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

努力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 作者:張 江、韓慶祥、顏曉峰、沈壯海 發布時間:2016-06-16 08:23:0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字體:大|中|小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核心要點: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在人類文明波瀾壯闊的前進道路上,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他們的思想成果,總是充當著時代變化的風向標和歷史演進的先驅者。

   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籤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這種狀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問題從哪裡來?從實踐中來、從群眾中來、從人民的利益願望中來。站在人民立場上提出並回應新問題、大問題、真問題,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生長點、創新源。

   話語體系的建設,核心任務是要提鍊形成標識性概念,打造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形成中國學術的話語權。有生命力的學科體系、話語體系的背後,是思想,是「道」。

  原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事關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長遠發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是新形勢下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綱領性文獻。為深入學習貫徹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本刊特編髮以下四篇文章。

偉大的實踐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張 江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切實擔負起歷史使命和時代重責。

  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這是深刻總結人類文明進步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歷史進程得出的正確結論。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在人類文明波瀾壯闊的前進道路上,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他們的思想成果,總是充當著時代變化的風向標和歷史演進的先驅者。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馬克思主義引領了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和偉大復興,哲學社會科學始終起到了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的作用,推動著偉大的實踐,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當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深刻把握這一時代潮流和歷史機遇,努力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責無旁貸的光榮使命,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時代契機。

  新形勢下哲學社會科學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繁重。習近平總書記用五個「面對」、五個「迫切需要」,深入闡述了哲學社會科學面臨的新形勢,突出強調了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重大現實意義,突出強調了實踐對哲學社會科學提出的新要求。當前,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為頻繁,全面從嚴治党進入重要階段,新形勢和新實踐需要新的理論把握能力和新的思想格局。鞏固共同思想基礎、貫徹新發展理念、提高改革決策水平、提高國際話語權和加強黨的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時代課題,都亟需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思想支持、學理支撐和科學方法,需要研究和總結經驗和教訓,進行深入透徹的理論闡釋,認真研究治國理政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破解改革發展的新課題。需要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提出創新的理論,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豐富的實踐。需要直面矛盾和問題,用積極的行動去關注回應,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形成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和對策建議,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新形勢和新任務,要求我們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高度,增強責任擔當,不畏艱辛,積極探索,更好地滿足實踐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創造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新輝煌。

  切實解決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偉大的實踐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但是哲學社會科學的實際情況與實踐需要相比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深刻把握實踐和時代對哲學社會科學的要求,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存在問題的清醒認識和精準分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總的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還處於有數量缺質量、有專家缺大師的狀況,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在發展戰略、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學術原創能力、科學訓練培養教育體系、學術評價體系、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人才隊伍總體素質等方面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解決好學風問題。當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存在一些不良風氣,學術浮誇、學術不端、學術腐敗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東拼西湊、粗製濫造,有的逃避現實、閉門造車、坐而論道,有的剽竊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獻、捏造數據,等等。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適應實踐的需要,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只有正確面對這些問題,才能更進一步增強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才能有更強大的動力和更為堅定的意志。它激勵我們加倍努力,不斷在解決這些突出問題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在歷史和時代、理論和實踐的偉大進程中大有作為。

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秘書長 韓慶祥

  發展的實踐需要理論的發展,創新的實踐催生理論的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實現這一偉大目標,要求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有著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有著強大生命力,就在於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就在於它堅持實現人民解放、維護人民利益的立場,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就在於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繫及發展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就在於它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於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於積極「改變世界」。實踐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維的偉力,依然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不僅來源於它的科學性,而且來源於它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第4卷第664頁)因此,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必須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

  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是我們黨的一條重要經驗。回望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巨大勝利,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時代特徵和群眾實踐緊密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各種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成果,指導黨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表明,對待馬克思主義,不能採取教條主義態度,也不能採取實用主義態度。教條主義不顧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什麼都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語錄來說話,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說過的就不能說,這是毛澤東所說的「幼稚者的蒙昧」,事實上割斷了理論與實踐、思想與實際的聯繫,最終會把我們黨引向歧途。實用主義則根據需要找一大堆語錄,什麼事都說成是馬克思、恩格斯當年說過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實踐發展和創新,完全不顧馬克思、恩格斯原話的本義,這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正確的態度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之箭」,「去射中國革命之的」(《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3卷第820頁),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一步地從中國的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的認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的創造。這也就是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還遠未結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與時俱進地發展、自覺自信地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指導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鮮活的馬克思主義。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就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講話精神指導新的偉大實踐,以新的偉大實踐豐富我們對講話精神的理解,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升華馬克思主義,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篇章。我們堅信,只要堅持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就一定能夠使馬克思主義彰顯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影響力、感染力,就一定能夠在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下,不斷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顏曉峰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明確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要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才能夠確立哲學社會科學的正確方向,保持思想理論學術的生命源泉,增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感召力。

  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是被歷史和現實證明了的科學理論,迄今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等原理,為我們研究把握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各個領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觀、方法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只有真正弄懂了馬克思主義,只有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揭示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上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才能更好識別各種唯心主義觀點、更好抵禦各種虛無主義謬論。在對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問題上,絕大部分同志認識是清醒的、態度是堅定的。同時,也有一些同志對馬克思主義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社會上也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籤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這種狀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要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為什麼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直接影響和決定研究的結論。馬克思主義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維護和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統一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服務人民作為最高價值追求,把為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人民共享發展作為研究的主攻方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進人民福祉提供強大智力支持。哲學社會科學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有重點學科和非重點學科,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就是要在學科設置、課題分布、資源配置等方面,把與國家發展命脈密切相關、關乎國計民生大事的學科作為主幹學科,把關係經濟社會發展、人民主體地位的課題作為重大課題,在統籌兼顧、合理分配的前提下把研究資源向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大現實問題傾斜。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努力推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問題從哪裡來?從實踐中來、從群眾中來、從人民的利益願望中來。站在人民立場上提出並回應新問題、大問題、真問題,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生長點、創新源。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增長、權利保障、全面發展等方面的問題,作為我國發展和黨執政必須著力解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把握群眾脈搏、回應人民心聲,就能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新形勢下,我國發展面臨著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等嚴峻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收入差距較大,消除貧困任務艱巨,等等。這些發展難題同時也是關係人民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怎樣看待、怎樣解決,迫切需要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擔當起推進理論創新的責任,把保障人民權益作為研究動力,通過破解發展難題、提供發展路徑回應人民群眾所需所盼。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哲學社會科學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為社會變革、文明進步提供思想先導、知識準備、價值塑造、精神激勵。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依靠13億多中國人民的齊心協力、共同奮鬥,依靠全體人民理想信念的堅定、道德水準的提升、能力素質的增強。為中國夢培育社會主體、激發人民力量,是哲學社會科學以人民為中心研究導向的歷史使命。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需要比較數量、評估質量、參照慣例、制定標準,這是促進發展的必要手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同時也確立了一個更高的評價標準,這就是把人民利益作為評判理論學說、思想觀點的根本標準,使人民成為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標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不能只是自我欣賞、圈子欣賞,而是要在更大範圍內接受人民群眾的檢驗。

  當然,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有學術追求、學術品位、學術標準,這是立身之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不是說可以不講學術、不要學術,而應該像馬克思創作《資本論》那樣,既寫出了政治經濟學的曠世之作,又寫出了工人階級的「聖經」,實現了學術標準與人民標準的統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我們要以奮進的精神狀態、嚴謹的治學態度、嚴格的質量標準、豐碩的理論成果,服務民族復興偉大事業,服務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不負時代、不辱使命。

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沈壯海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是我們黨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一貫要求,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長期以來的不懈追求。一種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形成並彰顯出自己特色、風格和氣派,需要實踐的滋養錘鍊、歷史的淘洗篩驗、學術共同體的接續努力,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成熟的標誌,是實力的象徵,也是自信的體現。現代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走過百年艱辛歷程、歷經幾代學人探索開拓、與我國的革命建設改革一路同行,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的起點,為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進一步彰顯自己的特色、風格和氣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提出了更為緊迫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就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確立了引領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行動綱領。

  堅持立足中國這個根本要求。任何學術的特色,歸根到底,都植根於特定的文化背景與生產生活實踐。立足中國是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形成自己的特色風格與氣派的根本。立足中國實際,最核心的就是要聚焦中國問題,體現民族性。中國學術,只有紮根在中國的大地上,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為主攻方向,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才能展現出中國特色的卓然風姿。立足中國實際,還要求我們古為今用,體現繼承性。傳承優秀傳統,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汲取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立足中國實際,還要求我們珍視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內容及其發展的最大「增量」,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進一步夯實這一主體內容,深化已有「增量」的研究,努力形成新的「增量」。立足中國實際,並不是要排斥其他國家的學術研究成果,我們要堅持洋為中用,開門搞研究,吸收借鑒人類創造的有益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豐富滋養。

  始終扣緊創新這個永恆的學術主題。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絕不簡單等於古色古香,在現代學術發展的真實場域中,它更應該是當代中國思想和智慧的展示。唯有創新,一種思想文化或學術體系才能隨著對新問題的探索求解而不斷更新發展,葆有對社會發展的有效解釋力和引領力,其所呈現的特色、風格與氣派,才會具有生命活力和現實意義。深化學術創新,需要我們切實增強問題意識。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當代中國的建設實踐,沒有模板可以套用、沒有現成教科書可資參考,提出了許多亟需創造性探索回答的大問題、真問題、新問題,這為一切富有創造性的學術馳騁提供了廣闊空間。緊緊抓住這些問題,是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哲學社會科學的前提。深化學術創新,需要在關注新問題的基礎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問題作出自己的新探索、新解答,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只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堅持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整體推進。學術體系是哲學社會科學的思想理論、觀點方法的綜合體,是「道」;學科體系展現著學術體系的內容分類,也是學術研究開展及學術教育傳承的組織機制,是「體」;話語體系是由表達、呈現學術體系的概念、範疇等構成的系統,是「言」,三者相互影響、互不可分。學科體系的建設,關鍵是要進一步增進與社會發展的聯繫,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使基礎學科健全紮實、重點學科優勢突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新發展、冷門學科代有傳承。話語體系的建設,核心任務是要提鍊形成標識性概念,打造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形成中國學術的話語權。有生命力的學科體系、話語體系的背後,是思想,是「道」。因而,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的推進,離不開學術體系建設的深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重大問題為主攻方向及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學術體系才會更加充實,學科體系才會有內涵、有靈魂,話語體系才會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把人才建設作為最根本的建設。繁榮學術,人才為本。學術繁榮的根本標誌不僅在於出成果,更在於出人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從人抓起,積極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實施好這一戰略,核心是要把人的建設擺到哲學社會科學各類建設的中心位置,既能立足當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又能面向未來加強新人的培養,積極涵育哲學社會科學持續繁榮發展的未來中堅,使各類建設工程真正成為「育人工程」而非「形式工程」。實施好這一戰略,要求加快科研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為解放和發展科研生產力、實現學術創造活力的充分涌流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來源:《求是》)


推薦閱讀:

為世界文化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大家手筆)
從中醫認識發展角度探討「補土派」中補瀉的含義
4399是怎麼慢慢發展起來的?
從陳滿案談憲法精神
婚禮與文明的發展?

TAG:社會 | 科學 | 努力 | 哲學 | 社會科學 | 發展 |