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前行講記 第十八講 前行備忘錄

  大圓滿龍欽寧提前行引導講記

  ——《普賢上師言教》與《前行備忘錄》合講

  蔣陽龍朵加參尊者傳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傳講

  第十八講 2012年11月17日

  【原文】

  這以上講的是第一個條件以悲心緣有情。

  現在就該想:使老母有情離開苦因及苦果以後把他們安頓在哪裡呢?這就要加以選擇,是善趣嗎?其實老母以前曾經多次得到過梵天、帝釋天等果報,可是仍然沒有擺脫痛苦,而那些都不常存,依舊是三有輪迴的邊,所以不能把他們安置在那裡。聲聞緣覺的寂滅果位,雖然像患過天花的人一樣解脫了輪迴的一切痛苦,不復退轉輪迴,可是佛子菩薩地和出有壞佛果的功德他們一無所有,如果將老母安置到他們的果位,那就是寂滅涅槃的邊,為此也不能把老母有情安置到聲聞緣覺果位,而必須把老母有情安置於不住二邊圓滿佛陀的果位。

  在這後一個條件上,出現了上、中、下三種心力。心想「不管我何去何從,首先就要成辦一切有情的利益」,這是上等心力;心想「我不先成佛、不把眾生放在後,自己和他眾一起成佛」,這是中等心力;心想「就像兒子被水沖走的斷臂母親一樣,我現在不具備能力,真正具足能力者就是本師佛陀出有壞,所以我先要成就佛果,以證法解脫自相續,以悲心普度一切有情,開示解脫之道」,這是下等心力。眾生的利益廣博等同虛空際,相續久長直至輪迴未空之間,十方三世的如來佛子持明者所有前輩是怎樣修行的,我也照樣去修行。

  這以上是講後一個條件以智慧緣正等菩提,這種智慧是成辦他利的智慧。

  一開始對自己的親生母親生起菩提心,接著是父親,隨後是同胞兄弟,然後是親朋好友,父系的親屬,母系的親屬,接下來是當地的所有人……逐漸觀修,到收座時,觀修遍及到虛空際的一切有情。如果沒有這樣次第觀修,就會導致停留在理解的側面上,因此次第觀修相當重要。具足以上兩個條件或兩層含義的菩提心的發心,或者善根以方便攝持,就稱為加行發心殊勝。正如偉大的全知無垢光尊者所說:「加行發心正行無所緣,後行迴向殊勝所攝持,趨至解脫道之三關鍵。」

  首先,善根以方便攝持加行發心殊勝:依靠「為使一切有情遠離苦因及苦果、獲得圓滿佛果」如鐵鉤般的這一意樂鉤住草堆般的善根。

  ——《前行備忘錄》

  【正文講解】

  頂禮大恩根本上師!

  祈禱大恩根本上師賜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願盡虛空之際有情父母即生證得四身五智之金剛持果位,為此結合《大圓滿龍欽心滴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和《前行備忘錄》而宣講。

  此前行分三:首義、論義、結義。首義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論義。

  論義乃大圓滿龍欽心滴前行,乃殊勝上師無謬之口傳所做的記錄。論義分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內前行和正行之支分捷徑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分為: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業之因果、解脫利益和依止上師六個科判,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個科判暇滿難得引導。

  暇滿難得又分為聞法的方式和所宣之法之次第,今天所宣的是第一、聞法的方式。

  聞法的方式又分為動機和行為,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動機。

  動機又分為三種:不善的動機、無記的動機和善的動機。前兩者已宣講完畢,今天所宣的是善的動機。

  善的動機又分為小士道、中士道、大士道三種動機,前兩者已宣講完畢,今天所宣的是大士道的動機。

  大士道的動機為發菩提心,要以廣大意樂菩提心所攝持。菩提心生起之方便,要熏修知母、念恩、報恩、安置於究竟佛的果位,如是次第地修心。

  之前已經宣講完畢知母、念恩,接著宣講如何去報恩。三有三界的一切眾生,他們的苦因是什麼?苦因是集諦的業和煩惱。苦果是什麼?苦果是三界輪迴的一切痛苦。如果他們遠離此等痛苦有多好!——與希求心相關聯;願他們能遠離苦因和苦果——與發願相聯;我一定要使他們遠離苦因和苦果——與立誓相聯;接著是祈禱三寶大悲加持他們遠離苦因和苦果——與祈禱相聯。

  之前也宣講過菩提心必須要具備兩個條件和兩個含義,第一個條件悲心緣眾生、悲心緣有情已宣講完畢。

  這以上講的是第一個條件以悲心緣有情。

  現在就該想:使老母有情離開苦因及苦果以後把他們安頓在哪裡呢?這就要加以選擇,是善趣嗎?其實老母以前曾經多次得到過梵天、帝釋天等果報,可是仍然沒有擺脫痛苦,而那些都不常存,依舊是三有輪迴的邊,所以不能把他們安置在那裡。

  此等法義要打坐思維菩提心時,如是熏修。讓一切老母親遠離苦因和苦果,有這樣的意樂夠嗎?是不夠的。要將其安置於安樂。如何是安樂之處呢?比如思維的時候,思考安樂是善趣嗎?以前一切老母親也得到過這樣善趣的人身,但仍然在痛苦之中,無法擺脫此痛苦。如是思維。

  熏修之時,思維一切老母親以前多次得到過人天善趣的果報,但是此人天善趣並非是究竟的安樂,仍然是痛苦的自性。比如天人有墮落之痛苦,阿修羅有鬥爭之痛苦,人道有生老病死之痛苦。雖然人天善趣暫時有些安樂,與三惡道相比有暫時的安樂,但仍然在三界之中,仍然是痛苦之邊,仍然無法得到究竟安樂。應如是而去熏修。

  如果將一切老母親安置在三善道,並非是究竟之安樂,仍然是三有三界的輪迴之邊,仍然是痛苦之自性,所以不應該安置她們於三善道之中。

  聲聞緣覺的寂滅果位,雖然像患過天花的人一樣解脫了輪迴的一切痛苦,不復退轉輪迴,可是佛子菩薩地和出有壞佛果的功德他們一無所有,如果將老母安置到他們的果位,那就是寂滅涅槃的邊,為此也不能把老母有情安置到聲聞緣覺果位,而必須把老母有情安置於不住二邊圓滿佛陀的果位。

  如果想讓老母親從三界中脫離、安置為聲聞緣覺寂滅果位,或者阿羅漢的果位。雖然此時老母從三界中脫離,沒有任何痛苦,但是仍然像那個患過天花的病人一樣,雖然解脫了輪迴的痛苦,不復退轉輪迴,但是他根本不具足佛子和菩薩的一切地道功德。只是自己脫離了痛苦之外,但是不具足佛菩薩地道功德之故,不應該把老母親安置在他們寂滅之邊的果位。

  因此必須把老母有情安置在不住二邊、圓滿佛陀的果位。在這後一個條件上,出現了上、中、下三種心力。

  應該安置於不住二邊

  不住兩邊指的是:有為輪迴邊,寂為聲聞緣覺的寂滅之邊。

  有即輪迴邊,仍然在痛苦中;而聲聞緣覺、阿羅漢的果位,雖然脫離了痛苦,但是自利還未圓滿之故,仍然是不究竟。安置在何處呢?不住兩邊的圓滿之佛陀果位。

  在這後一個條件上,出現了上、中、下三種心力。心想「不管我何去何從,首先就要成辦一切有情的利益」,這是上等心力;心想「我不先成佛、不把眾生放在後,自己和他眾一起成佛」,這是中等心力;心想「就像兒子被水沖走的斷臂母親一樣,我現在不具備能力,真正具足能力者就是本師佛陀出有壞,所以我先要成就佛果,以證法解脫自相續,以悲心普度一切有情,開示解脫之道」,這是下等心力。眾生的利益廣博等同虛空際,相續久長直至輪迴未空之間,十方三世的如來佛子持明者所有前輩是怎樣修行的,我也照樣去修行。

  這以上是講後一個條件以智慧緣正等菩提,這種智慧是成辦他利的智慧。

  此處所宣的是上、中、下三等心力。此三種心力是在後一個條件——智慧緣正等菩提之上做區分。

  何謂上等心力?

  不管我怎樣,不管我自己承受三有之痛苦,首先要把一切眾生安置為究竟正等正覺無上佛果,如是的心力就稱之為上等的心力。此心力如同牧童般的發心。牧童把所有的牛群趕在前方,自己在後。自己不管怎麼樣,首先要讓一切有情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佛果,如是稱之為上等的心力或上等的發心。

  接著是中等心力。

  我不先成佛,也不把眾生放在後面成佛,我與眾生同時成佛,同時從輪迴中解脫。此就稱之為中等的心力。中等心力是舟子般的發心。比如划船的船夫,開始划船之時,一切眾生和自己同時乘船。划船以後,最後到彼岸的時候,一切眾生和自己也是同時上岸。這樣同時從此岸渡到彼岸,如是稱之為舟子般的發心。

  接著是下等心力。就像兒子被水沖走的斷臂母親一樣,現在不具足力量,但是真正具足力量的就是本師佛陀出有壞,所以我首先要成就佛果,以正法解脫自相續,以悲心普度一切有情、開示解脫之道。眾生的利益廣博等同虛空際,相續久長直至輪迴未空之間,十方三世的如來佛子持明者所有前輩是怎樣修行的,我也照樣去修行。如是就稱之為下等的心力。

  此段法義為何意呢?

  凡夫無法救度凡夫,眾生也無法引導眾生。比如一個凡夫被溺在水中,還有個眾生被溺在水中,此凡夫無法救度另一個眾生上岸。自己仍在輪迴之中,如同斷臂的母親一樣看著兒子被水沖走,眾生是無法救度眾生。真正具足大悲大慈加持之力、真正能救度眾生者是誰呢?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現在我不具備佛陀般的能力,所以首先我先要成佛,自相續要證得佛的果位。當具足悲心及大悲加持之時,再救度無邊的眾生,利益一切輪迴之際的眾生。此就稱之為下等心力。

  下等心力如國王般的發心。國王首先自己爭取得到國王之王位,得到王位以後,他再為民眾做事,救度一切民眾。跟國王這個比喻相似,首先自己要證得佛的果位,具足佛陀般的能力以後,再救度一切眾生。

  上中下此等三種心力是不是發心呢?是發心,都是為一切眾生做的發心。

  此三種上中下的發心,除了心力大小之區別以外,是不是都是菩提心?三種心力都是菩提心,都是為一切眾生所發的菩提心。

  不管是上等心力、還是中等心力、或者下等心力,都是為一切眾生,沒有任何區別。

  這以上是講後一個條件以智慧緣正等菩提,這種智慧是成辦他利的智慧。

  成辦利他的意樂,此意樂稱之為智慧。

  一開始對自己的親生母親生起菩提心,接著是父親,隨後是同胞兄弟,然後是親朋好友,父系的親屬,母系的親屬,接下來是當地的所有人……逐漸觀修,到收座時,觀修遍及到虛空際的一切有情。如果沒有這樣次第觀修,就會導致停留在理解的側面上,因此次第觀修相當重要。

  熏修菩提心的時候,首先觀修對境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即今生生你的母親。從知母、念恩、報恩、脫離痛苦,最後安置究竟佛的果位,次第熏修,對親生母親很容易生起菩提心。

  接著是自己父親,對自己父親也容易生起菩提心;接著自己的同胞兄弟,再接著是親朋好友、父系的親屬……

  因為是自己的親屬之故,這樣去觀修,容易生起善心。

  接著是母系的親屬,接下來是當地的所有人……如是次第觀想。最後收座以後,遍布虛空中一切有情如是觀修。

  不應該只是在口中所稱概括性地為一切眾生,若是這樣去修,法義只是停留在口中,或導致停留在理解的層面之上,無法生起菩提心,因此之故次第熏修非常關要。

  觀修的時候,將今生的親生母親栩栩如生地觀想在自己的前方,觀想:今生的母親並非一次做過自己的母親,而是無數次做過自己的母親。上至天庭下至地獄之前得到過很多所依身。雖然天界和地獄的所依身不需要母親,而其他道的所依身都需要母親而投生。如是次第去觀修。

  觀修之時,今生的母親如如般在蘊界處,現量在自己的前面,首先思維母親如何賜予身、如何賜予命、如何賜予世間的財物和世間的知識,最後是出世間,如是現量在自己的前面次第而去觀修。

  觀想自己的母親如如般在蘊界處,現量觀想在自己前方,母親所欲的是什麼?所欲的是安樂還是痛苦?自然母親所欲的是安樂,不欲的是痛苦。也應該如是次第性去觀修。

  觀修之時,雖然母親不欲的是痛苦,但是她造作痛苦之因;所欲的是安樂,但是安樂的因——善,她無法取捨、也無法造作;她的所想所行與安樂顛倒、相悖而行。我願母親遠離苦因和苦果,得到究竟安樂之佛的果位。

  要反覆反覆這樣去熏修。再反覆再反覆,如是去熏修的話,自然你的相續會生起一個無改造善的菩提心。

  這樣修會對母親會生起善的菩提心。

  接著對自己今生的父親,接著是同胞兄弟等眾生,也應該詳細去觀想。最後遍虛空的一切有情,對他們也生起善的菩提心,如是而去熏修。

  在修五加行的時候,同樣要具足以上要點而去修心;正行求竅訣之時,當你的心被妄念所縛、處於迷亂之時,此時應放棄修行竅訣,應該以菩提心而去熏修。

  不僅僅是打坐,下座以後在座間行走當中,也應該以知母、念恩如是熏修。

  不分座與座間、長期這樣去熏修的話,你的相續自然會生起善的、無改造的菩提心。如果沒有座與座間這樣去熏修的話,光是瞪大眼睛口中說:「為一切眾生!」只是口中道貌之相的菩提心而已,內心深處、心坎當中無法生起表裡如一、一心一意的、清凈的善的菩提心。

  具足以上兩個條件或兩層含義的菩提心的發心,或者善根以方便攝持,就稱為加行發心殊勝。正如偉大的全知無垢光尊者所說:「加行發心正行無所緣,後行迴向殊勝所攝持,趨至解脫道之三關鍵。」

  首先,善根以方便攝持加行發心殊勝:依靠「為使一切有情遠離苦因及苦果、獲得圓滿佛果」如鐵鉤般的這一意樂鉤住草堆般的善根。

  此段法義為何意呢?

  此就稱之為是加行發心殊勝。具足兩個條件或兩層含義的發心此就稱為菩提心的發心。如果以此菩提心攝持,你的動機已經被善的菩提心攝持。

  善根以方便攝持,就稱之為加行發心殊勝。

  雖然此善根很狹小,但如果以菩提心所攝持的話,此善根就會變得非常廣大。所以首先要以加行發心所攝持。

  比如頂禮一次,雖然從外相看是頂禮一次,善根很狹小,但是如果在頂禮之前以加行發心殊勝所攝持而思維:一切有情無始以來,沒有一位眾生未曾做過自己母親。做母親的時候和今生的母親同樣賜予身、賜予命、賜予一切財物之恩德。這些母親所欲是安樂,但是無法奉行安樂之因;所不欲的是痛苦,但造作的是痛苦之因;所想和所行顛倒而行。

  願一切老母親遠離苦因苦果,安置為究竟佛的果位,具足樂因和樂果。想如是安置,以善緣的菩提心攝持,雖然頂禮一次的外相看似善根很小,但是因為眾生無有邊際之故,此善根無法計量、不可思議。

  以善的菩提心攝持的話,此就稱之為加行發心。以方便攝持,功德無法估量。

  今天的法就講到此。

  迴向

  【備註】

  此為弟子根據大恩上師講法記錄略作整理,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聞法錄音。因時間倉促,恐有錯謬。故於大恩上師及道友面前懺悔!

  願大恩上師*輪常轉!信眾法喜充滿!早證菩提!

推薦閱讀:

一個父親給兒子最坦誠的人生備忘錄
一份發人深醒的備忘錄
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
《前行備忘錄》(8)

TAG:備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