦,望子成龍,從衣食住行到書本用具,處處都有你慷慨的語言,你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給孩子很多、很多,這全是基於您無私聖潔的愛。如今孩兒的翅膀逐漸硬朗,羽毛逐漸豐滿,然而飲水思源,我一切的一切,哪一點沒有您的關心、愛護、教育和啟迪。您是母親中的典範,是我心目中永恆不滅的星斗。在母親節之際,我要深情的說一聲「謝謝您,親愛的媽媽!」 謝謝大家!

兒子敬愛母親也敬愛父親,他在17歲的時候,那時候還在讀中學,在他父親生日的時候,他填了一首詞叫《念奴嬌 ·子承父志》,他的父親是廣州市人,曾經參加過中國人民解放軍,也在上海、甘肅、廣東等地工作過,下面跟大家分享這首詞:(《念奴嬌·子承父志》) 謝謝! 以上我們彙報是怎麼樣做到居者致其敬。

在日常生活中怎麼樣尊重父母。養者致其樂,養父母的目標是讓父母歡心,包括三個內容,就是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茂森讀大學的時候,他利用業餘的時間,在廣州寶潔公司打工,他當時是帶著大學生的自行車隊,廣告為寶潔公司在廣州市挨家挨戶的發洗髮用品。我們國家當時有規定,如果你大學畢業後直接出國留學,不在國內服務,要補償國家的教育費一萬元,茂森為了給家裡減輕負擔,他就用自己勤工儉學的收入向學校交了這一萬元。

那麼一個孩子,他心中常裝著父母,常惦記著父母,能夠明白孝道,那麼學習沒有不努力的,成績也沒有上不去的。在兒子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做了兩手準備。一個是報考本校中山大學的研究生;一個是報考美國大學的研究生;當時是1995年,全國各地報考中山大學世界經濟專業的研究生考生有180名,考試的結果茂森總成績是第一名。同時他也以優秀的托福成績被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商學院的錄取,並且獲得了獎學金。一個孩子在讀書期間能夠專心致志的把書讀好,這是讓父母非常快樂的,這是養者致其樂的內容,希望在座的青年人都能夠做到讀書期間專心讀書,工作的時候好好工作,讓父母心裡感到快樂。

茂森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以優秀的成績獲得本校的獎學金,他本人每月給我寄來200美元,摺合人民幣1600元,給他父親每月寄100美元。這個收入在當時的生活水平上是很好的收入了,可是兒子他自己在國外的生活水平是怎樣的?我現在錄取他1996年1月7日在留學期間給我的來信。 來信是這樣說的:冬天來了路易斯安那州晴朗,我們這兒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發現天上飄著許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時候,我可以挺過來,這個錢無須買棉被,儘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兩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時我可以鍛煉自己的身體。我目前的學習、生活都較單調,每日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菜飯,走同樣的路,讀同樣的書,我盡量讓自己在單調中求單調,使躁動的心熄滅。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按照單調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機器人,直至獲得博士學位為主。因為我深深懂得,在美國讀書是花著父母的錢、欠著父母的恩德,如果不努力讀書天理難容。在冬夜裡我才能體會頭懸樑、錐刺骨的精神。媽媽請放心,您的兒子像您的方式一樣,一定會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把事業放在第二位。 謝謝!

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把事業放在第二位。把孝放在第一位,就是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因為孝乃德之本也,看到兒子奮發圖強的精神,我非常歡喜,我寫信鼓勵他說,這裡在錄一段與大家分享。 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堅強,感謝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謝清苦無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復幸福之光,用什麼方法開啟人性的寶藏呢?用孝。這是第一把鑰匙,孝養父母,擴而大之孝養一切眾生,茂森你先做一個榜樣給青年們看看。 謝謝!

茂森留學時,他從中國帶過去的只是一張毛毯,當時沒有把棉被帶去,因為當時出國的時候有很多的書籍、衣服,國際航班是不能超重的。我就告訴他,你到美國之後再買一個棉被吧,可是到美國之後,他沒有買棉被,實在冷的時候就把衣服都壓上去了。再冷的時候,就把所有的書本都壓上去了。後來呢,我到美國參加兒子的博士畢業典禮,從同學們的口中才知道,兒子在美國的生活中是處處的節省。所以他冬天停掉了暖氣,堅持鍛煉,還有堅持素食,主要是包心菜和胡蘿蔔,這兩個東西當時在美國的超市裡是最便宜的菜。當然以後就知道了,這兩種菜都是非常有營養的。茂森是這樣節省的生活,所以每個月從學校的獎學金中能省下錢來寄回中國給父母,孝敬父母。

茂森在美國留學期間攻讀碩士的時候,在一個暑假裡到美國北方的一個旅遊城打工,他們9個中國同學住在一個房子,這個房子沒有傢具,是暫時住的房。他們只有睡在地板上,每天勞動是10個小時。而茂森他是在一個大型的遊樂園裡面,製作棉花糖賣,這種棉花糖是美國小朋友喜歡吃的一種零食。他製作這個棉花糖是在一個透明的、密閉的小房子里,裡面的機器不斷的運轉,只有到廁所的時候才能休息一會兒。他打工將近三個月,凈收入3千美元,他給我寄來1千美元,這是我此生收到的第一筆外匯。 那麼茂森在美國留學期間,每周保持給我通一次電話,每兩周給我寫一封信。四年的留學生涯,我們母子的通信有一個大的整理箱都裝不完,他每月還給父母寄300美元。那麼他的獎學金是多少?每月獎學金800美元,後來增加到900美元,他自己很節省、很智慧的安排這些錢,除了給我們寄錢之外剩下還有五、六百美元,他要用於日常的生活開支還要交房租費,另外還要節省下來錢到假期的時候買一張飛機票,回來看望我。

有的同學開玩笑的對他說,他說你打那麼多長途電話,你每年還要回國探親,花費很多,還要寄錢給你父母,如果你不這樣開支,你早都能夠買一輛汽車了。茂森卻不這樣看,雖然很多中國留學生有汽車或者二手汽車,可是茂森還是堅持在整個留學期間都是騎自行車,他不願意減少和父母的聯繫,他不願意減少對父母的供養。 謝謝!

所以兒子雖然在大洋彼岸,卻和父母心連心。我知道了他同學笑他這件事情以後,在1996年4月25日給他的信里說,保持與老家的聯繫這個做法是心存孝道,養母親之心。 古代的祭祀非常隆重,孔子的學生說應該廢掉那些祭品,因為花費錢財,孔子回答說,你愛惜錢財,我更愛惜這種禮儀,禮儀延續下來使民心淳厚,茂森兒你的做法有古人之風範,我很開心。

教孩子不僅要靠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教化力量,父母的以身作則,也是最具權威的教育。那麼兒子從我的母親就是姥姥那裡,他知道當我第一次領到工資收入的時候,我給家中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每人都買了一套衣服,我每次出差都一定給我母親帶回禮物回來,並且我也熱情的幫助我的哥哥、姐姐,以及他們的孩子調動工作,當時還在外省調回廣州,為調動工作問題、找房子問題,以及幫孩子轉學、入學問題等等。《弟子規》中說「兄弟睦,孝在中」,這些都令我的母親非常開心,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的父親在大學像許多老知識分子一樣都受到了衝擊,被凍結工資到山區去勞動,當時我的母親年紀很大了,不能去看望父親,而我的哥哥、姐姐們都在外省工作,所以就由我常去粵北山區看望父親、安慰父親,並且積極的為父親落實政策而奔走。

我層層打報告,層層找領導,一直到北京教育部面見教育部長。當時教育部長是姜嵐祥,最後我父親的問題終於得到落實的政策,他重返高校教書。在那一段我們家庭的政治壓力和經濟困難的時期,我始終和父母在一起,為父母分憂。茂森常常聽姥姥講起我過去做的這些事情,使孩子心中的孝道更加增厚,同時我也帶動兒子參加家族的敬老育老活動,比如到鄉下看望爺爺和奶奶,讓兒子和爺爺奶奶一起下田勞動,學習爺爺奶奶勤勞儉樸的品德,讓孩子記住老人的生日,為老人表演節目等等。兒子工作以後除了贍養父母之外,也主動贍養爺爺奶奶,在廣州市給爺爺奶奶買了一套房子,並且把兩位老人從農村接出來,還請一位保姆照顧他們,使二老頤養天年。當時我住的房子是廣州工作單位分配我的房子,已經住了十五六年了,我沒有買新房,可是我支持兒子先為爺爺奶奶買房子,雖然那個時候我已經和他的父親早就分手了,我和兒子一起來跑辦選房、買房的事情,並且幫助布置新居。當茂森的爺爺奶奶他們住進新房的第一天,他們非常高興的對我說,「我們從來沒住過這麼好的房子啊!真感謝你們母子」、「感謝你會教育茂森。」

第三條病則致其憂,《弟子規》上說「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這體現了孝子在父母重病的時候要盡心儘力的照顧父母,幫助他們早日恢復健康。記得茂森父親在01年年初的時候,他發現患了腦惡性腫瘤。當時茂森還在美國教書,我和兒子當時住在美國,聽到此訊之後,茂森立即先匯了3.5萬元給父親,準備治病用,同時馬上料理了自己的教學工作趕回廣州。千方百計在廣州市找到一位最好的腦外科醫生,請他來幫助給父親做手術。這是一個危險性很高的手術,在手術前茂森陪伴著他的父親安慰他和鼓勵他,讓他升起堅定的信念,並在他手術前的一天,讓他讀誦我們傳統聖者的經典。在手術的過程中,茂森虔誠的在手術室外面等待,結果手術做的非常順利,手術之後恢復的也很好。

當時著名的腦外科醫生說,一般這種惡性的腫瘤,他說生命期間也就是三年左右,可是十年過去了,茂森的父親現在已經70歲了,還健在。

第四條是喪則至其哀,《弟子規》說「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禮」,在茂森的姥姥84歲最後的日子裡,我一直守護在她的身邊,給她開導、安慰和臨終的關懷。因為姥姥她已經84歲了,而且我的父親是先走了,所以我當時就給單位請了長假,在旁邊伺候母親。我們為他做各種臨終的準備,特別是給她思想上的開解,讓她知道生命真實的意義,最後姥姥是以美好的笑、安詳辭世。她全身非常柔軟,非常乾淨,當時茂森正在廣州中山大學讀書,他聽到姥姥去世的消息以後,馬上趕回來,他通宵為姥姥守夜。為了紀念母親,我在守孝期間還專門寫了一本書,就是《如何念佛為老人送終》。

當時在廣州地區,這本書被翻印3次以上,在老人中間廣為流傳,茂森也直接參加這本書的校對工作。守孝期間是1994年,我們母子就開始吃素了,而且一直堅持到現在。當時吃素的時候,茂森是21歲的青年,現在已經堅持素食17年了。我們母子已經完全習慣素食了,現在我越來越明確了素食的意義,它不僅對健康好,對環保也好,對節能、資源都有重要的意義。溫家寶總理在去年向全國政協呈交的提案裡面建議說「每周吃一天素食,對減少溫室效應非常有意義」,我們母子現在也繼續響應溫總理的號召,我們繼續堅持素食。我堅持素食17年,覺得身體非常好,有耐久的能量,而且別人都說我比較年輕,所以我覺得素食應該推廣。

下面看第五個,祭者至其言,《弟子規》說「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我母親去世多年,我每年帶著茂森在清明節、冬至節祭祀已故的父母和鍾氏家族的祖先,我們祭祀的方法是在祖先的牌位上獻上果品、鮮花和素食然後禮拜,並且讀誦傳統文化的經典,以此供養祖先,由此來告訴祖先不忘祖先,以此光耀門楣。

孝是我們5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所以母親教孩子,首先要把孝道教給他,現在很多父母比較容易忙著讓孩子學習一些技藝的課程。比如像鋼琴、繪畫、書法、舞蹈甚至武術等等,有時讓孩子疲於奔命,家長也疲於奔命,但是卻失去了根本,我們不要忘記孝是人之根。

下面向大家彙報忠於侍君,我前面講始於侍親是從孝養父母開始,繼而提升到為國家、人民服務。《孝經》云:「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這是孔老夫子教我們以孝順為忠順,為人民服務。

茂森26歲博士畢業以後,沒有忙著談戀愛和結婚,而是專心做了兩份工作,一是在美國和澳洲大學裡教書,他那時的正業是金融教學和研究工作,他這兩方面的工作都很出色,所以外國的教授都很驚訝。當時他在美國也好,在澳洲的大學也好,教金融的只有一位中國人,當時茂森的教學成績和為人品格都給外國教授留下良好的印象,他還在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等,把國外最先進的金融知識和技術介紹給國內。第二個就是副業,他的副業是從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培養,從02年起,茂森利用在國外大學的業餘時間,在世界各地和國內,他用中英文演講傳統文化達50次以上,同時利用業餘時間為全國各地的高校演講,學習胡主席八榮八恥的報道,振興中國精神,青年應有的美德等專題100多場。

06年北京中央黨校專門錄製了茂森講《八榮八恥學習報告》,作為全國黨校學習榮辱觀的資料,在07年由中國婦聯兒童德育中心錄製了茂森的演講《幸福成功的根基》,作為全國1000個德育課時的學習資料,茂森同時還利用業餘時間,多次應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於「和平與教育」的會議,參與推動世界和平和教育。這些都是茂森由孝養父母而提升到報效祖國、人民,我是熱情的支持孩子。我支持兒子將對父母的孝心擴展為對社會大眾的愛心,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下面彙報第三個,就是講終於立身。 古德所講的立身是講里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為人民立德、立功、立言而垂範後世的。中國許多優秀的人士都在這方面做出了貢獻,比如孔子,他的學生稱讚孔子的品德是溫、良、恭、儉、讓,孔子是心存仁義。孔子的教育成績是很大的,他有弟子三千,而優秀者有72人,這些學生都分布在各國,當時我們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有,或為官吏,或講學授課。孔子本身整理了古代典籍,像《六經》,《書經》、《春秋》、《樂經》等,《樂經》最後遺失了。《論語》記載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論語》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的「聖經」,所以孔子在立經行道方面是我們的表率。茂森19歲的時候剛邁進大學,我作為母親給他的一生做了一個規劃。讓孩子來參考,後來發現茂森他真是聽話的孩子,他的確是在規劃的道路上踏踏實實的走著,下面我跟大家分享我當年給茂森的生日賀卡。 茂森兒:祝賀你19歲青春的年華!這是你邁進大學的第一個生日。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只有失去時才知道它的價值,這就是:青春和健康。希望你做一個智者,身置廬山之中而知廬山之美。你已經成年。今天和你談談我對你人生的總體策劃:假如環境沒有意外,你的道路是: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攻讀博士,獲博士學位爭取到當今世界發達的國家學習和工作;成家要晚,立業在先,遵循古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養方面克服浮躁,一心不亂,增加自控能力,寧靜致遠,行中庸之道; 30歲前,學習,積累,打基礎; 30歲至55歲,成家立業,干一番事業; 55歲後收心,攝心,總結人生,修持往生之道。這樣,當你回顧往事的時候,可以自慰地說:我活著的時候很充實,離去的時候很恬靜。永遠愛你的母親於1992年5月

我們母子先在美國居住,後來又遷居到澳大利亞,茂森也常常應邀參加世界的金融學術交流會議,以及到世界各地大學去講學,而且在這些出訪活動中常常帶著我一塊兒旅遊。所以我到過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香港的一位海關工作人員看到我的護照上蓋滿了這些出入境的章,他開玩笑的說,你老人家很有福氣啊,世界發達國家您都去過了。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母子共同看到隨著科技的發達,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提高。但是道德的素質,精神世界卻在滑坡。那麼世界還存在著動亂,自然災害頻繁,國家、宗教以及群族之間有衝突,家庭糾紛、離婚率在上升,青少年犯罪率在增長,我們看到世界確實缺少和諧。

05年胡錦濤主席提出了「共建和諧世界的理念」,這是時代的呼喚。

那麼如何構建和諧世界呢?我們的老祖宗有辦法,在中國古訓《禮記·學記》中有句很精彩的話「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聖賢的教育能夠使人由衷的改變自己的觀點和行為。如果我們大家都能遵循聖賢的教育,我們社會肯定會變得和諧。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著名的歷史哲學家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說「要解決21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當然如果把孔孟的「仁、義、忠、恕」的教育,和大乘佛法真誠慈悲的教育能夠遍及中國,遍及世界,那麼肯定是人心和善,家庭和樂、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看來社會確實需要有一批有志的青年,來學習和弘揚聖賢之教,他們本身要「修賢立德,學為人師,行為示範」。把聖德的教育弘揚四海,發揚光大。可是誰願意做出這樣的更積極的人生選擇呢?生活的現實問題,引起了我們母子的思考,我們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讚歎和仰慕孔子和孟子,難道永遠停留在仰慕和讚歎嗎?難道我們就不想自己成為孔子和孟子這樣的聖賢人物嗎?難道我僅僅滿足於當一名金融教授的母親嗎?

我想起《朱子治家格言》裡面說的有一句話,《朱子治家格言》是茂森很小的時候我就教他的一篇古文,說「讀書志在聖賢」,是的,應該讓兒子學做聖賢,我要學習做孟母。

即使不能全部學到,也可以部分學到。孔老夫子說「人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說人道離我們遠嗎?只要我們發心行人道,人道當下就能做到。我給兒子的生日卡中說,茂森兒,做母親的希望你更上一層樓,希望兒子做君子,做聖賢,你能滿足我的願望嗎?兒子在05年1月給我的新年賀卡中回答了我的問題,這張賀卡是我最喜歡的賀卡,摘錄一段與大家分享。

親愛的媽媽:時光飛逝,您已經教育孩子30個寒暑,我在這30個寒暑中越來越體會到世界上最偉大的是母愛,母愛能在寒風中為兒女帶來輝煌,在酷暑中帶來清涼。《孝經》上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因此大孝者應以德之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名,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天災人禍頻繁,我們慶幸得益於恩師教誨,為了繼承恩師之治,從修身開始,演說聖賢之道,為了報答天地祖先古聖先賢之德。 兒茂森

我們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覺悟,共同的理想,謝謝!於是我有一個《送子拜師文》,在06年帶著兒子到香港拜師,2006年底,茂森辭去了昆士蘭大學的終身教授的職務。我們母子告別了美麗的昆士蘭大學美麗的校園,告別了在澳洲新買不久的花園,兒子也告別了優越的教授生活,重新當一名學子,跟著老師學習和弘揚聖賢教育,兒子在香港跟著老師學習,而我本人又回到廣州,又回到當地給我的住房,放下世間的塵勞,過上清靜的生活,每天提高學習文化的經典,提高生命的層次。

兒子在06年我的生日時給我寫了一首詩祝賀我,這首詩念給大家: 育苗辛苦半生忙, 樹高方可與人涼。 不願兒為名利漢, 便如孟母史留香。

從07年開始,兒子走上了立身行道之路,4年來我剛才彙報過他在世界各地講課的時間超過2000多小時,關於聖賢教育的書籍已經出版了十幾種,作為母親我很欣慰,因為兒子在真理的大海中起步揚帆了。

清朝的大官,也是大儒,曾國藩先生曾說過一句話:「讀盡天下書,無非一孝字。」是的,中華傳統文化如果用一個字來代表,那就是「孝」。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的源頭。這個「孝」字,上面是「老」字頭,下面是「子」字,表明老一代與子一代的和諧一體。老一代,追溯上去,還有老一代,過去無始;子一代,下面還有子一代,未來無終,都是一體的。因此這個「孝」字,體現了宇宙的真理:就是道家所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古聖先賢體證了這個一體的境界,告訴我們這個事實真相,教我們從孝敬父母入手,與父母一體就是孝。擴而大之,兄弟姐妹與我一體,就是悌;國家與我一體,就是忠;朋友同事與我一體,就是信;人我一體(「凡是人皆須愛」)就是仁,也就是《弟子規》所說的「凡是人,皆須愛」,中國文化是孝的文化,所以家庭教育的重點就在孝。 下面我們看「悌」,《弟子規》素質教育中寫道「出則悌」一章,體現了兩種教育,一種是對兄弟姐妹、朋友同事要和睦互助;二是要尊長恭敬;對老師要恭敬,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跟孩子一塊兒厲行,我每年都帶著茂森到母校給校長老師拜年,而且讓孩子獻上感恩和讚美的詩詞。在文革期間,我曾經寫下洋洋萬言的《回憶我的母校—華師附中》,這個當時是廣州的第一中學,現在也是,我獻給我的老校長,這個老校長當時都挨鬥了,也獻給這個學校的上級黨委,也就是是華南師範大學的黨委,當時我的老校長他和許多老師都因為受到文革的衝擊,甚至在做那些掃地、雜工的工作,看到我寫這篇《回憶母校—華師附中》他們非常感動,因為當時已經沒有人承認他們了,他們看到我寫1萬言的字非常歡喜,我還把老師校長請到我家裡吃午餐,我非常感謝我的老師和校長。而孩子看到母親對過去的校長和老師都這麼感恩和尊敬,所以在茂森幼小的心靈中就刻下了尊師重道的印象。

茂森雖然是獨生子,可是工作以後,他常常對堂兄弟、表兄弟這些姐妹們、兄弟們非常的關心和愛護,還給予經濟上的支援,他的兩個叔叔、四個姑姑大多數在農村,所以他們的家境並不富有。但是茂森常常給他們的孩子予精神上的關懷和幫助。茂森在美國留學期間,他讀書期間曾經8次組織中國留學生座談孝道。每次組織這種活動的時候,他都是主動出錢,拿一些食品、提供茶水讓這些中國留學生們聚在一起,非常開心,而且他把自己在家庭中所學到的關於傳統文化孝道方面的故事和經典與大家分享,使同學們都受到鼓舞和感動,在06年茂森已經工作了,他應聘為母校「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的金融客座教授。當時他是用英語直接講課,給碩士班的學生講課。他把講課的豐厚收入設立了一個「孝悌助學金」,在中大的母校裡面,來幫助貧困的大學生,資助他們的學費和生活費。後來茂森召感的幾位香港朋友也發心贊助,將這個助學金擴大。

他在中大任教時間還常常到他的母校中學給小師弟、小師妹講解幸福成功的根基。鼓勵下面的弟弟、妹妹們,要把德行和學業都搞好,受到母校學生的熱烈歡迎。這是在「悌」的方面他 力行的表現。

下面到第三個「謹」,《弟子規》素質教育中講到「謹」,它要求生活有規律,作風嚴謹。茂森在家庭的教育中,他從小就養成了一種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像《弟子規》說的「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對飲食,勿擇揀」—他都能夠做到。在家裡我要求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讀書有讀書相,我從來沒有問孩子喜歡吃什麼東西,我做什麼飯孩子就吃什麼,而且他在家裡要做家務。他在小學4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會做飯了,記得有一天下班回來,茂森給我開門,突然伸出一隻小手說「媽媽請」,我一看桌子上擺滿了飯菜,有炒蛋、還有炒青菜等等,這是孩子第一次獨立做好了飯菜等爸爸媽媽下班,所以我非常驚喜,印象很深刻,那麼孩子從小做家務,掃地、倒垃圾,到附近的超市裡買東西以及做飯洗衣服,這些勞動鍛煉了孩子的自立能力。

我們除了教育孩子有自理能力之外,還要訓練孩子獨立辦事的能力和勇於承擔的精神,像《弟子規》說的「勿畏難,勿輕略」。茂森等待高考放榜之前正好有一段時間,當時我在單位接到一份會議通知書,說到杭州參加一個全國高級公共關係及管理會議,因為我當時的工作很忙,不能參加這個會,而我們單位也抽不出人來參加這個會,我就決定利用這個會議通知,讓我的孩子自費參加這個會議。當時雖然茂森是高中畢業,但是從來沒有獨立出過遠門,更沒有參加過這種會議。我就對孩子說你平常不是希望有鍛煉的機會嘛,現在機會 來了,你準備好衣物和筆記本前往杭州開會。當時孩子愣住了,但是很快就醒過來了,他就積極的做好準備工作,自己到火車站去買火車票,然後整理行裝,我叮嚀他說你要認真參加這個會議,做好筆記,因為這次會議的人物都是全國著名的專家、學者、教授,你要虛心學習,代表我去開會,回來後向我們全家族傳達會議的精神,到時所有的親屬都會來聽你的報告。

孩子接受了這個使命,我還告訴孩子這個火車到達杭州的時間是夜裡,你要和列車員打好招呼,你要準時下車,然後我就放手讓孩子去鍛煉。一周以後茂森平安的回來了,他非常歡喜的向我講述這次會議在杭州和上海的活動情況。那麼星期天,我準備了豐富的午餐,請所有的親人們都來,他們還把孩子帶來,聽取茂森彙報全國公共關係和管理會議的精神,我看了兒子做的筆記非常的認真,他彙報的也非常好。他坐在那裡很莊嚴,大家都很愛聽他的彙報。我呢,在一邊觀察他,我發現我的兒子很適合當一名教授。我當時就決心我一定要把兒子培養成教授,我當教授的母親。

高考放榜了,他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自己的第一志願—中山大學的嶺南學院國際金融貿易專業,這個專業當時的考分是最高的。以茂森在廣州華師附中的優秀成績是完全可以報北大、清華的,但是我不這樣認為,老師雖然這樣勸他報考,但是我有自己的看法,當時是在1991年,我覺得我們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不斷的引進外國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生產線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可是有一些青少年他們不辨糟粕,學習外國人的生活方式,過分的享受生活,比如追逐歌星、跳舞、打牌,甚至性開放。有些學生他在中學的時候是非常優秀的,可是到了大學以後由於遠離家門沒有父母的幫助,所以遇到誘惑之後就墮落了。那麼我最關心的是孩子品德的鞏固,我讓孩子在自己事業能夠關注的範圍內學習。所以我決定讓孩子報考中山大學,這也是嶺南第一學府,是不是讓孩子上了大學就沒有事了呢?不是的。上大學,18歲,是我們法律上的成年了。可是不代表思想上的成熟,所以母親還要呵護他,孔子教導我們「君子三戒」中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孩子上了大學之後,他是積极參加學生團體活動,擔任中山大學經濟學社的社長,他擔任社長的期間,曾經在學校裡面成功的舉辦了模擬股市和模擬期貨交易所。受到當時《南方日報》、廣東電台的採訪,很轟動,他主編的學校刊物《經濟縱橫》也受到所有學生的好評,因為孩子在大學裡很活躍,就引起了一些女同學的注意,所以做母親的要體察細微。我曾經兩三次無意中接到一位中山大學女同學的電話,找茂森,另外我在一次活動中也見到這位女同學,她長的很漂亮,個子也很高,而且學習也很好,據說家庭情況非常好。她主動、熱情的接近茂森,而茂森對她也很有好感。

假如這個時候我做母親的如果對此事表示歡喜和支持,那麼這兩個孩子的關係就該確定了,可是我覺得人應當立志高遠,不能過早的被男女之情所纏繞,因此我覺得要提醒孩子他現在不能談戀愛,他應該專心完成學業。無論對方條件如何優越,我們的原則不變。所以我和兒子做了兩次非常誠懇的談話,我說了三條意見: 第一條,我說讀書期間就是讀書,不能談戀愛。讀書完成學業、完成道德,這是一個學生的宗旨。這是大道理、硬道理,其他的都放在腳下。而且不能用父母的血汗錢來搞這些風花雪月的事情。 第二條,我跟他說,如果現在談戀愛你一定會分心,一定會影響你的學習。我聽說很多大學生寫情書都寫到半夜,你可想而知,他第二天怎麼能夠上好課呢?所以我說一定要把精力用在學習上,讓成績優秀。 第三條,我跟他談,讀聖賢書要學以致用,因為他從小就跟我學習傳統文化,《四書·大學》裡面說「格物致知」,就是要革除慾望而堅持禮治,堅持治理,這個不是紙上談兵,你現在遇到考驗,一定要做好。

孩子接受了我的意見把女孩子的照片給退回去了,結束這種纏繞之後他學習非常認真,在大學畢業以後,考中山大學經濟專業180名考生中能夠名列前茅,同時他也考上美國大學的研究生,而且還拿到了獎學金。所以茂森在給我節日的賀卡中,他對我說:「感謝母親的幫助,我覺得母親不僅是家庭教育的主角,而且掌控著孩子成長階段的各個進程,在幼年時代,母親是孩子的救星和保護神,在青年時代母親是總參謀、總監,在成熟時代母親是朋友是尊長,母親永遠是孩子的老師。」

我們古德教導我們,「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母親在家庭的教育中一定要扮演好這三種角色。

「作之君」,你是孩子的領導。「作之親」,你是孩子的至親。「作之師」,你是孩子的老師。我們母親只有把這三種角色都扮演好,你家庭的教育才能成功。

茂森由於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在出國留學的時候,雖然離我們很遠,在大洋的彼岸,可是他能夠自立自強,他自己自己的生活規定了七不,這是他留學期間堅持做的很好的。

這七不就是: 一不看電視電影。 二不逛商場。 三不留長頭髮。 四不穿奇裝異服。 四不亂花錢。 六不亂交朋友。 七不談戀愛。

實現《弟子規》「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由於他能這樣刻苦,能夠自守,所以在97年他碩士畢業的時候,全部的成績都是A,因此而榮獲大學裡500美元的特別獎金,茂森馬上給我寄來200美元,讓我分享他的快樂。由於能守住《弟子規》的教導,安靜、清靜的學習、生活,所以茂森他提前畢業了。他以四年的學習時間完成了碩士、博士的課程,一次通過了博士資格的考試。在美國,在他們學校,金融博士的資格考試是從早到晚歷時8小時,對這8小時的考試是一個人的頭腦、心態、你的身體、你的學識一個綜合的考驗。有的人因為考試時間太長,他受不了,頭昏腦脹,所以一次沒有通過。有的人由於功課準備的不夠,也沒有一次通過博士資格考試。茂森他是幸運者,他一次就通過了,可是這個幸運是因為平時的努力和積累,因為學習厲行《弟子規》。

下面彙報「信」。 弟子規的素質教育中講到「凡出言,信為先」,因為時間關係,我略講一下。新鄭市組織的首屆女德論壇給我任務之後,我是兢兢業業不敢怠慢,所以一口氣就寫了2.7萬字的講稿。今天由於時間關係,我就略講一下。有興趣的話可以向大會索要文字搞。

講到這個「信」,《弟子規》裡面講很重要的一個素質教育,現在的人由於在經濟市場環境中,往往都是說話很隨便,不守信用。茂森在美國讀博士的時候,他看到當時他所在的這個美國大學,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學的商學院沒有為研究生設立研究生的基金活動費,比如說你這個研究生要跟導師去外面參加學術活動,那麼你的交通費、住宿費、會務費都要自己負擔。他覺得應該向校方提出申請,希望大家能夠立項成立這個基金,而且跟校方表示說,我工作以後,我一定每年都寄錢,支持、捐助這個基金,我一定連續5年,每年為這個基金會捐1千美元,希望支持學校迅速立項,為研究生的活動基金會能夠立項。當時茂森畢業後,他很順利的到了美國德州大學教書,他第一次領工資的時候,馬上把1千美元寄到了母校,當時商學院的系主任安德列先生接到鍾茂森的這1千美元,他非常驚訝,他以為中國學生說說就算了,可是茂森連續5年每年都寄1千美元支持促進這個學校立項,後來學校很快就立項了,那麼以後的研究生就可以享受到研究生的這筆活動經費了。後來學校通知他,你已經寄了5年了,就不要再寄了,所以5年之後他就沒有再向母校寄錢了。

這就是孔子說的「人而無信,未知其可也」,就是說人如果沒有信用,怎麼能夠立足在社會上呢?儒家講「言必信,行必果」,是我們中國人都應該做到的。

下面我們看「愛眾」。 《弟子規》的素質教育中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茂森在美國留學期間曾經兩次義務到美國醫院獻血,當時美國醫院是很缺乏這些健康的、年輕青年的鮮血,所以兒子就去獻血了。他給我打電話說到美國醫院獻血了,我聽了以後非常嘉許這種精神,我們做母親的一定要呵護孩子的這一切善念、善行。這樣做是不是吃虧了呢?不是吃虧,我們讓孩子學習奉獻的精神,他的心量會開闊起來,他的精神會升華。所以我們母親要學會欣賞和支持兒子的一切好的行為。

茂森工作以後也曾經多次捐款支持中國貧困地區的孩子讀書,比如像賑災、濟貧、印善書,甚至買物放生和對老年人臨終的關懷等等,這些活動他都積极參加,我鼓勵兒子他助人為樂,以愛親之心去愛所有的人,這就是《弟子規》所說的「泛愛眾」。可是真正的愛眾還包括讓大眾覺悟,繼承中華民族的道統,恢復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才能使我們家庭和社會和諧。因此我鼓勵兒子重新選擇人生的道路,具體就說我贊成兒子把原來的副業調整為正業,舍金融教學而從事聖賢的教學。落實《弟子規》中的「泛愛眾」,我們母子覺得應該提升到這樣的高度上。

《孝經》上說「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意思是以愛敬之心,侍奉父母,而將道德的教育推廣之天下萬民,同時為四海百姓做出孝道的典型。我認為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大孝。能成就聖賢,普利眾生,使千秋萬代的人獲益無窮是至孝。我支持兒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 謝謝!

那麼推動中華傳統文化道德的教育,促進世界和平就是愛盡天下人。 下面講到「親仁」。 《弟子規》的素質教育眾說:「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親近有道德、有學問的老師,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我們不僅在學校里來尋找那些優秀的老師,讓孩子都親近這些老師,而且我的眼光也注意到了社會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在1992年,有一位智慧的長者,他應邀到廣州講學,我們母子都有緣聽到這位老先生的課,於是我明白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都是聖賢的教育。那麼以後茂森出國留學,他所在的美國大學很接近這位智慧的長者,我常常讓孩子到那裡去聽課,跟這位老教授親近。

以後在1997年茂森24歲,當時他接近這位長者一段時間以後,他發出了孝養父母的九條孝願,獻給了老師和獻給了父母,他的孝願使我很感動,我願與大家分享他的九條孝願: 一、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傾盡所有,乃至身命,以至誠心,禮事供養,晝夜六時,心不間斷。若對父母,或因慳吝不舍,或貪利養名聞,不勤奉事,我則名為,欺誑聖賢。

二、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種種善願,盡捨身命,悉皆實現。若生退怯,不願成就。我則名為,欺誑聖賢。

三、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以種種美好柔軟言辭,令其歡喜,勤事不懈。若對父母以一粗言,令其不悅,我則名為,欺誑聖賢。

四、我從今日至未來際,日夜常思父母恩德善行,常生信敬,起教師想,於他人前,讚歎父母之德。若於父母,伺求其過,生一念輕慢之心,我則名為,欺誑聖賢。 五、我從今日至未來際,以種種方便,安慰父母,令其不生憂惱恐懼,於一切境緣皆得解脫。若吝惜身命財物,生一念逃避之心,我則名為,欺誑聖賢。 六、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常以種種聖賢教育,開解父母,令其歡喜,生起正念,明瞭宇宙人生真相,若於父母法供養時,遇有 障礙,便生退屈,我則名為,欺誑聖賢。

七、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護持父母修學聖賢之道,成就聖賢。假使大火相炙,萬刃相加,我護持之願,無有動搖。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誑聖賢。

八、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廣為他人演說孝道,以身作則,勸令一切眾生孝養父母,受持此願,無有疲厭。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誑聖賢。

九、我從今日至未來際,為於父母,勤修道德,斬除私慾,志在聖賢,勇猛精進,圓滿孝道。於普天之下所有一切父母,供養教化,開示正道,令其得到究竟安樂,令天下大同。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誑聖賢。

我們深深的感到,一個人能否成就有兩個很重要的因素,一個是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一個是遇到名師的指點,而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就是孝道和師道。我們體會到 家庭教育是根本,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展,而聖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升華。

謝謝大家,由於時間關係還有一個學文就略講,下面我們直接來到最後一個彙報的內容,就是總結與感悟。

回顧我兒子30多年的生活歷程,慶幸的是茂森不是電視機帶大的孩子,更不是保姆帶大的孩子,也不是老人帶大的孩子,而是母親帶大的孩子,是中華傳統文化帶大的孩子。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體會到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孩子是可以教好的,優秀是教出來的。五德說,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我們希望國家有棟樑之才,就必須從我做起,從每一個母親做起,培養好兒女。

茂森他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孩子,小的時候是又土氣又淘氣,經常和小朋友摔跤、打架,5歲的時候我在家裡教他《遊子吟》,這首詩很短,可是他足足學了幾個月,才由廣東話說普通話,雖然很費勁,但是我很有耐心的教他。以後他學習的速度就越來越快了,一直到現在,完全走上學習和弘揚聖賢的教育。兒子在美國博士畢業的時候,給我的信中說:我對我從小的照片難以置信,昔日一個淘氣的孩童,今日成為今朝果實,其中有多少母親嘔心瀝血的操勞,多少無微不至的關懷,多少循循善誘的教導。 茂森他說過,我原本是一塊粗劣的碑石,而您正是一位智慧的雕塑家!謝謝!

聖賢教育是可以造就一個人的,我們每一個孩子都好比是一個未開採的金礦,那麼用什麼方法去開採呢?用教育,用中華傳統五千年的智慧和方法去教育,打開中國的傳統童蒙課本《三字經》上開始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這就是教育的原理。

我們學習老祖宗的這段話,我們對自己、對孩子,就是非常有信心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至善的本性,只因為後來受了污染,所以習性就不同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孟母要三遷,我們的本性好比太陽,所受的一切污染好比是烏雲,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要撥雲見日,恢復我們本善的本性,所以孟老夫子才說「人皆可以為訓善」,《弟子規》也說,「勿自暴,勿自棄」,這個訓字就是接受聖賢的教育,因此一個人經過長期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就可以變成優秀的人。所以教育的宗旨就是長善就識,所以教育不是淘汰人,也不是遺棄人,而是幫助人、轉化人,怎麼轉化?就是轉惡為善,轉繁為盛,當我對教育有了這樣的感悟之後,才有信心說,優秀是教出來的,關鍵是從家庭教育開始。

一個孩子經過這種教育,他就會做出讓父母、讓社會、讓祖國和人民滿意的事情。那麼在這裡我想問一下在座的朋友們,你們的一生到現在,有沒有做過哪幾件事,讓你們的父母很開心的呢?我想對兒子30多年所受的教育做一個小結,茂森至今做過十件事另我很滿意、很開心,在此跟大家分享。

第一,小學四年級時,能主動獨立做好一桌飯菜,讓父母下班享用。

第二,能以健康的身體品學兼優的成績,完成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的全部學業,在26歲時讓母親成為博士媽媽。

第三,在整個讀書過程,特別是赴美留學期間,能遵照母親的要求不談戀愛,不結婚,專心致志求學。

第四,以刻苦的求學精神和簡樸的留學生活,用4年時間完成了碩士、博士的全部課程,贏得美國著名的教授稱讚「茂森是我20幾年教學生涯中最優秀的學生」,為中國人增光。

第五,在留學期間,能以勤工儉學的收入和節省使用獎學金的錢,每月孝敬父母,工作以後,以工資每月供養父母和鄉下的爺爺奶奶。

第六,兒不嫌母醜,寫下了許許多多的信件、賀卡、詩詞,讓母親開心,讓親友們感動。

第七,以優秀的教學成績和多次獲獎的論文,而成為年輕的教授。兒子實現了我要當教授母親的願望。

第八,為姥姥送終守夜,為鍾氏家族修祖墳,為爺爺奶奶在廣州市買房子,讓二老頤養天年,敬老、愛老讓母親開心。

第九,在大學任教的業餘時間注意修養品德,弘揚聖德教育,在世界各地演講,明道德、知榮辱,八榮八恥的學習體會,幸福成功的根基,年輕人應有的美德等等專題報告,把孝心、愛心奉獻給社會。 第十,立志為聖賢教育辭學,為和諧社會做更積極的貢獻,而辭職拜師,全身心學習和弘揚聖賢教育的工作。

今天非常感謝大家給我這樣一個好的機會,一個總結和提高的機會,一個向大家請教的機會,回憶我們母子30多年的生活歷程,是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歷程,是共同覺悟、共同提高的歷程,是愛的教育、愛的奉獻的過程,我們將繼續努力,從母子有親,這個愛的原點升華和擴展,到和諧社會,到造福大眾,到美好的未來。我願意把兒子獻給人民,茂森不屬於我,不屬於鍾氏家族,他屬於中國,屬於世界。

最後請允許我把30年教子心得濃縮為三句話,獻給大會。

第一句,和諧社會女德母教至關重要,讓我們以智慧的母愛為中華民族培養優秀的後代。 第二句,教子之道德為重要,讓我們從孝道開始,從《弟子規》做起。

第三句,願天下的母親,都積極為和諧世界培養更多的大孝、至孝的兒女。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趙老師,掌聲和鮮花送給我們偉大的母親,謝謝!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的日子裡,相信我們鍾媽媽的課程是對我們所有女性朋友一份最大的獻禮。昔孟母,擇鄰處,知鍾母,育賢子,為了感謝我們的鐘媽媽,我們偉大的母親,讓我們把這首《燭光里的媽媽》送給她,以及所有的母親們,掌聲歡迎!


推薦閱讀:

大愛無言 母愛無疆-獻給母親節的世界母愛攝影
母愛不是奇蹟
萱草,悠悠慈母愛
狗的母愛
《永恆的母愛》續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 | 文化 | 傳統文化 | 傳統 | 中華 | 力量 | 心得 | 母愛 | 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